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听说活动教案40篇》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第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教案《听雨》含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的喜欢雨,每当下雨,他们就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并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题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想要模仿创造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雨》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优美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形式,从而进行仿编。通过活动旨在锻炼幼儿想象力,整体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能大胆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喜好。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大胆想象和创编。
3、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诗歌挂图
二、说教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下雨课件让幼儿聆听雨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谈话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示法;通过课件、层层挂图的展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意境美,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说雨"环节首先让幼儿聆听雨声,"听雨"环节幼儿观看课件和挂图,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议议中,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观察讨论法:"听雨"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四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
3、想象创编法:在"听雨"环节,重点提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过程
1、说雨请幼儿聆听雨声音乐,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2、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小豆豆不喜欢下雨的原因?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
②教师朗诵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4)结合图片,教师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呢?
3、雨趣感知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观看ppt课件:在雨天我们还能做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
(2)小结:最后送孩子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希望你们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活动反思:
《听雨》是一首优美而又童趣的散文,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想象丰富,它把雨点拟人化,将雨点落在树叶、伞顶、花蕊、窗户上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其中“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等象声词的'运用增加了散文的动感。不仅能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又易于幼儿模仿、仿编。
我认为这篇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象声词,按散文中的句式仿编
在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够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散文,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但我觉得对散文的理解还不够。如雨点落到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雨点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为什么落到树叶上是“玩耍”,而落到伞顶上是“翻跟头”。在仿编这一环节难度大,而卧的指导也不到位。如一个幼儿是这样编的:嘶嘶嘶,嘶嘶嘶,小雨在和河水打招呼呢。可以看出这个幼儿的创编中出现了问题:雨点落在水面的声音不符实际,幼儿基本是凭空想象,雨点落在水面所做的事也不合理。仿编既要要求幼儿了解雨声的象声词,又要与雨点落在的地方相对应,还要编一句雨点在相应的地方干什么。这样难度很大,尤其是之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应该课前应带幼儿亲自去观察一场雨,聆听一场雨,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2篇
活动目标
1.学习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2.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
3.体验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2.活动前在班上反复插放儿歌录音,使全班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3.根据儿歌内容,与配班教师排练好动作,并制作好动作示范图。 活动过程
1.请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请幼儿看一看小朋友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教师:照片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谁是你的好朋友?
2.教师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边做示范动作。
说到“金钩钩,银钩钩,请你伸出小指头”时,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分
别伸出左手和右手的小指动一动。
说到“结结实实勾一勾,勾一勾,点一点”时,两位教师把小指互相勾
一勾,点 一点。说到“一起唱歌又跳舞,我们都是好朋友”时,两位教师互相拉手,拍手。
3.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配班教师出示相应示范图,幼儿尝试边说儿歌边
做动作。两个幼儿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鼓励幼儿互换好朋友,边说儿歌边玩游戏。
第3篇
活动目标
1.学习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2.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
3.体验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2.活动前在班上反复插放儿歌录音,使全班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3.根据儿歌内容,与配班教师排练好动作,并制作好动作示范图。 活动过程
1.请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请幼儿看一看小朋友在幼儿园游戏的照片。
教师:照片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谁是你的好朋友?
2.教师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边做示范动作。
说到“金钩钩,银钩钩,请你伸出小指头”时,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分
别伸出左手和右手的小指动一动。
说到“结结实实勾一勾,勾一勾,点一点”时,两位教师把小指互相勾
一勾,点 一点。说到“一起唱歌又跳舞,我们都是好朋友”时,两位教师互相拉手,拍手。
3.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配班教师出示相应示范图,幼儿尝试边说儿歌边
做动作。两个幼儿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鼓励幼儿互换好朋友,边说儿歌边玩游戏。
第4篇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q(趣)、x(小须须、消息)的音。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动作表演儿歌。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活动。
2.活动前,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编一个小蚂蚁的故事。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一)和(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讲述小蚂蚁的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边指挂图边讲述事先编好的小蚂蚁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朗诵儿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JL歌内容。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小蚂蚁见面后会怎么做?它们互相碰碰小须须是在干什么?小蚂蚁排队走,去做什么事?
4.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小蚂蚁真有趣》。
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儿歌2—3遍。用填空的方法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如: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排队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在朗诵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读准q、x的音: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什么?(小须须)它们在报告什么?(好消息)请幼儿自己添加动作,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动作。 、
5.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
教师和幼儿共同为儿歌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第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教案,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
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
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
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
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
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
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
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 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
② 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
③ 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
④ 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
⑤ 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
⑥ 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附游戏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鸽子咕咕咕,
小鸭子呷呷呷,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猫喵喵喵,
小黄狗汪汪汪,
小白兔蹦蹦跳跳。
5.游戏《动物汽车》
老师放“开汽车”音乐
①老师做动物汽车司机,脖子上挂动物汽车挂件,手握汽车方向盘。幼儿自己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开”。
小动物问:“谁来做?”
司机一人,被选中者必须说,如:“我是小羊咩咩叫,坐上汽车快快跑,笛笛……”,小羊还必须做小羊的动作走到司机身后,用双手拉着司机的衣服,在活动室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②可请1-2名幼儿做动物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汽车”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汽车的速度不要过快,两辆汽车之间摇。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③老师和全班幼儿开着动物汽车出教师,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接着一个不拥挤,有秩序地开动物汽车。
评价:
本节课教态,语气自然,语调、语速适合与中班幼儿,运用多种游戏方法,如儿歌游戏《可爱的小动物》和游戏《动物汽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学的既轻松又投入,也很感兴趣。在座位上还需调整,应避免游戏时拥挤的现象。
第6篇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养成注意倾听习惯,提高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敏捷性。
3、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字的字音,能根椐自己生活经验,说出各种菜肴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铝锅盖一个。
2、教师或家长于活动前丰富幼儿对有关菜名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锅盖,用手指顶着锅盖的中心,口念游戏儿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游戏儿歌,练习发准“盖、怪、菜”等字音。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手掌锅盖”。
(2)儿歌念完,“手掌锅盖”才能去抓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也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
(3)若被抓住,就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名称,方能与“锅盖”交换角色,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1)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
(2)教师扮“锅盖”,引导幼儿玩“顶锅盖”游戏。
(3)引导幼儿一只手做“锅盖子”,另一只手顶锅盖。自问自答玩游戏。
4、幼儿两两结伴玩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
教学评价:
教师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加入到游戏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但是活动中有的孩子对菜名的不熟悉导致个别孩子在参与游戏时显得很被动。简单的儿歌配上简单的游戏规则,吸引孩子,大部分幼儿很快就能独立念儿歌,幼儿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能按规则游戏,只是在有幼儿被抓住后,说不出菜名的情况发生,如果能在活动前帮助幼儿丰富对于菜名的经验准备会有更好效果。让孩子多练习,相信幼儿的反映会越来越快,游戏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第7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易混淆的字音鸡(ji)、七(qi)、西(xi)、三(san)和散(san)等
2、学会快速的数出1-7,提高反应敏捷性。
3、体验游戏的有趣
【教学准备】七只小鸡的头饰、黑板、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弹唱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提问:谁来了呀?(小鸡)
(二)欣赏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
2、提问:
①妈妈买了几只鸡?
②我给小鸡起了什么名字?
③后来小鸡怎样了?
3、一起来给小鸡起名字。(一起念一念小鸡的名字,帮助幼儿认识小鸡及身上相对应的数字1—7)
4、小鸡走散了,请帮小鸡找到回家的路
①一起看着小鸡身上的数字学一学小鸡“叽叽叽,我是小一”(从1—7按顺序来)
②打乱顺序,任意点小鸡,请幼儿学一学小鸡(要求幼儿迅速的反应出所点小鸡身上的数字并快速的说出小鸡的名字,提高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三)朗读诗歌
1、大家一起来给小鸡起名字(师幼一起朗诵)
2、请小朋友做小鸡,老师来给小鸡起名字(分段朗诵)
(四)分组表演
1、请七个小朋友来做一做小鸡,并带上小鸡头饰。老师来给小鸡起名字(要求幼儿迅速的按照顺序反应,并走到前面来)
2、请七个小朋友来做小鸡,剩下的小朋友一起给小鸡起名字(要求幼儿迅速的按照顺序反应,并走到前面来,并边走边学一学小鸡)
(五)创编诗歌《我给小鸭起名字》
将诗歌中的小鸡替换成小鸭,并学一学小鸭的叫声。
第8篇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不哭也不笑”、“愤怒等词语。
2、要求幼儿听信号快速地做相应的表情,并能看表情迅速说出相应的`词语
3、培养幼儿仔细听的习惯及快速对答的能力。
教学准备:
1、事先请一名大班幼儿学会表演,要求脸部表情生动,且与词语相配。
2、各种表情脸谱。
教学过程:
1、创设游戏情境
(1)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演员,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变脸’,你们想不想看?”大班一幼儿,双手蒙住脸说“变、变、变!”当第三个“变”字一出口,立刻放下双手,脸部做出一种表情。以次方法类推,可根据有关词语做出不同的表情,如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愤怒、不哭也不笑等。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
(2)师:“刚才小演员表演得好吗?我们请她再表演一次。老师拿一张脸谱,请小演员模仿,然后小朋友说出小演员是什么表情。”请大班幼儿一种一种地表演。每做一种表情,就让幼儿用相应的词语表达,帮助幼儿理解和丰富关于表情方面的词语。
2、幼儿游戏。
(1)师:“刚才小演员给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演员,来表演变脸的节目。”教师边出示脸谱边说出相应词语,幼儿变脸。
(2)交代新游戏规则。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a)游戏是必须用“变变变,变什么?”“你来说,我来变。”的对话形式,听口令做相应的动作。(b)如能听指令做出相应表情,就可进行角色对换,否则不能交换角色。
3、教师参与游戏
(1)幼儿听老师口令,做相应的表情。幼儿双手蒙住脸说:“变变变,变什么?”老师说:“我来说,你来变,大家一起咪咪笑。”幼儿立刻放下手,做出相应的表情。
(2)幼儿发出指令,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老师双手蒙住脸说:“变变变,变什么?”幼儿说:“我来说,你来变,吕老师咪咪笑。”老师立刻放下手,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此反复交换角色练习不同的表情词语。
4、幼儿自主游戏。
(1)请个别幼儿上来发出口令,其余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让幼儿两两结伴进行“变脸”表演游戏活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可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使每位幼儿都能愉快的游戏。
第9篇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会写“竿、忍、竟”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大家还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吗?
