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看晒场》》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音乐教案《看晒场》
活动目标:
1、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地随节奏变换动作,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看晒场》音乐。
2.小鸟、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水稻可以收割了,收来的水稻要拿到晒场上去晒,哪些小动物会来偷吃粮食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2.讲解示范游戏
●幼儿围坐成圆圈,圈内表示晒场,请2、3名幼儿做看晒场人。
其余幼儿带上头饰做小动物来偷吃粮食。
●游戏开始,小动物们随音乐做各自的动作。看晒场者口发“嘘
嘘”声,并两手左右张开作驱逐状。
●第二段最后两小节音乐结束后,看晒场者才能开始捉小动物,
被捉的幼儿回座位,不再继续游戏。音乐重新开始,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捉完为止。
3.指导幼儿游戏
●要求看晒场幼儿专心、认真。
●小动物动作要合拍,并进行变换。
●捉小动物时动作要敏捷。比比谁捉的小动物多。
4.游戏建议
●幼儿掌握玩法后,可增加动物种类,并可配上动物叫声,召
集同伴来偷吃粮食。
●看晒场者可经常变换,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游戏。
●扎好的稻草人可插在场地中间,增加游戏气氛。
附:音乐
1=G 2/4
6ⅰ ⅰ6 5︱6 6 0︱6ⅰ ⅰ6 5︱3 3 0︱ 3 6 5 3 ︱2 2 0︱
1235 2 1︱6 6 0 :︱︱6ⅰ2 3 2ⅰ︱6 6 6 0 ︱︱
2、大班音乐教案《看晒场》
活动目标:
1、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地随节奏变换动作,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看晒场》音乐。
2.小鸟、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水稻可以收割了,收来的水稻要拿到晒场上去晒,哪些小动物会来偷吃粮食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2.讲解示范游戏
●幼儿围坐成圆圈,圈内表示晒场,请2、3名幼儿做看晒场人。
其余幼儿带上头饰做小动物来偷吃粮食。
●游戏开始,小动物们随音乐做各自的动作。看晒场者口发“嘘
嘘”声,并两手左右张开作驱逐状。
●第二段最后两小节音乐结束后,看晒场者才能开始捉小动物,
被捉的幼儿回座位,不再继续游戏。音乐重新开始,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捉完为止。
3.指导幼儿游戏
●要求看晒场幼儿专心、认真。
●小动物动作要合拍,并进行变换。
●捉小动物时动作要敏捷。比比谁捉的小动物多。
4.游戏建议
●幼儿掌握玩法后,可增加动物种类,并可配上动物叫声,召
集同伴来偷吃粮食。
●看晒场者可经常变换,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游戏。
●扎好的稻草人可插在场地中间,增加游戏气氛。
附:音乐
1=G 2/4
6ⅰ ⅰ6 5︱6 6 0︱6ⅰ ⅰ6 5︱3 3 0︱ 3 6 5 3 ︱2 2 0︱
1235 2 1︱6 6 0 :︱︱6ⅰ2 3 2ⅰ︱6 6 6 0 ︱︱
3、大班音乐教案《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音乐图谱学唱歌曲,并表现出连贯、停顿和跳跃的唱法。
2、幼儿能尝试多种形式的轮唱。
3、体验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情绪。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图谱若干,轮唱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发兴趣
二、练声
1、师:“这些小动物可喜欢唱歌啦,让我们先来听听小猫的歌声吧!”
播放小猫的声音并出示节奏谱,然后请幼儿看着节奏谱模仿小猫的歌声,可边做动作边唱。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小狗、小羊和母鸡的练声曲。
三、学习歌曲
1、请幼儿分男女坐两边。
教师清唱歌曲。
提问: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你刚才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观看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⑴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分句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第一部分,熟悉歌词内容。
⑵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出图谱上的物体大小所表示的音乐时值、节奏。
⑶要求幼儿演唱时能表现出连贯和停顿。
3、重点学习副歌部分。
⑴出示课件中图谱的第二部分,用拍手、拍肩膀、跺脚等多种形式表现节奏。
⑵学习歌词“巴哥拉巴奥”,幼儿了解这句歌词没有意义,只表示村庄里的人开心地跳舞的样子。用模仿老人、叔叔阿姨、小朋友跳舞唱歌来由慢到快地演唱。
4、完整地演唱歌曲。
⑴齐唱。
⑵在图谱前出示男女的标记,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幼儿根据图谱分男女声轮唱。
请幼儿来分配男女声的演唱方式。
⑶引导幼儿可以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演唱,提问:小朋友和老师来轮唱可以用什么标记表示?
四、创编歌词
师:“农庄里除了有小狗、鸭子,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我们把它们也编到歌词里去吧!”
