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反思

1.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2.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3.中班语言教案《西瓜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片内容大胆想像、排图讲述。

  领会故事《西瓜船》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1.出示图片(小老鼠坐船旅游)。

  启发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2.出示图片(小老鼠做西瓜船)。

  提问:红红和绿绿在干什么?

  3.出示图片(小青蛙救起小老鼠)。

  提问: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4. 出示图片(小老鼠掉到水里)。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

  三、幼儿排图讲述,教师指导。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讲述。

  2.幼儿交流讲述。

  3.教师完整讲述。

  四、结束:

  1.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愿意乐于助人。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材料投放区域,鼓励幼儿排图讲出不同的故事。

课后反思:

  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讲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开放式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多数幼儿积极参与,特别是动手环节,但是,还有5名幼儿在讲述时不积极,可能因为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不能够把自己的故事连贯讲述。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键,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式提问,尽量让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环节三,幼儿排图讲述中,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并讲述。我采用了幼儿自己讲述,同伴讲述,个别幼儿讲述,教师讲述等一系列讲述,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鉴赏别人的成果。

4.中班语言教案《小树叶和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句式“小树叶,变呀变,变成……”。

  2.大胆想象,能用部分代替的方式进行诗歌的仿编。

  3.感知诗歌趣味,乐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句式“小树叶,变呀变,变成……”。

  活动难点:

  能用部分代替的方式进行诗歌的仿编。

活动准备:

  1.小树叶和小蚂蚁的ppt。

  2.诗歌图谱、树叶、蚂蚁图片若干。

  3.电脑、电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秋天到了,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了,你们看。(观看落叶飘落图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小树叶有个好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小蚂蚁)我们和小蚂蚁打声招呼吧!你觉得小蚂蚁和小树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自由讨论、猜测)

  3.师总结:原来啊,小蚂蚁要和小树叶一起去旅行了,我们看一看他们去了哪些地方!

  二、观看课件,了解诗歌

  1.播放第一组画面,小蚂蚁过河。

  (1)师:小蚂蚁和小树叶来到哪里了?(河边)可是河那么宽,小蚂蚁要怎么过去呢?谁来帮帮他想想办法?(幼儿猜想)

  (2)师: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瞧,小蚂蚁拿出了一根魔法棒,这神奇的魔法棒只有念到咒语魔法棒才能发挥魔力哟!我们来听一听小蚂蚁是怎么念的!小树叶,变呀变,变成小船带我过河(念)。

  (3)师:你听到了什么?刚刚小蚂蚁是怎么念咒语的?师幼一起朗诵:小树叶,变呀变,变成小船带我过河。

  (4)师: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来变一变吧。(点击ppt)魔法有用吗?有了小树叶变成的小船,小蚂蚁真的过河了。

  2.播放第二组画面,小蚂蚁翻山。

  (1)师:小蚂蚁过了河,他和小树叶走啊走,来到了哪里呢?山那么高,小蚂蚁怎么过山呢?想想办法吧!你想把树叶变成什么来帮助小蚂蚁?

  (2)师:是不是呢,我们来听听这次的魔语是什么?仔细听,原来啊小树叶变成了魔毯,帮助小蚂蚁翻过了山。

  (3)(引导幼儿一起说)师幼一起:小树叶,变呀变,变成魔毯带我过山。

  (4)那准备好了吗?我们又要变魔法了。(ppt)真厉害,魔毯带着小蚂蚁翻过了山。

  3.播放第三组画面,小蚂蚁躲雨。

  (1)师:小蚂蚁和小树叶一起翻过了山,可是这时候天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小蚂蚁是怎样挡雨的呢?

  (2)师: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用魔法棒把树叶变成什么?用雨伞来干嘛呢?你们会怎么说魔语呢?

  (3)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谁想来做做小小魔法师。

  (4)师:真神奇呀,小蚂蚁成功的躲了雨。

  4.播放第四组画面,小蚂蚁很热。

  (1)师:小蚂蚁看到了好吃的东西,它想把他们搬回家准备过冬。哎哟哎哟,小蚂蚁流了很多汗,他又想请小树叶帮忙,变成什么呢?瞧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感觉怎么样?用咒语怎么说?(这里引导幼儿单独说一说,请2~3个)

  (2)师小结:小树叶,变呀变,变成小扇给我凉爽。

  5.播放第五组画面,小蚂蚁睡觉。

  (1)师:现在小蚂蚁想睡觉了,可是晚上天气比较冷,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对魔法棒说什么语,谁来试试看。先在心理想想把小树叶变成什么帮助小蚂蚁。

  (2)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这句诗歌应该怎么说。

  (3)师小结:小树叶,变呀变,变成被子给我温暖。

  (三)完整欣赏,学习诗歌

  1.幼儿回忆诗句。

  师:小蚂蚁旅行回来了,一路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又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幼儿出示图谱)(第一个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能学刚才小蚂蚁的魔语来说说。

  2.师:这些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小蚂蚁和小树叶》,我们也和小蚂蚁一起去旅行吧。

  3.师:如果你是小蚂蚁,你觉得旅行中发生的什么事情最有趣,来和我们大家说一说。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图谱,来说一说其中的诗句,回忆诗歌中优美的句子。

  4.再次完整地学习诗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朗诵一遍吧。

  四、部分仿编,迁移经验

  1.师:旅途中小蚂蚁遇到了碰到了过河、翻山、下雨等很多困难,那小蚂蚁在旅行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呢?他又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也有魔法棒,你可以把小树叶变成什么啊?用魔语怎么说啊?请你们和好朋友轻声商量下。

  2.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帮小蚂蚁想了好多好办法,解决了不少困难,小蚂蚁要谢谢你们呢,那我们下次再跟着小蚂蚁一起去旅行学本领吧。

附诗歌:

  小树叶,变呀变,变成小船带我过河。

  小树叶,变呀变,变成魔毯带我过山。

  小树叶,变呀变,变成雨伞帮我挡雨。

  小树叶,变呀变,变成被子给我温暖。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小蚂蚁和西瓜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等)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

  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教学反思: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6.优秀中班语言教案《西瓜皮》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6、 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7、 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 》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中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