除了生字词,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6自然段,知道琼儿的外公很爱钓鱼,他还带着琼儿一块儿去钓鱼。外公非常有趣,能听懂蚯蚓的话。瞧,他们还在钓鱼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品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翻开书本56页,自由读课文第7——16自然段,去找一找有趣的事吧!
指名说。(外公和琼儿都能听懂鱼说话)
小鱼都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找出外公和琼儿听到小鱼说话的句子。
指名说。
2、谁来读读小鱼对外公说的话?
指导读好外公的话。
3、琼儿又听到小鱼说什么呢?
指导读好琼儿的话。
男女生分读外公和琼儿的话。
4、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描写小鱼样子的句子。
小鱼此刻是什么样子?谁来告诉大家?
自己练习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小鱼的心情。
指导读好“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
看到小鱼现在的模样,如果你是琼儿,心里会怎么想呀?
琼儿看着有些不忍心了,难怪她听到小鱼说:“_______________!”
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5、琼儿一下子就学会用外公的方式听懂鱼话啦!外公是又惊又喜啊!
出示“又惊又喜”,指名读。
又惊又喜的外公也同意琼儿把小鱼放回水里啦!琼儿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赶快读一读第16自然段。
指名说。请你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朗读。
看着小鱼快活地游远了,琼儿仿佛又听到它在说话,小鱼在说什么呢?指名说。
6、琼儿两次听懂了小鱼说话: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琼儿有些不忍心了。她仿佛听到小鱼说:“!”琼儿轻轻把小鱼放回水里,看着它尾巴一摇一摆地游远了。她仿佛听到小鱼又在说:“!”
琼儿真的能听懂小鱼说话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7、师生齐读7——18自然段。
8、小结:
老师相信,你们和琼儿一样,都是善良孩子!希望大家能用这份善良仔细倾听更多小动物的话,好好保护它们!
三、指导识记生字
1、齐读“竿、忍、竟”字。
2、范写:“忍”。
3、课堂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11 听鱼说话
外公有趣
琼儿善良
第10篇
第二课时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外国作品的译文,字里行间中充满幽默,但文章对话比较多,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时对课文进行了取舍,以“自由地读一读7-16自然段,想知道外公和琼儿听到小鱼说些什么吗?为什么听到的不一样?”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设计中,我注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朗读的同时达到文本所显现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并书写生字“忍”“汤”“惊”“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怡当地进行充满童趣的对话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外公的风趣幽默,凉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体会第7自然段,读好琼儿和外公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第13自然段中的外公为什么“又惊又喜”,体会外公的风趣幽默,琼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境读新词。
2.回忆1-6自然段,说说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二、品读感悟7——18自然段: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7——16自然段,外公和琼儿分别听到小鱼说些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2.(1)学生汇报外公说的,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
(2)指导带动作读,感受外公的风趣幽默。指名读,齐读。
3.(1)琼儿听到什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2)师:都是在听鱼说话,为什么听到的不一样呢?再自由读课文7-16自然段,边读书,边思考,把找到的句子画下来。师巡视。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品读,体会小鱼的难受,感受琼儿的“不忍心”。
(4)指导读,评读。
(5)播放CAI,情境渲染,升华情感。指名配乐读。齐读。
(6)师:琼儿确实是不忍心了,当外公逗她说,他听到“小鱼说:‘拿我做汤,一定很鲜。’时,她着急了,要自己听一听,她告诉外公?? 指名读句子。琼儿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交流后指名读。
4.听到琼儿这么说,外公的心情怎样?体会外公的“又惊又喜”。
5.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同桌合作读。师生配合读。
6.自由读16自然段,品读句子。由“轻轻”,体会琼儿的善良;由“一摇一摆”,体会因为琼儿的爱心和帮助给小鱼带来的自由和快乐。指导读。指名读,齐读。
7.当外公看到这一切,他是怎么夸奖琼儿的?自由读17、18自然段。琼儿真的能听懂鱼话吗?为什么?
8.师总结。
三、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齐读四个生字。
2.生自由交流识记怎样记生字,师提炼记字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汤”字。
4.生在书上描红。师提醒写字姿势,巡视。
板书设计:
听鱼说话
外公 有趣 琼儿 善良
第11篇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祖孙俩钓鱼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西方式的幽默。三次充满童趣的对话,充分表现了琼儿的纯真善良、活泼机灵和外公的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直面文本,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充分感知课文语言材料;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通过引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演悟情等方法,不断丰富文本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头饰、动植物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趣味识字,质疑激趣。学习第1——6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疑,激趣导入
1、我们听爸爸妈妈说话,听老师说话,听同学说话?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人说话,也可能还听过鹦鹉说话,可听没听过鱼说话?板书课题:听鱼说话。
2、鱼也能说话吗?我们能听懂它的话吗?大家赶快打开书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后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师导语:大家知道吗?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可爱钓鱼呢!同学们,你们和同座之间合作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第1——6自然段,看看从哪儿能发现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爱钓鱼的人呢?请用铅笔作上记号。
2、同座交流,把能体现琼儿的外公非常有趣、爱钓鱼的词句读一读,加以体会。
3、根据学生发现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师相机点拨。
①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我来问问它。”“你挂在钩上,受得了吗?”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②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外公把蚯蚓放到耳边听了听后说:“它说,没事儿,它最喜欢钓鱼了。”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你能让这一句话直接从蚯蚓嘴里说出来吗?指名回答。
③师引导:看来,琼儿的外公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他还真能听懂蚯蚓说话呢!
那么,琼儿的'外公能不能听懂蚯蚓说话呢?可他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话说给琼儿听呢,请你再认真读读这一部分,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师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因为琼儿的外公爱钓鱼,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不想因为琼儿同情蚯蚓而放弃钓鱼的乐趣,所以编出这个故事。琼儿现在还不知道外公的心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④指导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指名个别读、师生配合读、分组赛读、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引导发现,读演悟情
1、入境体验.读悟琼儿“听鱼说话”。(学习课文第7一第16自然段)
师导语:琼儿的外公“听懂”了蚯蚓说话,琼儿呢?她学会了听鱼说话吗?
(1)轻声自由地读课文第7—16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琼儿和外公听鱼说话的有关地方,他们分别听到了什么?
(2)指名读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小鱼说:“拿我做汤,一定很鲜。”
小鱼说:“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
(3)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重点引导:为什么琼儿和外公听鱼说话的内容会不一样呢?师引导: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妙呀!还是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先独立自主感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5)全班交流。
①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琼儿看着有些不忍心了。
“不忍心”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读中感悟。
教师引导:同学们一定知道吧.鱼儿是不能离开水的,水里才是鱼的家呢!琼儿看到小鱼躺在岸边的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小生命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着。她看着看着,仿佛听到小鱼说——(指名直接回答)
(估计)学生回答:“行行好,放我回去吧!“妈妈,妈妈!”我好难受??”师小结:琼儿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赶快救下这条小鱼!
③再相机出示琼儿听鱼说话的有关句子。(小鱼说:“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琼儿的内心情感。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
(6)表演朗读(戴上头饰)祖孙俩的对话,体会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
(7)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琼儿真的能听懂小鱼说话吗?为什么?
(8)配乐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放飞想象,读悟祖孙俩“听心说话”。(学习课文第17——18自然段)
师导语:外公又把鱼钩抛进了水里,钓起鱼来,口里直夸琼儿呢!我们去听一听。
(1)指名读第17——18自然段让学生思考:你又从课文里 知道了什么?
(2)读后想象,升华情感。
师引导:大家想一想,琼儿听蚯蚓说话,又能听懂什么呢?
(3)齐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三、心灵对话,拓展延伸
1、师导语:同学们,只要有爱心,你就能和周围的动物、植物进行交流,你们学会了吗?
2、出示(动植物生长、活动等)图片,展开想象:
①看看你会听到一些什么呢,
②师:把你听到的讲话内容记下来,行吗?回家以后,同学们可以写一篇日记《和XX对话》。
四、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记形。(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汤”字。学生练写。
第12篇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的倾听。游戏从故事的内容出发,让孩子们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开展游戏。在问与答中,孩子们集中精力去倾听,并进行正确的回答,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提升倾听能力。
活动目标:
1.有意识倾听同伴的提问,并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快速回答;
2.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体验听说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角色大图片及小图片、小丝带若干、封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奔跑的古古》封面图片,引起幼儿的'回忆
二、听说游戏:打喷嚏
1.教师依次播放《奔跑的古古》里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以上的动物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打的喷嚏?”
