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计划书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计划书》属于计划书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计划书

1、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计划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设计和开发策划、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记录管理等工作,使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拟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合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 权责

  3.1 业务部

  3.1.1 负责同客户沟通及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的取得;

  3.1.2 新产品设计开发需求的提出;

  3.1.3 新产品设计开发、客户端文件和资料的提供;

  3.1.4 产品确认阶段,送样予客户承认并追踪确认问题及结果。

  3.2 技术部设计课

  3.2.1 负责产品和模具图纸设计工作。

  3.2.2 负责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策划,主导评审、验证及出样的最终判定。

  3.2.3 制作相应技术文件,标准。

  3.2.4依设计和开发策划做好各阶段的接口管理工作,以期各阶段及各部门间工作顺利延续,

  依期完成设计和开发工作。

  3.3 技术部生技课

  3.3.1 负责产品试样,试产所需夹治检具设计,制作。

  3.3.2 协助新产品样品试做。

  3.3.3 负责试产过程跟进,问题点汇总。

  3.4 技术部工模课: 负责模具制作,维修,修改及试模确认。

  3.5 采购课:负责外发加工及物料的采购与进度跟进。

  3.6 PMC:负责试产物料之备料及试产,量产计划之排期。

  3.7 注塑课,冲压课:负责零件试模,试产,打样,模具报修。

  3.8 制造课:负责产品组装及人员安排。

  3.9 品质部:负责产品性能检验测试。

  3.10 文控:负责相关工程资料新版发行,旧版回收。

  4. 定义:

  4.1 设计:参考相关资料,样品或概念,将产品的计划,设想,通过电脑软件转化为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4.2 开发:实现设计结果,使之形成实物产品的过程。

  4.3 评审:为确定产品开发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议和审查活动。

  4.4 验证:通过客观的测量,测试,分析,对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认定过程和结果,对产品进行耐久性测试以

  确认产品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4.5 试模:模具制作或修改完成后,试产前所进行的测试注塑/冲压过程,以确认模具制作,修改,维修是否达

  到预期要求。

  4.6 试产:产品在正式生产之前,为验证产品或模治具等是否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小批量试生产过程。

  5. 流程

  5.1 设计和开发流程图(附件一)

  5.2 设计和开发变更流程图(见《工程变更作业程序》)

  6. 运作程序

  6.1开发立项评审,策划

  6.1.1 业务部将有关客户开发新品意向填写 《开发任务书》及相应附加资料、样品等交设计课。业务部应于《开发任务书》上载明如下信息:客户开发性质,开发参考资料,客户要求,订单预估情况等。

  6.1.2 设计课接到《开发任务书》,样品等相关资料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立项评审,将评审结果记录于《开发任务书》上。评审内容包括:环保要求,规格要求,我司模治具开发能力,开发费用,产品成本,开发周期等。设计课评审完成后将《开发任务书》交由技术部和业务部最高主管会签意见,由总经理批准是否立项成立。若立项否决,则取消此案,若立项成立,则由设计课立案开发。

  6.1.3 设计课主管确定设计担当工程师,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制定《产品开发计划表》,根据产品特点、复杂程度、本公司的特点和经验(如行业惯例)等因素,明确划分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同时应规定各阶段中的每项活动的内容、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并经相关部门会签确认及相应上层主管批准后生效。

  6.1.3 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由于产品目标、资源等可能发生变化,设计课应在相关部门或会议讨论确认后更新《产品开发计划表》,并须重新会签及批准后生效。

  6.1.4 设计和开发的接口管理

  A. 设计和开发可能涉及到公司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工作小组之间,也可

  能涉及到公司外部之间的工作衔接。

  B. 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及工作小组之间的信息沟通,由设计课设计担当工程师统筹协调解决,必要时,可经由上级主管进行协调解决。

  C. 有同外部客户之间的联系及信息传递时,若为重要信息,由设计课以《内部联络单》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书面知会业务部,由业务部同客户沟通后书面回复设计课;必要时,可由设计担当工程师或设计课主管直接与客户沟通确认,简单次要问题沟通可通过口头形式直接传达。

  6.2 设计输入及评审

  6.2.1 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

  A. 产品开发任务书;

  B. 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C. 客户提供技术资料及参考样品;

  D.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过去类似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予以充分借鉴。其中,如果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成熟而有效的有关设计要求和信息,适用时,也应作为设计输入所考虑的内容;

  E.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F.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

