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去做客》反思

《大班教案《去做客》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去做客》反思

1.大班教案《去做客》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的数数经验;

  2、发展幼儿的 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做客游戏的快乐。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幼儿的思维准确性,数出正确的实物数量;

  2、难点: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封闭式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实物,各种水果,点心若干;男孩,女孩; 笔、标志数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封闭式数数 1、出示图片:围坐在桌子旁有8个小朋友 今天我们娃娃家请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位客人?(幼儿自由数数) 2、谁来数给大家看看,你是怎样数的? 师:怎么不数过去,这 个娃娃数过了吗?你怎么知道已经数过了?谁有办法数得又快又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从高女孩戴帽子的女孩做为记号开始数,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那个记号前。这样就不会数错了,今天娃娃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二)提供数量 品种,图案,大小不同的实物,练习数数。出示三盆品种、图案、大小有细致差别和颜色花纹一样的实物。 师:谢老师知道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热情,想不想拿些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盆好吃的实物,等会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起数一数,看看那些实物给客人吃最合适,找到送上来。

  (三) 交流分享 提升积累数数的经验 你们这组送上来的水果是什么?有几份?你们是怎么数的?(颜色,大小、品种不一样,全都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以实物颜色,大小品种不一做为开始数的记号,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到那个记号前就知道总数了。但对一样大小,颜色同一品种的数数应在里面找任何一个贴有标志或用手指做标志,这样会数地又快又准确。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新的教育 理念给我们这样的启事,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注意整合性。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相关的“10以内开放式数数”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就启发他们应用已有的熟悉并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应,大小,颜色等知识来挑战8以内封闭式数数,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使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的表达出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和谐发展。

  1、活动式的形式,教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在数数中对于各种具有大小,方位,颜色特征的水果观察比较仔细。大部分幼儿完成较好,小部分幼儿对没有特征的实物数数不清楚。

2.大班教案《去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的数数经验;

  2、发展幼儿的 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做客游戏的快乐。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幼儿的思维准确性,数出正确的实物数量;

  2、难点: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封闭式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实物,各种水果,点心若干;男孩,女孩; 笔、标志数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封闭式数数 1、出示图片:围坐在桌子旁有8个小朋友 今天我们娃娃家请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位客人?(幼儿自由数数) 2、谁来数给大家看看,你是怎样数的? 师:怎么不数过去,这 个娃娃数过了吗?你怎么知道已经数过了?谁有办法数得又快又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从高女孩戴帽子的女孩做为记号开始数,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那个记号前。这样就不会数错了,今天娃娃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二)提供数量 品种,图案,大小不同的实物,练习数数。出示三盆品种、图案、大小有细致差别和颜色花纹一样的实物。 师:谢老师知道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热情,想不想拿些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盆好吃的实物,等会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起数一数,看看那些实物给客人吃最合适,找到送上来。

  (三) 交流分享 提升积累数数的经验 你们这组送上来的水果是什么?有几份?你们是怎么数的?(颜色,大小、品种不一样,全都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以实物颜色,大小品种不一做为开始数的记号,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到那个记号前就知道总数了。但对一样大小,颜色同一品种的数数应在里面找任何一个贴有标志或用手指做标志,这样会数地又快又准确。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新的教育 理念给我们这样的启事,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注意整合性。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相关的“10以内开放式数数”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就启发他们应用已有的熟悉并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应,大小,颜色等知识来挑战8以内封闭式数数,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使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的表达出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和谐发展。

  1、活动式的形式,教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在数数中对于各种具有大小,方位,颜色特征的水果观察比较仔细。大部分幼儿完成较好,小部分幼儿对没有特征的实物数数不清楚。

3.大班主题教案《到邻居家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他人交谈。

  2、学习用"家中有……""因为……所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同伴、邻居家中的一些发现。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到同伴、邻居家做客的经验,懂得大方、主动地与邻居交谈,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言行要文明,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

  (2)事先请家长参考亲子手册《到邻居家做客》,协助拍摄幼儿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的录像或照片,主要突出邻居家的环境、幼儿与邻居之间的交谈过程;或幼儿自己以绘图方式记录同伴和邻居家的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家长拍摄的幼儿做客的录像。

  3、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到邻居家做客》。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提问:你喜欢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吗?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会怎么做?