2.介绍游戏规则。
请小朋友选取一张小图片,扮演图片上的小动物,其他小朋友提问“我的朋友,你是谁?”选取图片的小朋友要根据图片内容回答“我是×××”。其他小朋友接着提问“你在哪里打喷嚏?”选取图片的幼儿就要根据绘本中的小动物打喷嚏的地方进行回答“我在XX上打喷嚏”;回答正确就大声地打一个喷嚏,并得到一个丝带做的柳絮条;回答错误在特定的区域暂停一次游戏活动。
3.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三、活动结束
幼儿在自主玩耍《打喷嚏》中自然结束活动。
第13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全国人民都喜气洋洋庆祝祖国的生日。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十”“月”“日”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会正确书写。
3、学会基本笔画横折钩,会说笔画名称,会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知道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全国人民都喜气洋洋庆祝祖国的生日。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会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玉、瓜、米、大、果、多、竹、子、一、五、木、禾、土。
2、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一、丨、丿、乀、亅。可指名说,也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说。
二、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着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各民族的小朋友唱歌跳舞,庆祝国庆节。)
3、谁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生日,我们叫它国庆节。教师领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这一天,全国人民特别高兴,人们敲锣打鼓,唱啊跳啊,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三、拼拼读读。
提醒学生这3个生字的音节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正确。
四、字词教学。
启发学生自己看课堂作业本上的笔画笔顺分析,识记字形。
十:在什么字中看到过?(“土”下面一横去掉就是“十”。)应该怎么写?
五、书写指导。
十:注意先横,横在横中线上,再写竖,竖在竖中线上。
第14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ɑ、o、e。
2、学会ɑ、o、e3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提示下正确认读带调的3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ɑ、o、e3个单韵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单韵母ɑ、o、e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啦!能帮助你识字、读书、学说普通话。
学念儿歌:
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学文化,
用它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 看图说话,引出ɑ。
1、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ɑ—ɑ—ɑ—。”板书:ɑ
2、教学ɑ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嘴要张大,舌位下降,气从嘴中自然出来,发音时要声音响亮,可把音拖长些。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ɑ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如:“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我们唱歌ɑ、ɑ、ɑ。”
三、 看图说话,引出o。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板书:o
2、教学o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抬起,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圆圆太阳o、o、o。”“小嘴圆圆o、o、o。”
四、 看图说话,引出e。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ɑ、o、e》。”板书:e
2、教学e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嘴成扁平形,舌头的位置和发o音时一样,让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白鹅水里游,e、e、e。”“白鹅倒影e、e、e。”
五、 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
2、发音练习。教师发音,指名找出卡片,领着全班同学读。
六、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ɑ、o、e的发音,它们都叫单韵母。单韵母的发音,声音响亮,嘴巴的形状是不变的。
七、 书写指导。
1、看老师范写,注意笔顺。(都是一笔完成)
ɑ o e
2、认识四线格,三个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在课堂作业本上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单韵母ɑ、o、e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三个音?(ɑ、o、e)
2、我们把ɑ、o、e叫什么?(单韵母)
3、抽读卡片,重点区别o、e的发音。
二、 教学声调。
每个单韵母都能读出四种声调,叫“四声”。
1、认识四声符号。
第一声: - 如:ā
第二声: ˊ 如:á
第三声: ˇ 如:ǎ
第四声: ˋ 如:à
告诉学生:这四种声调就像四顶帽子,戴在韵母ɑ、o、e的头上,读起来就变成四个音了。
2、ɑ四声读法(着重指导发好ɑ的四声)
(1)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以手势助发音。
ā á ǎ à
让学生听辩,体会“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齐读,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2)巩固ɑ的四声。
听音训练。教师发音,指名找出卡片,领着全班读。
按顺序读,打乱顺序挑读。
3、o四声读法。在语言训练中练习。
ō公鸡喔喔啼。 ó原来是这样。
ǒ现在我懂了。 ò真实太奇怪!
4、e四声读法。
单韵母ē、ē、ē, 大白鹅é、é、é,
真恶心ě、ě、ě, 肚子饿è、è、è。
5、 巩固ɑ、o、e的四声。
6、 教顺口溜:
---------------------------
一声高高平又平,
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
四声就像下山坡。
三、 指导读课文。
四、 指导ɑ、o、e四声的书写。
---------------------------
第1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ɡ、k、h三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初步学会拼读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会读ɡuā、huā两个三拼音音节。
3、会照样子在四线格中抄写声母ɡ、k、h。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ɡ和k。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声母卡片b、p、m、f、d、t、n、l。
二、教学声母ɡ。
1、看图说话引出ɡ。
图上画着两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鸽子”的“鸽”声母是ɡ。花环的形状像ɡ。
2、教学ɡ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根上升碰到软腭,堵住气流,然后使舌根突然离开软腭,让气流出来。
(2)记忆字形。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看看图,想想ɡ的字形像什么。“鸽子、花环ɡ、ɡ、ɡ。”“9字加钩ɡ、ɡ、ɡ。”
3、指导书写。ɡ一笔写成,笔顺是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抬向右上,然后连写竖弯钩。写在四线格的`中、下格。
三、教学声母k。
1、看图说话引出k。
图上画着一群小蝌蚪在水草边游。“蝌蚪”的“蚪”的声母就是k。
2、教学k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发音方法与ɡ同,不同的是要往外送气。可与ɡ对比读:ɡ—k。
(2)记忆字形。教师可画图,帮助形象记忆:一竖就像水草,蝌蚪向水草游过去。顺口溜:“水草、蝌蚪k、k、k。”
3、指导书写。K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中格。
五、 巩固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h,以及ɡ、k、h和单韵母的拼读,三拼音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声母h。
1、看图说话引出h。
图上画着一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喝水。“喝水”的“喝”的声母就是h。
2、教学h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发h时,舌根和软腭靠近,摩擦出气。
(2)记忆字形。可用顺口溜:“一把椅子h、h、h。”
3、指导书写。h一笔写成,从左边一竖起笔自上而下,再由下沿原线回上去,连写出右边的部分。写在四线格的上、中格。
三、教学ɡ、h的三拼音。
1、用二拼音过渡。
ɡ、k、h能和单韵母做朋友,我们试着拼拼看:ɡ—ū→ɡū(姑),k—ū→kū(哭),h—ā→hā(哈)。
2、教学三拼音。
(1)出示ɡ u ā 。 前面是一个声母ɡ,后面是带调韵母ā,中间再加一
个介母u。
ɡuā
(2)发音要领:声母、介母、韵母一气连读,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教师领读:ɡ—u—ā→ɡuā(南瓜的瓜)。
三拼连读,一是要快,二是要连。可让学生用口诀集注三拼音的方法:“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母别丢掉。”
(3)看图说话,巩固ɡuā的拼读。
图上画的是什么瓜?看图说:图上画的是黄瓜、南瓜和冬瓜。
(4)用同样方法教学音节huā。
(5)练习: ɡ ɡuo
k —u—o→kuo
h huo
五、 复习巩固。
1、读课文。
2、指导课堂作业。
第1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头”“口”“目”“手”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懂得小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每天梳头、刷牙,经常洗手,保护视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头”“口”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认读笔画:乛 丿 亅,认读熟字“大”、“日”。
二、自学生字。要求是:
1、看看图画,想想图意,每幅图说一句话。
2、拼拼读读,想想图旁的.生字是什么意思。
三、看图说话,学习字词。
1、教学“头”。
①指名看图说话。可这样说:冬冬早上起来,自己梳头。
②用“头”还可说什么?(人头、头脑、点头、摇头、石头、木头……)
③字形分析、识字。
谁能说说“头”怎么写,先写两点再写一个“大”,最后一画是“点”,不是“捺”。
2、教学“口”。
①指名看图说话。可以这样说:早上,丁丁在刷牙。
②理解词义。
每人都有一张嘴,嘴就是“口”,喝水、吃饭、说话、唱歌都用口。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
③字形分析、识记。
“口”怎么写呢?日一口比较。
四、指导书写。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目”“手”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懂得小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每天梳头、刷牙,经常洗手,保护视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说说生字的书写笔顺。(头、口)
2、读拼音写汉字,比比有什么不同。
tóu dà kǒ rì
( ) ( ) ( ) ( )
二、自学生字。要求是:
1、看看图画,想想图意,每幅图说一句话。
2、拼拼读读,想想图旁的生字是什么意思。
三、字词教学。
1、教学“目”。
①看图说话。可以这样说:冬冬在检查视力。
②理解词义。
眼睛就是“目”。眼睛很重要,小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③字形分析、识记。
比较:日——月——目。
2、教学“手”。
①看图说话,可以这样说:丁丁在洗手。我们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②理解词义。
通过扩词,理解词义。如:两只手、一双手、小手、手帕、手拉手等。
③分析字形。
指名边书空边说笔画笔顺。
四、综合看4幅图。
梳头、刷牙、洗手、保护眼睛,小朋友要讲卫生。
五、复习巩固。
1、区别音近字。
tóu kǒ shǒu
头——口——手
2、区别形近字。
头一大 口一日 月一目 子一手
3、听笔画猜字。教师说出字的笔画笔顺,让学生读出字音。
六、作业指导
第17篇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说出各种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并用简短的句式进行表述。
2、要求幼儿用清楚、大声的`声音说话,培养他们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的习惯。
3、引导幼儿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活动准备:火车头胸饰2个、玩具动物列车一辆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将“动物列车”玩具藏在身后,请幼儿听一听“是谁发出的声音”、“它是怎样叫的”。逐一按响动物列车上的按钮,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边听边回答。彩集体和个别回答相结合的方式,重复练习,帮助幼儿熟练运用“小羊咩咩咩!小牛哞哞哞!小猫喵喵喵!”的句式。
2、交代游戏规则。先用语言导入:
小动物们都乘上了火车,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上我们的动物列车吗?接着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1)、一人先扮演火车头,边开边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答:“我来坐。”
(2)火车头扮演者可选一人,则被中者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回答正确者方能乘动物列车。
(3)“火车”继续向前开,每一位要上车的小动物不能重复别人的话,而要换一个动物形象,如说:“我是小牛,小牛小牛哞哞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如回答与前一幼儿相同,则不能登上动物列车。
3、教师先扮演火车头,在身前挂上车头的胸饰,游戏开始时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回答:“我来坐。”教师请一幼儿起立后,幼儿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随后走到前面来,用双手拉着教师的衣服,嘴里发出“呜—”的声音,在教室里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第18篇
教学目标:
1、听新闻广播《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能复述新闻的要点。
2、听新闻广播或看电视新闻,能说出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3、初步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收听新闻广播和收看电视新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听说课文,请学生读课题《听广播说新闻》。
二、说一说
1、指名说说昨天收看的新闻。要求说出主要内容。
2、表扬收看新闻的同学。小结:经常收听收看新闻是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表现,这对提高我们的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养成经常听广播的好习惯。
三、明确训练内容和总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2、反馈:内容——听《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的新闻广播录音。
要求:复述要点,再介绍一则自己最近从广播电视中听到的新闻。
3、师小结:要把内容复述好,必须把新闻听得清、记得牢、才能讲得好。
四、指导听新闻
1、第一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一段,明确第一次听的任务。(这则新闻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讨论:要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答案?(开头)
3)听录音,要求从新闻的开头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4)听后请学生说说,评议谁的主要内容说得比较简洁。(为了去北极考察,探险队的叔叔在松花江地区集中一天进行模拟训练,最后终于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
5)让学生解释“模拟训练”——为了适应环境而所作的适应性训练。
2、第二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二段,明确第二次听的任务。(三个问题:模拟训练的条件怎样艰苦?重点介绍了哪位探险家的模拟训练?6名探险家是怎样在五星红旗前庄严宣誓的?)
