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1.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2.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3.凡事学大丈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4.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5.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6.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2、关于学习的经典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8、失败是成功之母。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1、问遍千家成一家。
32、知识就是力量。
33、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34、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36、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3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9、学不可以已。
40、温故而知新。
4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6、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47、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4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0、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51、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52、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5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5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5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7、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9、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6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3、实用的有道理的经典谚语
实用的有道理的经典谚语
1、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4、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5、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6、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
7、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8、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9、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0、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11、会说的说一句,不会说的说十句。
12、家常饭好吃,常调官难做。
4、关于狼的经典谚语
关于狼的谚语大全
人和人是狼。
生狼犹恐如羊。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给羊领路最危险。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恶浪对狮子也敢冒犯。
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灰狼其为吾人之口令。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从狼嘴里休想夺回羔羊。
狼再喂也变不成看家狗。
离群的羊狼的饭菜。
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狼吃羊,一点一点吃进肠。
狼无狈不行,虎无伥不噬。
狼怎么饿,也不会吃白菜。
和狼在一起,就学会吃人。
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5、与健康有关的经典谚语
与健康有关的经典谚语
豆腐配海带,常吃除病害
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
心虚气不足,桂圆米粥煮
多食一点姜,不用开药方
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早上喝盐汤,胜喝人生汤
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吃了胡萝卜,百病化乌有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晨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
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
多食一点醋,不用到药铺
苹果每日啖,不用去医院
常吃萝卜菜,啥病也不害
6、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1.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2.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3.凡事学大丈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4.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5.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6.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7、关于故乡的经典谚语
关于故乡的经典谚语
不顾家乡黑,光明照他乡。
若想家乡美,要种树和花。
人老思故乡,鸟老思巢穴。
故乡若有敌人,日夜不得安宁。
一个地方的人,一座雪山的水。
回归故乡不必早,前往他乡不要迟。
听口音便知何地人,看服装便知何乡人。
他乡虽好只能停留三日,故乡虽坏毕生在此度过。
离开故乡越远,越是思念故乡。
没有比故乡美,没有比父母亲。
家乡虽有百匹马,却徒步赶路。
哪儿幸福是故乡,谁最慈爱是父母。
虽然离开了故乡,乡音永远不能忘。
就算故乡是猪圈,也就象那无量官。
家要美好就靠身,人要幸福就靠心。
乐时想往他处走,悲时想往自家回。
8、经典谚语故事荟萃
谚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是在语言的民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式相对固定的一种俗语。谚语故事可以对一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并表达一定的情感、理智,它是人民群众积累和生活经验在语言中的体现。能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富有意义的语言知识,本篇选取6篇经典的谚语故事,希望小朋友们能喜欢。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乘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9、经典的英文谚语
一针的时间节省9 小时。
一个字讲是回顾过去。
一年的计划始于春天。
一个年轻的懒汉,一个老乞丐。
坏消息已翅膀。
门口狗很少咬人。
美丽在于爱的眼睛。
迅速地听到,缓慢发言。
迟做总比不做好。
更好地为问路比误入歧途。
朋友之间是共同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在一起。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
一个新的扫帚打扫干净。
以眼还眼,并以牙还牙。
一个小时在上午值得两个晚上。
一个古老狗不能学习新技巧。
一盎司的运气比一磅智慧强。
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雪年,预示着丰富的一年。 一个健全的心在一个健全的机构。
10、经典的生活谚语大全
经典的生活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www.3lian.com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