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

《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

1.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3、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 (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2.中班社会优秀教案《不一样的我》

活动目标:

  1.主动大方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互动交往中体验探索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分享、游戏体验、自主操作、提炼反思等多种形式,多通道感知发现并表达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

  3.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声音、外貌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方面跟别人不一样,认同并喜欢自己,并有自尊、自信的表现。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的声音、外形、爱好有初步认识,知道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具准备:PPT、背景音乐、眼罩一个、小镜子若干、心形卡片人手一张、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体验不一样的声音。

  1.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我们经常用它用来玩什么游戏呢?

  (1)第一次游戏请两个小朋友玩游戏。

  ----刚刚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他的声音是怎样的?

  (教师回应:感谢你们两个参与这个游戏,谢谢你认真倾听了他的声音,也谢谢你好听的声音。)

  (2)第二次游戏请全体男孩子蒙上眼睛猜一个女孩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个女孩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采访猜者和被猜者幼儿的感受,如:你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觉得自己的声音跟刚刚***的声音一样吗?)

  (3)第三次游戏请所有小朋友蒙上眼睛猜班上老师的声音。

  --老师的声音跟我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刚刚的游戏,你们想到了什么?

  2.小结梳理: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声音,有的人声音粗粗的,有的人声音细细的,但是我们都能听清楚他们的讲话。

  二、游戏:镜子里的我,感受不一样的外貌。

  3.这是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第二个礼物,猜猜我们可以用镜子玩什么游戏呢?

  鼓励幼儿两两结对照镜子,找一找跟朋友长得不一样的地方。(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结伴讲述自己的发现。

  --哪两位朋友愿意分享你们的发现?

  --其他小朋友来看看,这两个朋友还有哪里长得不一样?

  (教师随机采访幼儿:你们找出来这么多跟朋友长得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自己哪里长得最漂亮?)

  4.梳理小结:原来我们的外貌也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我们都有很漂亮的地方,这些是爸爸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爱护哦。

  三、操作:我的爱好,分享不一样的兴趣。

  --我们除了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外貌,我们还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呢?

  (来看看龙老师带给你们的第三样礼物:出示画面:我的爱好)--你们想不想知道龙老师的爱好?

  --你们的爱好有哪些?

  (后面的客人老师一定很想知道,那我们把自己的爱好画下来,再去跟客人老师分享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主创作,老师随机采访交流。

  鼓励幼儿下台与客人老师主动大方的进行讲述、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绘制的"我的爱好"卡片粘贴在背景墙上。

  (我们一起看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爱好,都是一样的吗?有的小朋友的爱好虽然一样,但是他们也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明白了什么?

  四、集体分享:强化认识不一样的我。

  集体阅读自制图书《不一样的我》:我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声音,我跟别人有不一样外貌,我还有跟别人不一样的爱好。虽然我跟别人都不一样,但是这就是我,不一样的我,最棒的我!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正因为我们的不一样,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我们的世界也会因为不一样的我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自己吗?客人老师们,你们喜欢这些不一样的孩子吗?

3.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3、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 (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4.中班社会优秀教案《不一样的路》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 (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

  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

  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活动反思:

  中班的孩子因该开始学会记录,所以我在这个活动中用了记录表的形式,孩子们都记录的很好,会写简单的数字,不会写的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5.中班幼儿社会教案《找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试试中发现到达一个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并能比较路的远近。

  2、尝试和同伴合作按标记找到目的地,体验找路的乐趣。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线路图一张,小明图片一张;三个信封里面有找路的要求,分别有出发地点和终点及红、蓝、绿线路图。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介绍小明。引导幼儿打招呼。

  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第一天7点出发去上学,可是当他到幼儿园时,却迟到了。

  第二天他也是7点去上学,当他到幼儿园时没有迟到,正好。

  第三天小明还是7点去上学,可是当他到幼儿园时还很早,小朋友们还没有来呢。请你们猜猜这时怎么回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二、观察讨论老师出示线路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从小明家到幼儿园可以怎么走?一共有几条路?