2)听录音
3)同组同学讨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要求不背诵原文,但意思要基本差不多。
4)再听录音,要求对照刚才讨论的内容再进行修改。
5)指名说说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并评议。(评议要点:内容要点齐全,主要内容把握较准,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诵,语言连贯,态度大方)
6)自由说一次。
五、介绍新闻
1、方法指导:说话的方法及说新闻的方法。
2、小组准备,由一个提供材料,四人一齐准备。
3、指名发言。
六、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第1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怎么写:听说动物列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说出各种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并用简短的句式进行表述。
2、要求幼儿用清楚、大声的声音说话,培养他们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的习惯。
3、引导幼儿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案准备:
火车头胸饰2个、玩具动物列车一辆
教案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将“动物列车”玩具藏在身后,请幼儿听一听“是谁发出的声音”、“它是怎样叫的”。逐一按响动物列车上的按钮,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边听边回答。
彩集体和个别回答相结合的方式,重复练习,帮助幼儿熟练运用“小羊咩咩咩!小牛哞哞哞!小猫喵喵喵!”的.句式。
2、交代游戏规则。先用语言导入:
小动物们都乘上了火车,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上我们的动物列车吗?接着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1)、一人先扮演火车头,边开边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答:“我来坐。”
(2)火车头扮演者可选一人,则被中者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回答正确者方能乘动物列车。
(3)“火车”继续向前开,每一位要上车的小动物不能重复别人的话,而要换一个动物形象,如说:“我是小牛,小牛小牛哞哞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如回答与前一幼儿相同,则不能登上动物列车。
3、教师先扮演火车头,在身前挂上车头的胸饰,游戏开始时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回答:“我来坐。”教师请一幼儿起立后,幼儿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随后走到前面来,用双手拉着教师的衣服,嘴里发出“呜—”的声音,在教室里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第2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听说游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
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
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
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
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
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
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
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
②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
③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
④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
⑤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
⑥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附游戏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鸽子咕咕咕,
小鸭子呷呷呷,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猫喵喵喵,
小黄狗汪汪汪,
小白兔蹦蹦跳跳。
5.游戏《动物汽车》
老师放“开汽车”音乐
①老师做动物汽车司机,脖子上挂动物汽车挂件,手握汽车方向盘。幼儿自己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开”。
小动物问:“谁来做?”
司机一人,被选中者必须说,如:“我是小羊咩咩叫,坐上汽车快快跑,笛笛……”,小羊还必须做小羊的动作走到司机身后,用双手拉着司机的衣服,在活动室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②可请1-2名幼儿做动物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汽车”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汽车的速度不要过快,两辆汽车之间摇。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③老师和全班幼儿开着动物汽车出教师,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接着一个不拥挤,有秩序地开动物汽车。
四、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第2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别人说话用心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在倾听中了解谈话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
2、懂得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幼儿掌握谈话的规则。
活动准备:
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驴耳朵吗?请听故事《驴子的耳朵》。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豆豆的耳朵为什么会变成驴耳朵?
故事总结:豆豆平时总用一只耳朵听别人说话,根本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就因为这样他长出了驴耳朵。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要认真用心去听,而且要听完整,这样才能明白说话的内容,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们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做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宝宝是怎样听爸爸介绍书包功能的`?
(2)爸爸告诉宝宝应该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3)小朋友今后你会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宝宝没有用心听爸爸说话,结果什么都没听到,儒灵童教会宝宝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才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用心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教师看图
总结: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认真的倾听对方说话,这样做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猜猜我是谁规则: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其他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用心听。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第22篇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教案:顶锅盖,供参考借鉴!
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游戏玩法,能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个种菜肴的名称。
活动准备:
锅盖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情境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儿歌里讲了些什么?怎样用我们的'手来玩“顶锅盖”游戏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游戏儿歌,练习发准盖、怪、菜等字音。请幼儿做一做顶锅盖动作,启发幼儿探索用手掌当锅盖,用食指顶手掌心。
3、介绍游戏玩法。
(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手掌锅盖”。
(2)儿歌念完,就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名称,方能与“锅盖”交换角色,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4、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难点部分。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丰富关于菜肴的经验。提问:小朋友,你吃过什么菜?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菜的名称。例如:糖醋排骨、红烧肉圆、西红柿炒鸡蛋等。
5、带领幼儿玩“顶锅盖”游戏。
教师扮演锅盖将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锅盖,请5名幼儿上来分别伸出食指顶着“锅盖”。然后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念到“噗!一口风”,可做吹风状,以增加趣味性。儿歌一念完,教师迅速去抓顶锅盖的食指,同时,幼儿的食指赶紧收回。如被抓住,教师问:烧的是什么菜?幼儿报菜名,然后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最后,教师组织幼儿每人用一只手做锅盖,另一只手顶锅盖,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练习游戏中的语言。
6、教师组织幼儿结伴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玩“顶锅盖”游戏。
教师可以以幼儿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与幼儿一起快乐地游戏。
第2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2、会看图拼读这四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复韵母ɑi、ei、ui,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ɑ、o、e、i、u、ü的四声。
2、这六个叫什么韵母?(单韵母)
二、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新韵母,叫复韵母。
三、教学复韵母ɑi。
1、看图说话引出ɑi。
图上画着一只长颈鹿和一只梅花鹿。长颈鹿的个子高,梅花鹿的个子矮。
也可让班上两个同学上来比高矮,让学生说:“╳╳和╳╳比高矮,╳╳高,╳╳矮。”
矮(ǎi)的第一声怎么念?出示卡片ɑi。
2、教学ɑi的发音,认清字形。
(1)教师范读、领读。
(2)发音要领:先发ɑ,紧接着把舌头的位置向i移动。ɑ读重些,i读轻些,合成一个ɑi。训练学生从慢读到快读。
3、 让学生对比听辨ɑ—ɑi。
ɑ的发音从开始到结束,口形始终不变。ɑi是先念ɑ,接着很快滑到i,口形要动,让学生反复练读。
4、四声练习。
让学生注意,ɑi的'调号标在上ɑ。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如:
ā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冬天来了,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
ǎi:姐姐高,弟弟矮。
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
四、 教学复韵母ei。
1、看图说话引出ei。
图上画着一个人在劈柴,一边用力劈一边喊:“唉”。
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3、让学生对比听辨e—ei。
让学生领会ei的发音要领:ei比ɑi音的开口度要小些。
4、四声练习。
让学生注意,ei的调号标在上i。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
五、 教学复韵母ui。
1、看图说话引出ui。
图上画着四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围”的第一声是ui。
2、让学生体会ui的发音要领。ui发音时口形由u滑到i。
3、四声练习。可编成顺口溜在口语中练习:
解放军,多威风,uī,uī,uī,勇敢杀敌向前冲。
小朋友,围成圈,uí,uí,uí,做做游戏真喜欢。
共产党,真伟大,uǐ,uǐ,uǐ,领导人民搞四化。
喂喂喂,打电话,uì,uì,uì,大家要说普通话。
六、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看图拼读复韵母ɑi、ei、ui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卡片读ɑi、ei、ui及四声。
2、复习声母:ch、b、d、m、h、c、p、ɡ、z、w、l、n、k、zh、sh。
二、教学拼音。
1、练习ɑi的拼音。
(1)c ài 什么菜?(白菜、菠菜、青菜、芹菜……)
cài 你还知道哪些菜?
