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小章鱼》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小章鱼》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小章鱼》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小章鱼》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 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教案出自:www.www.banzhuren.cn)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 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 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新奇事物都是感兴趣的,所以我选择运用了巧妙的作画手法,我觉得本次活动的选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它能激起幼儿尝试和创造的欲望。我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发现用一个小小的手掌竟然会印画添画成一条美丽又可爱的章鱼这一既感到比较陌生、新奇的绘画手法以及作画活动区中摆放着的颜料、墨汁和漂亮的背景画等不同的操作材料时,都大开眼界,个个跃跃欲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漏掉了对作品画面的布局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出现个别幼儿在印画的过程中,完全只顾享受印画的快乐,画面中的掌印显得杂而散。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责令孩子重新画过,而是及时因势利导,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提醒幼儿动脑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既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继续创作的自信心。而且这次及时地点拨,不但弥补了我在教学中的失误,也引导了孩子们用手掌一个接着一个往左、右伸展、重叠地印画的方法,使画面布局变得饱满了。

2、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小章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 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教案出自:www.www.banzhuren.cn)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 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 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新奇事物都是感兴趣的,所以我选择运用了巧妙的作画手法,我觉得本次活动的选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它能激起幼儿尝试和创造的欲望。我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发现用一个小小的手掌竟然会印画添画成一条美丽又可爱的章鱼这一既感到比较陌生、新奇的绘画手法以及作画活动区中摆放着的颜料、墨汁和漂亮的背景画等不同的操作材料时,都大开眼界,个个跃跃欲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漏掉了对作品画面的布局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出现个别幼儿在印画的过程中,完全只顾享受印画的快乐,画面中的掌印显得杂而散。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责令孩子重新画过,而是及时因势利导,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提醒幼儿动脑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既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继续创作的自信心。而且这次及时地点拨,不但弥补了我在教学中的失误,也引导了孩子们用手掌一个接着一个往左、右伸展、重叠地印画的方法,使画面布局变得饱满了。

3、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淘气的章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鱿鱼和章鱼的特征及习性。

  2、用撕贴的方式装饰出章鱼并学会运用墨汁作画。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锡纸(铁砧),黑色的颜料,木工胶,杂志,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鱿鱼。

  - 我戴着三角形的帽子。

  - 我在大海里生活,我有十条腿,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鱿鱼和章鱼。

  - 你见过鱿鱼和章鱼吗?

  - 你在哪儿见过的鱿鱼和章鱼?

  - 见过鱿鱼和章鱼后你有什么感想?

  2、谈谈鱿鱼和章鱼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习性。

  - 鱿鱼和章鱼属于鱼类还是贝类呢?

  (鱿鱼和章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鱼类动物,但是它们属于软体贝类动物。由于鱿鱼和章鱼没有骨头,也没有刺所以吃起来很方便。)

  - 鱿鱼和章鱼长什么样子?

  (章鱼和鱿鱼全身都软软的。腿和头连在一起,嘴长在腿的中间。)

  - 鱿鱼喜欢什么?

  (鱿鱼喜欢明亮的灯光,它们经常聚集在有光的地方。所以晚上捕捉鱿鱼的时候只要把水里照亮,鱿鱼就会向有光的地方聚集,然后就可以捕捉到鱿鱼了。)

  - 为什么鱿鱼会吐墨汁呢?

  (因为当它们面临敌人的时候,它们会通过吐墨汁挡着敌人的视线然后逃跑。)

  3、研究制作出章鱼。

  - 如果要制作出章鱼需要什么材料呢?

  - 利用锡纸怎样才能装饰出章鱼来呢?

  4、利用活动纸中的锡纸制作章鱼。

  ① 把报纸或是杂志撕碎,像用马赛克一样的方法粘在章鱼的身上。

  ② 粘好章鱼的身体之后,给章鱼粘上细细地保鲜膜的边儿,勾勒出章鱼的轮廓。

  ③ 稀释好黑色的颜料涂在章鱼的嘴前。

  ④ 把墨汁吹开表现出章鱼吐墨汁的样子。

  ⑤ 等图画晾干后保管起来。

  [结尾]