  小明第一天上学走了哪条路?第二天走了哪条路?第三天走了哪条路?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把小明三天走的路线用不同的颜色的箭头表示出来,第一天是红色的线(经过造反桥、北新桥);第二天是蓝色的线(经过华阳桥、中心桥);第三天是绿色的线(经过南新桥)。比较三条路的长短。

  教师总结:原来到同一个地方可以走不同的路,只不过有的路远,花的时间多;有的路近,我们花少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三、感知体验今天我们也来试试不同的路能不能到同一个地方。

  1、看,这是什么地方?(菜园)这就是我们要到的地方。老师这里有三张线路图,按里面的线路走就能到达菜园。

  2、请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到老师这里领线路图。

  提出要求:只能走,不能跑;要按线路图走;要一组上小朋友同时到。

  3、幼儿分组按线路图的指示从不同的路线到达菜园。

  4、比较哪组先到,哪组最后一个到,找找原因:为什么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到同一个地方会有的先到,有的慢到?

  感受不同路线的远近。

  四、延伸活动

  我们还可以试试从幼儿园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哪些路,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可以记录下来,做成地图贴在幼儿园里,这样可以帮助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快点到达他们要去的地方。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6.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找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马路上标志的基础上,积累一些运用标志找路的生活经验。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对事物的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电子白板及相关课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经验准备:幼儿对马路边的标志、数字等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识别马路上的标志

  1、这是什么(地图)?

  2、小红、小黄、小兰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是他们从家里到幼儿园的地图,你能看出地图上有哪些地方吗(幼儿识别马路边的标志,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都是根据标志来看地方的,马路边有各种各样的标志,这些标志可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二、找路

  1、小红——观察、理解图示,用语言进行表达。

  (1)小红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路上经过了几个地方?是哪些地方?

  (2)谁能将小红走的路线按顺序排队呢?

  小区→口→口→口→幼儿园

  (3)你能找到小红刚才走的路线吗?

  (4)验证:播放小红在地图上走路的动画,幼儿对照自己选择的路线是否正确。

  2、小黄——理解图示与找路的关系,进行有意记忆。

  (1)小黄走的路线和小红走的路线一样吗?他经过了几个地方?路线顺序是怎么样的?

  小区→口→口→口→口→幼儿园

  (2)还记得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顺序吗?谁能把小黄走的路线画下来?

  (3)验证:播放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幼儿对照检查地图上的路线是否找得正确。

  3、小兰——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有意记忆解决问题。

  (1)小兰和小红、小黄走的路线不一样,她会怎么走呢?

  小区→口→地铁→口→幼儿园

  (2)这个路线图你能看懂吗?

  (3)第二个方块中为什么会出现地铁标志呢?

  (4)想想小兰会走哪条路到幼儿园?

  (5)小兰还有可能会走哪条路到幼儿园?

  (6)幼儿记忆小兰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并且验证是否正确。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记录自己上幼儿园的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学期后,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幼儿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如玩迷宫、翻翻乐等益智游戏。因此根据幼儿熟悉的、经常关注的事物来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创设的活动环节,能使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给了幼儿不同发展的空间。此外,我还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课题研究组的一员,于是我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学中我试图通过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手段来实现教育互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预设小红、小黄、小兰三个幼儿从同一个小区出发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幼儿园)。通过两次播放动画,让幼儿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小红上学经过的地方。把路线图与地图上的路径建立起联系,理解先后顺序表示的含义。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呈现的目的重在帮助幼儿理解图示与找路的关系,并进行有意记忆。白板上出现四个地点的路线图,但不呈现地图。当幼儿有意记忆后,路线图消失,出现地图。幼儿在地图上根据先前的记忆寻找小黄上幼儿园所走的路线。最后小兰上幼儿园的路线给了幼儿很大的挑战。因为三个框中只有中间的一个框中出现了地铁的标志。而这个环节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运用有意记忆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地图的时候,让小兰上幼儿园只能经过三个地方,其中第二个地方必须经过地铁的路线预设了四条,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观察、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找到两到三条路线,能力弱的幼儿也能找到一条路线。

  活动的延伸部分需要做点调整。这个部分给了幼儿任务,但这个任务对幼儿来说较难完成。因为每个幼儿的家庭住址、距离、远近都不同,而且他们各自的记录非常有个性,相对共性的内容较少。由此,可将看路线图寻找小红、小黄、小兰放学回家的路线作为延伸部分。这样趁热打铁,能引发幼儿再次观察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图投放在幼儿的个别活动区域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之互动,并作好记录。相信中班幼儿会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同时也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更了解。

