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客人来了》反思

《中班教案《客人来了》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客人来了》反思

1.中班教案《客人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的实际意义。

  2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娃娃1—5,红黄蓝数字卡各一套,操作卡若干,小房间5个,自制糖果若干,呼拉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游戏《学学做做》

  看数字按老师的要求作相应的动作。如:看到数字4,按老师的要求学小狗叫4下。

  二、感知相邻数的排列关系及实际意义——《开火车》、《住房子》

  1、《开火车》

  师:今天有5个数字娃娃来做客,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1—5的数字娃娃。

  师:数字娃娃邀请5个小朋友来做游戏。请5个能力中的孩子每人手里哪一个数字娃娃。

  师:排好对,快上车,我的火车就要开,呜呜。。。

  5名幼儿依次排好队

  问:“你的两边是谁?”、“你有几个邻居?”。

  师:我们住房子有邻居,排座位也有邻居,那么数字宝宝有邻居吗? 有几个邻居?是几和几?

  幼儿回答数字的邻居。

  小结我们给数字宝宝的邻居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2、住房子(进一步感知)

  师:数字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房间休息吧。

  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先送一个数字,然后找出它的相邻数送进房间。

  小结:相邻数,真有趣,他们总是不分离。

  三、感知相邻数的等差关系——游戏《送糖果》

  1、师:数字宝宝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给他们送点糖果。不过有个要求,数字是几就送几块糖。

  请能力差的幼儿来送

  2、师:数字2 睡醒了,他走出房门,看到糖块很高兴,又看看他的相邻数朋友也有糖块,可是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他想请小朋友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版面上示范提问如下:

  1 2 3

  多 多 多

  1 2 1 3 1 4

  少 少 少

  3 4 5

  ( 图一) (图二) (图三)

  让幼儿充分感知2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让幼儿口述出来。

  3、3和4的相邻数请幼儿在操作版上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个别交流。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然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说说,让孩子和孩子互动起来。

  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都比他多一少一,真有趣啊。

  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在一起

  四、加深印象——游戏《找朋友》

  交待游戏的玩法:把三个圈放在教室中间,把三种颜色的1-5数字卡分发给幼儿,便念儿歌便四处走,“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部分离。”,老师接着念3、3 3 ,(那3的幼儿赶紧站在圈里),3的相邻数在哪里(4和2赶紧找同色的数字站在旁边)

  此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幼儿对生活中的邻居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活动设置成“数字宝宝来做客”为脉络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2.中班教案《招待小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画出有关连的画面自制成图画书。

  2、区别动物不同形态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图画书一本、各种动物图片

  2、幼儿每人一本自制图画书

  3、记号笔、蜡笔

  4、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画出小客人和相应的食物。

  能够画出逼真又可爱的小动物和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播放生日快乐歌,出示喜洋洋。

  小结:今天啊,是喜羊羊的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它说:它要请动物园里的动物朋友们一起来家里玩,一起庆祝生日,喜羊羊要招待它的小客人们。

  二、观察思考

  出示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1、出示第一页 :香蕉

  提问:喜羊羊准备的第一份食物是什么呢?(香蕉)

  追问:猜猜谁最爱吃香蕉了呢?(小猴子)

  小结:喜羊羊招待的第一个小客人是小猴子,还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香蕉。

  2、第二页:羊

  提问:笃笃笃,谁在敲门呀?原来是可爱的小山羊呀!小山羊也来给喜羊羊庆祝生日了。你们知道小山羊最喜欢吃什么吗?(草)

  小结:你们真聪明,小山羊最爱吃的就是草啦,喜羊羊为小山羊准备了一大盘草,小山羊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了呢!