  6.2.2 设计评审

  6.2.2.1. 开发对象为本公司原有产品上新增互换等较小的变更,或结构极为简单的产品或零件,在设计 课初步评审中确认可直接开发的,可无需再作评审,设计课主管确认后直接进行下步动作;对于全新产品,全新结构,涉及新材料新结构应用,有必要由相关部门评审的,须进行设计评审。

  6.2.2.1. 评审内容

  A. 必须对所有与产品有关的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在于确认设计的充分性、适宜性、准确性、明确化、协调矛盾以及无遗留问题。

  B. 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原理采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C. 设计和开发合理性、工艺性、经济性与可靠性。

  6.2.2.2. 评审方式

  由设计课主管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审方式为:传阅会签评审或会议评审,并在《设计评审记录表》上注明。

  6.2.2.3. 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一般为技术部相关人员参加,若有其它部门参加必要时,由技术部项目工程师确定并通知其参加。

  6.2.2.4. 评审准备与评审记录

  A. 评审所需文件和资料由项目工程师准备。

  B. 评审结果记录于《设计评审记录表》上,并经评审人员会签及呈上层主管批示后生效。

  6.2.2.5. 评审问题的识别及解决措施对评审识别出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需记录于《设计评审记录表》上,若有涉及到相关附件文件并随后保存。经评审后若需对设计进行较大修改,必要时须重新评审。

  6.3 设计输出

  6.3.1 产品设计

  设计担当工程师依设计评审确认的方案进行产品结构、外形、零件结构等设计。

  6.3.2 零件图,成品图输出设计担当工程师完成结构设计,输出相应零件图和成品图,由设计课主管审核,确认OK后,提出《开模申请单》交技术部最高主管批核后,加盖“供开模使用”印章,提供给模具工程师进行模具设计,且提供一份给生技课进行夹治检具设计。有需要外调的部件,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图纸及相关要求转给采购寻样。

  6.3.3 模具设计

  模具工程师依设计担当工程师提供之开模零件图进行五金模及塑胶模具设计,模具图经设计课主管审核OK后,填写《模/夹/治具制作通知单》,连同模具图下发工模课。

  6.3.4 其他资料输出:

  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开模零件图交模具工程师设计模具之后,再进行其他工程资料的编写,如《物料配套清单》,包装图,QC工程图,规格书,测量测试记录表单等相关工程资料。

  6.5 模夹治检具制作

  6.5.1 模具制作

  工模课收到模具图后开始依计划日期及图面进行模具制作。模具制作完成后模具部门进行试模。在模 具制作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可与模具工程师,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沟通,必要时可变更产品或模具设计方案。新开发产品模具在首次试模时,模具工程师到现场跟进模具试模情况。试模结束后工模课将试模样品(包含水口,料带)连同《零部件检验报告》交模具工程师进行相关检验确认。

  6.5.2 夹、治、检具,SOP制作

  A.生技课收到设计担当工程师提供的图面后,生技课主管指定一名生技工程师(PE工程师)负责此案, 生技工程师依计划日期进行生产辅助治具,检具设计,制作。检具包含电性检测治具,寿命测试夹具,模拟PCB板等。

  B.生技工程师根据产品特点评估产品组装过程,编制初步装配作业指导书(SOP)。必要时与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信息沟通,协同进行。

  6.6 设计和开发验证

  6.6.1零部件的确认:试模后零件经模具工程师初步确认无异常,转交设计担当工程师确认,项目工程师负责对零件进行尺寸,外观,环保,实配等各方面的确认,对零部件的确认结果记录于《零部件检验报告》中,如有异常,反馈给模具工程师,模具工程师通知工模课修改后重新试模送样。设计担当工程师经确认须对零件进行更改时,开立《模具修改通知单》及更新后的零件图给模具工程师实施变更。零部件送样数量:塑胶件送6模以上,五金件送100pcs-200pcs,零件需求数量大于前述数量时,设计课需提前通知。零部件测量数量:塑胶件取一整模穴,五金件随机抽取5pcs。

  6.6.2 外购部件的确认:外购部件由采购转交项目工程师进行确认,同时须附送供应商的样品检验报告,环保资料,承认书等资料。外购件送样数量至少50PCS以上,数量有要求时,须提前知会采购,较为贵重部件,可适当减少数量。

  6.6.3 成品样品测试/试验: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各零部件组装成成品,进行尺寸,外观,功能等各方面的确认,部分项目可委托品质部进行测量测试,本公司测试不了的,可申请委外测试。测量测试后须出据相应测量测试报告。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样品试装及试做送客户样品时,生技担当工程师需调试好相应夹治检具,并协同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样品制作。

