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课教案20篇

《幼儿园手工课教案20篇》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手工课教案20篇

第1篇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腊八粥

第2篇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美工区

  1、在活动区提供各种粮食、干果小样,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食材名称和功效,尝试搭配“制作”——我的腊八粥。

  2、创设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中国风的绘本图片和金山农民画等图片,鼓励幼儿用剪贴、涂画等方法制作图画,布置成“民俗风”画廊。

  阅读区:

  1、收集各民间节日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制作中国民俗手册。

  2、提供故事图书和图片,鼓励孩子翻阅图书并讲述故事。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的故事,让孩子倾听、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工太阳花》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给纸杯涂色,锻炼幼儿的涂色能力。

  2、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粘贴眼睛、嘴巴等器官,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意识。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纸杯、蜡笔、剪刀、胶棒若干,即可贴(眼睛、嘴巴若干),音乐磁带《我是一朵小花》,"太阳花"作品一幅,背景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请幼儿欣赏作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画面内容: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太阳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粉的。提问:花朵好看吗?你们知道那么漂亮花朵是怎么做的吗?

  小结:我们要善于发现周围许多废物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二、幼儿操作,教师讲解示范。

  1、小朋友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纸杯给它涂上颜色。

  2、在纸杯上剪出各种有规律的图案。如:长条、尖条、圆条等。

  3、把剪好的纸杯放在桌上打开就变成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了。

  4、给纸杯花贴上眼睛和嘴巴就变成可爱的"太阳花娃娃"了。

  小结:注意不要剪斜、剪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时收拾清理。

  三、展示背景图画,请幼儿把做好的"太阳花"粘到上面。

  1、幼儿共同欣赏,相互评价。

  2、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结:请小朋友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物。如:纸盒、饮料瓶、塑料袋等。

  活动结束:

  大家把美丽的"太阳花"作品贴到墙上展览,装饰班级,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完美的表现一件作品比较困难。为了能让中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

  中班时期的幼儿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班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艺术活动有了很大的兴趣,能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在动手能力方面较之前也有所进步,我们在继续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培养幼儿通过利用身边物品来创造的环保意识。

第4篇

  活动目标:

  1.利用提供的材料,通过剪、折、粘贴制作出各自喜爱的帽子。

  2.在活动中体验亲子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皱纹纸、彩色卡纸、各色即时贴、双面胶、松紧带、钉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头戴节日快乐帽提问:小朋友,瞧,今天我戴了一顶奇特的帽子,你们看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环节:

  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1.将扇形卡纸变成圆锥形的帽子,边线用双面胶固定。

  2.利用皱纹纸、彩色卡纸、即时贴,通过折、剪、撕等方法变成各种形状来装饰帽子,让帽子变得漂亮。

  3.用钉书机将松紧带固定在帽子底部两端。

  制作环节:

  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延伸环节:

  幼儿戴上自制的节日快乐帽和家长共同跳起欢乐舞,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5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正确的方法沿直线撕纸。

  2.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锻炼小手指肌肉。

  3.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初步尝试简单合作。

  活动准备冰激凌底板3份,范例1份,操作纸若干,各式冰激凌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冰激凌图片,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师:“夏天到了,在炎热的夏天里小朋友们喜欢吃些什么呢?”

  师:“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带来了很多冰激凌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出示范例,激发创作热情师:“我也做了一个超级冰激凌,你们看!”

  分析冰激凌的材质和上面糖果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尝试制作冰激凌上的小糖果,学习正确的沿直线撕的方法1.交代操作要求。

  师:“你们想用漂亮的纸撕一个正正的长方形的糖果吗?”

  师:“这张纸上有两道线,一会就请你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沿着这两道线去撕出长方形的糖果来。看谁的小手最能干,能把线撕得直直的。”

  2.幼儿尝试,教师指导。

  3.小结:两只小手伸出来,紧紧捏住小纸片,一下一下向下撕,慢慢撕。

  四、合作创作糖果冰激凌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大冰激凌,但是上面没有糖果,请你们做糕点师来给它装上糖果吧!”