  3、第三页:猫

  提问:最后一位小客人是小猫,可是喜羊羊不知道小猫最爱吃什么,我们来帮帮它吧。

  小结:小猫喜欢吃鱼,我们赶紧帮助喜羊羊为小猫准备一条大大的鱼吧。

  教师添画鱼,并且涂上颜色。

  4、第四页:教师添画

  师:喜羊羊家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来庆祝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为它们准备了这么多爱吃的食物,它们都谢谢喜羊羊。老师也想来招待小客人到家里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邀请了谁啊?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添画小兔子

  提问:这是谁啊?(小兔子)

  追问: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可开心啦,小白兔喜欢最喜欢吃什么呢?(胡萝卜)

  小结:小白兔最爱吃胡萝卜啦,我们赶快给它准备好。

  教师添画胡萝卜。

  三、幼儿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招待了这么多小客人,你们觉得喜羊羊棒不棒啊?你们想不想来招待小客人呢?那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做一个好客的小主人,来招待一下你喜欢的小客人吧。每个人都有一本图画书,待会你们要仔细地看一看,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了呢?帮它们把爱吃的食物准备好哦,准备好食物的想想是哪个小动物最爱吃的呢?应该邀请哪个小客人呢?把它们画在图画书上。最后再想想,你还想邀请谁来做客呢?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跟老师一样,把它画出来,涂上好看的颜色。

  1、先画动物,再画这种动物爱吃的食物。

  2、食物画的多一些。

  3、动物画的逼真又可爱。

  4、画好后运用各种颜色装饰图画书的边框或背景。

  四、翻翻猜猜说说

  1、拿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说说你邀请了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为它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食物,让同伴猜一猜。

活动延伸:

  将自制图书放于书吧,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在讲评环节中,教师的话过多,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画的是哪些小客人,它们爱吃什么食物,也可创造一个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来讲。让孩子们一边看着图书一边说故事,也可加入对话等等,突出价值。

  2、教师在示范画小动物的时候,可以边画边表述这个小动物的特点,比如在画小兔子的时候我描述了小兔子的各个部位,但在画小鱼的时候并没有描述,可以加入适当的描述,涂色可以不涂完。

  3、整个活动中总结性的语句太少,可以加入一些总结性的语句。

活动点评:

  1、思路清楚、目标正确,重难点适宜。整个活动按照教案的设计各个环节来进行开展,环节紧凑,时间把握得当。

  2、整个活动中范例画的太小,使用了A4纸作为老师的范例,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出示范例时,开始的粘贴小动物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但后来教师作画时,由于范例太小,在示范时又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姿势以至于挡住了一部分幼儿的视线,所以有些幼儿看不清楚黑板上的范例,而开始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如果范例准备地大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

  3、在活动环节中问题的设计上,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了,缺乏挑战性,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知道的,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可以问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小动物,让孩子们来猜猜看,这样显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

3.中班教案《小主人和小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各种礼貌语言及各种文明行为习惯。

  2.体验待客、做客的礼节,养成文明交往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学生互相拜访,体验待客、做客的过程。

  2.教师准备故事人物挂图三幅,木偶两个,作为教具。

  3.教师准备《小主人和小客人》的录音带,优美抒情的背景音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各种礼貌语言及各种文明行为习惯。

  体验待客、做客的礼节,养成文明交往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先做小游戏"请你跟我拍拍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出示两幅人物图画,介绍给小朋友认识,让小朋友给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由此引入发生在两个小朋友之间的故事。

  3.放录音《小主人和小客人》,组织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随录音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以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听完故事后,教师续编故事,并提问:小红回到家,妈妈问她去哪了,做了些什么,小红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小朋友们通过听故事进行猜测,替小红告诉妈妈,好不好?这样让幼儿巩固了故事情节,培养了幼儿认真听的习惯。

  5.让幼儿讨论,小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红是一个怎样的好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渗透待客、做客的礼节教育及讲卫生的好习惯。

  6.教师进一步引申:让幼儿再次结合自身实际与小明和小红进行比较,让小明和小红的行为成为他们的榜样,让他们学有目标。

  7.师生共同游戏,体验待客、做客的礼节,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8.师生一起背诵儿歌《养成好习惯》、《乖宝宝》,本课达到升华的目的。

4.中班教案《客人来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画出有关连的画面自制成图画书。

  2、区别动物做客的不同形态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图画书一本、各种动物图片

  2、幼儿每人一本自制图画书

  3、记号笔、蜡笔

  4、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画出小客人和相应的食物。

  能够画出逼真又可爱的小动物和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播放生日快乐歌,出示喜洋洋。

  小结:今天啊,是喜羊羊的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它说:它要请动物园里的动物朋友们一起来家里玩,一起庆祝生日,喜羊羊要招待它的小客人们。

  二、观察思考

  出示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1、出示第一页 :香蕉

  提问:喜羊羊准备的第一份食物是什么呢?(香蕉)

  追问:猜猜谁最爱吃香蕉了呢?(小猴子)

  小结:喜羊羊招待的第一个小客人是小猴子,还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香蕉。

  2、第二页:羊

  提问:笃笃笃,谁在敲门呀?原来是可爱的小山羊呀!小山羊也来给喜羊羊庆祝生日了。你们知道小山羊最喜欢吃什么吗?(草)

  小结:你们真聪明,小山羊最爱吃的就是草啦,喜羊羊为小山羊准备了一大盘草,小山羊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了呢!