7.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找路》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的素材点来源于主题“我在马路边”。在主题发展进程中,我把主题内容“车来了”“附近的路”“找路”和“马路上的交通工具”逐一作为小主题。随着主题的深入,幼儿对马路边的车辆、各类交通工具的热议和关注点慢慢发生了转移。他们对马路边的标志、数字开始产生兴趣。从班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看,有些幼儿对各类标志的认识经验丰富,兴趣浓厚;有的幼儿对标志知晓的并不多,无意注意的成分居多,因此幼儿在对标志的理解上差异很大。为了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我着手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找路”。

  活动目标:

  1.在认识马路上标志的基础上,积累一些运用标志找路的生活经验。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对事物的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电子白板及相关课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经验准备:幼儿对马路边的标志、数字等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识别马路上的标志

  1.这是什么(地图)?

  2.小红、小黄、小兰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是他们从家里到幼儿园的地图,你能看出地图上有哪些地方吗(幼儿识别马路边的标志,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都是根据标志来看地方的,马路边有各种各样的标志,这些标志可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二、找路

  1.小红——观察、理解图示,用语言进行表达。

  (1)小红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路上经过了几个地方?是哪些地方?

  (2)谁能将小红走的路线按顺序排队呢?

  小区→口→口→口→幼儿园

  (3)你能找到小红刚才走的路线吗?

  (4)验证:播放小红在地图上走路的动画,幼儿对照自己选择的路线是否正确。

  2.小黄——理解图示与找路的关系,进行有意记忆。

  (1)小黄走的路线和小红走的路线一样吗?他经过了几个地方?路线顺序是怎么样的?

  小区→口→口→口→口→幼儿园

  (2)还记得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顺序吗?;.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谁能把小黄走的路线画下来?

  (3)验证:播放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幼儿对照检查地图上的路线是否找得正确。

  3.小兰——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有意记忆解决问题。

  (1)小兰和小红、小黄走的路线不一样,她会怎么走呢?

  小区→口→地铁→口→幼儿园

  (2)这个路线图你能看懂吗?

  (3)第二个方块中为什么会出现地铁标志呢?

  (4)想想小兰会走哪条路到幼儿园?

  (5)小兰还有可能会走哪条路到幼儿园?

  (6)幼儿记忆小兰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并且验证是否正确。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记录自己上幼儿园的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学期后,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幼儿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如玩迷宫、翻翻乐等益智游戏。因此根据幼儿熟悉的、经常关注的事物来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创设的活动环节,能使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给了幼儿不同发展的空间。此外,我还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课题研究组的一员,于是我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学中我试图通过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手段来实现教育互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预设小红、小黄、小兰三个幼儿从同一个小区出发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幼儿园)。通过两次播放动画,让幼儿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小红上学经过的地方。把路线图与地图上的路径建立起联系,理解先后顺序表示的含义。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呈现的目的重在帮助幼儿理解图示与找路的关系,并进行有意记忆。白板上出现四个地点的路线图,但不呈现地图。当幼儿有意记忆后,路线图消失,出现地图。幼儿在地图上根据先前的记忆寻找小黄上幼儿园所走的路线。最后小兰上幼儿园的路线给了幼儿很大的挑战。因为三个框中只有中间的一个框中出现了地铁的标志。而这个环节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运用有意记忆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地图的时候,让小兰上幼儿园只能经过三个地方,其中第二个地方必须经过地铁的路线预设了四条,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观察、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找到两到三条路线,能力弱的幼儿也能找到一条路线。

  活动的延伸部分需要做点调整。这个部分给了幼儿任务,但这个任务对幼儿来说较难完成。因为每个幼儿的家庭住址、距离、远近都不同,而且他们各自的记录非常有个性,相对共性的内容较少。由此,可将看路线图寻找小红、小黄、小兰放学回家的路线作为延伸部分。这样趁热打铁,能引发幼儿再次观察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图投放在幼儿的个别活动区域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之互动,并作好记录。相信中班幼儿会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同时也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更了解。