  1.介绍材料师:“这里有撕糖果的纸,这是什么?”(辅助材料:水果块。)“撕完了糖果,你还可以用这些水果块装饰一下你的冰激凌。”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五、活动小结、作品展示师:“我们把冰激凌带给娃娃家的娃娃和他们吃吧!”

第6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左右对称的特点。

  2、各式鞋子的图片、课件。

  3、幼儿制作鞋子的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课题,激起制作鞋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低头看一看,咱们的脚上都穿着漂亮的鞋子,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双鞋子呀?

  二、展开

  1、欣赏各式鞋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两只鞋大小、图案、颜色对称的特点。

  2、教师介绍制作方法。(看课件)

  制作鞋底:选稍厚的卡纸,用剪刀剪出鞋底的外形。(可自由创意鞋底形状)

  制作鞋面:剪一条长条形纸当鞋面,用双面胶把鞋面、鞋底粘贴连接起来。

  装饰鞋面和鞋底:采用剪贴图形、粘贴小饰物、运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花纹等方法装饰。

  3、幼儿制作鞋子,教师指导。

  4、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鞋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喜悦。

  三、评价

  引导幼儿自己介绍制作的鞋子,教师补充。

  活动结束

  咱们到班里举行一个鞋子制作展,让其它班的小朋友都来参观好不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在掌握左右对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装饰鞋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3、教幼儿用剪、贴、画等方法设计鞋面,并与鞋底合理组合制成鞋子。

第7篇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运用对折剪、重叠剪得方法进行剪纸黏贴,表现老虎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重点剪纸部分的练习,探索并学习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

  3.对剪纸活动有兴趣,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记号笔、铅笔、彩色手工纸、废旧的纸、剪刀、胶水等。

  2.已用对折剪剪好的“王”字,老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今年的生的小宝宝属什么?请你说说老虎的长的样子。

  2. 出示老虎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提问:“你知道老虎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吗?”

  “老虎身上的花纹一般是由哪两种颜色构成的?花纹像什么?”

  3. 出示已经剪好的“王”字,引导幼儿探索剪得方法。

  4.观察老虎其他的部位,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剪。学习重叠剪的方法。

  5.幼儿创作,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1)提出要求:要用我们刚才学习得方法来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与欣赏。

  (1)教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老虎的哪些部位是重叠剪,哪些部位是对折剪?

  (2)“你觉得用对折剪的方法还可以剪出哪些东西?”

第8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多媒体

  2、学生准备:60厘米长的彩绳两根,五厘米长的彩绳一根,镊子(或锥子)、强力胶(或打火机)、剪刀等。

  教学重、难点:

  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实物、录象图片等)。

  2、提问: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你了解中国结吗?

  3、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1、中国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2、你能参照图示一步步编出鞭炮结吗?试着编编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a.编结材料中的一根五厘米长的短线绳是做什么用的?编结时怎样插入、固定它?b.演示说明“井”字互套,直至线绳全部编完(可用粗绳演示或多媒体说明)。c.怎样收尾?岁收尾时的操作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注意什么?

  d.如何将各人编结好的“鞭炮”组合成“一串鞭炮”?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编结操作时(可伴轻音乐),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四)评价拓展

  1、小组自评、互评各人编的单个“鞭炮”,根据评价结果填上“☆”。

  2、展示评价各小组的“一串鞭炮”,颁发团体优胜奖。

  3、思维拓展。

  a.如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互套穿编,“鞭炮”柱体会呈现什么形状?b.可不可以用三根(六股)、四根八股绳来编呢?“鞭炮”柱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课后试试看!