  6.6.4产品试产

  A. 样品经测量检测OK后,设计担当工程师将相关测量测试报告及样品汇总,交设计课主管确认OK后,设计担当工程师通知相关部门召开试产前会议,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和生技担当工程师共同主导,介绍产品开发过程,产品特点,试产注意事项等。试产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为技术部相关人员,生产部,品质部,PMC,业务部,总经理等。

  B.试产前会议结束后设计担当工程师开出《试产通知及反馈单》经技术部最高主管批准后通知试产。

  C.PMC接获《试产通知及反馈单》后,依据设计课所发BOM进行备料,并安排试产时间排期。

  D制造课依PMC通知领取试产所需零部件材料,安排好试产人员,生技工程师调试好试产所需夹治检具,临时性SOP等。

  E.试产材料和人员就位后,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和生技担当工程师指导试产人员试产过程。试产过程中,品质部需指派人员跟进。

  F.品质部安排人员对试产产品进行检验,分类统计好不良数量,保留好不良样品,试产结束后将不良样品及各种不良统计数量转交给生技担当工程师。

  

2、项目开发计划书

  导语:制定项目计划书,要包括国内外现状、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技术突破对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项目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一、开发目的

  由于我们生活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我们在上网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方便的的问题。例如查询流量比较困难,不能把每个月的流量规划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很多人想搞一个快捷改ip的功能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一款使用的学生软件,方便铁大学子的日常生活。

  二、项目概述

  《网络助手》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实现如下功能:

  查询流量

  修改ip

  实现远程控制

  实现定时开关机

  实现一键开启小蝴蝶

  三、主要参与人员:

  由五个人组成的开发团队。

  四:进度

  五、关键问题

  影响本计划进度的关键问题:各程序之间的转换、衔接问题。

  六、支持条件

  1、计算机系统支持:

  2、服务器CPU Intel E3300或更高配置,内存1G以上,网络适配器100MB或1000MB的网卡。

  3、服务器CPU Intel E3300或更高配置,内存512M以上,网络适配器100MB或1000MB的网卡。

  4、网络环境:4M ADSL或光缆。

  5、软件环境:客户机Windows XP,win7,win8位。

  七:测试

  测试计划:软件开发重要在后期进行软件测试,对开发的软件性能进行了解。

  八:质量保证计划

  从开发人员到项目管理,要进行严格管理。

  九、用户进行培训

  在软件实际应用的前些时间,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方法的具体培训,对软件界面和应用进行大概介绍。

  十、预算

3、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计划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设计和开发策划、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记录管理等工作,使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拟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合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 权责

  3.1 业务部

  3.1.1 负责同客户沟通及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的取得;

  3.1.2 新产品设计开发需求的提出;

  3.1.3 新产品设计开发、客户端文件和资料的提供;

  3.1.4 产品确认阶段,送样予客户承认并追踪确认问题及结果。

  3.2 技术部设计课

  3.2.1 负责产品和模具图纸设计工作。

  3.2.2 负责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策划,主导评审、验证及出样的最终判定。

  3.2.3 制作相应技术文件,标准。

  3.2.4依设计和开发策划做好各阶段的接口管理工作,以期各阶段及各部门间工作顺利延续,

  依期完成设计和开发工作。

  3.3 技术部生技课

  3.3.1 负责产品试样,试产所需夹治检具设计,制作。

  3.3.2 协助新产品样品试做。

  3.3.3 负责试产过程跟进,问题点汇总。

  3.4 技术部工模课: 负责模具制作,维修,修改及试模确认。

  3.5 采购课:负责外发加工及物料的采购与进度跟进。

  3.6 PMC:负责试产物料之备料及试产,量产计划之排期。

  3.7 注塑课,冲压课:负责零件试模,试产,打样,模具报修。

  3.8 制造课:负责产品组装及人员安排。

  3.9 品质部:负责产品性能检验测试。

  3.10 文控:负责相关工程资料新版发行,旧版回收。

  4. 定义:

  4.1 设计:参考相关资料,样品或概念,将产品的计划,设想,通过电脑软件转化为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4.2 开发:实现设计结果,使之形成实物产品的过程。

  4.3 评审:为确定产品开发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议和审查活动。

  4.4 验证:通过客观的测量,测试,分析,对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认定过程和结果,对产品进行耐久性测试以

  确认产品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4.5 试模:模具制作或修改完成后,试产前所进行的测试注塑/冲压过程,以确认模具制作,修改,维修是否达

