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反思

《中班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反思

1.中班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感知表达大狮子情绪的不同与神态的变化。

  2、伴随情节,大胆表现不同场景下狮子的表情、动作及语气。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已熟悉故事 、PPT 、装扮道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

  1、你们最近一直在玩的一个故事,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有谁?

  2、你觉得故事里的大狮子是一只怎么样的狮子?(幼儿自由回答)

  二、感知理解、表达表现

  1、故事里什么时候的大狮子是凶猛的?凶猛时的大狮子是什么样子?(请幼儿尝试表现)

  2、大狮子听了小老鼠的话,又会怎么样呢?(出示ppt观察)谁来试试看?

  3、教师示范表演“骄傲的大狮子”:我演的像吗?从哪里看出骄傲的样子?

  4、幼儿一起学学骄傲的大狮子(表情、动作、语气)

  5、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观看录像)

活动反思:

  故事教学一般的模式就是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回答提问、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复述或续编故事。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局限,只框架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无声的动画,这比单纯的图片更为生动、形象,又能更好的吸引幼儿。随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再通过一个个画面连贯起来,编成故事。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活动结束后,给我的感觉就是预想的总比实践的好。事先预设好的环节,自己以为很完美了,结果上好课才知道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足。比如:之前设计好的演示无声动画时,孩子们肯定会像往常一样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结果不知是孩子们刚午睡起床的原因还是听课老师太多以至于紧张的原因,孩子们一个个只能说出最最简单的句子,有的孩子平时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的今天也显得很拘谨不敢说,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也只是说了一些表达不太完整的句子。看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的自信,要对孩子出现的各种表现都考虑到,以便于我们在课堂中有更好的应变方法。

2.中班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倾听、猜想、讲述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及角色的形象特点。

  2、能比较清楚完整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3、初步懂得同伴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故事PPT、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你们都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吧?在你印象中,它们是怎样的动物?它们两个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出示图片:这儿有一只小老鼠和大老虎,看看他俩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吧!

  (二)在倾听、猜测、讲述中感受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P2——P9

  提问:你听出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问题?(幼儿回答)

  小结:虽然这些只是小问题,可是时间长了会发生矛盾,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2、教师讲述第二段

  出示P10——P11,教师讲述:

  “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P12——P13,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小老鼠看到自己搭的城堡被大老虎踢飞后,会怎么样?

  3、师继续讲述P14——P15

  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分手了,和好朋友分开后,小老鼠会有什么感觉呢?(说出理由)

  4、师继续讲述P16——P21

  他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吗?

  你和好朋友发生过什么争吵的事情呢?最后你们互相原谅对方了吗?你们现在还是好朋友吗?

  小结:原来原谅朋友和得到朋友的原谅都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5、听老虎心声,讲述故事第三段

  大老虎为了和小老鼠和好,做了哪些事情?(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PPT)

  最后小老鼠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先问再放ppt)

  小老鼠最后原谅了大老虎,他们又是好朋友了,我们为它们的和好鼓鼓掌。(幼儿鼓掌)

  (三)完整边看绘本边听故事录音。

活动延伸:

  它们之间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来的这个更高更壮的家伙是谁呢?它们三个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 》含反思

预设目标

  1、比较大狮子和小老鼠的不同特征。

  2、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经验准备)故事情景图、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狮子的特征。

  头发乱蓬蓬,样子很威风,开口吼一声,百兽都进洞。

  小结:狮子的本领很大,是百兽之王,小动物们都很害怕它。

  二、幼儿辩论--比较两种动物不同的特征和习性。

  1、出示大狮子和小老鼠:谁的本领大?

  2、结合自己的认识分成狮子组和老鼠组开展辩论,说说各自的理由。

  小结:大狮子和小老鼠都有各自的本领,它们的本领都是不一样的。

  三、欣赏故事--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1、小老鼠能有什么办法来救大狮子?(www.banzhuren.cn)(把想法和故事里的办法对照)。

  2、这些办法换了大狮子行不行?

  小结:小老鼠用自己的本领救了大狮子,它们成了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故事表演模仿角色对话。

  生成与反应幼:狮子是森林之王吗?

