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窗外的垃圾》反思

《中班教案《窗外的垃圾》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窗外的垃圾》反思

1.中班教案《窗外的垃圾》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1、引导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

  2、引导幼儿感受和描述小兔子和其他小动物不同的对待垃圾的想法和表现。

活动准备:

  《窗外的垃圾》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一

  2、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怎么样?”“你们有垃圾会怎么样做?”(渗透情感教育)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二以及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图二。

  3、出示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草地上的垃圾会变的怎么样?”“为什么垃圾会发出臭味?”“你是从哪里看出垃圾发出臭味的?“小狗、小猫、小猴闻到臭味会怎么样?”“小兔子闻到臭味怎么样?”“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2)连贯讲述图三的内容。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小狗、小猫、小猴知道错了,会说什么?” (渗透情感教育)

  (2)幼儿连贯讲述图四

  (3)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图四的内容,给讲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讲述故事

  (1) 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一对一讲述。

  (2) 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整讲述。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舞蹈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3.中班教案《垃圾的悄悄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增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2、尝试垃圾分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人们投放垃圾的情况。

  2、配班老师情景表演及相关头饰。(小兔、小猴)

  3、室内环境:将教师布置成公园的样子,地板上投放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类垃圾若干。

  4、大班幼儿2表演及物品:旧报纸、胶袋、酸奶杯、布碎等。

  5、垃圾桶课件。

活动过程:

  1、 带领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玩,小朋友快上车吧!(跟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公园到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吧!

  2、 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危害。

  (1)、配班老师进行情景表演。

  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公园有这么多的小朋友真热闹。我去和他们玩一玩吧。哎,累死了,吃个香蕉吧!(剥开先交顺手将香蕉皮扔在地上,离开)

  小兔:公园真热闹,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哎呦,这是谁仍的香蕉皮,害我摔了一跤,呜…….

  (2)、引导幼儿讨论以下几点:

  A、小兔怎么摔倒了?是谁扔的香蕉皮?它做的对吗?

  B、小朋友看一看公园里还有什么垃圾?

  C、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有垃圾?

  (3)、播放课件(人们日常生活中扔垃圾、倒垃圾的情景)并提问:

  A、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B、垃圾会发出什么味道?

  C、有垃圾的地方给热什么感觉?

  小结:大量的垃圾会破坏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河流、垃圾中有很多的细菌会传播疾病。

  (4)、清理室内垃圾并讨论应该投放到哪里,引导幼儿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中。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尝试垃圾分类。

  (1)、播放广告片(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观看。

  (2)、引导幼儿讨论以下问题:

  A、垃圾还有用吗?有什么用?

  B、你知道哪些垃圾有用?

  (3)、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师:垃圾都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太挤了,所以老师给他们带来几个新房子让他们分开住。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认识黄、蓝两种垃圾桶及其各自回收哪些垃圾

  (4)、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

  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收集的垃圾送到区域中相应的垃圾桶中

  3、 延伸活动

  出示碎布做的布贴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多想办法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已经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既贴近我们生活又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这一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环境报意识。

  活动中我设置了公园的场景及配班老师的情景表演,同时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归纳,获得新的知识,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更多体现孩子的想法。整个活动中我本着“了解儿童、相信儿童”的原则,以“分享经验、教师引导、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活动。

  此外,我利用活动中的一些情景,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如,让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垃圾堆的景象。丰富幼儿的词汇。同时我注重各个环节中对幼儿惊醒随机教育,比如礼貌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等。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4.中班语言活动故事教案《窗外的垃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小动物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过程。

  2.学习词语:垃圾、新鲜。

  3.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1.出示图一: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楼房里住着谁?

  [在一幢楼房里,住着四个小动物。小狗住在第一层,小猫住在第二层,三层住的是小猴子,最高的一层住的是小兔。]

  出示图二:

  他们打开窗户做了些什么?马路上堆起了什么?(学习词语:新鲜、垃圾)

  [一天早晨,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小兔打开窗子说:“天气多好呀,空气真新鲜!”小猴子打开窗子,把香蕉皮朝窗外一扔。小猫打开窗子,把鱼骨头朝窗外一扔,小狗打开窗子,把肉鱼骨头朝窗外一扔。马路上堆起了一堆垃圾。]

  2.出示图三: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想象:太阳晒在垃圾上,垃圾会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出示图三)

  小狗、小猫、小猴子闻到了臭味都怎么样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小兔是怎么做的?他又会说什么呢?

  [太阳晒在垃圾上,垃圾发出一阵阵臭味,还招来几只苍蝇,小狗、小猫、小猴子闻到臭味都把窗关上了,小兔闻到臭味,它把头伸出窗口一看,说:“啊!原来窗外有一堆垃圾,我去把它扫掉吧!”]

  3.出示图四:

  小狗、小猫、小猴子看到小兔在扫垃圾心里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小狗、小猫、小猴子以后还会乱扔垃圾吗?他们会怎么说呢?

