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鱼儿的家》反思

《中班教案《鱼儿的家》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鱼儿的家》反思

1.中班教案《鱼儿的家》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调查结果归纳了解鱼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2、学习“污染”、“清澈见底”等相关词汇。

  3、懂得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4、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挂图25号。

  2、参观附近河流、水池、沟渠,了解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用透明容器装好放在各组。

  3、每组两条小鲫鱼;捞鱼的网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种水质

  了解鱼类生存所需的环境。

  1、通过看、闻比较两种水的外观有什么不同。(教师将幼儿发现的结果进行记录)

  2、将两条小鲫鱼放入两杯水中,比较鱼在两种水中的生存情况。

  师:观察一下小鱼在两瓶水中的状态:你们能看见小鱼吗?你觉得小鱼更喜欢哪个家?为什么?

  3、每组分别将污水中的鱼捞出放在清水中,比较鱼在水中的情况。

  4、结合活动前所了解的附近的河流的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相互交流鱼愿意生活的地方的共同特征。

  二、结合挂图

  了解鱼儿生存的现况和水污染的原因。

  观察挂图中小鱼表情的变化,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

  师:猜猜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鱼会出现这些情况?

  三、思考解决办法,懂得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鱼儿重新快活起来吗?

  2、幼儿大胆讲述方法,教师用简单符号记录在白纸上。

  3、教师朗诵儿歌,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形成环保的初步意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社会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够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挂图让他们观察图片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出了鱼儿在干净的地方生活时小鱼儿很开心,当鱼儿在污染的水里生活时,鱼儿伤心了,流泪了,游去别的地方了。孩子们都说了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去跟工厂的叔叔阿姨说,叫他们不要污染环境等等。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不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给每组的孩子提供鲫鱼,还有提供不同水质的水,这样可以让孩子跟直接地观察和发现了。

2.中班美术教案《鱼儿,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 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水桶、毛巾、水粉笔、桌布、蜡笔等。

  2. 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 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 出示魔术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教师示范。(同时出示各种小鱼的图片。)

  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魔术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魔术笔的颜料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作品。

  7.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

  活动反思: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中班美术优质教案《漂亮的鱼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儿,知道鱼儿可以用各种形状去画。

  2、各种形状的鱼儿,并使用基本工具对鱼儿进行花纹装饰。

  3、能为鱼儿身上的花纹涂上漂亮的颜色,颜色搭配协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PPT《美丽的鱼》,引导幼儿欣赏鱼的形状和花纹。

  师:指着示范作品—《鱼》,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

  幼:鱼。

  师:那鱼是生长在哪里呢?

  幼:大海、河流、长江、池塘、鱼缸里。

  师:肯定孩子的答案。引入视频《海底世界》(10分钟)

  幼:有好多好多鱼啊。

  二、示范画和照片欣赏:

  颜色:有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灰色的等等。

  形状:圆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半圆形的等等。

  三、进入作画阶段。

  孩子跟着老师一笔一笔讲鱼画出来。

  先引导孩子。按照鱼的形状来画(快思 www.banzhuren.cn)。

  鱼为什么会游动啊?因为有尾巴。还有呢?有鱼鳍。

  身体、鱼鳍、鱼尾等。画着画着,孩子会提示,还有鱼的眼睛和嘴巴。

  注意:这个片段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路。

  四、游戏阶段:

  海里的鱼儿形状各异,有三角的,有正圆的,有方的,有椭圆的,颜色也非常非常鲜艳,身上还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它们游来游去的,非常愉快。下面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来模拟一下小鱼游玩的动作呢?看谁模拟的最像?

  五、上颜色阶段——给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刚刚小朋友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小鱼,也模拟了小鱼游动的动作,每个小朋友表现的鱼都不一样,身上的颜色也非常鲜艳。现在我们能不能给我们画的小鱼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呀?现在请小朋友发挥想象,将我们画的愉快的鱼加上——漂亮的衣服。

  六、互相欣赏和交流。

  老师总结课程重点。分别带领孩子和家长一起欣赏孩子的画,教家长读懂孩子的画,以及阐述这堂课程的重点和主题。

  教材和整个课堂心得:

  (1)孩子对于鱼是非常感兴趣,对动感的东西都充满好奇。

  (2)对于鱼的结构,体型、色彩,孩子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材:

  ①教材非常灵活和灵动,上完课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个课程更好的互动,可以让孩子启发到更多的东西,鱼鳍和鱼尾巴,还可以更形象更生动,比如像花一样的鱼尾巴,即使形象和色彩都自然植入到孩子脑袋中了。