幼儿创编歌词并齐唱;集中到场地前面边唱边做动作。
五、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歌词有四段。最后八小节衬词句的出现,使歌曲格外欢快、紧凑,尤其是歌曲演唱中既有间奏的呼应,又穿插着动物的模拟叫声,更增添了儿童们演唱的兴致,使歌曲从头至尾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充分表现了西班牙儿童的热情与好客。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使学生在动态中用饱满的情绪表达歌曲所塑造的形象,能身心愉悦地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及前八后十六(xxx)节奏。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感知、想象、实践以及创新等各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他们渴望自主探究、乐于合作实践、并且敢于凸现自我个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不断形成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非常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创造的过程,以“启发质疑”为学习手段,以学生“探究实践”为教学宗旨,注重音乐性贯穿于其中,环节设计丝丝入扣、循序渐进,用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天地中漫游,动用学生的一切感官最终实现音乐的核心目标。 根据这首歌的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 ??????? 首先,我让学生听录音后模仿动物的叫声,在这一环节,我与学生互动一唱一答,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跟录音模仿动物叫声时,提醒学生在衬词句时拍手,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 ?然后,教唱结尾衬词句,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然后跟琴演唱,学生很轻松便学会了。 ??????? 接着,学唱歌曲第一段。第一步,跟琴逐句学唱,请学生注意两处听的唱法,一处休止后接唱,一处直接接唱。第二步,从结束句倒着一句一句接唱,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正确演唱歌曲。第三步,完整演唱第一段,在学生正确演唱后,进行第四步,认识换气记号,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动作比较夸张,要求学生要做到自然。在学生准确演唱第一段后,二、三、四段学习很轻松,第二段让学生跟琴一遍后便能直接演唱,第三、四段能直接跟琴演唱。教师只是在演唱时提醒学生注意看歌词和换气记号。 ??????? 最后,让学生跟教师随录音演唱并表演,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的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课结束时用简短的语言,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今后在唱歌时遇到唤气记号时,要注意换气,并且要做到自然。一堂课上下来,我和学生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听课教师也认为这是一节有效的课堂,解决重难点方法巧妙,学生快乐无比,师生其乐融融。
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反思《过马路要看看灯》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知道领唱和齐唱。
2、在歌声和游戏中乐于遵守“交通信号灯”的交通规则。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场地模拟马路上十字路口的情境,布置人行道等,表示信号灯的自制玩具,一教师扮演警察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模拟画面:一个人站在马路边准备过马路,马路中间有警察)
教师:看看我们的教室地面有什么不一样? 你看到过的马路是怎样的?马路上有些什么呢?
今天钱老师来到了马路口想过马路,可是怎样过马路是安全的呢?
小结: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你们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呀看呀看看灯。这样安全真安全,真安全。
★价值取向:以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引发孩子的思考。并且在总结的时候教师有 意识的用歌词来总结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
1、欣赏教师表演“过马路要看看灯”。(两遍)
教师:原来有了信号灯就能帮助我们安全的过马路。有一首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也是这么唱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注意休止符的唱法,对于幼儿要夸张一点。)
2、理解歌词
教师:歌词里你听到了些什么? (教师用歌曲里的歌词进行清唱小结。当幼儿没有听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再表演一遍。)
教师:警察叔叔一个人唱的叫“领唱”,警察和小朋友一起唱叫“齐唱”。
3、幼儿学唱(注意最后两句要让幼儿区分快慢速度,以及唱准切分音符。)
4、集体跟老师伴奏演唱。
★价值取向:新授歌曲是这个活动的重点,所以我们有目的在让幼儿理解歌词的 基础上学习歌曲。
三、音乐游戏:
教师:我们都已经学会了看交通信号灯,让我们一起到人行道上走一走吧。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模拟马路上十字口的情境,请一名幼儿做交警,其他幼儿做行人,由小交警指挥交通,行人看信号灯行事,违规者表示出交通事故受伤,停止游戏一次。
1——7小节:幼儿在人行道上来回走动,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举绿灯。
8——15小节:“警察叔叔”领唱到最后一小节,警察举红灯,小朋友就站在人行道上不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警察举红灯——红灯亮停一停。警察举绿灯——绿灯亮,快快穿过横道线。)
16——19小节:警察和小朋友齐唱,举绿灯。
(1)、请一组示范。(在老师引导下,使幼儿形象性地进行游戏,从中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2)、再请几组进行表演。(2——3遍)
(3)、集体进行游戏表演。(2遍)
活动反思:
能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巩固对歌曲的记忆,而且大班的孩子能够换 位思考了,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在生活中也必须要遵守。本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大班音乐给看看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无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幼儿:哇……
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幼儿:福娃!