8.中班社会详案教案=《残疾人和我们一样》含反思

  【活动前评析】

  在生活中我们一见到残疾人就觉得心里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远远的躲开了,其实,我想他们要的不是你的帮助你的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视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拥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拥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资格享受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们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没有鄙视,没有特殊。我们不能高高在上的提供自己的帮助,帮助他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因此,我们要学会偷偷的、不动声色的帮助他们。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

  【活动目标】

  1. 知道残疾人是跟我们一样普通人,我们应该跟残疾人多接触、多帮助他们、多尊重他们 更增强对他们的爱。

  2. 了解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学习他们的克服困难、坚强勇敢、热爱生活的精神。

  【活动准备】

  残疾人生活图片12张、残疾人生活影像片断、眼罩、耳罩、铃鼓。

  【活动过程实录】

  一、看残疾人生活图片。

  看完图片后, 教师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叫他们称残疾人。

  教师、幼儿相互交流。

  ● 这些残疾人怎样生活? 怎样与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这些残疾人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残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儿园、玩游戏。我们应该跟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关心、帮助人们,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二、教师介绍我们延边地区一位很优秀的残疾学生-金莲花

  ※ 金莲花是我们延边地区失去双手的一名优秀学生。2009年,她以57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

  ● 观看金莲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 金莲花姐姐用宽胶皮将笔缠在手臂上,认真练写字的场面。

  2) 金莲花姐姐用残缺的手弹电子琴、操作计算机、写作文的场面。

  3) 金莲花姐姐克服困难跟同学们坚持军训的场面。

  4) 运动会时金莲花姐姐帮参赛选手做后勤工作,并在前面带领同学做啦啦对的场面。

  ● 观看影像片段之后,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金莲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双手的一位残疾学生。她是一位认真学习,不怕困难,助人为乐的很优秀的姐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我们应该学习金莲花姐姐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学习她的像正常人一样对待每一项事情的健康的思想。

  三、 体验残疾人面临的种种困难。

  1) 体验盲人:全体幼儿蒙上眼睛听铃声找到老师,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 体验聋哑人: 如果我们不会说话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 体验肢体残疾人:失去双腿或双手的残疾人,又会是怎么样呢?

  ● 体验后互相讨论帮助残疾人的方法。

  幼儿1:我要跟残疾小朋友在沙滩上玩游戏。

  幼儿2:我帮盲人阿姨过马路。

  幼儿3:我搀扶肢残人乘坐公共汽车。

  幼儿4: 不让我哥欺负他们,跟哥哥一起帮助他们、尊重他们。

  幼儿5:我要学哑语,跟聋哑人说话。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跟残疾人交流,有了你们的尊重,有了你们的关爱,他们不会感到孤独。 小朋友们记住,残疾人和我们是朋友。

  四、一起听听大家喜欢的歌曲"爱的奉献"。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到福利院进行慰问活动。

  活动反思:

  在体验中萌发爱心,就是要让幼儿体验到关爱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幼儿进行了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的活动。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残疾人的痛苦,老师把幼儿的眼睛蒙上,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求幼儿用一只手取篮球体验活动,触动了幼儿幼小的心灵,原来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这么困难……。体验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点点滴滴

9.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不一样的路》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 (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活动反思:

  中班的孩子因该开始学会记录,所以我在这个活动中用了记录表的形式,孩子们都记录的很好,会写简单的数字,不会写的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10.优秀教案中班社会教案《有用的废报纸》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废报纸的不同用途,懂得很多东西能变废为宝,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大胆地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7、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些生活中使用废报纸的经验

  2、废旧报纸

  3、PPT :镜头一:人们在衣服里面塞满了废报纸

  镜头二:一个盒子、一个花瓶和一些废报纸

  镜头三:将废报纸做成门帘、地毯将报纸做成沙发、椅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报纸

  师:(拿出报纸)孩子们,看我拿来了什么?

  众幼:报纸

  楠楠:废报纸

  师:哦!(我有点出乎意外)是吗?你怎么知道这些是废报纸?