  到预期要求。

  4.6 试产:产品在正式生产之前,为验证产品或模治具等是否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小批量试生产过程。

  5. 流程

  5.1 设计和开发流程图(附件一)

  5.2 设计和开发变更流程图(见《工程变更作业程序》)

  6. 运作程序

  6.1开发立项评审,策划

  6.1.1 业务部将有关客户开发新品意向填写 《开发任务书》及相应附加资料、样品等交设计课。业务部应于《开发任务书》上载明如下信息:客户开发性质,开发参考资料,客户要求,订单预估情况等。

  6.1.2 设计课接到《开发任务书》,样品等相关资料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立项评审,将评审结果记录于《开发任务书》上。评审内容包括:环保要求,规格要求,我司模治具开发能力,开发费用,产品成本,开发周期等。设计课评审完成后将《开发任务书》交由技术部和业务部最高主管会签意见,由总经理批准是否立项成立。若立项否决,则取消此案,若立项成立,则由设计课立案开发。

  6.1.3 设计课主管确定设计担当工程师,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制定《产品开发计划表》,根据产品特点、复杂程度、本公司的特点和经验(如行业惯例)等因素,明确划分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同时应规定各阶段中的每项活动的内容、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并经相关部门会签确认及相应上层主管批准后生效。

  6.1.3 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由于产品目标、资源等可能发生变化,设计课应在相关部门或会议讨论确认后更新《产品开发计划表》,并须重新会签及批准后生效。

  6.1.4 设计和开发的接口管理

  A. 设计和开发可能涉及到公司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工作小组之间,也可

  能涉及到公司外部之间的工作衔接。

  B. 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及工作小组之间的信息沟通,由设计课设计担当工程师统筹协调解决,必要时,可经由上级主管进行协调解决。

  C. 有同外部客户之间的联系及信息传递时,若为重要信息,由设计课以《内部联络单》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书面知会业务部,由业务部同客户沟通后书面回复设计课;必要时,可由设计担当工程师或设计课主管直接与客户沟通确认,简单次要问题沟通可通过口头形式直接传达。

  6.2 设计输入及评审

  6.2.1 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

  A. 产品开发任务书;

  B. 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C. 客户提供技术资料及参考样品;

  D.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过去类似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予以充分借鉴。其中,如果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成熟而有效的有关设计要求和信息,适用时,也应作为设计输入所考虑的内容;

  E.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F.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

  6.2.2 设计评审

  6.2.2.1. 开发对象为本公司原有产品上新增互换等较小的变更,或结构极为简单的产品或零件,在设计 课初步评审中确认可直接开发的,可无需再作评审,设计课主管确认后直接进行下步动作;对于全新产品,全新结构,涉及新材料新结构应用,有必要由相关部门评审的,须进行设计评审。

  6.2.2.1. 评审内容

  A. 必须对所有与产品有关的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在于确认设计的充分性、适宜性、准确性、明确化、协调矛盾以及无遗留问题。

  B. 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原理采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C. 设计和开发合理性、工艺性、经济性与可靠性。

  6.2.2.2. 评审方式

  由设计课主管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审方式为:传阅会签评审或会议评审,并在《设计评审记录表》上注明。

  6.2.2.3. 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一般为技术部相关人员参加,若有其它部门参加必要时,由技术部项目工程师确定并通知其参加。

  6.2.2.4. 评审准备与评审记录

  A. 评审所需文件和资料由项目工程师准备。

  B. 评审结果记录于《设计评审记录表》上,并经评审人员会签及呈上层主管批示后生效。

  6.2.2.5. 评审问题的识别及解决措施对评审识别出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需记录于《设计评审记录表》上,若有涉及到相关附件文件并随后保存。经评审后若需对设计进行较大修改,必要时须重新评审。

  6.3 设计输出

  6.3.1 产品设计

  设计担当工程师依设计评审确认的方案进行产品结构、外形、零件结构等设计。

  6.3.2 零件图,成品图输出设计担当工程师完成结构设计,输出相应零件图和成品图,由设计课主管审核,确认OK后,提出《开模申请单》交技术部最高主管批核后,加盖“供开模使用”印章,提供给模具工程师进行模具设计,且提供一份给生技课进行夹治检具设计。有需要外调的部件,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图纸及相关要求转给采购寻样。

  6.3.3 模具设计

  模具工程师依设计担当工程师提供之开模零件图进行五金模及塑胶模具设计,模具图经设计课主管审核OK后,填写《模/夹/治具制作通知单》,连同模具图下发工模课。

  6.3.4 其他资料输出:

