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反思

《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反思

1.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 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3 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筷子。

  难点:正确的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

  2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种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3录音机,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猜谜语: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

  2(出示筷子)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古时候人们削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它既可以夹菜,也可以当叉,又方便又卫生。你们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学习活动

  1 教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2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反复练习使用筷子,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等。

  三、实践活动

  1 现在老师请大家吃东西,大家先将吃的东西夹到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夹多少。

  2 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要是天天用筷子吃饭,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四、筷子游戏

  1品尝活动快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击桌子伴奏。

  2你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筷子夹豆粒,跳筷子舞。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如蘸颜料画画、打毛线、搭房子等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用筷子进行搭建游戏。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2.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 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3 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筷子。

  难点:正确的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

  2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种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3录音机,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猜谜语: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

  2(出示筷子)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古时候人们削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它既可以夹菜,也可以当叉,又方便又卫生。你们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学习活动

  1 教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2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反复练习使用筷子,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等。

  三、实践活动

  1 现在老师请大家吃东西,大家先将吃的东西夹到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夹多少。

  2 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要是天天用筷子吃饭,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四、筷子游戏

  1品尝活动快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击桌子伴奏。

  2你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筷子夹豆粒,跳筷子舞。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如蘸颜料画画、打毛线、搭房子等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用筷子进行搭建游戏。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3.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活动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案例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4.中班主题详案教案《生活中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在家基本用筷子吃饭,家长反映说孩子每次吃饭时,会拿着手中的两根筷子做着不同的造型,或拿着筷子敲着桌面,表现出对筷子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想,何不就筷子这种我们最常用的生活用品,设计一节活动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情感: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或情境。

  3、技能: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以及用筷子夹豆类食材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小朋友,生活中我们吃饭的时候,都会用到什么餐具?(勺子、筷子、叉子),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用勺子吃饭,可是我们长大以后,就要用到筷子了,你们想不想用筷子夹到好吃的东西呢?今天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来跟筷子兄弟做游戏,好吗?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材质和不同花色的筷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并观察筷子都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请幼儿讨论,筷子都有哪些作用。

  2、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筷子除了可以用来吃东西,它还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好看的图形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课件图片(用筷子摆出的各种好看的图形)请幼儿欣赏。

  3、 把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桌子上的不同筷子尝试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小组摆的是什么图形。

  4、 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根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手指做辅助。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那么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些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开来,放进旁边准备好的小碗中。

  三、 结束部分

  游戏:分一分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把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别夹出来,放在旁边的小碗中,教师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的最多的一组胜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厨房中各种餐具,看一看都有哪些?并记录下来,来到幼儿园汇报给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今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害怕孩子们玩筷子时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现意外,这样会束缚孩子们这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会避免让活动的激情,影响幼儿学习的动力,把玩作为了主要的目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5.中班主题《生活中的筷子》教案反思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筷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活动中通过摸、看、玩筷子,感受筷子的用途和特点,并练习使用使用筷子夹东西。更多幼儿园幼教公开课视频、优质课、教案、课件等,关注幼师ok网。

活动设计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在家基本用筷子吃饭,家长反映说孩子每次吃饭时,会拿着手中的两根筷子做着不同的造型,或拿着筷子敲着桌面,表现出对筷子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想,何不就筷子这种我们最常用的生活用品,设计一节活动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1、知识: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2、情感: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或情境。3、技能: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说重点、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以及用筷子夹豆类食材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小朋友,生活中我们吃饭的时候,都会用到什么餐具?(勺子、筷子、叉子),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用勺子吃饭,可是我们长大以后,就要用到筷子了,你们想不想用筷子夹到好吃的东西呢?今天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来跟筷子兄弟做游戏,好吗?二、 基本部分1、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材质和不同花色的筷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并观察筷子都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请幼儿讨论,筷子都有哪些作用。2、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筷子除了可以用来吃东西,它还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好看的图形呢?出示课件图片(用筷子摆出的各种好看的图形)请幼儿欣赏。3、 把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桌子上的不同筷子尝试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小组摆的是什么图形。4、 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根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手指做辅助。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那么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些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开来,放进旁边准备好的小碗中。三、 结束部分游戏:分一分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把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别夹出来,放在旁边的小碗中,教师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的最多的一组胜出。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厨房中各种餐具,看一看都有哪些?并记录下来,来到幼儿园汇报给老师。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今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害怕孩子们玩筷子时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现意外,这样会束缚孩子们这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会避免让活动的激情,影响幼儿学习的动力,把玩作为了主要的目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6.幼师教案中班社会《神奇的筷子》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2.《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

  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