  幼:这是前几天的报纸了,已经是我们看过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旧了。

  你那张报纸上的鸟巢的新闻我们已经读过了。

  今天是4月24日,这张报纸已经过期了,不是今天的了。

  师:是呀,我们已经看过了的,过期了的报纸就是废报纸。

  分析:孩子的一句“废报纸”打断了我原有的预设,但我马上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契机,我应该接过孩子抛来的球,于是我追问到:你怎么知道这些是废报纸?让我的提问去激发孩子的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废报纸。

  师:你们家有人看报纸吗?他们为什么要看报纸?

  幼:我奶奶一直要看报纸的,她喜欢炒股票,它可以从报纸上看他买的股票升高了,还是掉下去了。/去年我们要买新房子,我妈妈就一直在报纸上看房子的介绍。/我能从报纸上知道奥运火炬传递到哪里了?/我喜欢看报纸上的图片……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报纸是非常熟悉的,能从不同的方面说出家人看报纸的原因。而我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于了不同的总结。比如:对呀,报纸上有财经信息,炒股票的人能从报纸上看到股票的涨和跌;是呀,我们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到房产信息;是的,我们从报纸上可以了解到国家大事,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关心的重要事情;原来报纸还有欣赏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从报纸上欣赏到各种漂亮的图片等等。这些总结给了孩子规范的提升。

  二、分享交流

  师:报纸真有用,可以让我们知道国家大事,也可以了解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报纸呢!那我这里一些已经看过了的,过期了的废报纸还有用吗?

  幼:有用。/没有。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说有用,有的小朋友没用,那说说你们的理由,谁先说?

  幼: 我看见过阿姨用废报纸擦玻璃。/我们画画时老师会把废报纸帮我们垫在桌子上。/废报纸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做揪尾巴的游戏,还可以做手工。/废报纸可以练毛笔字。/把报纸放在衣橱里的话,向我身上这样的毛衣就不会被小虫子咬碎了。/小虫子害怕报纸上的油墨味,所以把报纸放在衣橱里,衣服就不会坏了。/奶奶说,废报纸放在衣橱里,可以吸掉衣橱里的水,这样衣服就不会发霉了。/妈妈把废报纸卷好了好在她的靴子里,靴子就不会倒下去了。/爷爷把报纸上有用的地方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我们家的报纸是卖给收废品的爷爷的……

  分析:他们能介绍废报纸的各种用途,但孩子们说得很简单,于是我通过一些追问,如:你看到过谁这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等问题,引发孩子将自己的经验介绍清楚,让孩子的个体的经验成为集体经验。

  三、引深拓展

  师:你们介绍了那么多废报纸的用途,正好我这里有几张关于生活中人们如何用废报纸的照片。想不想看?不过看的时候,要找一找,废报纸在哪里?为什么要这么用废报纸?(幼儿观看PPT,边看边议论废报纸的不同用途。)

  镜头:人们在衣服里面塞满了废报纸

  师:找一找,报纸在哪里?

  幼:在那个人的衣服里。/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

  师:为什么要把报纸塞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

  幼:不知道。/为了不让小虫子爬到衣服里/不让衣服湿掉。(因为前面有孩子介绍过报纸放进衣橱里的作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师:(孩子们说了很多,但都没说到点子上,我有点出乎意料)哦,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对不对呢?我给你们一点点提示:这一天很冷,而这个人却只穿了一件很单薄的衣服,现在我们再想想,为什么要在衣服里塞报纸?

  幼:为了保暖(好几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为什么?

  幼:报纸放在衣服里,外面的冷空气就进不去了。/我们的身体和外面的冷空气被报纸隔开了,冷空气被报纸挡住了。

  师:(孩子的回答似乎很对,我稍作了思考)是呀,你们说得很好,把报纸塞在衣服里,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和外面的冷空气隔开来,报纸把我们身体上的热气包住了,我们身体的热气就不会传到外面去,热气散不掉了,这样我们就不会冷了。我们生活中会用到这种方法吗?)

  分析: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孩子怎么回答也会达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有的老师着急了就会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今天活动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报纸的保暖作用,此时我并没有急着将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给了孩子一点点提示,鼓励孩子在老师给与一定暗示的情况下继续去思考。这样不但没有扑灭孩子积极思考的火花,而是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思考、发现的欲望。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并没有停止,而是及时地进行追问:为什么?激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教育,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