  3、第三页:猫

  提问:最后一位小客人是小猫,可是喜羊羊不知道小猫最爱吃什么,我们来帮帮它吧。

  小结:小猫喜欢吃鱼,我们赶紧帮助喜羊羊为小猫准备一条大大的鱼吧。

  教师添画鱼,并且涂上颜色。

  4、第四页:教师添画

  师:喜羊羊家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来庆祝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为它们准备了这么多爱吃的食物,它们都谢谢喜羊羊。老师也想来招待小客人到家里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邀请了谁啊?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添画小兔子

  提问:这是谁啊?(小兔子)

  追问: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可开心啦,小白兔喜欢最喜欢吃什么呢?(胡萝卜)

  小结:小白兔最爱吃胡萝卜啦,我们赶快给它准备好。

  教师添画胡萝卜。

  三、幼儿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招待了这么多小客人,你们觉得喜羊羊棒不棒啊?你们想不想来招待小客人呢?那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做一个好客的小主人,来招待一下你喜欢的小客人吧。每个人都有一本图画书,待会你们要仔细地看一看,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了呢?帮它们把爱吃的食物准备好哦,准备好食物的想想是哪个小动物最爱吃的呢?应该邀请哪个小客人呢?把它们画在图画书上。最后再想想,你还想邀请谁来做客呢?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跟老师一样,把它画出来,涂上好看的颜色。

  1、先画动物,再画这种动物爱吃的食物。

  2、食物画的多一些。

  3、动物画的逼真又可爱。

  4、画好后运用各种颜色装饰图画书的边框或背景。

  四、翻翻猜猜说说

  1、拿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说说你邀请了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为它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食物,让同伴猜一猜。

  活动延伸:

  将自制图书放于书吧,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在讲评环节中,教师的话过多,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画的是哪些小客人,它们爱吃什么食物,也可创造一个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来讲。让孩子们一边看着图书一边说故事,也可加入对话等等,突出价值。

  2、教师在示范画小动物的时候,可以边画边表述这个小动物的特点,比如在画小兔子的时候我描述了小兔子的各个部位,但在画小鱼的时候并没有描述,可以加入适当的描述,涂色可以不涂完。

  3、整个活动中总结性的语句太少,可以加入一些总结性的语句。

活动点评:

  1、思路清楚、目标正确,重难点适宜。整个活动按照教案的设计各个环节来进行开展,环节紧凑,时间把握得当。

  2、整个活动中范例画的太小,使用了A4纸作为老师的范例,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出示范例时,开始的粘贴小动物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但后来教师作画时,由于范例太小,在示范时又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姿势以至于挡住了一部分幼儿的视线,所以有些幼儿看不清楚黑板上的范例,而开始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如果范例准备地大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

  3、在活动环节中问题的设计上,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了,缺乏挑战性,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知道的,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可以问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小动物,让孩子们来猜猜看,这样显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

5.中班教案《客人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的实际意义。

  2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娃娃1—5,红黄蓝数字卡各一套,操作卡若干,小房间5个,自制糖果若干,呼拉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游戏《学学做做》

  看数字按老师的要求作相应的动作。如:看到数字4,按老师的要求学小狗叫4下。

  二、感知相邻数的排列关系及实际意义——《开火车》、《住房子》

  1、《开火车》

  师:今天有5个数字娃娃来做客,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1—5的数字娃娃。

  师:数字娃娃邀请5个小朋友来做游戏。请5个能力中的孩子每人手里哪一个数字娃娃。

  师:排好对,快上车,我的火车就要开,呜呜。。。

  5名幼儿依次排好队

  问:“你的两边是谁?”、“你有几个邻居?”。

  师:我们住房子有邻居,排座位也有邻居,那么数字宝宝有邻居吗? 有几个邻居?是几和几?