  4、课外活动:参照技术信息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自己创新设计编结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第9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画大小圆连接的方法,制作雪人贺卡。

  2.在大小圆形连接的雪人基本造型上添加材料进行装饰,开发幼儿想象力。

  3.尝试创造性地表现雪人的各种特征,提升幼儿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蟾蜍、松鼠、兔子、长颈鹿、小麻雀、青蛙的大头饰,各色卡纸,彩纸,油画棒,剪刀,胡萝卜、松果、红辣椒、豆粒、亮片、干果壳、树叶、树枝、毛根、布片等装饰物,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1.大小圆连接在合适的位置,并能将白颜色涂在圈内。

  2.有创造性地在雪人的身上添加各种装饰物。

  四、活动过程

  1.欣赏贺卡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贺卡呢?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的贺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播放PPT课件,带 领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贺卡,为后面的活动做经验准备。)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送贺卡吗?贺卡上面都写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各种各样的贺卡是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用贺卡的方式送给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所以每张贺卡里面都藏着满满的爱。

  2.情景故事表演,复习巩固,并引出雪人贺卡制作方法。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故事《有雪人的贺卡》,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教师:小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蟾蜍和小青蛙都钻进各自的洞里再也不见面了。蟾蜍非常想念小青蛙,它准备怎么样表达自己对小青蛙的思念之情?

  教师:这张贺卡是怎么制作的?(教师将大头饰分发给幼儿,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雪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它的脑袋大还是身体大呢?上面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贺卡上的雪人,加深印象。)

  小结:原来雪人有一个圆圆的小脑袋,下面有个圆圆的身体,这两个圆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雪人。两颗松果做眼睛,胡萝卜做鼻子,叶子做嘴巴,树枝变成了雪人的四肢。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并示范。

  教师:感恩节马上就到了,我们也一起做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好吗?

  教师:小朋友,你想在贺卡上画些什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雪人、圣诞树、花……)

  教师:画雪人的时候记住要让两个圆做好朋友哦,然后想想什么可以做它的五官?老师这里有很多的装饰物品,你想怎么装饰小雪人呢?

  幼儿:用毛线做雪人的头发。

  幼儿:用毛根做雪人的四肢。

  幼儿:用红辣椒做雪人的嘴巴。

  ……

  备注:教师呈现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引导幼儿发散想象力,用不同的装饰物创造雪人的各种造型。在幼儿表达创造雪人造型的想法时,教师需要将幼儿的想法呈现出来,进行雪人造型示范,为幼儿的制作做经验铺垫。

  4.制作贺卡

  教师:小朋友,你们面前有各种颜色的纸、油画棒和一些装饰品,请你选择一张颜色的纸对折,做成贺卡的样子。然后再画上雪人和其它漂亮的图案,还可以用这些装饰品让你的贺卡变得更漂亮哦!

  备注:

  (1)教师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剪刀。

  (2)幼儿制作贺卡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整理桌面及周围卫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百科:起源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10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第11篇

  目标:

  1、经过拆纸盒游戏,发展托儿的撕、剥技能,进一步激发托儿的探索兴趣。

  2、教育托儿自我的事情自我做。

  准备:

  童鞋盒包装成的礼物盒人手一个(桔子、花生、毛巾),垃圾筒两个

  过程:

  一、引入活动

  1、整理散落在地上的礼物盒,引导孩子按颜色摆放。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把地上的礼物盒都捡起来了,杨教师要把这些漂亮的礼物盒送给你们。

  二、物盒中的秘密

  1、你喜欢什么颜色呀?(针对孩子的回答,一一送礼物)

  2、摇一摇!谁在礼物盒里呀?我们拆开来看看好吗?(托儿拆纸盒)

  三、发现秘密

  1、是谁呀?(学说:桔子、花生)

  2、桔子必须很好吃,想不想吃桔子?谁会剥?(请本事强的孩子演示)

  3、教师小结并简单演示:先用食指在桔子的小肚肚上钻一个小洞,然后,请大拇指帮忙把桔子的衣服剥开。

  4、托儿团体操作剥桔子,教师观察指导。(引导托儿用毛巾擦手)

  5、托儿品尝桔子。(鼓励托儿与他人分享自我的劳动成果)

  6、剥花生

  我们小朋友自我剥桔子,教师真高兴,我们自我的事情自我做!