  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开模零件图交模具工程师设计模具之后,再进行其他工程资料的编写,如《物料配套清单》,包装图,QC工程图,规格书,测量测试记录表单等相关工程资料。

  6.5 模夹治检具制作

  6.5.1 模具制作

  工模课收到模具图后开始依计划日期及图面进行模具制作。模具制作完成后模具部门进行试模。在模 具制作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可与模具工程师,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沟通,必要时可变更产品或模具设计方案。新开发产品模具在首次试模时,模具工程师到现场跟进模具试模情况。试模结束后工模课将试模样品(包含水口,料带)连同《零部件检验报告》交模具工程师进行相关检验确认。

  6.5.2 夹、治、检具,SOP制作

  A.生技课收到设计担当工程师提供的图面后,生技课主管指定一名生技工程师(PE工程师)负责此案, 生技工程师依计划日期进行生产辅助治具,检具设计,制作。检具包含电性检测治具,寿命测试夹具,模拟PCB板等。

  B.生技工程师根据产品特点评估产品组装过程,编制初步装配作业指导书(SOP)。必要时与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信息沟通,协同进行。

  6.6 设计和开发验证

  6.6.1零部件的确认:试模后零件经模具工程师初步确认无异常,转交设计担当工程师确认,项目工程师负责对零件进行尺寸,外观,环保,实配等各方面的确认,对零部件的确认结果记录于《零部件检验报告》中,如有异常,反馈给模具工程师,模具工程师通知工模课修改后重新试模送样。设计担当工程师经确认须对零件进行更改时,开立《模具修改通知单》及更新后的零件图给模具工程师实施变更。零部件送样数量:塑胶件送6模以上,五金件送100pcs-200pcs,零件需求数量大于前述数量时,设计课需提前通知。零部件测量数量:塑胶件取一整模穴,五金件随机抽取5pcs。

  6.6.2 外购部件的确认:外购部件由采购转交项目工程师进行确认,同时须附送供应商的样品检验报告,环保资料,承认书等资料。外购件送样数量至少50PCS以上,数量有要求时,须提前知会采购,较为贵重部件,可适当减少数量。

  6.6.3 成品样品测试/试验:设计担当工程师将各零部件组装成成品,进行尺寸,外观,功能等各方面的确认,部分项目可委托品质部进行测量测试,本公司测试不了的,可申请委外测试。测量测试后须出据相应测量测试报告。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样品试装及试做送客户样品时,生技担当工程师需调试好相应夹治检具,并协同设计担当工程师进行样品制作。

  6.6.4产品试产

  A. 样品经测量检测OK后,设计担当工程师将相关测量测试报告及样品汇总,交设计课主管确认OK后,设计担当工程师通知相关部门召开试产前会议,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和生技担当工程师共同主导,介绍产品开发过程,产品特点,试产注意事项等。试产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为技术部相关人员,生产部,品质部,PMC,业务部,总经理等。

  B.试产前会议结束后设计担当工程师开出《试产通知及反馈单》经技术部最高主管批准后通知试产。

  C.PMC接获《试产通知及反馈单》后,依据设计课所发BOM进行备料,并安排试产时间排期。

  D制造课依PMC通知领取试产所需零部件材料,安排好试产人员,生技工程师调试好试产所需夹治检具,临时性SOP等。

  E.试产材料和人员就位后,由设计担当工程师和生技担当工程师指导试产人员试产过程。试产过程中,品质部需指派人员跟进。

  F.品质部安排人员对试产产品进行检验,分类统计好不良数量,保留好不良样品,试产结束后将不良样品及各种不良统计数量转交给生技担当工程师。

  

4、项目开发计划书

  项目的开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相关的计划书又应该要怎么制定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项目开发计划书范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项目简介

  随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球实施国际环境ISO14000管理标准体系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70多项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为“绿色环保”工程,由此赋予环保产业极大的市场生命力。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对环保产业加快了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是环保产业界人士的共识。

  加入WTO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面临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绿色环保大潮的冲击下,政府部门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生态降解淀粉餐饮具项目已成为本世纪投资的热点,因为人们所使用的EPS发泡塑料餐盒已被列入治理“白色污染”的重点项目。自1997年5月份以来,中国有28个省、市相继出台政府令、地方法规,禁止制造销售和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国家每年为销毁发泡塑料垃圾费用投入近百亿元人民币,同时周边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由此影响了公民的身心健康。而一次性生物降解淀粉餐具正是最低的替代品。