  师:是的。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4.中班教案《大老虎和小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图画内容感兴趣,学习有序地观察画面,大胆地猜想故事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尝试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图画内容。

  2、体会故事中传达的同伴之间要和睦、友好的情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重难点:

  大胆地猜想故事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尝试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图画内容。

  体会故事中传达的同伴之间要和睦、友好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挂图做成的小老鼠演示教具,幼儿说说小老鼠的形态,并猜测它会和谁做朋友。

  2、出示挂图做成的老虎演示教具,点明老虎和老鼠做了朋友,幼儿猜测它们会玩什么,怎么玩。

  二、幼儿阅读。

  1、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小朋友的书 · 我升中班了》第29—30页“大老虎和小老鼠”,看有几幅画面,然后自主阅读。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看看画面上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三、看图说话。

  1、教师示范,选一幅画,用好听的词语描述,如第一个画。可以用“一只又高又大很厉害的老虎”描述,让幼儿寻找出这句话中“又高又大”这个好听的词语。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用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表述,并请其他幼儿补充。找一找其中好听的词语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

  四、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自我反思:

  问题1、教师是活动的向导,忽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在请幼儿个别观察图片的时候,虽然给他们自由发言的机会,但我还是不经意地把他们的想法向故事中的情节靠拢,没有对他们很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回答进行追问,错失了教育的契机。可见我在师幼互动应答策略这方面尚还很欠缺。

  解决策略1、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有创意的猜想。

  既然是请幼儿看图猜想故事内容,我就应该听取各种不同的猜想,哪怕与故事情节相反,只要他有自己的理由,都应该肯定,并以“故事讲得是不是和你讲得一样呢?”激趣,设置悬念。

  问题2、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没有对幼儿进行阅读技能的提醒。

  在请幼儿阅读时,发现幼儿尚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边看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导致教师无法为全班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独立思考的环境。这也要求今后要对我们班幼儿的阅读习惯进行重点培养跟重视。

  解决策略2、在生活环节中加强幼儿对阅读技能,如:翻书的动作、按页翻书、阅读顺序等。

  问题3、活动中传达的同伴之间要和睦、友好的情感没有得到更好的延伸。

  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只能将道理存在于幼儿的潜意识中,无法真正内化为他们的具体行动。仅仅依靠故事中的情节无法让幼儿亲身体会到同伴间要分享、友好带来的愉悦情绪。

  解决策略3、重在活动的延伸。

  教师可举例在平时生活中幼儿普遍的、有代表性的不和睦想象,请大家说说解决问题办法,并鼓励幼儿试着去尝试与同伴之间的分享,让其真正体验到同伴间和睦相处带来的幸福感。

5.中班教案《狮子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读图能力:学习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感受阅读的快乐,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图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动物?(狮子和老鼠)

  二、请幼儿看PPT,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狮子和老鼠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狮子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在过程中提问:

  *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谁出现了?听,什么声音?

  *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老鼠为什么跑?

  *它跑到什么地方了?你觉得狮子会怎么做?

  *狮子捉到老鼠后,小老鼠是什么动作、表情?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狮子和老鼠会说什么?

  *狮子放了老鼠,老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老鼠回到那里了?它高兴吗?为什么?

  *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猎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谁会被捉到?

  *狮子来了,你觉得它看到猎人设下的陷阱了吗?那它会被捉到吗?

  *你看到了什么?

  *狮子被捉到了,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在想什么?会怎么做?

  *谁听到了狮子的叫声?它会怎么做?

  *它对狮子会说什么?狮子会怎么想?

  *小老鼠在做什么?它成功了吗?

  *狮子得救了,它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狮子和老鼠在做什么?说什么?

  *从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这样当你遇到困

  难的时候,大家也会帮助你的。

  四、 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和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事情发生。

活动反思:

  总体感觉我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1 能从幼儿熟悉的动画片动物入手,首先就抓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发言积极性,使整节课都处于活泼积极的氛围之中,使幼儿想说敢说,能说乐说。

  2 能让幼儿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汇运用到这次说话课中,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从而激发了幼儿平时阅读的兴趣。

  3 能注重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局限幼儿的想法,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想法,都给以鼓励、肯定。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使我更加明确了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有序的表达,如何能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6.中班教案《小老鼠和大狮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画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想象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通过故事内容,知道“小有小的用处”。

  3.感受朋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狮子、老鼠各一个)、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依次出示大狮子和小老鼠的画面:

  这是谁?大狮子长的怎样?我们来学学它走路和说话的样子。

  这又是谁?小老鼠长什么样?我们来学学小老鼠走路和说话的样子吧。

  狮子这么大,老鼠这么小,你们猜猜他们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依次演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1、 演示故事第一段:狮子在睡觉,一只从没有见过狮子的小老鼠出来玩,发生了什么事?