  1、看!这是什么?(花生)花生怎样剥呢?

  2、教师示范讲解剥花生,托儿尝试剥花生。

  3、托儿品尝花生(结束)

  四、延伸活动:盒子游戏

  将活动后的鞋盒进行自由操作,如:筑高楼、排长队等等。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范文二#:剪窗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剪窗花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合作组画,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比较的美。

  活动准备:

  多色蜡光纸和普通纸、剪刀、胶水、蜡笔、每组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确剪窗花的活动资料。

  2、教师示范:

  (1)把大方纸变成多层三角形。

  (2)找准中心点,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两边剪出“小嘴”、“小洞”、“小缝”。

  3、让幼儿取出白纸练习剪窗花。

  4、幼儿自取蜡光纸剪花朵,提醒幼儿要拿紧中心点。

  5、幼儿围在桌子自由走动粘帖纸花,然后用蜡笔或油画棒添画茎和叶。

  6、展示幼儿作品,可引导幼儿互相评议,从中寻找疏密、上下、对称不对称等表现手法。

  7、幼儿可根据需要修改作品,教师帮幼儿展示作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齐探讨。

第12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剪刀、棉签、吸管等工具、材料利用一次性纸杯制作风车。

  2.在制作中,锻炼幼儿独立构思、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废物利用的良好品质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幼儿剪刀、棉签、吸管、水彩笔等

  2.教师范例一个,制作步骤图一组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杯风车,激发幼儿制作风车的兴趣。

  1.提问:你们看,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风车,看看这风车是用什么做的?

  2.请幼儿玩一玩纸杯风车

  3.小结:我们要善于发现周围许多废物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二、教师示范讲解制作纸杯风车的方法

  1.小朋友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纸杯,在纸杯上沿边剪开。斜着向一侧折,穿上棉线,一只吊式风车就做好了。

  2.把纸杯从中间剪开,斜着剪开斜着折,中间插一根棉签,棉签插入吸管,纸杯风车就做好了。

  3.给纸杯花涂上漂亮的颜色,或者图案,这样你的风车就与众不同了。

  4.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边观察步骤图边制作纸杯风车。

  三、幼儿制作风车,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和工具,幼儿自制风车

  2.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做吊式风车,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做旋转式风车

  3.教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幼儿作品

  1.将幼儿做好的吊式风车吊在活动室美工区内,

  2.幼儿可以自由玩自己做好的纸杯风车,可以对着风车吹气,也可以拿着风车快速向前跑,

  这样风车就可以转动了。

  五、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从美观、牢固性、有创意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延伸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投放工具与材料,制作纸杯风车。

  2.将幼儿制作的纸杯风车布置在活动室内外,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13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表现郁金香花的特征,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练习撕的技能,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材料:

  1.大红.玫红.橘黄色正方形蜡光纸.绿色蜡光纸。

  2.白色A4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做好的完整作品。

  提问式

  1.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是什么花啊?

  (漂亮的花。郁金香!)

  2.朋友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作的`这幅漂亮的花吗?

  (二)主题部分:

  出示准备好的各色正方形蜡光纸。请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来学折纸:把正方形纸有颜色的一面朝下,一个角和对面的另一个角对齐用手指将折痕抹平,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角往上折一下,让他们翘起来,一朵郁金香花就折好了。“小花长在哪啊”?(小草上)再用绿色的蜡光纸,小草长的长长的细细的,我们来把纸撕成小草的样子小草有的长有的短。撕好后我们让小草和花都长到这张纸上我们看谁的最漂亮。用手指沾沾糨糊摸到小草上先让长出一片漂亮的草然后再将折好的花也粘上。

  (三)结束部分:

  漂亮的郁金香做好了,我们来一个郁金香画展吧!请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来参观。

  (四)活动延伸:

  鼓励托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上一些其他的自然物。如太阳、小草、蝴蝶等。

第14篇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小朋友想一想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粥等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好不好?