  垃圾扫完了,空气怎么样啊?(学习词语:新鲜)

  [小兔拿着扫帚出来扫垃圾,小猴子、小猫和小狗看见,知道自己错了,它们也赶快跑出来和小兔一起打扫,一会儿垃圾扫完了,马路又干净又整齐,小猴子、小猫、小狗说:“以后,我们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它们回到屋里,都打开窗子说:“空气多新鲜,多干净呀!”]

  三、幼儿完整讲述。

  师:谁会把这几幅图片连起来讲给大家听?

  1.请3~5幼儿跟着老师讲述。

  2.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给图片起名字。

  师:这几幅图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吧!你们先讨论一下,然后再说给老师听,好吗?

  五、幼儿自由讲述。

  六、分析人物特征,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七、结束。

  附讲述内容:

  窗外的垃圾

  在一幢楼房里,住着四个小动物。小狗住在第一层,小猫住在第二层,三层住的是小猴子,最高的一层住的是小兔。

  一天早晨,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小兔打开窗子说:“天气多好呀,空气真新鲜!”小 猴子打开窗子,把香蕉皮朝窗外一扔。小猫打开窗子,把鱼骨头朝窗外一扔,小狗打开窗子,把肉鱼骨头朝窗外一扔。马路上堆起了一堆垃圾。

  太阳晒在垃圾上,垃圾发出一阵阵臭味,还招来几只苍蝇,小狗、小猫、小猴子闻到臭味都把窗关上了,小兔闻到臭味,它把头伸出窗口一看,说:“啊!原来窗外有一堆垃圾,我去把它扫掉吧!”

  小兔拿着扫帚出来扫垃圾,小猴子、小猫和小狗看见,知道自己错了,它们也赶快跑出来和小兔一起打扫,一会儿垃圾扫完了,马路又干净又整齐,小猴子、小猫、小狗说:“以后,我们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它们回到屋里,都打开窗子说:“空气多新鲜,多干净呀!”

  活动反思:

  教案设计中如果把开始时三幅图同时出现,改成一幅一幅出现,让幼儿自己看懂图意,也许会好一点,后面的理解也就简单多了。中间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忘了。一个是看第二幅图时,想让幼儿猜一猜:“小猴、小猫、小猪闻到臭味时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图看完后问“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话活动的重点就能够突出来。

5.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窗外的垃圾》含反思

  一、活动名称:

  《窗外的垃圾》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复述短小的故事。

  2引导幼儿知道不乱丢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三、活动材料:

  人手一份图片、大挂图、垃圾图片、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难点:复述短小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逐一出示图片讲故事

  提问:楼房都住着谁?他们伸手在干什么?闻到臭味后小兔怎么做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猴子、小花猫、小狗怎么做的?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了解垃圾的危害

  出示垃圾堆人和动物的危害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不乱丢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位置。

  提问:在马路上垃圾扔在哪?

  在公共汽车上垃圾扔在哪?

  幼儿园班里的垃圾扔到哪?

  (三)激发幼儿讲述故事愿望,引导幼儿复述短小故事。

  人手一份小图片,幼儿讲述教师指导。(幼儿能够讲述大概内容即可)

  六、活动延伸:

  家长参与:"我们生活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帮幼儿找资料。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6.中班主题教案《垃圾的悄悄话》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对话”的内容,丰富词汇:“发霉”、“变形”、“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

  2、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教师带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体验环境污染状况。

  2、创设环境:垃圾角

  3、录像带一盒(大班幼儿对应的配戴各种垃圾进行表演)

  4、旧报纸、酸奶杯、胶袋、纸盒、布碎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做扫垃圾的动作,出示充满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小朋友看到我现在干什么呢?(扫垃圾)老师看到地面有这么多垃圾觉得很不干净,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洁干净,把垃圾扫进垃圾筒里,你们看垃圾筒里面有这么多的杂物废品。嘘,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丰富词汇。

  提问:

  (1)刚才有什么垃圾在说话?

  (2)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还很有用呢?

  (3)废旧物品还能有用吗?有些什么用呢?

  3、观看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再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1)你们看到马路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

  (3)垃圾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

  (4)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4、幼儿学习表演“垃圾的悄悄话”的故事情境。

  先请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看,要求大胆地说出垃圾,说出的垃圾的话,并启发幼儿想像各种垃圾的动作,然后再请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分别配戴各种垃圾。最后请表演得最好的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欣赏,老师作最后小结。

  5、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的活动室也有垃圾,这样的环境干净吗?现在请你们来当环保小卫士,把活动室的环境清洁干净。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环再用的旧物丢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废物变宝的一种新本领。

  附故事:

  垃圾的悄悄话

  人们把不用的、不想留下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挤得喘不过气,垃圾你推我挤,吵吵闹闹。

  旧报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呢,难受极了。其实,我还很有用的。”

  酸奶杯说:“实在太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

  胶袋、纸盒、布碎也在轻轻地叹气:“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不知道变什么样了,真担心。”

  教学反思: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已经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既贴近我们生活又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这一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环境报意识。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