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2.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3.大班教案《宽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4.大班数学课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2、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1、集体活动: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6、区别厚薄:

  1.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1.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2.活动评价

  1.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小结。

  1.游戏活动

  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5.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6.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