  2、 依次演示动画:狮子抓住小老鼠、放了小老鼠的画面

  “狮子被小老鼠吵醒后会怎么做?怎么说?(恶狠狠)幼儿学学

  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后吓得怎样?(吓得发抖)怎么求大狮子的?狮子听了小老鼠的话会有什么表情?为什么会笑?狮子会说什么?狮子放了老鼠后,老鼠会对狮子说什么?

  3、 完整讲述故事第一段(吵醒---被抓---放)演示故事第二段:狮子遇难、老鼠相救的画面

  狮子遇到了什么危险?它在网里会怎么想怎么叫?你猜猜谁会来救它,为什么?老鼠会怎样救大狮子?

  最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怎么样?

  4、 演示故事第二段:狮子遇难、老鼠相救的画面

  狮子遇到了什么危险?它在网里会怎么想怎么叫?你猜猜谁会来救它,为什么?老鼠会怎样救大狮子?

  最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配音故事(课件)

  四、讲述整个故事,明道理。

  1、幼儿分组讲述故事

  2、为什么大狮子和小老鼠能成为好朋友的呢?

  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呀?

  总结:大的有大的本领,小的有小的用处,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成为好朋友。

  五、为故事取名字

  六、生活经验迁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朋友

  七、延伸活动: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故事教学一般的模式就是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回答提问、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复述或续编故事。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局限,只框架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无声的动画,这比单纯的图片更为生动、形象,又能更好的吸引幼儿。随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再通过一个个画面连贯起来,编成故事。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活动结束后,给我的感觉就是预想的总比实践的好。事先预设好的环节,自己以为很完美了,结果上好课才知道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足。比如:之前设计好的演示无声动画时,孩子们肯定会像往常一样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结果不知是孩子们刚午睡起床的原因还是听课老师太多以至于紧张的原因,孩子们一个个只能说出最最简单的句子,有的孩子平时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的今天也显得很拘谨不敢说,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也只是说了一些表达不太完整的句子。看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的自信,要对孩子出现的各种表现都考虑到,以便于我们在课堂中有更好的应变方法。

7.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大狮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模拟声音、打击乐器等。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并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大狮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1.听音乐歌曲做鸭宝宝动作找位置坐好

  师:我的鸭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去做游戏。

  2.找到位置后安静坐下。

  二、学习音乐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了解故事名称

  师:我们一起看看今天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出示课件1-2)讲的是谁的故事啊?

  幼:看课件的名称念出本篇故事的名字。

  师:带者小朋友一起看课件1-2,并提问:“你们看见在大森林里面都有什么动物啊?

  幼:马、小鸟、鸭子、狮子

  师:你们谁注意到大狮子是怎么到森林里的吗?(咚---咚)那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跑走的呢?

  出示准备的节奏图谱,并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教幼儿在边模仿动物叫声的同时学习这些相应的节奏型。(用听、拍的形式逐步学习)

  幼:按照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模仿动物的脚步声等。

  师:你们表演的真好,我们在来看看吓跑了小动物的大狮子会怎么样?(出示课件3-4)提问:大狮子高兴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谁来救它的?怎么救的呢?

  幼:回答故事发展中的答案。

  师:(出示课件5)提问:获救的大狮子他明白些什么道理?

  幼:不管自己多大也要和小动物成为朋友。

  2.学习节奏型并做音乐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音乐游戏,这里有几种乐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一样乐器,在拿的时候小乐器是没声音的,回到座位以后你们就可以敲一下,听听他们的声音和刚刚故事礼貌什么小动物的脚步声、叫声、飞的声音很相似。听出来后举手告诉我。

  师:请小朋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来表示小动物的叫声。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刚刚说的对不对哦!(出示课件6并一一对照小朋友刚刚回答的在多媒体课件上面操作来验证一下)

  师:你们看看在这下面的节奏型和刚刚我们学习的动物叫声一样呢?在幼儿回答出问题后请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把这个节奏型唱一般,并提醒幼儿要把自己说出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与节奏型相符。(每回答一个小朋友都帮他在电脑上面操作进行验证)

  3.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乐。

  师:请小朋友在对照大屏幕上面的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练习,给下一步做铺垫。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乐器了,拿好手中的乐器我们一起给故事中的那几个小动物配音好不好?(让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课件中的小动物配音)

  4.结束部分

  师:我们现在拿着我们的乐器给班级其他小朋友表演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