(2)用翻动式卡片拼读音节。
bái(白)、pāi(拍)、mǎi(买)、dài(带)、tái(抬)、nǎi(奶)、lái(来)、ɡāi(该)、kāi(开)、hái(孩)、zhāi(摘)、chái(柴)、shài(晒)、zāi(栽)、cāi(猜)、sài(赛)。在音节拼读中巩固ɑi的发音。
2、练习ei的拼音。
(1)m éi 什么méi?让学生组词。
méi
(2)用翻动式卡片拼读音节。
bēi(杯)、péi(陪)、měi(美)、fēi(飞)、nèi(内)、léi(雷)、ɡěi(给)、hēi(黑)。
3、练习ui的拼音。
(1)ɡ uī 什么ɡuī?让学生组词。
ɡuī 出示:wū ɡuī
(2)用翻动式卡片拼读音节。
duī(堆)、tuī(推)、huì(会)、kuī(亏)、zhuī(追)、chuī(吹)、shuǐ(水)。
三、看图拼拼读读。
bái cài (白菜) méi huā (梅花) wū ɡuī (乌龟)
这几个音节可让学生自由拼读,同桌互读,集体练读。
四、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
1、带调复韵母同桌互读。
2、拼音节游戏。
六、 作业指导。
第2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o、ou、iu,认清字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5 :ɑo、ou、iu。
2.会看图拼读这三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复韵母ɑo、ou、iu,认清字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带调复韵母ɑi、ei、ui。
2、指名读音节:pāi、tái、nǎi、shài、fēi、léi、měi、nèi、dui、shuǐ、
bái cài、méi huā、wū ɡuī。
二、教学复韵母ɑo。
1、看投影说话引出ɑo。
图上画着一件棉袄。“一件棉袄”的“袄”是第几声?第一声怎么读?教师板书:ɑo。
2、教学ɑo的发音,认清字形。
发音要领:先发ɑ音,然后紧接着把嘴唇向发o的`方向移动,ɑ重o轻,就成了ɑo。
ɑ-ɑo对比读。发ɑ口形不变,发ɑo音口形变动。
3、ɑo的四声练习。
告诉学生,ɑo的调号标在ɑ上。可在口语练习中读准四声,如:
āo:凹进凸出路不平。
áo:妈妈熬粥给我喝。
ǎo:穿上棉袄真暖和。
ào:有了成绩不骄傲。
三、教学复韵母ou。
1、看投影说话引出ou。
图上画着藕,“藕”(ǒu)的第一声念ou。
2、发音要领:先发o音,迅速把嘴唇拢圆成u。
对比练习o-ou,体会ou的发音。
3、ou的四声练习,可在语句中练习声调。如:
ōu:海鸥海鸥勇敢地飞。
ǒu:荷叶下面有鲜藕。
òu:请你不要怄气,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5 :ɑo、ou、iu》。(怄气就是闹别扭,生闷气。)
四、教学复韵母iu。
1、看投影说话引出iu。
图上画着一张邮票。“邮票”的“邮”读第二声,第一声就是iu。
2、发音要领:先发i,连读ou,就成了iu。
3、iu的四声练习。
告诉学生,iu的调号标在u上。可在语句中进行四声练习。如:
iū:努力学习得优秀,iū、iū、iū。
iú:这张邮票真好看,iú、iú、iú。
iǔ:我有一个好朋友,iǔ、iǔ、iǔ。
iù:又是一个丰收年,iù、iù、iù。
五、复习巩固。
1、抽卡片认读ɑo、ou、iu。
2、练读ɑo、ou、iu的四声。
4、 游戏:听音送卡片。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看图拼读三个复韵母ɑo、ou、iu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ɑo、ou、iu、ɑi、ei、ui。
2、比一比:ɑo—ou、iu—ui。
二、拼音练习。
1、练习ɑo的拼音。b—ɑo—bɑo。(书包、包子、面包等)
2、ou的拼音练习。
拼读d-òu~dòu(豆)。可补充:tóu(头),lóu(楼)、ɡǒu(狗)、kǒu(口)、hòu(以后)、shǒu(手)、zǒu(走)。
3、iu的拼音练习。
拼读音节n一iú--niú(牛)。可补充:diū丢)、liù(六)、jiǔ(九)、qiú(球)、xiū(休)。
三、看图拼拼读读。
shū bāo(书包)、dà dòu(大豆)、wō niú(蜗牛)、xiǎo qiáo(小桥)。
四、看图拼读音节和句子。
1、看图说话,可以说:“小朋友排好队做早操。”
2、自由拼拼读读音节。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五、巩固练习。
1、用卡片指名认读。
2、可做“开开门”游戏。
教师把复韵母或音节卡片放在黑板槽上,背面朝大家,指名上来认字。如
一学生:冬冬冬,开开门。(做敲门状)
众学生:快把门儿来打开。
一学生:这是iu,复韵母iu。(翻开卡片读)
众学生:对对对,这是iu,复韵母iu 。
然后再请别的同学上来做,也可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上来一个个地轮着敲门认字母。
六、作业指导。
第2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23。
2、会拼读带有ɑnɡ、enɡ、inɡ、onɡ的音节。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ɡ、enɡ,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
2、会拼读带有ɑnɡ、enɡ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ɑ、o、e、i,强调口形要正确。
2、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让学生说说它们都有一个韵尾“n”,发音时都要注意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
二、教学后鼻韵母ɑnɡ。
1、看图说话引出ɑnɡ。
图上画着一只水缸。“水缸”的“缸”,韵母是什么?出示卡片ɑnɡ。
2、教学ɑ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ɑ,接着舌根往后缩,接触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告诉学生,ɑ后面的nɡ不是声母n和ɡ,只表示后鼻音。
③指导学生把n——nɡ对比读。教师用手势示意。用左手掌表示上腭,右手掌表示舌头,当右手掌的手指向前伸,靠着左手掌的手指时,表示发前鼻音、当右手掌的掌心往上靠着左手掌的掌心时,表示发后鼻音nɡ。再对比发育ɑn——ɑnɡ。
3、ɑnɡ的四声练习。
4、ɑnɡ的拼音练习。
ɡānɡ(缸)、fànɡ yánɡ(放羊)。
指导拼读作业第3题zh、ch、sh跟ɑnɡ相拼的扇形图。
三、教学后鼻韵母enɡ。
1、看图说话引出enɡ。
图上画着一盏电灯。让学生听听说说,“电灯”的“灯”(dēnɡ),声母是什么?韵母呢?出示卡片enɡ。
2、教学e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e,然后发后鼻音nɡ。
③对比en和enɡ的发音。
3、enɡ的四声练习。
4、enɡ的拼音练习。
dēnɡ(灯)、ɡuā fēnɡ(刮风)。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b、p、f和enɡ相拼的扇形图。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inɡ、o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23》。
2、会拼读带有inɡ、onɡ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卡片认读。
二、教学后鼻韵母i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ɡ。
1、看图引yinɡ和inɡ。
图上画着一只老鹰。“老鹰”的“鹰”念yīnɡ。出示卡片yinɡ。这是整体认读音节。yinɡ去掉y,成为inɡ,读音相同,但成了韵母inɡ。
2、教学i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i,紧接着发后鼻音nɡ。
③对比in和inɡ的发音。
3、inɡ和yinɡ的`四声练习。
yīnɡ:应该、老鹰、英雄。
yínɡ:苍蝇、萤火虫、欢迎。
yǐnɡ:电影、影子。
yìnɡ:答应、软硬。
4、inɡ的拼音练习。
wǔ jiǎo xīnɡ(五角星)。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d、t、l跟inɡ相拼的扇形图。
三、教学后鼻韵母onɡ。
1、看图说话引出onɡ。
图上画着一只闹钟。“闹钟”的“钟”(zhōnɡ),声母是什么?韵母呢?出示卡片onɡ。
2、教学o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1)教师范读、领读。
(2)发音要领:先发onɡ,紧接着发后鼻音nɡ。 I
(3)onɡ的四声练习。
(4)onɡ的拼音练习。
zhōnɡ(钟)、hān dònɡ(山洞)。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人d、t、h跟onɡ相拼的扇形图。
四、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比较en、enɡ、in、inɡ的发音,复习巩固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ɑnɡ、enɡ、inɡ、onɡ。它们是什么韵母?
2、听音练习,说说下面音节的韵母。
当中的“当”(ānɡ) 朋友的“朋”(énɡ)
从前的“从”(ónɡ) 清洁的“清”(īnɡ)
———————————————————————————
二、比一比,读一读。
en——enɡ ɑn——ɑnɡ in——inɡ un——onɡ
三、读词语区分前后鼻韵母。
sān suì(三岁) xué shēnɡ(学生)
shān shànɡ(山上) shēn tǐ(身体)
nónɡ mín(农民) máo jīn(毛巾)
ɡuānɡ mínɡ(光明) zūn jìnɡ(尊敬)
四、拼读三拼音音节。
zh——u——ɑnɡ j——i——onɡ c
第2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瓜大果多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竖提、横撇2种基本笔画,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瓜大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竖提,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音节:ɡuā、huā、ɡuǒ、huǒ。
2、指名认读汉字:一、五、木、禾、竹、子、土、玉、米。
基本笔画:一 丨 丿 乀 ¬ 乛 亅
二、看图说话。
图的内容是:水果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香蕉、苹果和梨。瓜儿大,果子多。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得更具体、形象些,如:又大又圆的西瓜、黄澄澄的梨等。
三、拼拼读读。
指导学生看看图,拼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
四、学会瓜、大。
1、学习新笔画竖提,生书空。
2、字形分析。
瓜:可形象记忆。教师边说边画,这是一个瓜棚,下面的一点就是结了个大西瓜。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笔顺,自己书空。
大:谁会用大说个词?(大家、大人、大苹果)谁会写大字?