  二、项目概况

  富源长浩绿色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富源长青经贸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建立在富源县中安镇胜境大道,总投资1300万元,占地面积为3000m2,是由富源长青经贸有限公司和美国浩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在富源,该项目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的原材料(芭蕉芋)充足,并且取材于当地,对生产的产品供应有障;在美国,浩正公司用五年的时间对该项目科研改关(现已形成产业化),并获得美国FDA国际卫生检验标准和美国ASDM—92号标准的认可,得以实用性推广,得到各国权威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项目开发的总体目标

  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的原材料芭蕉芋在我县已有多年历史,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在我县的富村、老厂、黄泥河、雨汪等乡镇已有近万亩的种植,可提取降解淀粉2700吨,合资公司现在的生产规模为年产量1.2亿只,所需原材料(芭蕉芋淀粉)1920吨,随着生产经营的扩大,生产规模可增加到年产10亿只,而富源现有的资源已为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四、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开发从二Oxx年一月至二Oxx年十二月止。该项目所生产的产品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能出口创汇。五年内,由浩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外市场销售产品,外销部分占95%以上,内销部分占5%以内。

  项目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餐饮具。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餐饮具降解性能极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样品在堆肥状态下5天开始发霉,10天时所测样品与堆肥融为一体,样品失去测试前的形状和颜色,40天即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对消防“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降解淀粉)→片剂挤出(改性溶融)→自动输送→压光成型→片材输送→修改定型→自动恒温成型→紫外线消毒→包装→入库。

  五、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

  按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年加工原材料1920吨,需厂房(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室)约3000m2,电力220KW,145万度/年;水源可用自来水或工业用水,3000吨/年;职员40名等辅助设施。

  项目加工产品销售价格及销售收入。项目加工产品原材料芭蕉芋淀粉3000元/吨,其每只产成品(规格450ml,重量16g),直接消耗材料费为0.1163元,如年产量为1.2亿只,其销售成本为1395.6万元,销售每只以0.2元人民币进行计算,年产值可达2400万元,企业缴纳有关税金261万元,税后利润为743.4万元,公司和国家财政税收将长期受益,是不言而喻的。

  项目的实施不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入,同时也可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现每亩芭蕉芋能产淀粉270吨,以3元/公斤价格计算,每亩芭蕉芋就能给农户带来810元的收入,是当发贫困人口,特别是妇女能够参与并能摆脱贫困的为途径,这对富源县实施扶贫计划有着极共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市场分析

  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是一项新兴的`环保产业,对餐饮业与食品包装发泡塑料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冲击。据统计,中国大、中、小城市640座,其中大城市32座,用于餐饮业的一次性餐具消耗是从97年用量200亿只上升到2001年的500亿只,用于超市冷餐托盘、冷饮杯每年用量达150亿只。交通部门已发出通知,要求火车、轮船及沿线的车站、码头禁止使用发塑料饮具。据统计:2002年交通行业使用餐饮具达150亿只,地方市场使用数量300亿只,保鲜食品、方便面碗每年用量不少于400万只,超市冷菜托盘日用量达80万只,冷饮杯日用量20万只,总计超过500万只,全年用量可达18亿只以上。再者肯德基、麦当劳走向中国大陆,并设立了1千多家店,目前使用的纸板压极塑料包装由于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已在考虑使用生物降解淀粉包装,最终必将成为替代产品。

  七、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生产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所需的厂房(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室),机械设备需投资1100万元,其余项目开发、流动资金等无形资产投资为200万元。

  厂房建设费 200万元

  机械设备费 900万元

  项目开发费 50万元

  流动资金 150万元

  八、项目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绿色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非分解的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及塑料制品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破坏了生态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年销售各类快餐盒约130亿只,碗约240亿只,杯约150亿只,各类地膜、包装袋及其包装制品非降解约占95%以上。为此,国家经贸委、技术监督局、环保总局等部门相继发文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非降解包装物。一次性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具有原材料易进、销售市场潜力大、产品易于分解,因此,开发该绿色产品为人类消除“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人们创造一个洁净、清新、回归自然的生活空间是当代人自我生存的需要和历史责任,同时是为我们后人建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及绿色家园打好基础。该产品是现代科技环保新产品,它的诞生给社会带来了福音,是新世纪的好栋梁。

  综上所述,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结果看,拟建项目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由于该项目的产品代替了发泡塑料包装,而且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完全回收,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卫生、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都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从高新生产技术开发,从环保产品对人类贡献等各方面说,建设此项目是完全可行的。特建议省、市科技厅(局)给予列项扶持。

