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十个手指头》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十个手指头》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
2、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字歌》、录音磁带歌曲《十个手指头》。
2、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活动过程
一、说儿歌《数字歌》
1、幼儿看幼儿用书《数字歌》,学说儿歌《数字歌》,结合儿歌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数字歌》,描写阿拉伯数字1~10。
4、教师出示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给幼儿介绍这些汉字,并与阿拉伯数字1~10对应起来认读。
二、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1、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2、讨论。
(1)教师:在歌曲《十个手指头》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
(2)教师总结:十个手指头齐心又合力,什么都能做。
三、歌曲表演
10个幼儿一组,每个幼儿扮演一个手指头,随着歌曲的播放表演歌曲《十个手指头》,当歌曲放到最后的时候,每组的10个幼儿都要手挽手,做团结力量大的样子。
四、游戏:拔河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个目标:一是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二是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本学期是幼儿读学前大班,对于阿拉伯数字1-10,可以说人人都能会读并且也理解他的数字意义。但就是写的质量还差些。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和活动目标,本人在上课时,特别伸出一双手,说:“今天老师有些头晕,怎么数来数去,也不知道自己有几个手指头,谁能做做好事,帮帮老师数数,行吗?”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张三说:“左边五个,右边五个一共十个。”李四说:“我早就知道了,五加上五等于十。”我看条件成熟了,就来个顺水推舟,经过小朋友这么一说,我的头现在不晕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让幼儿也伸出两边手从一数到十。目标—顺利完成了。学习歌曲《十个手指头》,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第二环节让幼儿欣赏歌曲《十个手指头》,并根据歌词内容提问,歌词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然后让全体幼儿分组,每组十个进行歌表演,当歌曲放到最后时让每组幼儿手挽手,做团结就是力量大的样子。最后讨论还有什么事情是要团结起来才能做好的?不团结能做好事情吗?随后进行体育游戏“拔河”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大。本活动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争取把教学活动完成得更好。
2.小班教案《不吃手指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 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 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 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 ”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3.小班教案《手指头变摩术》含反思
活动准备
1、 词卡、儿歌字卡。动物头饰各式各一个、手图片一张。
2、 电脑课件制作一组。
3、 录音机、录音带。
4、 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 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儿歌。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
2、 感知汉字:毛毛虫、小白兔、小花猫、螃蟹走、小鸟飞。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
1、 出示小手,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唱歌曲入场找位置。
(2) 介绍小手。
老师作神秘地说:“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小手:“是什么呀?对了这是小手!我们的小手可以干什么呀?小手真有用, 而手指还可以变摩术。”
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问:“想一想一根手指头可以变什么??”出示手指头汉字认读。提问“二、三、四、五”根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并同时出示应的词让幼儿认读。“小朋友真棒都变得很好!
2、引导幼儿观看电脑课件。
老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们看手指头变魔术,小朋友看的时候看清楚手指头变成了什么,看完后告诉老师!”“哗,手指头真棒,都会变魔术 ”。
(1) 一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毛毛虫)出示字卡认读。
(2) 二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白兔)出示字卡认读。
(3) 三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花猫)出示字卡认读
(4) 四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螃蟹走)出示字卡认读
(5) 五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鸟飞)出示字卡认读
3、 请幼儿先听老师念儿歌,再跟老师一起读儿歌、玩手指游戏。
老师把这个魔术编成了儿歌给小朋友听,小朋友听一听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看课件学儿歌)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指头变魔术。这首儿歌真棒,还可以做游戏,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念儿歌做游戏。
4、 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念儿歌。
小朋友都变得很好,你们看连我手上的小动物们也想变魔术,有谁想上来变魔术呀?小朋友真棒,请把小动物再送给别的小朋友,请他们也来表演。(直到所有小朋友都完过)
二、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今天除了老师在看你们表演还有小动物也来看你们表演了,你们看,是谁呀!我们再找找看还有那些小动物呢?哗,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呀!那我们就跟小动物们一起玩小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
老师和小朋友念:“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XX(手指头、毛毛虫、小白兔、小花猫、螃蟹走、小鸟飞)跑回来。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词进行游戏。
《手指头变摩术》反思:
本活动内容来自本学期《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的健康活动“爱帮忙的小手”延伸。在施教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发现法、模仿法、游戏巩固法。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手有感性认识,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引导幼儿产生活动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让孩子们说说一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依次类推,让孩子数一数手指的个数,做一做小动物,并利用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儿歌内容,这样,层层剥平,逐个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对我们小班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孩子们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变魔术中不断提高。