五、书写指导。
六、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和新笔画。
2、作业指导。课堂作业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果多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横撇,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瓜、大。
二、拼拼读读。
出示:果(ɡuǒ)、多(duō)。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难点是三拼音节ɡuǒ、duō。
三、学习生字果多。
1、学习新笔画横撇,学生书空。
2、字形分析。
果:重点指导。
①指名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并上来试写,师生共同纠正。
②指导看作业本上的水果图,说说有哪些水果。
③用果扩词。(水果、苹果、果子、果园、果树、结果)
多:指名边说笔画笔顺边书空。还可以说什么多?(果园里果树真多、饲养场了鸡多等。)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多字,两个夕字上下要对齐。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做对号游戏。
把生字标号码,如:1 2 3 边拍手边回答,速度可逐步加快,
大 多 瓜
如:
师:3号是什么?
生:3号是瓜,西瓜的瓜。
师:1号是什么?
生:1号是大,大小的大。
六、作业指导。
七、读课文。
第27篇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分享有关动物的趣事。
2、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动物。
3、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的有趣故事和书籍。
2、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一些动物和人的'有趣故事。
2、倾听磁带,知道动物也会说话。
(1)请你学一学它们发出的声音。并带领幼儿认一认字。
(2)你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3)你知道动物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3、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能听懂动物的话,你想做什么?
(1)你想对动物说什么话?你想与动物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
(2)你想怎样保护它们?
4、教师小结: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我们也应该善待它们,尽量为它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第28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在倾听中了解谈话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
2、懂得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幼儿掌握谈话的规则。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驴耳朵吗?请听故事《驴子的耳朵》。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豆豆的耳朵为什么会变成驴耳朵?
故事总结:豆豆平时总用一只耳朵听别人说话,根本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就因为这样他长出了驴耳朵。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要认真用心去听,而且要听完整,这样才能明白说话的内容,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们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做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宝宝是怎样听爸爸介绍书包功能的?
(2)爸爸告诉宝宝应该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3)小朋友今后你会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宝宝没有用心听爸爸说话,结果什么都没听到,儒灵童教会宝宝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才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用心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教师看图
总结: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认真的倾听对方说话,这样做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猜猜我是谁规则: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其他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用心听。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第29篇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
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
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
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
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
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
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
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 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
② 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
③ 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
④ 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
⑤ 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
⑥ 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附游戏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鸽子咕咕咕,
小鸭子呷呷呷,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猫喵喵喵,
小黄狗汪汪汪,
小白兔蹦蹦跳跳。
5.游戏《动物汽车》
老师放“开汽车”音乐
①老师做动物汽车司机,脖子上挂动物汽车挂件,手握汽车方向盘。幼儿自己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开”。
小动物问:“谁来做?”
司机一人,被选中者必须说,如:“我是小羊咩咩叫,坐上汽车快快跑,笛笛……”,小羊还必须做小羊的动作走到司机身后,用双手拉着司机的衣服,在活动室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②可请1-2名幼儿做动物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汽车”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汽车的速度不要过快,两辆汽车之间摇。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③老师和全班幼儿开着动物汽车出教师,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接着一个不拥挤,有秩序地开动物汽车。
第30篇
英语听说课老师是如何教学的?下面是英语听说课的教案范文,老师可以借鉴。
(一)听和说教学内容设计
1.听的教学内容设计:听力教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⑴ 语音训练
语音训练包括对听音、重读、意群等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对于造成听力困难的语音应专项训练。如 :bed—bad, ship—sheep, chip—cheap, pin—pen, sit—seat训练应从词到句,再到文。
⑵ 听力技巧训练
听力技巧包括听大意、听具体信息、猜词义、听细节、听隐含之意等。听力教学应包含训练这些技巧的各种听力活动。
⑶ 听力理解训练
听力技巧的培养是为理解服务的,除了语音和技巧的训练之外,听力教学更多的应是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学生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理解由“字面”到“隐含”再到“应用”,理解步步加深。
2.说的教学内容设计:说的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
⑴ 发音
错误的发音会造成理解困难,甚至使听者无法理解,因此说的教学内容首先应是正确的发音,包括音节、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辅音浊化,送气减弱、意群、停顿、语调等。
⑵ 语法、词汇
合乎语法的句子才容易理解,用词准确,有助于理解。缺乏必要的词汇常使说话者难以准确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说的教学应包含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教学。
⑶ 交际功能
通过说的教学,学生应能掌握“问候”“道歉”“抱怨”“邀请”“建议”“致谢”“信息询问”“征求意见”等各种交际功能。
⑷ 释疑技巧
释疑技巧是防止会话中断的必要手段。当听的一方未能听清楚对方的意思时,应能有多种方式询问对方的含义,使会话得以继续进行,当不能明白个别单词短语的意思时,可问 “What does…mean?”,“Could you tell me what…mean?”如果有部分内容不能明白,比如没有听清楚怎么走,可问:“Do you mean I should turn left?” “Sorry, how far should I walk?”“You said the name of the street is...?”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明白对方的含义可以说:“Do you mean...?” 要求对方解释自己说过的话可以用升调重复对方的话,等等。
⑸ 文化知识
交际不仅依赖于语言的准确性,同样依赖于语言的得体性。这就要求,说话者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其所适用的文化氛围,符合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符合其所担任的角色。
(二)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1. PWP模式
现在我们很多课堂都倡导PWP教学模式。即: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为了更好地上好听说课,我们要掌握听说课的要领:
1)听前:准备要充分,教师提前预设问题,为听力教学作好充分的铺垫。
① 扫清重要词汇障碍,做好背景知识、初步感知语言知识的导入。
② 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听力预测:充分利用课本图片,通过听前讨论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等,培养学生听前看图进行听力预测的习惯;浏览文字:预习听力的题目、题干,图片、表格、选项、判断正误句子等。
③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练习:教师要根据学情及听力难易度,整合教材中的听力题目,做到让学生听有所获。
2)听中:知识输入要合情、听力操作要合理:
① 听几遍合适?播放磁带的遍数(听几遍录音)——由学情及听力材料的难易决定。
② 如果听力材料有好几段,教师要逐段播放,一个小对话结束后要暂停,让学生有时间做听力练习,然后再往下播放下一个对话的录音;
③ 如果听力材料太长,教师备课时就应该按意分成几个小段,播放时增加停顿,给学生留出做题时间。
④ 如果有很难的句子,且句子很重要,可以适当停顿,多次播放,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
3)听后:输出要多样。教师应要求和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进行说的'练习。此外,听后的输出活动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根据图、表格、听力题目等资源进行对话、写话;跟读,角色朗读和自编新的主题对话的形式。把听、说和听、写相结合,进行训练。
2.“3P”教学模式 。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1)Presentation阶段
教师通过解释、举例、示范、角色扮演等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项目,包括语法、句法、功能、会话技能等,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Practice阶段
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运用所展示的内容。练习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半控制,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3)Production阶段
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将其新学到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融入已有的知识之中,使其能自由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3.任务型学习模式
该模式采用交际会话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学一般也是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实景展示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布置交际性任务,如到商店购物,到机场买票,到车站接人,参加面试等等。
3)活动之后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
任务型学习模式使听说活动的设计尽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增加听说材料的趣味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加听和说的竞争成分;听说过程中也要加入适当的听说技巧的训练,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让学生在交际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听说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高中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
课型:听说课
Step I:Lead-in
1.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同时展示在人民大会堂表彰抗震英雄的照片。
October 8th , 2008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人民大会堂),Top leaders paid tribute (称赞,歌颂) to heroes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本课主题和本节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实践过程】:大家都经历了为汶川地震捐款等活动,因此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实践反思】: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有利于整堂课的开展。
展示唐山、汶川地震的画面,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s?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灾难这一话题,继而引入这节课的主题 —— 地震。
【实践过程】:学生虽然对唐山地震不够了解,但汶川地震记忆犹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很快,他们能想到许多的有关地震灾害的描述。
【实践反思】:通过启发和联想让学生说出地震的相关句子扩展他们的思维。
Step II:Discussion
播放视频,看完有关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讨论:
What may an earthquake cause?
【设计思路】:看视频之前给学生提问这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印象深刻,而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过程】:虽然视频具有震撼力,但由于讨论时间较短,加上学生的思维有限,学生回答的答案比较局限。
【实践反思】:在此环节应该多给时间他们,给出一些关键词帮助他们充分讨论。
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after the earthquake?让学生讨论。
【设计思路】:在了解地震的灾害后,引出如何帮助灾区人民从灾难中走出来,树立信心,重建家园,从而引出问题。
【实践过程】:通过讨论方式和小组计分形式使这个环节气氛热烈。
【实践反思】:学生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得到答案,这样学到的知识更能印象深刻。
Step III:Listening & Speaking
1.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s experience in earthquake and take notes. A will write down all the questions and B will write down the answers.
【设计思路】:播放一段学生采访本校心理教师的听力材料,姚老师在地震救援时赶到灾区做心理辅导,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听中记录信息。
【实践过程】:两人一组分别记录采访的问题和姚老师的回答,然后各自和其他组的同学核对,所以这部分他们完成得很好。
【实践反思】:听力原本是学生感到困难枯燥的,但使用学生对本校教师的访谈材料,学生对听力内容非常感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interview other teachers?
Group work:design the questions.
Interview Mr. Zhang whose wife went to Wenchuan to help people in earthquake.
【设计思路】:通过听力训练从而 引出说的活动。
【实践过程】: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设计新的问题,采访同年级的英语老师,他的夫人参加医疗队到汶川抢救伤员, 学生和英语老师的互动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但因学生知识面等原因,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现象。
【实践反思】:此环节在增加知识性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访更使积极互动,给课堂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和对方互动,提出更多问题,使交流更真实。
Step IV:Speaking
1.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homeless children after the earthquake?