5、软件开发计划书

  

  1.引言(Introduction)

  1.1 目的(Purpose)

  本章提供整个软件开发计划的综述。主要是确定以下内容:

  (1)软件生存周期的选取及裁剪。

  (2)软件规范、方法和标准的选择。

  (3)软件工作产品的规模估计。

  (4)软件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

  (5)软件进度表的制定。

  (6)软件风险的估计。

  (7)软件项目培训计划。

  1.2 范围(Scope)

  说明该软件开发计划的范围,简要描述软件开发计划的内容。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较大的软件项目(工期6个人月以上),计划书包括如下内容:

  (1)软件规模估计

  (2)工作模块计划

  (3)人力资源计划

  (4)其他资源计划

  (5)进度安排计划

  (6)配置管理计划(可单独做一个计划)

  (7)质量保证计划(可单独做一个计划)

  1.3 术语定义(Terms Glossary) 将该软件开发计划中的术语、缩写词进行定义。包括用户应用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术语与缩写词等。例如:

  [1] 软件相关组:指软件配置管理组、文档支持组、测试组。

  [2] 软件质量保证组:指计划和实施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人员的集合。

  1.4 参考资料(References) 说明该软件开发计划使用的参考资料,如项目的用户需求报告、商务合同、用户领域的资料等,每一个文件、文献要有标题、索引号或文件号,发布或发表日期以及出版单位。

  [1] ……

  [2] ……

  1.5 相关文档(Related Documents)

  当该文档变更时,可能对其他文档产生影响,受影响的文档叫相关文档,需将它们列出。

  [1] ……

  [2] ……

  1.6 版本更新记录(Version Updated Record) 版本更新记录格式

  2.项目概述(Project Summary)

  2.1 项目的目的(Project Purpose) 说明该软件项目的目的。

  2.2 项目的范围(Project Scope)

  本章的内容,主要参照《立项建议书》/《合同》与《用户需求报告》中相关章节,简要描述该软件项目的实现范围: (1)主要功能点列表

  (2)主要性能点列表

  (3)主要接口列表

  (4)本软件项目与其他软件项目之间的关系

  (5)项目实施方面的限制等内容

  2.3 项目的使用对象(Project Reader)

  在本章节中,要识别出顾客与最终用户,对顾客与最终用户的情况要有简单描述,如最终用户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及本系统的使用频度等。

  3.项目组织(Project Organization) 项目组织是为开发项目而组建的队伍。建议以框图的方式表示项目的组织结构,并对每一组织的负责人和职责加以说明。可能的项目组织单元,如:

  (1)项目管理组

  (2)质量保证组

  (3)配置管理组

  (4)软件工程组

  (5)测试组

  (6)需求管理组

  各组织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组,执行SPP和SPTO过程,对项目实施负全部责任。

  (2)质量保证组,执行SQA过程,负责项目过程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报告。

  (3)配置管理组,执行SCM过程,负责项目产品的版本、配置管理以及配置库状态报告。

  (4)软件工程组,执行软件项目工程过程,负责项目产品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5)测试组,执行软件项目测试过程,负责项目产品的测试。

  (6)需求管理组,负责对需求基线和需求变更进行管理。

  4.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

  本章节记录项目策划生存期定义的工作结果,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

  (1)项目生存期框图

  (2)项目生存期说明

  5.规范、方法和标准(Criterion,Means,Standard)

  本章节中需要描述采用的供开发和维护软件用的规范、方法和标准。

  6.任务与工作产品(Task and Work Products)

  项目任务和工作产品,是指根据项目生存期阶段划分的任务,和相应阶段的工作产品。记录项目生存期各阶段确定的需重点控制的阶段任务和工作产品。建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生存期各阶段的任务和工作产品。

  项目包含的任务,如:

  (1)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现

  (4)测试

  (5)产品交付

  (6)产品维护

  项目可能包含的产品,如:

  (1)需求分析说明书

  (2)规格分析说明书

  (3)系统设计说明书

  (4)源代码

  (5)各种测试报告

  (6)用户手册

  (7)软件问题维护记录

  7.工作产品、任务规模、工作量估计(Estimates of Work Product,Task Size and Workload)

  项目规模估算是为了确定项目所需的人工。

  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1)对软件工作产品规模估计依据的简要描述。

  (2)每种任务和工作产品规模估计的结果。

  (3)规模估算的结果,建议用《任务规模和工作量估算表》的形式列出。

  8.成本估计(Estimates of Costs)

