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2.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教学目标 :
1,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被分成若干份)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 剪刀 泡沫积木拼图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被分成许多份的大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
小结:许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这里的每个部分都是这个整体里面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中。
2,小游戏,自己制作拼图。请幼儿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师的要求剪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把它们拼起来。进一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出示鱼的图片,请幼儿观察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在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可以联系到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缺一不可,这里加入自我保护的教育。
三,分散活动:玩拼图泡沫积木。幼儿把自己的一块泡沫中的图形拼出来。
四,结束部分:小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4.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学小花园》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重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3、做练习: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4、小结: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5.中班数学教案《15只老鼠的礼物》教案反思
老师讲述故事十五只老鼠送礼物,然后提问,通过提问,理解老鼠们为了避开猫,选礼物送礼物的有关情节,在讨论、投票过程中帮助老鼠们选出最适合的礼物避开猫。
【活动目标】
1、在为小老鼠们选礼物避开猫的故事情境中,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阅读老鼠们投票的有关画面,运用数数、比较、说出总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统计表、数字卡片、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仓库里,仓库里很温暖舒适,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食物。有一天,老鼠们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留了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今天就算我的自我介绍了,下次见面时,我会饱餐一顿。明白吗?)
谁来过了?老鼠们看到猫要吃了它们可害怕了?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助老鼠们吗?老鼠们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们商量的结果是在猫脖子上挂点什么?
二、感知统计
1、继续讲述故事:在脖子上挂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说:“挂重的东西,让猫动弹不得。”有的老鼠说:“可是太沉,我们怎么搬呢?”“不行,挂重的。”
“不行,挂轻的”就这样,小老鼠们闹腾开了。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
出示锁和羽毛的图片,你们觉得哪张图片代表轻的东西,哪张图片代表重的东西。
幼儿举手表决。
2、小朋友们认为挂轻的多,那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我们一起数数,选挂重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选挂轻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哪一队多?
小结: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尝试统计。
1、幼儿投票:
重点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小结:袜子、香水能发出臭味,给猫带上就能闻到味道;电筒、灯笼有光亮,给猫带上远远地能闻到味;哨子、铃铛等有声音,如果哨子响就知道猫来了。好像都有道理,可是到底选择什么呢?
(3)小朋友们,如果是你们,你们会送什么给猫?
(出示表格)请幼儿将自己的贴纸贴在表格里,数一数我们选择了什么?
2、统计记录:
(1)重点提问:看看小老鼠选择了有味道的、会发光的,还是有声音的物体?
(2)尝试统计
这一次小老鼠是以什么来投票的?(栗子)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3)集体验证幼儿的统计表。
小结:选择挂有声音的东西的老鼠有9只最多,老鼠们决定给猫挂上有声音的东西,那就是铃铛。
四、经验迁移。
1、谁能把铃铛送给猫呢?什么时候送?(幼儿选择并讲述理由)
2、小老鼠们有的选择清晨去送、有的选择大半夜,还有的选择中午,分别有几只?
3、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决定在中午,老鼠们弄来个铃铛并精心包装起来。第二天中午,农场主人家的门铃响起来。叮咚叮咚!
女主人一开门就看到脚边的礼物盒。“给聪明帅气的猫咪?哎哟,猫咪,给你的礼物耶!”女主人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从那天开始,老鼠们听到当啷当啷的响声就藏到院子里,田野里,就这样,十五只老鼠欣喜若狂,顿顿饱餐度过了。
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没能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在语言组织中,不够精炼。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6.幼儿园教案《我做时间小主人》中班数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2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技能;
3激发上小学的愿望,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作业纸若干;蜡笔若干;写有算式题的铅笔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写有时间的筛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1复习整点、半点。
谜语引出主题。
孩子们,王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工具和你们一起游戏,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就来猜一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对了,是钟表。
看表认时间——十点、十点半、两点。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
你们都认识它?那你们会看表吗?现在钟面上是几点?(十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0上就是十点整。那这又是几点?(十点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队,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就是十点半。在考考你们,几点?(两点)分针现在在几上(12)看它绕着表盘跑到哪儿?(12)它跑了……(一圈)时针从2走到几?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小时)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2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那钟面上除了分针和时针,还有谁再跑?(秒针)对,最细最常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针),那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体验一分钟并讨论
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现在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小铃敲响时,说明一分钟开始了,我们一边看着秒针跑一圈一边想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小铃再响的时候,说明一分钟过去了。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预备,(叮)开始!——(叮)停。一分钟时间到,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说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王老师还知道一分钟打字员能打500个字、小学生能跳绳280下,一分钟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务,最厉害的是消防员叔叔,能在一分钟里连接上水管并爬上五楼扑灭大火,看一分钟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
3一分钟任务游戏,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一分钟任务游戏知道抓紧时间认真做事的道理;
对了,王老师今天也带来的二个小任务,看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完成。想不想试试?好,仔细听好:第一,把衣服叠整齐放在两边的桌子上;第二,根据铅笔盒上算式的得数,从小筐里拿出和的数相等数量的蜡笔放进铅笔盒里。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7.中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课后感悟反思与教案修改
生活中的数字,着重就是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又能从中选择出幼儿能接受的认知范围。看了该活动后最初很疑惑。教案设计合理,教师也的确有按照活动环节来进行,但为什么没有看到幼儿的提升呢?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从起初的抓不到头绪,到后来的想“颠覆”原先的教案,直至最后对以下问题的回归,才逐渐明朗起来:
选择什么作为教材?
要用什么方法去让幼儿了解?
要让幼儿了解到一种怎样的程度?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发现”、“常见”、“初步”。这几个字将教学的重心、教师的准备以及期望达到的层次呈现出来。
修改教案:
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地方代表的不同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理解数字在具体情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
难点:将自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用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实物。(让幼儿收集实物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重复收集,对于这一点,老师在让幼儿准备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好预设,同时着重是要引导幼儿发现同一物体中出现的不同数字。所以说不但是物体的不同,还是数字的不同。)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发现数字
1、引入:“今天数字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找找哪件物品上面有数字。”
2、分组观察物品。
3、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物体上面有什么数字?(重在鼓励幼儿的“发现”,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4、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初步理解数字的意义(该环节落脚点在于:孩子的探索、发现、表达以及教师的归纳、总结、提升)
1、请幼儿说说自己都带来了什么有数字的实物?看到了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自由表达)
2、教师归纳
多媒体的运用(图片的选择主要是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并贴近他们生活,尽量在是20以内的数字)
(1)让幼儿了解各类图片中数字代表的意义(教师有目的性地根据数字用途出示相关图片)
(2)让幼儿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出示10以内的某一数字的各种实物图片,如数字6的口杯,6路车,电话上的6等等)
3、小结(提升)
师:很多东西上有数字,表示不同的意思。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有了这些数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逆向巩固)
三、数字重组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多数字的意义,那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提供1—9的数字卡片若干,请幼儿将这些数字进行组合,并说出组合后的数字有什么意义。比如,8,1,4,组合成8,14,说明8月14日是自己的生日;又比如138****5506,是爸爸的手机号;再比如:1、2、0、组合成120)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找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字,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请小朋友以后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