【设计思路】:老师根据学生采访,引出全世界人民都来帮助汶川这一情景。使得这一环节:“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se homeless children after the earthquake?” 衔接自然。
【实践过程】:由于学生从参访、报刊,电视等多方面渠道了解到许多帮助灾区人民的方法,所以他们的答案多样化,思维拓展得很宽。
【实践反思】:此环节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培养他们的互动精神。这一环节,使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实践反思】:达到了操练学生听说写的目的。
Step V:Assignment
Write down the interview and email to your school newspaper.
【设计思路】:通过给校报英语专栏写采访使学生将这节课的知识落实到笔头,实现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第31篇
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里的小主人公是怎样用一个故事讲述了父母对他的爱。
2、学着录音里的样子说说父母爱你的故事,尽量把故事说完整、说清楚、说连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分步骤地说,加入动作、语言、表情地说,才能把故事说完整、说清楚、说连贯。
教学难点:
启发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父母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在小事中体会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 阅读导入:
师:在我们刚学过的21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里,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用写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爱。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非常爱我们的。有一个小朋友就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他的爸爸妈妈很爱他。
二. 看图,听录音,学说故事。
1.出示《看病图》
过渡:看,这样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曾出现过,让我们用心听听这个故事。
2. 听录音1。
师:一边听故事一边记: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等会儿请你简单说说。
(1)交流出示:去医院 在医院里 回家路上
(2)小结,出示“说完整”。
师小结:耳朵真灵。我们发现,小主人公就是分---“去医院、在医院里、回家路上”这样三步把故事---出示:说完整 (引读)漏了一步,就不完整了。
3.听录音2
(1) 提出听的要求。
师:下面,我们再听录音。边听边想:在---“去医院的路上”“在医院里”“在回家路上”爸爸妈妈分别是怎么做的?
出示:爸爸 妈妈
(2) 交流,随机出示板书。
师:听清楚了吗?在去医院、在医院里、回家路上,爸爸妈妈分别是怎么照顾我的?
生发言。
l 在去医院的路上,爸爸给我穿上厚厚的.衣服,背着我去医院。
出示:穿 背
l 妈妈给我打着伞,为了不让我淋雨,自己的衣服都被淋湿了。
出示:打着伞
l 在医院里,我打着点滴,爸爸妈妈在旁边陪着我。
出示:陪
l 回家路上:爸爸妈妈又背着我回家。
出示:背
(3)小结,出示“说清楚”。
师小结:我们又发现:在这三步中,小主人公又是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把故事---
出示:说清楚 (引读)最后,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就是--- 出示: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引读:读出感动的语气)
4.听录音3
师:这个故事真感人,我们也来学着说说。看着黑板上的提示,听着录音,自己跟着轻轻地说一说。
(1)生跟着录音练习。
(2)四位学生示范说。
师:老师分别请四位学生合作说这个故事。
分配任务:三步三人,第四人说感受。
(3)小结,出示“说连贯”。
师评:你们不但把故事说完整,说清楚了,而且四个人说一个故事,前后语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把这个故事---出示:说连贯 (引读) 他们能把故事说连贯,就是因为他们不光想着把自己的部分说好,还认真听了别人是怎么说的。
(3)四人小组合作说。
师: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尽量把故事说---说完整、说清楚、说连贯。
小组长来安排,生练习。
生交流说。(2组)师评。
(4)指名说。
师:刚才是四个人合作说一个故事,现在看看谁的本领大,一个人就把这个故事说完整、说清楚、说连贯了。捂起小嘴巴,自己练练。
生练习说。
生交流。师评。
5.揭示课题。
(1)师:那个雨夜,父母不辞辛劳地背着小主人公去看病,并细心照顾他,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最后他在心里不由得默默地说---
(2)出示课题: 我爱我家
生再读。
三. 选图,学说故事。
1.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我们的故事也有很多,现在大家就来说说自己的故事。
出示:五幅图
(1)师:老师这儿有几幅图。在你的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也一定出现过,这是在---
生交流。一幅图:我过生日,父母为我庆祝。
一幅图:妈妈陪我做游戏。
一幅图:我摔倒了,擦破了皮,妈妈给我擦药水。
一幅图:妈妈教我做手工。
一幅图:省略号。
(2)你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个故事来说说。如果你有别的故事,老师没有画出来。你也可以说说。
2.怎么说呢?老师教你个窍门。请你先想再说。
先想:这个故事,你打算分几步说。在这几步里你的父母分别为你做了些什么,有的是动作、有的是语言、还有的可能是眼神,都可以说。请你尽量把故事说完整、说清楚、说连贯。
3.生自选,自练。
4.4人小组交流说。
5.指名说,师指导。
表扬:有内心感受,有语言,有具体动作。
四. 小结,拓展。
师:父母爱我们,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我们也该行动起来,为他们做些什么,表达我们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讲讲父母爱我们的故事。同时,老师也想听听你打算为父母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
我爱我家
说完整
爸爸 妈妈
说清楚
去医院 穿 背 打着伞
说连贯
在医院里 陪
回家路上 背
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
第3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下面是初中英语各学段听说的教学要求:
三级听有7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2、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3、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三级说有8点要求, 其中重要的是: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2、能利用所给提示 (如图片、幻灯片、实物等 )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四级听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听懂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级说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级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五级说
1 、能就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表演短剧;
二、 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1、语言知识因素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要传达的信息。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等的依据。
3、听力认知策略
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缺乏正确的听力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因素 , 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 ,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就是理解说话人讲话的大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能力。
(2)获取特定细节信息
获取特定细节信息也是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准确捕捉所需要的特定细节信息 ,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等等。
听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构成:
(1)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的能力;
(2)猜测词义的能力;
(3)辨别感情色彩、特征所承载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
课堂上的推导和预测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预测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加聚精会神地听。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
听前还可以通过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题干提供的语言信息如关键词等对所要回答的问题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3、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记笔记能力是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将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填空练习其实就是一种记笔记的形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将听力答案记录下来。记笔记对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做笔记的指导。如记录关键词,名、动、形、数词等重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缩写方法。
四、 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包括:已学的语言知识、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的背景、一般的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等 。
2、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
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3 、预测
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力进行之前 , 常常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 , 有目的地听。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听的策略。训练学生预测技巧也是听力教学目标之一。
4、根据语气和语调推断
第33篇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广播中的故事,注意边听边记住要点。
2、能把故事中的要点有条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听广播时,要边听边记住要点;
说要点时,要把故事的题目,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扼要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不仅要听广播,还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说要点”是指把重要内容概括成几句话说出来,而不具体复述整个内容。
2、自读课文,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听广播、说要点。(划出有关内容)
3、集体讨论,明确听广播、说要点的方法。
4、小结:
听:要认真,要记住要点。(题目、姓名、事情的前因后果)
说:要先说题目,然后把故事要点概括成几句话说出来。
5、指导学生听广播,概括要点。
○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按上述讨论的要求去做。
○指名说说故事的题目、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再听录音,并思考:战士们为谁做棉衣?为什么要做棉衣?邓政委为什么没有收下棉衣而转送给通讯员小万?
○讨论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概括。
6、小结。
第34篇
《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2、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
2、检查自渎效果
(1)、出示词语
嘿 恍然大悟
A、指名认读
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
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
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
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
一、细读课文
1、自由读123自然段,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
2、理解爷爷说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
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
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
(2)、指名读第二句话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
(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
(3)、出示卡片“木”字
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
(4)、指名读第3句
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
A、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C、指导朗读
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
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
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
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
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
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
A、指导朗读
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
(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
C、理解“恍然大悟”
“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
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
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
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
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早出的字很多
H、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理解“赞叹”
“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
2、、指导朗读
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六布置作业
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
2、造句
聪明······
恍然大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 听爷爷说汉字
木 字形像一幅画
休 字形表示字义
一部分表音
沐 字形
一部分表义
八、我的教学反思
第35篇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课前激趣、方法指引、能力训练三环节组成。通过科学方法的指引,训练学生听的基本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介绍培养和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普通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成员交际能力。试想,一个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的人和一个博闻强记的人,他的思维一定很灵活。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
二、课前激趣。
师讲“阿凡提和皇帝”的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阿凡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有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道:“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最多十个元宝!”阿凡提说。皇帝火了,骂道:“胡说!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十个元宝了。”“正是啊,高贵的陛下!”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十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
生讨论后明确:皇帝一钱不值。
三、方法指引。
投影展示:
听的科学方法TQLR,译为“调频、提问、聆听、复现”,是加拿大科学研究会总结出的科学的听话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中能增强听的效果。
1、调频。听者的大脑要像无线电调频一样调向说话人和话题,唤起自己所知的关于话题的每件事,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2、提问。听者应在头脑中形成问题:说话人关于这个题目将说些什么,说话人的背景如何?与话题有关的内容是什么?