  幼儿回答数字的邻居。

  小结我们给数字宝宝的邻居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2、住房子(进一步感知)

  师:数字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房间休息吧。

  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先送一个数字,然后找出它的相邻数送进房间。

  小结:相邻数,真有趣,他们总是不分离。

  三、感知相邻数的等差关系——游戏《送糖果》

  1、师:数字宝宝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给他们送点糖果。不过有个要求,数字是几就送几块糖。

  请能力差的幼儿来送

  2、师:数字2 睡醒了,他走出房门,看到糖块很高兴,又看看他的相邻数朋友也有糖块,可是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他想请小朋友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版面上示范提问如下:

  1 2 3

  多 多 多

  1 2 1 3 1 4

  少 少 少

  3 4 5

  ( 图一) (图二) (图三)

  让幼儿充分感知2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让幼儿口述出来。

  3、3和4的相邻数请幼儿在操作版上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个别交流。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然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说说,让孩子和孩子互动起来。

  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都比他多一少一,真有趣啊。

  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在一起

  四、加深印象——游戏《找朋友》

  交待游戏的玩法:把三个圈放在教室中间,把三种颜色的1-5数字卡分发给幼儿,便念儿歌便四处走,“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部分离。”,老师接着念3、3 3 ,(那3的幼儿赶紧站在圈里),3的相邻数在哪里(4和2赶紧找同色的数字站在旁边)

  此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幼儿对生活中的邻居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活动设置成“数字宝宝来做客”为脉络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6.中班教案《小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画出有关连的画面自制成图画书。

  2、区别动物不同形态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图画书一本、各种动物图片

  2、幼儿每人一本自制图画书

  3、记号笔、蜡笔

  4、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画出小客人和相应的食物。

  能够画出逼真又可爱的小动物和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播放生日快乐歌,出示喜洋洋。

  小结:今天啊,是喜羊羊的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它说:它要请动物园里的动物朋友们一起来家里玩,一起庆祝生日,喜羊羊要招待它的小客人们。

  二、观察思考

  出示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1、出示第一页 :香蕉

  提问:喜羊羊准备的第一份食物是什么呢?(香蕉)

  追问:猜猜谁最爱吃香蕉了呢?(小猴子)

  小结:喜羊羊招待的第一个小客人是小猴子,还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香蕉。

  2、第二页:羊

  提问:笃笃笃,谁在敲门呀?原来是可爱的小山羊呀!小山羊也来给喜羊羊庆祝生日了。你们知道小山羊最喜欢吃什么吗?(草)

  小结:你们真聪明,小山羊最爱吃的就是草啦,喜羊羊为小山羊准备了一大盘草,小山羊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了呢!

  3、第三页:猫

  提问:最后一位小客人是小猫,可是喜羊羊不知道小猫最爱吃什么,我们来帮帮它吧。

  小结:小猫喜欢吃鱼,我们赶紧帮助喜羊羊为小猫准备一条大大的鱼吧。

  教师添画鱼,并且涂上颜色。

  4、第四页:教师添画

  师:喜羊羊家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来庆祝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为它们准备了这么多爱吃的食物,它们都谢谢喜羊羊。老师也想来招待小客人到家里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邀请了谁啊?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添画小兔子

  提问:这是谁啊?(小兔子)

  追问: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可开心啦,小白兔喜欢最喜欢吃什么呢?(胡萝卜)

  小结:小白兔最爱吃胡萝卜啦,我们赶快给它准备好。

  教师添画胡萝卜。

  三、幼儿自制图画书

  师:喜羊羊招待了这么多小客人,你们觉得喜羊羊棒不棒啊?你们想不想来招待小客人呢?那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做一个好客的小主人,来招待一下你喜欢的小客人吧。每个人都有一本图画书,待会你们要仔细地看一看,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了呢?帮它们把爱吃的食物准备好哦,准备好食物的想想是哪个小动物最爱吃的呢?应该邀请哪个小客人呢?把它们画在图画书上。最后再想想,你还想邀请谁来做客呢?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跟老师一样,把它画出来,涂上好看的颜色。