  3、播放课件,边看边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出示种子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这些图画可真漂亮啊!由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种子宝宝组成的的图画就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相信小朋友们很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吧!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样该怎样操作。

  师: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拿种子的时候要互相谦让。保持画面的干净。这样我们的图画就会变的漂亮了。

  4、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第15篇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手工制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了解图形装饰纹样的特点,尝试使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3、欣赏各种盘子图片,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和特点。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纹不一样的盘子图片若干。

  2、一次性盘子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观察盘子。

  (1)教师出示盘子(无图案)提问:谁能说说盘子有什么用?引导幼儿知道盘子的作用。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花纹盘子的图片,欣赏盘子纹样,引导幼儿欣赏盘子发现盘子的图形都是由花边和中心图案,并知道盘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有图案的盘子,引导幼儿欣赏盘子上漂亮的花纹,鼓励幼儿制作漂亮的盘子。

  (2)讲解制作过程:重点引导幼儿先找到中心,从中心开始设计装饰花纹。

  3、设计彩盘。

  (1)教师发放材料,提示幼儿设计花纹要注意:花纹重复,连续变化的原则;搭配的颜色选择对比色或同类色的原则。

  (2)幼儿制作,教师提出制作注意事项:颜色、对称,鼓励幼儿大胆地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4、盘子展示会。

  为自己设计的盘子起个名字,与大家分享。

  活动延伸:

  活动后带领幼儿观看视频,了解盘子的历史。

第16篇

  活动目标:

  1、从课题入手,激发幼儿制作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2、围绕主课题,引导幼儿大胆实践,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材料:饮料瓶、玻璃珠、光盘、彩绳等。

  2、背景图:草地、树。

  3、制作蜗牛的流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盒子

  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猜里面的礼物请2——3名幼儿)

  师:我打开来看看哦,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

  (打开礼物)

  师:哦,原来是一个蜗牛转珠的玩具。瞧,里面还有一颗珠子,我拿出来,谁来玩一下。

  (请1名幼儿尝试玩)

  A: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玩法。(刚刚的幼儿玩的方法不正确,在请一位幼儿)

  B:这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想)可是李老师只有一个,给谁玩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自己做)

  二、幼儿探索蜗牛转珠的方法。

  师:嗯,这到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先来看看蜗牛转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请幼儿说,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一样材料)

  师:有了这些材料,我们该怎么做呢?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猜测制作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流程图。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做蜗牛的壳,有的认为先做身体……你们的想法都可以,但是老师做下来发现这样做是比较顺的:先装饰蜗牛的壳,在剪瓶子,然后把蜗牛的壳和瓶子固定在一起,再做蜗牛的身体,最后把身体固定在壳上面。

  三、教师整理制作过程,并对部分环节进行示范。

  装饰光盘→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体→完整的蜗牛

  ①师:蜗牛的贝壳你们会做吗?(会)

  (出示教师做的贝壳,绕的线留一段)

  呀,多出来的怎么办?(教师示范把多出来的剪掉)

  ②师:瓶子会剪么?(会)

  (教师拆一个做好的给幼儿看,然后请一个幼儿示范)

  看这是老师剪的瓶子,这个像花瓣一样,你们会像老师一样剪吗?谁来试一下。

  师:剪好了我们要把花瓣掰下来,然后捏一捏。

  (教师示范3个,然后请1幼儿示范,重点在捏一捏)

  剩下来的谁来帮我完成?