  (2)小结:到邻居家中应有礼貌,主动与人交谈,不乱动邻居家中的东西。

  2、观看录像,了解所听到的内容。

  (1)提问:录像里讲了谁去了什么地方做客?他是怎样和邻居交谈的?

  (2)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录像中的交谈,懂得要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人对话。(如果无法拍摄到谈话的现场,也可拍摄环境,让幼儿在现场介绍自己到邻居家做客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听。)

  (3)小结:到同伴或邻居家中做客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聊天。

  3、围绕话题,分享做客趣事。

  (1)提问:你到过谁的家里做客?同伴或邻居家中有些什么人?家中有几个房间?在邻居家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与大家分享你做客的趣事。

  让幼儿学习用"家中有……"的句式向同伴介绍。

  (2)进一步引导幼儿围绕谈话主题,有顺序地清楚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如: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有什么发现?家中的什么布置很吸引你……

  4、分享交流,进一步明确做客谈话的方法。

  (1)请个别幼儿讲述,可结合自己记录的图示或拍摄的老少爷进行介绍。

  (2)教师提醒幼儿要有序、清楚地讲出自己做客的过程,以及与主人交谈的话题或自己在主人家的发现;引导幼儿使用"因为……所以……"等句式谈话,如:因为邻居家布置得很漂亮,还有许多小玩具,所以我特别喜欢到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

  (3)小结:做客应有礼貌,心地一人对话,与主人谈话的内容要具体清楚;向同伴介绍自己做客过程中的发现要清楚、有序。

  活动延伸:

  1、教师可事先指导家长制定活动的计划,必要时可与较熟悉的邻居事先沟通,取得邻居的配合。

  2、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提供幼儿做客的照片或记录图等,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在邻居家的发现。

  3、家园共育:可多带幼儿到同伴家中做客,或参加家庭假日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谈。

  4、领域整合:(1)可结合绘画等形式,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发现。(2)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娃娃家做客,学会礼貌交谈。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去农家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农家的小朋友、家人交往,懂得做客的礼貌。

  2、观察、讨论、感受农家与城市家庭的区别。

  3、体验做客的快乐,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联系好要去做客的农家,了解路途情况,最好3—4家,幼儿分组去做客。

  2、准备去农家做客的小礼物,如小文具、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

  1、幼儿和老师一起走在去农家的乡间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有说有笑。

  2、自由畅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和城市有什么不同?

  二、在农家做客,大方交往、礼貌待人。

  1、到达农家,热情与农家小朋友、家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绍。

  2、幼儿赠送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文具、图书等。

  3、品尝农家准备的招待小朋友的水和食品,大家自由交流,相互问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三、参观农家,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不同。

  1、在得到农家的允许下,自由参观农家的设施、房屋内外、饲养田地等。(通常农家的屋内设施比较简单、有自家的院子,院子里有自家养的鸡、狗、猪等,种植的青菜、韭菜、豆子等)

  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去操作,如观察用柴火烧饭的大锅灶、观察水井、猪圈、喂鸡、摘豆子等。

  3、自发讨论:农村的生活与城市有什么不同,哪些是农村有的,哪些是城市看不到的等。

  四、在农家游戏,愉快告别。

  1、幼儿与农家小朋友在院子里一起玩耍、游戏,相互学学各自会玩的游戏。

  2、与农家小朋友、家人告别,告诉对方做客很开心,表达感谢。

活动延伸:

  1、将去农家做客的所见所闻,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如生活区练习《剥豆子》,建筑区搭建《农村的房子》等。

  2、完成《去农村我看到的……》调查表,内容有动物、植物、房屋、道路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5.大班社会《到民族娃娃家做客》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 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

  (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 ppt 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6.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 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 ppt 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课后反思

  1.关于幼儿经验缺乏的难点解决。

  由于活动前对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区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们在活动前获得了部分相关民族的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经验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孩子们充分参与、表达的前提。但是孩子们收集到的是相对零散的经验,形式上大多是通过图片、视频的认知了解,缺乏参与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民俗之旅”为线索,以“歌”为媒,以铁路、马、船等当地特色的出行工具为“过渡”,引导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说说、比一比、演一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并加上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效果,使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关于教师主导仍然较多的思考。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旅游”为线,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参与活动,获得较好的认知、体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场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对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反思,应该在什么环节加以放手?怎样创设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通过更丰富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下一步的构想中,我将将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