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瀑布的古诗20首小学生

《描写瀑布的古诗20首小学生》属于诗词大全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描写瀑布的古诗20首小学生

1、翠瀑亭(宋代-陈岩)

湿翠抛来觉染衣,倚阑兀兀坐移时。

偶因过雨添流水,增重棼丝曳练诗。

2、九仙山中瀑(宋代-释文珦)

一水从天下,源深不可知。

千寻垂缟练,余沫散珠玑。

响激雷霆合,风生草木欹。

老僧来灌顶,溅湿薜萝衣。

3、柳源观瀑戏明仲(宋代-刘子翚)

山横晓色中,线路穷崎岖。

何年贯日虹,飘然堕秋虚。

晴晖发灿烂,阴飙助倾输。

淙深粉雪沸,注险龙蛇趋。

平生浩荡胸,对此聊一舒。

苍苍古澄潭,仿佛幽灵居。

奇观付豪逸,余润分膏腴。

来游今七贤,贱迹欣与俱。

扶筇却轩轾,坐石安氍毹。

壁阴生小寒,赏澹乐有余。

诗魔久为降,幽事复起予。

为言玉堂人,五字不可无。

4、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五首(宋代-刘克庄)

瀑映梅华何所似,蚌胎蟾彩浴寒江。

梦回东阁频牵兴,吟到西湖始树降。

雪屋恋香开纸帐,月窗怜影掩书釭。

若将汉晋间人比,不是渊明即老庞。

5、丹壁观瀑为园中最佳处羡人自誇甚至危崖峭慄日蒸无避吾游苦之(近现代-康有为)

瀑布小以短,山崖崩以颓。峭壁泻丹黄,危土流素灰。

草树皆不产,童髡无徘徊。炎日照蒸酷,难觅松阴开。

俛瞰徒惴慄,徒闻转谷雷。小坐亦无所,佳趣亦何哉。

危栏空徙倚,不如归去来。

6、题仗剑昆崙看瀑图(清代-丘逢甲)

万山万水发祖处,万方人物此胚胎。欲寻盘古开天迹,仗剑昆崙看瀑来。

7、题观瀑图(元代-陶宗仪)

千峰紫翠插芙蓉,上界招提有路通。更向石桥观瀑布,玉虹万丈挂晴空。

8、山宫观瀑(元代-李孝光)

山宫寺前瀑布流,直下千尺垂林丘。山僧无灯静欲死,夜气如月空中浮。

黄河昆崙何壮哉,鬼神牵挽天下来。先生藜杖来照影,白发千尺空崔巍。

9、龙湫观瀑(宋代-晁端彦)

万丈龙湫水,飞流翠碧开。泻疑云汉落,涌若海潮来。

飘洒四时雪,喧阗万壑雷。庐山吾未到,气象胜天台。

10、濯足瀑下(宋代-蒲寿宬)

石峡轰轰作雷吼,白虹飞趋电光走。

老蛟搅起阴壑藏,电雪当空射琼玖。

禅僧倚锡疑欲飞,儿童惊呼不停口。

山夫伸足承下沫,阴风凛凛生毛发。

雨飞如箭任不知,旁人休猜铁为骨。

11、冷翠谷看瀑二首 其二(宋代-董嗣杲)

清啸谷音答,閒眠松荫便。山林微暑退,钟鼓远风传。

足茧忧羸仆,身轻羡散仙。乍暄思午盥,喜际石根泉。

12、陈秋涛宗伯云淙书院杂咏四首 其四 邀瀑亭(明代-何吾驺)

银汉横天际,飞泉绝壁惊。馀唾群山响,朔雪澹前楹。

前乎千古者,若为搆斯亭。主人窅然坐,澄怀冰雪莹。

击节以相邀,四坐荡孤清。先圣取其濯,江汉万古名。

吾子以此洗,道心日日生。

13、岩下观瀑旦晚异状子文有诗辄次其韵(宋代-何麒)

瀑色清明气犹雄,非烟非云非白虹。

兜罗绵光秀罘罳,瑠璃□影摇帘栊。

风吹银潢渍苍壁,日照玉柱惊青空。

谁言物象要有尽,我觉端倪殊不穷。

思涌回翔掀舞时,句在缥缈空蒙中。

更将七字写亭午,倚天长剑拖芒锋。

14、夜听双瀑联句(宋代-刘镇)

萧然山阁间,此兴何悠哉。

子晋不复见,月白空萧台。

夜静双瀑喧,遥闻疑雨来。

涧壑生清风,襟宇捐纤埃。

飞鸣撼半空,暗想飘琼瑰。

前观阻步屧,侧耳成徘徊。

15、吉水寄阎侍御(时公调官瀑川)(唐代-李中)

何处怀君切,令人欲白头。偶寻花外寺,独立水边楼。

不得论休戚,何因校献酬。吟馀兴难尽,风笛起渔舟。

16、海阳十咏。飞练瀑(唐代-刘禹锡)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

17、题厓瀑图(明代-释宗泐)

飞瀑洒寒冰,危梁跨碧层。天涯图里看,白发未归僧。

18、看瀑(清代-性本)

山桥独立竟忘归,贪看悬厓瀑布飞。苍翠重重得刹隐,轻风送出磬声微。

19、水龙吟•蛇莓山观瀑,和梦窗(清代-陈匪石)

望中草密花秾,海天别有宜春苑。浓阴如幕,炎曦不到,云连峰断。

百折雕盘,九霄鹤唳,碎英千片。问何人手抉,银河直泻,寒光动,龙蛇变。

衫袖濛濛雨溅。咽危崖、奔车雷转。空明一镜,蛮熏未冷,瘴尘初浣。

沟水东西,梦中秋老,坠红流怨。乍瓜棚小坐,茶烟静袅,意翛然远。

20、下方广观瀑(清代-朱葵之)

雪山夜颓银潢泻,水势行空若奔马。琳宫一角枕山腰,珠瀑环观宜在下。

云峦䆗窱开烟村,中有修竹藏寺门。寒山拾得不可见,一声鱼呗清心魂。

寺门恰对前山麓,崖磴层层互起伏。殷地春雷走甲兵,洒空夏雪飞罗縠。

侧出都疑琼树悬,横拖似避金松矗。万丈奔驰界赤霞,千番灌溉滋黄独。

君不见,仙掌侧,匡庐旁,龙湫大小争颉颃。建瓴之势此为最,白龙首尾何昂藏。

兴公作赋叹奇绝,至今翰墨流馨香。吁嗟乎!安得剡溪藤一纸,收拾青山入笔底。

更谱怪松尺有咫,卧听惊涛长隐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