  ③师:剪好后我们把瓶子固定在刚刚做好的壳上面。然后在每一片花瓣上都贴上双面胶,固定要把瓶子的盖子和光盘的洞洞对齐,花瓣每一根都要用力的压一压。

  师:现在会了吗?

  ④师:那么身体会做吗?记得蜗牛的身体上面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眼睛、嘴巴和触角)

  ⑤师:现在我们只要把身体装到壳上面,这样一个蜗牛转珠的玩具就做好了。

  操作前的要求: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一定都知道怎么做了。现在告诉我先做什么?(贴数字)

  装饰光盘→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体→完整的蜗牛(按顺序标上①②③④⑤)

  记住哦,等一下我们下位要先拿光盘做壳,撕下来的东西要放在篮子里,等等用见到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哦。

  四、幼儿制作蜗牛转珠,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制作的时候播放音乐《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一起完成。

  五、幼儿自由玩蜗牛转珠。

  师:做好的小朋友拿一颗珠子玩一玩,看看有没有成功,你觉得成功了就给客人老师检验一下。

  师:你们的蜗牛转珠玩具做的真棒。现在我们把小蜗牛送到草地里,让其他小朋友到这里来的时候也可以玩一玩。

  (幼儿送蜗牛到背景图上)

第17篇

  活动目标

  1、能愉快的尝试将一大块泥分成几小块,学习搓圆、压扁的技能。

  2、自由选择不同的印章,将饼干印出各种花样,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色橡皮泥若干,刻有不同花样的小印章若干。

  2、娃娃一个,小盆子若干。

  活动流程

  一、引出课题

  让出示娃娃,幼儿讨论招待娃娃的方法,引出课题。(幼儿与娃娃相互问好)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学做小饼干。先将一大块泥分成几小块,拿一小块放在一只手的手心里,另一只手旋转团圆,然后压。扁做成一块圆饼干。

  2、印章压花。取一个印章在饼干上轻轻一压,轧出花样即可。一块饼干上可压上几个花样。

  3、交代任务。请每个小朋友多做几块,饼干要做的圆,做得好看,让娃娃吃饱。

  三、教师出示各种教具,提供幼儿不同的操作材料。

  幼儿操作

  1、提醒幼儿先搓圆再压扁,印印章时要轻一些,几块饼干可印上不同的花纹。

  2、提醒幼儿给娃娃吃的饼干要卫生,要放在泥工板上做。

  四、讲评

  给娃娃送饼干。

第18篇

  小纸片装饰

  【活动背景】

  撕纸是大班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锻炼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还可提高手眼的协调性,纸被撕碎时发出的声音以及撕后的形状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但是,在教室里我经常发现地上有被幼儿撕碎的图书,即使我一再强调要爱护图书,可三岁的孩子还是控制不住,这引起了我的反思:能不能用另外一种他们利于接受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现象。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手工活动,目的是想教育幼儿要爱惜图书,要用废旧的纸来撕,撕下的纸片还可以装饰出美丽的图片,并养成不随地扔纸的好习惯。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粘贴的简单技能,形成对撕纸、粘贴活动的兴趣。

  2、养成整洁有序的操作习惯及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一个小筐子,里面有废旧画书纸、报纸,胶棒。

  2、分组材料放在四张桌子上,分别是:第一组—彩色的路(背景图);第二组—下雪了(背景图);第三组—花瓶;第四组—给娃娃穿衣(废旧饼干盒装饰成娃娃)。

  3、音乐磁带《挫冰进行曲》,轻柔的钢琴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二、学习撕纸的方法。