教师:京京。
幼儿:贝贝。
教师:还有呢?
幼儿:小猪。
教师:多可爱啊!胖嘟嘟的。还有什么?
幼儿:小狗、孙悟空、美女……(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箩。(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2)教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和我一起当老爷爷,好吗?
幼儿:好!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7.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我也想捏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幼儿:想!
教师: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
(2)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加入讨论。
(3)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
幼儿1:我想捏小鲤鱼的故事。
幼儿2:我想捏白雪公主。
幼儿3、4:我们想捏小鼹鼠。
(4)教师:我们班的贝贝一直想编一个故事,但贝贝不敢说,我来帮他说。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一样,叫┅┅?
幼儿1:福娃贝贝。
教师:我们来试试,也编福娃的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5)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吗? 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齐声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对!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们中国举办的,小朋友,我们来编一个福娃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8.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的内容。
(1)教师:可是……我要捏一个贝贝在干什么呢?
幼儿纷纷说:游泳!在游泳!
教师:咱们来跟着节奏说说看。
(音乐节奏响起)教师引导幼儿编“捏一个贝贝……”
幼儿接:游泳……在游泳!(教师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游泳的动作)
教师随后统一创编的词:“捏一个贝贝在游泳!”并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游泳的动作形象,贴在黑板上。
(2)(音乐继续响起)教师:捏一个京京……
幼儿接:在举重! 教师:没错,就是举重。(引导幼儿做出模仿举重的动作) 在幼儿反复练习中,老师将举重形象绘到黑板上。
(3)教师:捏一个欢欢……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师请一位幼儿说:捏一个欢欢在打球!(并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打球的动作) 教师将打球形象画好,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念出这句歌词。
(4)教师:捏一个迎迎……
幼儿大声说出:在跑步! 教师随即画图,并鼓励幼儿反复随节奏练习这句,做出模仿跑步的动作。
(5)教师:哎呀,妮妮……妮妮
幼儿纷纷说出:做体操,在做体操! 教师边画图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妮妮做体操!
9.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福娃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棒!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好不好?
幼儿齐声:好!
教师:试试看! 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福娃歌》。
10.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1)教师:福娃的故事太棒了! 我就不信难不倒大五班的小朋友。这样,请伴奏老师弹快点,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跟上。
教师轻声问:能不能跟上?
幼儿:能! 音乐加快,教师提示并激励幼儿加速演唱。
(2)教师:难不倒你们!再想个办法。(教师做思索状,抽掉其中的贝贝图片。)
幼儿:难不倒的!
教师:我不信,你们试试看。
幼儿在演唱福娃部分时,教师不断用身体挡住后面的几张图片,引导幼儿凭记忆演唱。
(3)教师:妮妮在体操,哈哈,我扮演妮妮,你们就出错了吧!我们再把妮妮说一遍……
引导幼儿纠正为“做体操”。
(4)教师:真的难不倒?我不信!现在我请大家起立,向后转,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谁呀?
幼儿:客人老师!
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老师们,我们要是真的忘了,你们就做动作提醒我们,好不好啊? (台下老师:好!)
教师:还有噢,如果我们唱得好,请大家帮我们喊‘好’,我们先练一遍。
教师做双手举拇指的动作指挥台下观众说“好”。
教师随即又对着孩子们:这不是喊给你们的,你们要唱得真好才行!好,准备!老爷爷来了…… 幼儿面向台下观众表演,演唱完毕后,台下教师齐声喊:“好!”
11.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好多好多故事等着我们编呢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6、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反思《梦之船》《圣桑》《水族馆》
活动目标:
1、能用正确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较流畅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光碟《圣桑》《梦之船》《水族馆》
活动重难点:
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气息发声练习
1、伴随优美的旋律进入故事情景(幼儿在活动室门口等候,音乐响起)
(教师旁白)在一个幽静的湖边,有一只美丽的天鹅带着她的宝宝们,正在轻轻的拍着她们的翅膀,慢慢的跳着舞,因为这个夜晚实在是太美了。
2、根据提示进行气息练习
“啊,这的空气太清新了,让我们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范讲解进行发声练习
重点示范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YO (13531) 这么美丽的景象,我特别想唱歌,你们跟我一起唱,连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跳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
二、学唱歌曲,借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梦之船》,整体范唱歌曲。
“你们看那是什么?”
“我是梦之船,你们愿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馆去吗?”(教师旁白)
“愿意”!
“小天鹅们,梦之船在航行时会遇到水流平稳和颠簸的时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觉到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我们出发吧!”