活动中也存有不足之处:如孩子用三个手指和四个手指表演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应注意练习的密度;在孩子表演时要加强互动,帮助其他孩子一起来朗诵,可以进一步巩固儿歌。
4.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五个手指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认识手指的名称
1(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2、小手的用处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5.中班教案《十个手指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
2、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字歌》、录音磁带歌曲《十个手指头》。
2、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活动过程
一、说儿歌《数字歌》
1、幼儿看幼儿用书《数字歌》,学说儿歌《数字歌》,结合儿歌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数字歌》,描写阿拉伯数字1~10。
4、教师出示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给幼儿介绍这些汉字,并与阿拉伯数字1~10对应起来认读。
二、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1、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2、讨论。
(1)教师:在歌曲《十个手指头》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
(2)教师总结:十个手指头齐心又合力,什么都能做。
三、歌曲表演
10个幼儿一组,每个幼儿扮演一个手指头,随着歌曲的播放表演歌曲《十个手指头》,当歌曲放到最后的时候,每组的10个幼儿都要手挽手,做团结力量大的样子。
四、游戏:拔河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个目标:一是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二是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本学期是幼儿读学前大班,对于阿拉伯数字1-10,可以说人人都能会读并且也理解他的数字意义。但就是写的质量还差些。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和活动目标,本人在上课时,特别伸出一双手,说:“今天老师有些头晕,怎么数来数去,也不知道自己有几个手指头,谁能做做好事,帮帮老师数数,行吗?”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张三说:“左边五个,右边五个一共十个。”李四说:“我早就知道了,五加上五等于十。”我看条件成熟了,就来个顺水推舟,经过小朋友这么一说,我的头现在不晕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让幼儿也伸出两边手从一数到十。目标—顺利完成了。学习歌曲《十个手指头》,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第二环节让幼儿欣赏歌曲《十个手指头》,并根据歌词内容提问,歌词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然后让全体幼儿分组,每组十个进行歌表演,当歌曲放到最后时让每组幼儿手挽手,做团结就是力量大的样子。最后讨论还有什么事情是要团结起来才能做好的?不团结能做好事情吗?随后进行体育游戏“拔河”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大。本活动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争取把教学活动完成得更好。
6.中班数学教案《十个手指头》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有一些幼儿平时不够团结,为了幼儿知道团结力量大,培养他们从小就要团结有爱,因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
2、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字歌》、录音磁带歌曲《十个手指头》。
2、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活动过程
一、说儿歌《数字歌》
1、幼儿看幼儿用书《数字歌》,学说儿歌《数字歌》,结合儿歌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数字歌》,描写阿拉伯数字1~10。
4、教师出示大字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给幼儿介绍这些汉字,并与阿拉伯数字1~10对应起来认读。
二、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1、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
2、讨论。
(1)教师:在歌曲《十个手指头》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
(2)教师总结:十个手指头齐心又合力,什么都能做。
三、歌曲表演
10个幼儿一组,每个幼儿扮演一个手指头,随着歌曲的播放表演歌曲《十个手指头》,当歌曲放到最后的时候,每组的10个幼儿都要手挽手,做团结力量大的样子。
四、游戏:拔河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个目标:一是复习10以内的数,认读阿拉伯数字1-10。二是学唱歌曲《十个手指头》,知道团结力量大。本学期是幼儿读学前大班,对于阿拉伯数字1-10,可以说人人都能会读并且也理解他的数字意义。但就是写的质量还差些。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和活动目标,本人在上课时,特别伸出一双手,说:“今天老师有些头晕,怎么数来数去,也不知道自己有几个手指头,谁能做做好事,帮帮老师数数,行吗?”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张三说:“左边五个,右边五个一共十个。”李四说:“我早就知道了,五加上五等于十。”我看条件成熟了,就来个顺水推舟,经过小朋友这么一说,我的头现在不晕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让幼儿也伸出两边手从一数到十。目标—顺利完成了。学习歌曲《十个手指头》,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第二环节让幼儿欣赏歌曲《十个手指头》,并根据歌词内容提问,歌词里说了什么?十个手指头为什么什么都能做?然后让全体幼儿分组,每组十个进行歌表演,当歌曲放到最后时让每组幼儿手挽手,做团结就是力量大的样子。最后讨论还有什么事情是要团结起来才能做好的?不团结能做好事情吗?随后进行体育游戏“拔河”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大。本活动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争取把教学活动完成得更好。
7.中班健康教案《洗洗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洗手程序图卡。
2、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
3、轻快的音乐。
4、清洁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手程序图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确程序》视频短片,和幼儿共同描述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将洗手程序图卡打乱,"来;自.屈;老师;教.案;请小组长协助老师将图卡排好。
3、其他幼儿做出在活动2设计的动作,感谢小组长。
4、播放轻快的《洗手歌》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图卡的步骤洗手。
5、小组长带领小朋友到卫生间洗手,老师加以引导。
6、洗完手后,小组长检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净,并发给小贴画作奖励。
活动评价
懂得洗手的正确方法。
乐于担任小组长。
活动建议
程序卡有助于幼儿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知道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观察图画、参与游戏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