  1、教师出示废纸,请幼儿想像怎样变小。

  2、教师巡视,从中总结出好方法,及时的教给其他幼儿。

  3、幼儿继续练习,教师观察每个幼儿,指导个别幼儿掌握撕纸的动作。

  三、学习粘贴的技巧。

  1、教师引导幼儿想像怎样把纸片贴到手上。

  2、引导幼儿观察胶棒,知道它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四、布置任务,幼儿练习。

  1、任务1:铺一条彩色的路。

  任务2:贴漂亮的雪花。

  任务3:粘花瓶里的花。

  任务4:给娃娃穿衣服。

  2、在轻柔的钢琴曲中幼儿练习,分组合作。

  (1)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参与,鼓励幼儿贴的满,贴的多。

  (3)引导幼儿想出贴的快的方法:先用胶棒在背景图上抹一小片,再将小纸片贴上去。

  五、欣赏作品,共同评价。

  1、将作品进行展示,幼儿自由欣赏,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3、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过程描述】

  1、幼儿随《挫冰进行曲》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跟着音乐做动作。

  红豆、大红豆、芋头!(孩子们一下子被音乐吸引了,利用歌曲中的称呼来称呼他们,当我喊到“红豆、大红豆、芋头”时,孩子们大声地答“到”,他们感到很新鲜,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教师手拿废旧图书纸)——红豆、大红豆、芋头,你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纸)

  对,是我们平时用过的图纸,这些纸以后是用不到的。

  怎么样把它变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呢?(幼1说:“用剪刀剪”幼2说:“用手撕”。)

  真棒!这么大的一张废纸,我们可以用手来把它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那现在请小朋友从小筐里拿出一张纸,自己动手先撕一撕,看谁撕的快,撕的小。

  (我发现有的幼儿撕的很快,也很小,他的方法是从一个角一点一点撕;而有的幼儿一下子就撕下一大块;还有的幼儿不知道从何入手,想寻求我的帮助。)

  小朋友们都撕过了,那请你们把撕过的废纸到到小筐里,听老师说一说怎么才能把纸撕的又快又小。我们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片,朝相反的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一截纸,再将撕下的纸撕成更小的你喜欢的图形,然后放到筐里。

  那现在再请你们用老师的方法撕一撕纸片,看一看纸片变小了吗?(在这一次练习中孩子们进步很快,特别是那几个不太会的幼儿,他们也感大胆尝试了,个别撕的快的幼儿还主动去帮助他们,充分体现出团体协作的精神。)@_@我是分割线@_@ 3、下面我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这是刚才我撕下的纸片,我把它贴在手上,(纸片掉了下来),请你们闭上眼睛,这回我不让它下来!(快速在纸上抹上胶棒)看!它听话吧,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的吗?(幼:“有胶水”)真聪明,就是这个,胶棒。我请几个小朋友到老师这来,用你的食指蘸一点和大拇指碰一碰,有什么感觉呀?(都说粘粘的)所以它能粘住纸片。

  4、现在,第一桌的小朋友桌上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白兔的家,今天小白兔要请你们去做客,可是新房子前的路还没铺好,真着急呀!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小白兔呢?

  冬天到了,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许多小雪花,山坡、草地、大树都像穿上了一件件白色的棉袄,真漂亮。下雪了,下雪了,我请第二桌的小朋友来把漂亮的小雪花粘上,好不好?

  第三桌上只有一个花瓶,可是没有花,能不能请第三桌的小朋友在花瓶里粘上漂亮的花呢?

  这是什么?(纸盒娃娃)那请第四桌的小朋友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

  (播放的钢琴曲)

  (在分组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是一小片纸抹一点胶棒,帖起来速度较慢)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才能贴的快一些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一个孩子想到先用胶棒在背景图上抹一片,然后拿起撕下的纸片放上去)。

  好样的!小朋友说他的方法棒不棒呀?那请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看看快不快。(幼儿都很积极地投入活动,作品完成的十分漂亮)。

  5、看,四张美丽的画都完成了,我来把它们挂起来,你们夸一夸自己,嗨嗨嗨,我真棒!