  1、先画动物,再画这种动物爱吃的食物。

  2、食物画的多一些。

  3、动物画的逼真又可爱。

  4、画好后运用各种颜色装饰图画书的边框或背景。

  四、翻翻猜猜说说

  1、拿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说说你邀请了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为它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食物,让同伴猜一猜。

活动延伸:

  将自制图书放于书吧,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在讲评环节中,教师的话过多,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画的是哪些小客人,它们爱吃什么食物,也可创造一个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来讲。让孩子们一边看着图书一边说故事,也可加入对话等等,突出价值。

  2、教师在示范画小动物的时候,可以边画边表述这个小动物的特点,比如在画小兔子的时候我描述了小兔子的各个部位,但在画小鱼的时候并没有描述,可以加入适当的描述,涂色可以不涂完。

  3、整个活动中总结性的语句太少,可以加入一些总结性的语句。

活动点评:

  1、思路清楚、目标正确,重难点适宜。整个活动按照教案的设计各个环节来进行开展,环节紧凑,时间把握得当。

  2、整个活动中范例画的太小,使用了A4纸作为老师的范例,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出示范例时,开始的粘贴小动物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但后来教师作画时,由于范例太小,在示范时又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姿势以至于挡住了一部分幼儿的视线,所以有些幼儿看不清楚黑板上的范例,而开始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如果范例准备地大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

  3、在活动环节中问题的设计上,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了,缺乏挑战性,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知道的,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可以问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小动物,让孩子们来猜猜看,这样显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

7.中班英语教案《小熊的客人》含反思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说:who is it? Its me,唱《谁在敲门》的歌曲;

  2.复习学过的"打电话"、"小熊的全家"、"红黄绿"的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 Who is it? Its me的说法及用法,学会歌曲;

  2.Who is it? 的连读。

  教学准备:

  Little Beat Kitty Chick Duck头饰,用红、黄、绿积木搭成的门、电话机、小熊全家的照片。

  教学过程:

  1.Greeting:Please sit well.I sit well.Nice to meet you.Me,too.Good morning,children.Good morning,Miss Qu.Little Bear 在家里,听到有人敲门Who is it?

  Its me,Miss Yang.再重复这个情景,又有人敲门Who is it?

  ItS me,Miss Zhang.可以找两个教师协助本人戴上头饰。

  2.教授:Who is it?

  (1)集体说Who is it?

  解释说有人敲门时应该说什么?

  (2)分解Who(谁)

  (3)巩固Who is it? 的发音练习,声调,降调。

  3.教授:当听到有人敲门时,该怎么回答?

  Its me

  (1)集体发音:Its me

  (2)启发: 如果是小动物该怎么说:

  ItS me.(Doggy/Kitty).是自己该怎么说:

  Its me…(name)

  4.练习:Who is it? Its me.

  (1)练习Who is it?

  现在有几个小动物想来看小朋友,敲门Together:Who is it?

  Together:ItS me,Doggy,Kitty,Chick,Duck.

  (2)练习:ItS me.小朋友到Miss Qu家做客,一齐敲门。

  Teacher:Who is it?

  Together:Its me,(name)回答自己的名字。

  5.巩固练习

  (1)Listen to the tape听录音,学唱"谁在敲门"的歌曲提问歌曲中的小朋友是谁。

  (2)Game:小熊请客请几个小朋友扮作doggy,kitty,chick,duck,小熊给他们打电话。

  小熊(Together):Hello Doggy (Kitty,Chick,Duck)Doggy:Hello,Little Bear.小熊发出邀请"到家里玩"小动物们到了小熊门前,一齐指着门唱:Red,yellow,green

  (3)小动物敲门唱:Pong,pong,pong,pong.Together:Who is it? Who is it?

  Doggy:Its me,Doggy.Its Doggy,Pong,pong.Pong,pong,pong.Woof,woof,woof.

  (4)Little Bear介绍全家Look,My family,my daddy,my mummy,My grandpa,my grandma and I.

  (5)结束Teacher敲门,齐唱:Who is it? Who is it?