  ②对于5-6岁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启动好更多的兴趣和乐趣,教师先准备点纸张,让孩子先自然的画一条鱼,涂上颜色,然后交给老师,老师讲每个同学的鱼穿起来,挂在教室里,看谁的最漂亮。因为发现教材的鱼都是以单个的鱼呈现的。可以让绘画的形式和特色展开来。

  ③当孩子的高兴度到一定程度,再进入观察、作画阶段,效果会更好一些。课程会更丰富和精彩。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活动前欣赏过故事《美人鱼》,因此对该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积极、专注地投入涂色活动中。有个别孩子在握笔和涂色方面技能掌握得不太好,且不能大胆表现自己,我也未能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不足之处我会改正的。

4.中班社会教案《鱼儿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调查结果归纳了解鱼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2、学习“污染”、“清澈见底”等相关词汇。

  3、懂得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挂图25号。

  2、参观附近河流、水池、沟渠,了解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用透明容器装好放在各组。

  3、每组两条小鲫鱼;捞鱼的网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种水质

  了解鱼类生存所需的环境。

  1、通过看、闻比较两种水的外观有什么不同。(教师将幼儿发现的结果进行记录)

  2、将两条小鲫鱼放入两杯水中,比较鱼在两种水中的生存情况。

  师:观察一下小鱼在两瓶水中的状态:你们能看见小鱼吗?你觉得小鱼更喜欢哪个家?为什么?

  3、每组分别将污水中的鱼捞出放在清水中,比较鱼在水中的情况。

  4、结合活动前所了解的附近的河流的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相互交流鱼愿意生活的地方的共同特征。

  二、结合挂图

  了解鱼儿生存的现况和水污染的原因。

  观察挂图中小鱼表情的变化,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

  师:猜猜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鱼会出现这些情况?

  三、思考解决办法,懂得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鱼儿重新快活起来吗?

  2、幼儿大胆讲述方法,教师用简单符号记录在白纸上。

  3、教师朗诵儿歌,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形成环保的初步意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社会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够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挂图让他们观察图片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出了鱼儿在干净的地方生活时小鱼儿很开心,当鱼儿在污染的水里生活时,鱼儿伤心了,流泪了,游去别的地方了。孩子们都说了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去跟工厂的叔叔阿姨说,叫他们不要污染环境等等。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不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给每组的孩子提供鲫鱼,还有提供不同水质的水,这样可以让孩子跟直接地观察和发现了。

5.中班美术优秀教案《鱼儿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 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 水桶、毛巾、水粉笔、桌布、蜡笔等。

  2. 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 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 出示魔术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教师示范。(同时出示各种小鱼的图片。)

  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魔术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魔术笔的颜料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作品。

  7.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

  活动反思: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的一个过程。因为前段时间朱老师向家长开放日时上了一节《小精灵的魔法汤》小朋友们对这个魔法都很感兴趣,从此爱上了变魔术,只要是与魔法有关的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部分我就以魔术的形式引出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班小朋友也学画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鱼,所以我设计了《鱼儿.变变变》这一堂课,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尝试各种绘画的方法,所以在这一次活动中我就采用油水分离这种绘画技巧,感受油水分离带来的这一种神奇的画法与效果.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他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6.中班美术教案《鱼儿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 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水桶、毛巾、水粉笔、桌布、蜡笔等。

  2. 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快思.教案网!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 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 出示魔术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教师示范。(同时出示各种小鱼的图片。)

  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魔术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魔术笔的颜料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作品。

  7.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

  活动反思: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7.教案中班体育游戏《鱼儿戏水》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以及灵活性都还需要加强锻炼。本班个别幼儿在平时活动中不合群,性格比较孤僻,未来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离群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甩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7、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气球10个 鱼儿头饰 一块大布 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

  放音乐,鱼妈妈带着孩子跳入场地,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一起律动。

  2、游戏:

  (1)荷叶与风(布块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块,引导个子较大的几个幼儿将布块展开变成大荷叶,其他幼儿分别站在布块的外边,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布块游戏。

  (2)荷叶与露珠(气球的游戏)

  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将气球放在布块上模拟露珠滚动,然后让幼儿数数露珠有几颗,观察它的大小,鼓励平时活动较少的幼儿积极的数数,并且一边数一边模拟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3)鱼儿躲雨(躲在布块下的游戏)

  教师:“呀,下雨了,怎么办?”

  引导幼儿提出躲雨办法,并照着做。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是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的发现创造,他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才是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不仅学会合作,而且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也会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2、对活动的反思: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活动中,所以孩子都参与进来了,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教师的指示完成各项动作达到锻炼的目的。

  本次活动中,我只是做语言和眼神上的提示,一切由孩子自主完成,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再好的课堂也是一中遗憾的艺术,还是有一些孩子的动作较缓慢,跟不上节奏。如果从新上,我会为孩子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争取将活动举行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