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反思

《中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反思

1.中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反思

  设计意图

  《会变的图形》是选自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班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按照所提供的图示,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图,并探索用多个图形拼出不同的造型,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索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图形不同的摆法,可以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名称:中班《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四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又来到了快乐分享时刻,欢迎小朋友。今天宋老师要给小朋友分享的是《会变的图形》。

  一、出示一个神秘箱,吸引幼儿。(小朋友们猜猜看,会有哪几个图形宝宝呢?)

  二、游戏:找一找

  图片中那些物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依次找出来。

  圆形:手表、坐垫、首饰盒。

  正方形:手表盒、魔方、门禁卡。

  长方形:手机、香烟盒、笔记本电脑、冰箱。

  三角形:三角尺、风筝、耳坠。

  三、拼图环节。

  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可爱的图形宝宝: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也能够分辨出不同物品的形状,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变魔术》,让我们看看这些聪明的图形宝宝它们都变成了什么、

  1、一只小鸡。

  2、一朵小花。

  3、一座房子。

  4、一条小鱼。

  四、欣赏图形拼图

  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有趣的魔术拼图你们开心吗?想动手拼吗?

  宋老师教的方法记住了吗?希望你们能够大胆想象,能够用不同的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

  五、结束语: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期待下次快乐时刻,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图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班的孩子来说,能按照所提供的图示,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图,并探索用多个图形拼出不同的造型,也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

2.中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四等分的含义,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其基本特征。

  (2)进行了三角形的二等分,初步感知图形与等分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2、物质准备:

  (1)教师教具:大黑板,正方形蛋糕图片一张,剪刀一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图片压模各一张,正方形图卡一张,二、四等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幼儿学具:正方形纸若干、剪刀、图例引导卡、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环节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1)情景引入:教师以羊羊村要为喜羊羊过生日为主题,出示正方形生日蛋糕图片。

  (2)幼儿观察,教师提问。教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呀?教师:生日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呢?

  (3)提出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教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美羊羊图片)她要为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要把生日蛋糕分给美羊羊一起分享。师: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一样大呢?

  2、操作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操作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尝试对正方形进行二、四等分,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为每个幼儿发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幼儿观察后进行二等分操作。

  (2)操作后提问。教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师:把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3)小结:可以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3、探索部分。

  环节目标: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快看谁又来给喜羊羊过生日了?(出示懒羊羊、沸羊羊图片)一共有几只小羊在一起过生日呢?(四只)

  (2)引发思考并提问。教师:现在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把蛋糕分成四块一样大的呢?教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

  (3)幼儿尝试探索,教师指导。

  (4)操作后提问。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师:你是怎么分的?用了什么方法?教师: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教师:把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5)小结:可以用对边折再对边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这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和在一起还是原来的正方形。用对角折再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合在一起还会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4、运用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1)喜羊羊的生日过得非常开心,它带来了许多小游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咱们一起看一看,是什么游戏呢?

  (2)教师出示正方形图卡,引导幼儿用提供的三角形、长方形等进行拼合,巩固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

  (3)游戏:和图形娃娃做游戏。幼儿操作,每组投放图例,正方形、小三角形等图形若干,请幼儿依据自选图例,采用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方法或拼合的方法,完成图例。

  (4)送礼物。教师引导幼儿将制作好的图形画送给喜羊羊。

  5、活动延伸。

  环节目标:巩固对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所分图形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解。

  交流讲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操作结果,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折减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ppt、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今天图形王国的图形来我们教室做客了,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出示ppt,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平时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

  二、图形变身师:这些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变成大小不一样的图形。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好吗?

  1.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

  师:先把图形对折,折的时候边对边,角对角,然后把这个正方形,沿着这条线剪下看变成了……。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幼:两个长方形。

  师: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再拿出一个正方形,再次提醒,折的时候边对边,角对角,看又变成什么呢?幼:两个三角形。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再剪一剪)师:对了,是用先折一折,然后剪一剪的方法。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折的时候边对边,角对角,再沿着线把它剪下来,图形宝宝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

  师:还有很多的图形宝宝也等不及了,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变身好吗?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幼儿拿出各自椅子下小箩筐里的图形进行折变或者剪一剪。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xx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的方式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

  三、播放ppt,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一看它们的变化,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四、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师:图形宝宝们很调皮,它们有的变到了一起变成了一只小鸡……还变成了……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请你走到桌子桌子旁边拿一张白纸用图形开视拼贴吧,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展示幼儿的拼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4.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经过对五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初步学习,幼儿基本对这五种图形有所认识。而数学课比较枯燥无味,有什么方法让幼儿上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拼图给孩子们玩,没想到他们都很喜欢。因此,我便突发其想,不如把图形变成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机器人拼图,引导孩子们看看是由哪几种图形組成的机器人拼图,找一找每种图形各有几个,从中复习所学的图形。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活动目标

  1、 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

  2、游戏:奇妙盒子里找图形娃娃

  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盒子(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奇妙盒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啊?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平时我们见过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

  (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好不好?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见过哪些正方形物品呢?