  (当孩子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来漂亮的图画时,很兴奋,在议论:“你看,这个是我贴的,好看吗?”“我觉得我们撕的都很好”。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从自己的作品中尝到了成功,个别孩子还树立了自信,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得到了满足。)

  红豆,大红豆、芋头,你们今天真棒,废旧的纸撕下的小纸片可以帮助小白兔铺路,给纸盒娃娃穿衣,装饰美丽的花瓶,还可以当成小雪花,谢谢你们!

  那我们以后看书的时候就不能随便撕了,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用废纸来撕小纸片,一起来贴,一起来玩,好吗?

  (播放《挫冰进行曲》)——请小朋友跟着音乐,和你们漂亮的图画一起来跳一跳舞吧!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将音乐与美工这两种同时表现没的艺术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感兴趣,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了美、创造了美、感受了美。当看到小纸片装饰出那么漂亮的图片时,他们欢呼、雀跃,为他们共同的作品喝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了要用废旧的纸来撕,不再撕图书了。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我没有提前考虑到的情况,孩子兴趣很高,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不时地会有个别孩子动桌子上的纸和胶棒,不专心注意力;在粘贴的过程中,有个别孩子会把胶棒胡乱抹,所以,以后在活动过程中,要提前讲明要求,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孩子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19篇

  教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这说明了手和大脑的密切关系,"心灵手巧"、"十指连心"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午饭之后我经常让他们折纸,我也常常有意无意在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每次孩子们在活动开展之初兴趣都很高,摆弄几下之后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他们会折的东西有限,如何教小班幼儿学折纸,让他们乐于动手,主动参加活动呢?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案设计:

  一、目标:

  1.学习用双三角的折法,制作小鱼。

  2.使用的记号笔、蜡笔、水彩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对小鱼进行装饰。

  二、准备:

  小鱼范例若干、大小不同正方形纸若干、背景图鱼池一张、胶棒三、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昨天晚上老师折了许多小鱼,我们来看看吧。

  我们给这几条小鱼找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幼儿学折小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折双三角。

  折好后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后把小鱼送到鱼池去玩。

  3. 幼儿折纸,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结束今天小鱼们玩的很开心,我们去给他们找个家好么。

  反思:

  我通过看老师折纸-跟老师折纸-自己折纸三步走。活动中,几个中班年龄的幼儿在跟着老师折纸之后基本能折出双三角形来,部分能力强的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反复指导能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幼儿都出现了折错、乱折的情况,但是我想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应该允许幼儿犯错,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班孩子对折纸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是要反复练习的。

  通过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在折纸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第20篇

  一.活动名称:手工——小扇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折叠的方法制作小扇子。

  2、体验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扇子若干幼儿纸工书、教师示范作品活动过程:一、欣赏扇子,激发制作兴趣。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扇子上有什么?漂亮吗?

  2、出示白纸扇面。

  这里的扇子都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衣裳,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扇子,可是他们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它是用一张白纸做成的,你们想看吗?

  3、夏天就快要来了,天气的变得越来越热。人们就会开始用扇子扇风了。这样就会很凉快的!

  教师:那你们知道怎么做扇子吗?

  教师:做扇子的方法有很多,老师知道其中的一种。你们看(出示范例),这就是老师做的扇子。小小的,很可爱吧?

  教师:这么可爱的小扇子,你们想学一学怎么做吗?

  二、出示折纸步骤图,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幼儿看步骤图的图一)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呢?

  教师:是正方形的,这中间有一条虚线,虚线上有一个箭头,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小结:对了,意思就是沿着这条线向上折,就是对边折。

  教师:(引导幼儿看步骤图的图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自由的说)

  教师小结:哦,意思就是沿着这条线向上折,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一步还是对边折。

  教师:(引导幼儿看步骤图的图三),那这幅图有表示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说)

  教师小结:对了,这幅图的意思就是把这两边对折起来,这样我们的'小扇子就做好了

  三、幼儿自主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扇子后,幼儿间相互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

  四、教师讲评。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你做的扇子在炎热的夏天想送给谁?

  五、收折纸工具,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