3、聆听。听时要努力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每个词,并对听到的每件事,每个问题作出心理上的反应,预料他下面将说的话。
4、复现。经常回顾前面说过的话,并把它与现在正在说的话联系起来。经常总结、评价听到的话,区分主要与次要的意思,自学地记忆某些需要牢记的要点。
生阅读听的科学方法,师稍作解释。
四、能力训练。
1、选出一组四人,每人作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要求其余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听的实践,然后进复述所听到的内容。
2、取出若干颜色相近、形状稍有差别圆珠笔。先请一生A站在门外,然后出示圆珠笔,请全体学生观察。假设有位同学B不慎丢失了一支(任选其中的一支)圆珠笔,门外的A正好准备上街,B请A捎买一支圆珠笔。B向A简略说明捎买圆珠笔的特征。要求A在短时间内从若干的圆珠笔中后出B所要的圆珠笔。
3、教师朗读说明短文《矮马》,学生进行听记训练。
矮马,又叫广马,果下马,果骝,高不盈米,貌不惊人,是马家族中的侏儒。但性情温驯,又能吃苦耐劳,矫健善行,凌高蹑险,轻疾若飞,最适于高原山区驮运乘骑。据古籍记载:“成都府出小驷,以其便于难路,号为蜀马。”(广西)“罗定产小马,仅高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骝。”旧俗,广东当地男女青年对歌,男子常骑一匹果下马,显得特别英俊潇洒。
当今世界矮马的著名品种有专供乘骑的阿拉伯马,有疾走如飞的赛马,有力挽千斤的驾辕马,有高仅40厘米,重15千克,专供观赏的袖珍马。矮马可以说是集各品种功能于一身的马中的珍奇了。
在历史上,矮马曾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北宋大将军狄青南征统一中国,都曾有大量矮马驰骋疆场。民族英雄岳飞一次曾精选矮马300匹参战,大战南侵的金兀术。明末倭寇侵扰我江浙沿海,广西田州瓦氏夫人曾率轻骑数千远征杀敌,用的也是矮马。在今天,壮乡功寨、城镇边关,矮马仍然在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并且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听后回忆内容思考:矮马有什么特征?文章具体写了矮马的哪些用途?
讨论回答:矮马矮,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矫健善行,用途广泛。具体写其用途有:广东男女青年对歌,男子骑坐;在历史上为战争御敌立下汗马功劳;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今天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五、小结。
第36篇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样子像什么。
教学难点:
观察吹泡泡的动作,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肥皂水与吸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提出要求:
你们爱吹泡泡吗?今天的说话课,是《吹泡泡》。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仔细,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
二、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人人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2、一人上台吹泡泡。其余同学边观察,边自由说一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
3、交流有哪些动作。
4、用上句式:先……接着……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同桌互吹互看,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边看边想:这些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句式:( )的泡泡,像( )。或泡泡( ),像( )。
2、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并评议,从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方面评议。
3、出示句式:这些泡泡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
4、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
5、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
四、练习说吹泡泡的整个过程。
1、请几位小朋友吹泡泡,其余边看边说。
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
五、观察想象:
1、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
2、尝试把吹泡泡的整个过程和刚才说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结,并要求回去写下来。
板书:
吹 先(蘸)……接着(放)……最后(吹)……
看 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想 飘
教后感:
学生吹吹说说,兴趣较高,练习说话时,我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互看互吹和连起来说一说,人人都能说起来。在说说泡泡像什么时,想到了像冰糖葫芦,樱桃,一盏盏灯笼,蚂蚁,珍珠,等,话说得质量较高。
第37篇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外国作品的译文,字里行间中充满幽默,但文章对话比较多,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时对课文进行了取舍,以“自由地读一读7-16自然段,想知道外公和琼儿听到小鱼说些什么吗?为什么听到的不一样?”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设计中,我注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朗读的同时达到文本所显现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并书写生字“忍”“汤”“惊”“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怡当地进行充满童趣的对话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外公的`风趣幽默,凉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体会第7自然段,读好琼儿和外公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第13自然段中的外公为什么“又惊又喜”,体会外公的风趣幽默,琼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境读新词。
2、回忆1-6自然段,说说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二、品读感悟7——18自然段: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7——16自然段,外公和琼儿分别听到小鱼说些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2、(1)学生汇报外公说的,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
(2)指导带动作读,感受外公的风趣幽默。指名读,齐读。
3、(1)琼儿听到什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2)师:都是在听鱼说话,为什么听到的不一样呢?再自由读课文7-16自然段,边读书,边思考,把找到的句子画下来。师巡视。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品读,体会小鱼的难受,感受琼儿的“不忍心”。
(4)指导读,评读。
(5)播放CAI,情境渲染,升华情感。指名配乐读。齐读。
(6)师:琼儿确实是不忍心了,当外公逗她说,他听到“小鱼说:‘拿我做汤,一定很鲜。’时,她着急了,要自己听一听,她告诉外公……
指名读句子。琼儿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交流后指名读。
4、听到琼儿这么说,外公的心情怎样?体会外公的“又惊又喜”。
5、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同桌合作读。师生配合读。
6、自由读16自然段,品读句子。由“轻轻”,体会琼儿的善良;由“一摇一摆”,体会因为琼儿的爱心和帮助给小鱼带来的自由和快乐。指导读。指名读,齐读。
7、当外公看到这一切,他是怎么夸奖琼儿的?自由读17、18自然段。琼儿真的能听懂鱼话吗?为什么?
8、师总结。
三、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齐读四个生字。
2、生自由交流识记怎样记生字,师提炼记字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汤”字。
4、生在书上描红。师提醒写字姿势,巡视。
板书设计:
11 听鱼说话
外公 有趣
琼儿 善良
第38篇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广播中的故事,注意边听边记住要点。
2、能把故事中的要点有条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听广播时,要边听边记住要点;
说要点时,要把故事的题目,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扼要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不仅要听广播,还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说要点”是指把重要内容概括成几句话说出来,而不具体复述整个内容。
2、自读课文,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听广播、说要点。(划出有关内容)
3、集体讨论,明确听广播、说要点的方法。
4、小结:
听:要认真,要记住要点。(题目、姓名、事情的前因后果)
说:要先说题目,然后把故事要点概括成几句话说出来。
5、指导学生听广播,概括要点。
○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按上述讨论的要求去做。
○指名说说故事的题目、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再听录音,并思考:战士们为谁做棉衣?为什么要做棉衣?邓政委为什么没有收下棉衣而转送给通讯员小万?
○讨论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概括。
6、小结。
第39篇
教学目标:
1、听新闻广播《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能复述新闻的要点。
2、听新闻广播或看电视新闻,能说出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3、初步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收听新闻广播和收看电视新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复述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听说课文,请学生读课题《听广播说新闻》。
二、说一说
1、指名说说昨天收看的新闻。要求说出主要内容。
2、表扬收看新闻的同学。小结:经常收听收看新闻是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表现,这对提高我们的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养成经常听广播的好习惯。
三、明确训练内容和总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2、反馈:内容——听《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的新闻广播录音。
要求:复述要点,再介绍一则自己最近从广播电视中听到的新闻。
3、师小结:要把内容复述好,必须把新闻听得清、记得牢、才能讲得好。
四、指导听新闻
1、第一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一段,明确第一次听的任务。(这则新闻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讨论:要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答案?(开头)
3)听录音,要求从新闻的开头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4)听后请学生说说,评议谁的'主要内容说得比较简洁。(为了去北极考察,探险队的叔叔在松花江地区集中一天进行模拟训练,最后终于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
5)让学生解释“模拟训练”——为了适应环境而所作的适应性训练。
2、第二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二段,明确第二次听的任务。(三个问题:模拟训练的条件怎样艰苦?重点介绍了哪位探险家的模拟训练?6名探险家是怎样在五星红旗前庄严宣誓的?)
2)听录音
3)同组同学讨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要求不背诵原文,但意思要基本差不多。
4)再听录音,要求对照刚才讨论的内容再进行修改。
5)指名说说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并评议。(评议要点:内容要点齐全,主要内容把握较准,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诵,语言连贯,态度大方)
6)自由说一次。
五、介绍新闻
1、方法指导:说话的方法及说新闻的方法。
2、小组准备,由一个提供材料,四人一齐准备。
3、指名发言。
六、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第4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听说游戏说课稿《猜莲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进行这个听说游戏首先要了解关于这个游戏的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这首儿歌很简短很容易记忆,而且有节奏,孩子们一定非常喜欢。这样,就容易为进行听说游戏打好基础。纲要中曾提出: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的是学习快速敏捷反应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这个猜莲子的听说游戏就贯彻了纲要中的这个要求,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定为: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比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同伴的发式、衣着等外部特征。
2、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
二、活动准备:莲蓬一只
三、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在这个活动的开始,老师和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这样就自然地缩短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会觉得老师很亲近自己,为游戏情景的设置打好了情感基础。
接着,老师出示莲蓬剥出莲子“这是什么呢?对,莲子。我们要在池塘里种上莲子,明年才能结出莲蓬。今天,请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师把这颗莲子种到池塘里,大家一起玩一个种莲子的游戏。”良好的游戏情景自然的设置好了,这也是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一种很好的策略。
(二)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
游戏规则有以下几点:
1、扮泥的小朋友必须将眼睛闭起来,不能偷看,等儿歌念完后才能睁开。
2、种莲子的人会在儿歌结束前将莲子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请大家来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须重复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老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规则,老师解释的同时可以示范举例,这样会加深孩子们对规则的印象。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规则讲完后,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眼睛闭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这样就可以接住老师递过来的莲子。大家开始念游戏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老师边说儿歌边从每个孩子身后走过,并且把莲子悄悄放入一个孩子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这个孩子的特征,如“我把莲子种在一个短头发的女孩手里,她穿着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请孩子们都来猜,猜对了,有莲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来说“我就是穿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的短头发小女孩”,然后游戏继续。
在大家一起念“种莲子”儿歌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发音,鼓励孩子们声音宏亮的念儿歌,提醒孩子种莲子和拿到莲子以后都要注意保密,为孩子们自主游戏做好铺垫。这一步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孩子在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孩子感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带领着多玩几遍这个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在孩子们对游戏内容和规则非常熟悉后,这时就可以请第一个猜对的孩子来种莲子,这样会提高孩子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积极性。
孩子的自主游戏,是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老师要放手让孩子们愉快地玩,在必要时再指导孩子。比如,如果孩子们猜不出来,可以鼓励种莲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游戏顺利开展。
当孩子们比较疲惫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分享活动也可以说是放松活动:品尝莲子。
这样,围绕着种莲子、猜莲子到品尝莲子,孩子们始终投入的玩游戏,活动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