  成本估计,是指对项目完成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估算。成本估计应按类别进行估算,可能的成本估算类别,如:

  (1)直接人工

  (2)直接费用

  (3)间接成本

  (4)制造费用

  (5)管理费用

  (6)不可预见费用

  9.关键计算机资源计划(Critical Computer Resource Plan)

  项目的关键计算机资源计划,是指系统在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及用户目标环境中,对关键计算机资源,如计算机存储能力、计算机处理器速度、通信通道容量、服务器处理能力等的估计,使之能满足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的要求。 10.软件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件项目进度计划,是对项目的进度、人员工作分工所做的计划,此计划依据上述各章的估算和分析结果,计划方式建议采用表格的形式。若采用工具制定项目计划,应将工具生成的图表作为项目计划的附件。本章节中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1)软件项目每个阶段的进度时间表

  (2)设定的里程碑

  (3)评审时间

  (4)缓冲时间

  11.配置管理计划(可单独做一个计划)(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本书单独作为一章论述。

  12.质量保证计划(可单独做一个计划)(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Planning) 本书单独作为一章论述。

  13.风险分析(Risks Analysis)

  项目风险分析,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将会对项目按预期时间、资源和预算完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分析包括: (1)被识别出的重大风险事件: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技能风险等。

  (2)易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高风险区域:用户需求、设计、测试、运行平台等。

  (3)重大风险事件的级别:功能不全、性能不稳、迅速受限制等。

  (4)拟采取的预防措施:增加投入、纠错、延时等。

  (5)风险事件发生后建议采用的处理措施:更改计划、降低难度系数等。

  14.设备工具计划(Equipment and Tools Planning)

  项目设备工具计划,是根据项目的工作指派及进度确定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设备工具在任务执行前到位,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执行,在本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所需的设备

  (2)基本的要求

  (3)应到位的时间

  15.培训计划(Training Planning)

  项目的培训计划,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组成员技能情况,制定出项目组成员所需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培训内容

  (2)培训时间

  (3)教员

  (4)接受培训的人员

  (5)培训目的(应达到的效果)

  16.项目评审(Project Reviews)

  项目评审,是对项目策划过程所做的定期性评审。

  其内容可分为:

  (1)评审点

  (2)评审周期

  (3)评审层次

  (4)评审条款和措施

  (5)管理评审活动中提交的工作产品(列出被评审的工作产品)

  17.度量(Measurement)

  度量是按规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采集的度量数据,以便量化地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对项目进展的适当的可视性,同时度量数据是项目过程改善的数据基础。应规定项目度量值的记录人(一般为项目经理或其指定人员)、记录时间(一般以定期评审为基础)和记录的数据。常用的度量数据如:

  (1)项目过程的评审次数

  (2)项目计划修改次数

  (3)项目各阶段的人员投入(各阶段投入的人月数)

  (4)各类任务耗用时间统计(如设计、编码、测试、文档编写等)

  (5)工作产品统计(如文档字数、功能点数、用况数、源代码行数等)

6、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一、项目负责人接到正式研发任务通知后,编撰《研发项目建议书》、《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开始组织项目组实施项目开发计划。

  二、按《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任务书》,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技术设计任务书》要求列有:

  1)根据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系统等方面进行的理论计算过程。

  2)确定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设计说明;

  3)根据价值工程论证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性价比及成本估算;

  4)产品总图或总装示意图及适用标准依据;

  5)试验标准、条件及设备等。

  三、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申报初步技术设计评审。在初步技术设计评审中,对《技术设计任务书》的设计方案、结构性能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价。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评审后的整改和复评前的准备工作。

  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通过后的图纸设计工作包含全套图样目录、各类汇总表、试制鉴定标准及报告和产品说明书,供图纸设计评审和产品试制验证。

  五、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程序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审及整改;按《设计开发验证报告》验证结论及跟踪结果做好试制鉴定后的整改及图纸修订和工艺文件补充工作。还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产品正式投产做好产前准备。

  六、根据《研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制定的设计目标,执行《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和《设计开发验证报告》程序,完成产品研发设计任务同时,做好包含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及产品安装图等在内的全部产品设计文件的完善工作。

  七、项目负责人做好产品设计研发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设计研发文件要求:

  1、完整的设计研发过程文件;

  1)研发项目建议书

  2)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3)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

  4)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5)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2、完整的设计研发技术文件;

  1)技术设计任务书

  2)图样目录

  3)汇总表

  4)工艺及验证文件

  5)试制总结

  6)使用说明书

  7)产品出厂检验单

  8)装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