@唱歌曲《梦之船》边唱边表现水流平稳和颠簸(第一遍)
教师配以身体动作进行范唱。重点学习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现平稳和颠簸(第二遍)
提示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连唱和跳唱的音乐表现形式
@幼儿集体演唱,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现连唱和跳唱的方法
“梦之船,还要行驶一段就到了,让我们继续行驶吧!”(第三遍)
“梦之船,要你们唱出好听的歌声才会开门,你们试试吧!”(第四遍)
“门开了”!
三、律动:《水族馆》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水族馆”(老师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们一起来跳舞吧!”(放音乐—水族馆)
四、结束活动
“当-叮当,”“呀,不好了,时间已经到了,梦之船要关门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回去了。来一个跟着一个上船,唱着《梦之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7、优质课教案大班韵律《剪羊毛》音乐教案
《剪羊毛》是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会获奖课程教案。
情景儿歌及动作建议;
【情境儿歌】
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XXXXXXXX│
【动作建议】
(动作一)
1小节一一2小节:拍手,一拍一下共四下。
3小节一—4小节:双手做“羊角”放在耳朵边,两下
(重复四次)
(动作二)
17小节——18小节:食指指头,2下
19小节一一20小节:做剪刀“剪”状2次。
21小节-24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25小节-28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动作三)
29小节-32小节:双手脚前绕圈,共八下。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在双圈队形上按节奏做“牧羊人、小羊”的游戏动作,在句尾处里外圈交换位置。
2、能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下一只“小羊”,体验与不同的舞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于同伴的身体接触中建立愉悦的体验。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Mp3音乐,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片段。
2.在地上贴一圈点子,数量为幼儿数的一半。
3.有双图舞的游戏经验,知道面向圆心背对圆心的站位。
4.红色、黄色手腕花。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引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愿望,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讲述故事:“羊毛厂要赶制一批羊毛衫运往灾区,牧羊人得到这一消息很快就找到一群小羊。那么小羊见到了牧羊人会对他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边看一边仔细的听一听。”
2.观察模仿学习
(1)教师边念情境儿歌边随乐表演:拍拍,呼呼(4遍) │“剪这里剪这里”的游戏动作。
(2)幼儿学习动作和儿歌时,老师可通过念儿歌的音量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如,在每一句有4个“剪这里”,教师在念第一个的时候声音重一些,其他3个声音轻一些,照
面的每一句变换一个动作打下基础。
3.所有的幼儿当“小羊”,在座位上用动作整体感知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的随乐做律动34遍。
(2)在帮助幼儿理动作的时候,可预设提问:我做了哪些动作,是什么意思
(3)在引导幼儿观察“剪这里”这个动作时,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剪的。
4.增加牧羊人的游戏情境,
(1)教师当“牧羊人”幼儿当“小羊”的练习游戏动作。(坐位)
教师当牧羊人,所有的孩子当小羊,引导幼儿关注:牧羊人找到小羊说了什么还做了什么动作
(2)明确游我的规则:当左右的孩子都明确:小说“呼”的时候,牧羊人说“小羊你好小羊边说边做“剪这里”的时候,牧羊人用手做“剪刀状”剪相应的部位。被选中的小羊会成为下
一个牧羊人。
(3)一名幼儿当“牧羊人”,其他幼儿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随堂反应。选择的“牧羊人”应是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数师可预设提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2)所有的幼儿当“牧羊人”,教师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随乐游戏之前,教师要带领所有的幼儿练习“牧羊人”的动作。
5.“双角色”,幼儿面对面站成双圈随乐游戏。
“这里是一个的牧场,这里有很多很多的羊圈,每个小羊都要在家里站站好等待牧羊人。红色手花的孩子找到羊圈(场地上的方块标记)背对圆心站好,黄色手腕花的小朋友你们就是牧羊人,
请你们找到一只“小羊”和他面对面
6.在双圈上继续增加新的游戏内容
(1)在A段音乐中,里顺时针找下一位同伴。
①T-8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我是怎么找到下一只小羊的?
②集体练习。
教师用语言提示:里图幼儿先用带着手花指指现在所在的牧场,然后顺着手胞花的方向指指
下一个牧场。当幼儿在老师的语言的提示下顺利的找到下一个“牧场”以后,教师放慢速度边念a段儿歌边带领幼儿完a段游戏。接着幼儿随乐完整的游戏一次。
③幼儿随乐完整的表演“剪羊毛”的游戏
(2)音乐的最后一句,里外圈小朋友交换位置
刚才是谁当的牧羊人?你们想不想换换一换呢?可以用什么办法到里圈去?
①T-S: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在最后一句“比比谁的羊毛多”处交换位置的方法,其他幼儿观察。
②请物儿用语言表述交换位置的方法,集体练习。
7.结束部分
“我们把剪下的羊毛送到羊毛加工厂去生产毛衣吧。”幼儿和老师在音乐声中手捧羊毛走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