  Teacher:Its me,Miss Qu;its me.Miss Qu.tong,pong, pong,pong,pong。

8.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客人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的实际意义。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娃娃1—5,红黄蓝数字卡各一套,操作卡若干,小房间5个,自制糖果若 干,呼拉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游戏《学学做做》

  看数字按老师的要求作相应的动作。如:看到数字4,按老师的要求学小狗叫4下。

  二、感知相邻数的排列关系及实际意义——《开火车》、《住房子》

  1、《开火车》

  师:今天有5个数字娃娃来做客,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1—5的数字娃娃。

  师:数字娃娃邀请5个小朋友来做游戏。请5个能力中的孩子每人手里哪一个数字娃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师:排好对,快上车,我的火车就要开,呜呜。。。

  5名幼儿依次排好队 问:“你的两边是谁?”、“你有几个邻居?”。

  师:我们住房子有邻居,排座位也有邻居,那么数字宝宝有邻居吗? 有几个邻居?是几和几?

  幼儿回答数字的邻居。

  小结我们给数字宝宝的邻居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2、住房子(进一步感知)

  师:数字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房间休息吧。

  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先送一个数字,然后找出它的相邻数送进房间。

  小结:相邻数,真有趣,他们总是不分离。

  三、感知相邻数的等差关系——游戏《送糖果》

  1、师:数字宝宝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给他们送点糖果。不过有个要求,数字是几就送几块糖。 请能力差的幼儿来送

  2、师:数字2 睡醒了,他走出房门,看到糖块很高兴,又看看他的相邻数朋友也有糖块,可是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他想请小朋友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版面上示范提问如下:

  1 2 3

  多 多 多

  1 2 1 3 1 4

  少 少 少

  3 4 5

  ( 图一) (图二) (图三)

  让幼儿充分感知2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让幼儿口述出来。

  3、3和4的相邻数请幼儿在操作版上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个别交流。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然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说说,让孩子和孩子互动起来。

  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都比他多一少一,真有趣啊。

  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在一起

  四、加深印象——游戏《找朋友》

  交待游戏的玩法:把三个圈放在教室中间,把三种颜色的1-5数字卡分发给幼儿,便念儿歌便四处走,“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部分离。”,老师接着念3、3 3 ,(那3的幼儿赶紧站在圈里),3的相邻数在哪里(4和2赶紧找同色的数字站在旁边)

  此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幼儿对生活中的邻居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活动设置成“数字宝宝来做客”为脉络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9.中班社会故事《熊猫的客人》优秀教案反思

  我们都知道家里要是有客人来了要礼貌待客,那么这个故事里的熊猫如何接待小客人的?一起来看下这节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熊猫的客人》,更多优秀的幼儿园社会教案请关注查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基本的做客礼仪。

  2、通过学习故事,懂得文明礼貌得重要性。

  3、能够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好宝宝。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故事ppt,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⑴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做客是什么意思吗?

  (了解做客的含义:是指访问别人,自己是小客人,比如去别人家里,就是叫做客)⑵师:你知道做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你是小客人,你应该要怎么做呢?

  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实际已有经验或者回想娃娃家游戏时的已有经验来说一说)⑷教师小结:做客,也就是你去当小客人,必须要有礼貌。

  2、学习故事:

  ⑴师:今天,熊猫也邀请了几个小客人去他家里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⑵播放ppt,幼儿欣赏故事,提问:

  师:熊猫都请了谁来家里做客?

  谁是有礼貌的小客人?它是怎么做的?

  小兔是怎样来做客的?

  小黑熊又是怎样来做客的?

  小兔在哪里是有礼貌的表现?

  哪些话是有礼貌的话?

  小黑熊受欢迎吗?

  如果你是小兔和熊猫,你看见小黑熊这样你该怎么办?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如果你是小黑熊,看见好朋友都不喜欢你了,你该怎么办?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⑶幼儿根据故事,回答问题。

  ⑷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知道没有礼貌是不受欢迎的,好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而不是蛮横无理。

  ⑸完整欣赏故事视频师:下面我们就完整的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3、谈一谈⑴师:除了我们故事里说到的做客时要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讲文明懂礼貌呢?