  (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为什么说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那我们见过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

  (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它是什么图形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想想看,哪些东西是梯形呢?

  (5)奇妙盒子东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还里有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瞧!这是什么图形啊?你怎么知道它是圆形呢?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常见的圆形物品,好不好 ?

  (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

  (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

  (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说长方形和圆形拆开后还能变回小汽车吗?我们接着看图形娃娃究竟变回小汽车没?

  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

  5、数数、分类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 ?(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

  (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

  (2) 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

  (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

  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教学反思

  反思《图形变变变》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5.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图形变变变》

  【设计意图】

  一次活动区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很喜欢玩图形拼摆。乐乐在拼房子的房顶时,只找到了两个小三角形,没有找到合适的大三角形,他犹豫了很久,最后放弃了房顶的拼摆。其实他寻找的那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正好做房顶,但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没有完成操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设计了图形分割和拼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对于图形关系的认知。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2、知识目标: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创新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其基本特征。

  (2)进行了三角形的二等分,初步感知图形与等分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2、物质准备:

  (1)教师教具:大黑板,正方形蛋糕图片一张,剪刀一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图片压模各一张,正方形图卡一张,二、四等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幼儿学具:正方形纸若干、剪刀、图例引导卡、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环节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1)情景引入:教师以羊羊村要为喜羊羊过生日为主题,出示正方形生日蛋糕图片。

  (2)幼儿观察,教师提问。教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呀?教师:生日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呢?

  (3)提出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教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美羊羊图片)她要为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要把生日蛋糕分给美羊羊一起分享。师: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一样大呢?

  2、操作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操作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尝试对正方形进行二、四等分,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为每个幼儿发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幼儿观察后进行二等分操作。

  (2)操作后提问。教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师:把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3)小结:可以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3、探索部分。

  环节目标: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快看谁又来给喜羊羊过生日了?(出示懒羊羊、沸羊羊图片)一共有几只小羊在一起过生日呢?(四只)

  (2)引发思考并提问。教师:现在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把蛋糕分成四块一样大的呢?教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

  (3)幼儿尝试探索,教师指导。

  (4)操作后提问。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师:你是怎么分的?用了什么方法?教师: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教师:把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5)小结:可以用对边折再对边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这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和在一起还是原来的正方形。用对角折再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合在一起还会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4、运用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1)喜羊羊的生日过得非常开心,它带来了许多小游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咱们一起看一看,是什么游戏呢?

  (2)教师出示正方形图卡,引导幼儿用提供的三角形、长方形等进行拼合,巩固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

  (3)游戏:和图形娃娃做游戏。幼儿操作,每组投放图例,正方形、小三角形等图形若干,请幼儿依据自选图例,采用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方法或拼合的方法,完成图例。

  (4)送礼物。教师引导幼儿将制作好的图形画送给喜羊羊。

  5、活动延伸。

  环节目标:巩固对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所分图形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解。

  交流讲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操作结果,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6.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图形变变变》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对图形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各种形状的认识。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

  3、学习用各种形状拼贴各种物品。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发挥想象力,拼贴各种物体

  活动准备

  1、 各种形状若干

  2、 事先准备好组合的图形

  3、纸张每人手一份

  4、音乐《机器人》。

  活动过程

  1、 播放音乐《机器人》,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出示拼贴好的机器人,和幼儿做朋友。

  2、 请幼儿观察机器人,说说机器人是怎么组成的?(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幼儿自由回答(梯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3、自由探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拼凑图画)

  4、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进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5、交流总结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说出自己拼贴的什么。

  6、分享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墙饰,供幼儿学习欣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给幼儿提出正确的要求导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幼儿拼出图画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也没有继续为幼儿丰富图画内容,这个环节有所欠缺。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的情绪不够高涨,没有和幼儿做到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