  ⑵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大胆说一说。

  (比如生活中,小朋友早上来园和老师阿姨打招呼;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乘车时给年老的让座、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给妈妈捶捶背等等都是有礼貌的表现)4活动延伸:表演故事师:等一下我们一起来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现在请你先想好,你想当熊猫,小白兔还是小黑熊,看看谁表演的最好。

故事《熊猫的客人》

  今天,熊猫请朋友来做客。

  "笃笃笃"--是谁来了,在轻轻的敲门?熊猫开门一看,是小白兔来啦。小白兔说:"熊猫,你好!"熊猫说:"你好!请进来吧!请坐、请坐。"熊猫端来一杯水,用两只手捧着,说:"请喝水吧!"小白兔用两只手接过杯子,说:"谢谢!谢谢!""嘭嘭嘭"--是谁来了,把门敲得这么响?熊猫开门一看,原来是小黑熊。熊猫搬过一把椅子,没等他说请坐,小黑熊已经坐在床上了。熊猫端来一杯水,对小黑熊说:"请喝水!"小黑熊看也不看,说:"我不喝,我要搭积木!"熊猫说:"那我们一起搭小桥,好吗?"小白兔说:"好。"小黑熊说:"不,我要自己搭房子!"他拿了很多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堆,堆得很高很高。熊猫和小白兔只好用剩下的几块积木,一起搭小桥。"哗啦"一声,小黑熊搭的房子倒下来了,把熊猫和小白兔刚搭好的小桥也碰到了,小黑熊哈哈哈大笑起来。

  小黑熊回家了,小白兔也要回家了,她对熊猫说:"熊猫,再见!明天请你到我家来玩!"熊猫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去的。"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走过小黑熊的家门口,她想:"要不要也请小黑熊明天到家里来做客呢?小朋友,你们说呢?

活动反思:

  故事里的熊猫如何接待小客人,小兔子和小黑熊这两位小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从故事中得到结论"小黑熊真是没有礼貌,我们也都不喜欢小黑熊";孩子们从中学习到好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而不是蛮横无理;从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孩子们自由讨论,说出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讲文明懂礼貌,比如乘坐公交车时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见到老师阿姨长辈要问好等等,生活中到处都需要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10.幼儿园优秀中班数学《客人来了》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的实际意义。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数字娃娃1—5,红黄蓝数字卡各一套,操作卡若干,小房间5个,自制糖果若 干,呼拉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游戏《学学做做》

  看数字按老师的要求作相应的动作。如:看到数字4,按老师的要求学小狗叫4下。

  二、感知相邻数的排列关系及实际意义——《开火车》、《住房子》

  1、《开火车》

  师:今天有5个数字娃娃来做客,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1—5的数字娃娃。

  师:数字娃娃邀请5个小朋友来做游戏。请5个能力中的孩子每人手里哪一个数字娃娃。

  师:排好对,快上车,我的火车就要开,呜呜。。。

  5名幼儿依次排好队 问:“你的两边是谁?”、“你有几个邻居?”。

  师:我们住房子有邻居,排座位也有邻居,那么数字宝宝有邻居吗? 有几个邻居?是几和几?

  幼儿回答数字的邻居。

  小结我们给数字宝宝的邻居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2、住房子(进一步感知)

  师:数字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房间休息吧。

  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先送一个数字,然后找出它的相邻数送进房间。

  小结:相邻数,真有趣,他们总是不分离。

  三、感知相邻数的等差关系——游戏《送糖果》

  1、师:数字宝宝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给他们送点糖果。不过有个要求,数字是几就送几块糖。 请能力差的幼儿来送

  2、师:数字2 睡醒了,他走出房门,看到糖块很高兴,又看看他的相邻数朋友也有糖块,可是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他想请小朋友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版面上示范提问如下:

  1 23

  多多多

  121314

  少少少

  345

  ( 图一)(图二)(图三)

  让幼儿充分感知2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让幼儿口述出来。

  3、3和4的相邻数请幼儿在操作版上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个别交流。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然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说说,让孩子和孩子互动起来。

  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都比他多一少一,真有趣啊。

  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在一起

  四、加深印象——游戏《找朋友》

  交待游戏的玩法:把三个圈放在教室中间,把三种颜色的1-5数字卡分发给幼儿,便念儿歌便四处走,“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部分离。”,老师接着念3、33 ,(那3的幼儿赶紧站在圈里),3的相邻数在哪里(4和2赶紧找同色的数字站在旁边)

  此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幼儿对生活中的邻居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活动设置成“数字宝宝来做客”为脉络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