  1、让孩子们把画好的章鱼介绍给朋友们看。

  2、总结活动[活动图片]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新奇事物都是感兴趣的,所以我选择运用了巧妙的作画手法,我觉得本次活动的选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它能激起幼儿尝试和创造的欲望。我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发现用一个小小的手掌竟然会印画添画成一条美丽又可爱的章鱼这一既感到比较陌生、新奇的绘画手法以及作画活动区中摆放着的颜料、墨汁和漂亮的背景画等不同的操作材料时,都大开眼界,个个跃跃欲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4、大班美术教案《淘气的章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鱿鱼和章鱼的特征及习性。

  2、用撕贴的方式装饰出章鱼并学会运用墨汁作画。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锡纸(铁砧),黑色的颜料,木工胶,杂志,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鱿鱼。

  - 我戴着三角形的帽子。

  - 我在大海里生活,我有十条腿,我是谁呢?

  二、展开

  1、谈谈鱿鱼和章鱼。

  - 你见过鱿鱼和章鱼吗?

  - 你在哪儿见过的鱿鱼和章鱼?

  - 见过鱿鱼和章鱼后你有什么感想?

  2、谈谈鱿鱼和章鱼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习性。

  - 鱿鱼和章鱼属于鱼类还是贝类呢?

  (鱿鱼和章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鱼类动物,但是它们属于软体贝类动物。由于鱿鱼和章鱼没有骨头,也没有刺所以吃起来很方便。)

  - 鱿鱼和章鱼长什么样子?

  (章鱼和鱿鱼全身都软软的。腿和头连在一起,嘴长在腿的中间。)

  - 鱿鱼喜欢什么?

  (鱿鱼喜欢明亮的灯光,它们经常聚集在有光的地方。所以晚上捕捉鱿鱼的时候只要把水里照亮,鱿鱼就会向有光的地方聚集,然后就可以捕捉到鱿鱼了。)

  - 为什么鱿鱼会吐墨汁呢?

  (因为当它们面临敌人的时候,它们会通过吐墨汁挡着敌人的视线然后逃跑。)

  3、研究制作出章鱼。

  - 如果要制作出章鱼需要什么材料呢?

  - 利用锡纸怎样才能装饰出章鱼来呢?

  4、利用活动纸中的锡纸制作章鱼。

  ① 把报纸或是杂志撕碎,(.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像用马赛克一样的方法粘在章鱼的身上。

  ② 粘好章鱼的身体之后,给章鱼粘上细细地保鲜膜的边儿,勾勒出章鱼的轮廓。

  ③ 稀释好黑色的颜料涂在章鱼的嘴前。

  ④ 把墨汁吹开表现出章鱼吐墨汁的样子。

  ⑤ 等图画晾干后保管起来。

  三、结尾

  1、让孩子们把画好的章鱼介绍给朋友们看。

  2、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新奇事物都是感兴趣的,所以我选择运用了巧妙的作画手法,我觉得本次活动的选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它能激起幼儿尝试和创造的欲望。我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发现用一个小小的手掌竟然会印画添画成一条美丽又可爱的章鱼这一既感到比较陌生、新奇的绘画手法以及作画活动区中摆放着的颜料、墨汁和漂亮的背景画等不同的操作材料时,都大开眼界,个个跃跃欲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漏掉了对作品画面的布局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出现个别幼儿在印画的过程中,完全只顾享受印画的快乐,画面中的掌印显得杂而散。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责令孩子重新画过,而是及时因势利导,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提醒幼儿动脑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既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继续创作的自信心。而且这次及时地点拨,不但弥补了我在教学中的失误,也引导了孩子们用手掌一个接着一个往左、右伸展、重叠地印画的方法,使画面布局变得饱满了。

5、大班民间艺术活动《有趣的扎染》二等大班美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扎染是我国民间艺术,在云南大理的历史已有千年,由于保山和大理相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见过扎染作品,扎染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色彩变化的神秘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扎染活动,这节扎染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幼儿在自主的扎染活动中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感受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并感受扎染色彩的艳丽和形象的造型美。

  能力目标: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难点:能运用各种工具完成扎染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包包、手帕、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董老师身上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儿自由回答)董老师在里面也准备了许多和我衣服一样漂亮的作品,我想请小朋友去看看,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都有哪些图案?和有哪些漂亮的颜色。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参观。

  师:小朋友看这些作品漂亮吗?其实它们都是用你们穿旧的白色衣服改造的,有包包、围巾、手帕等等。

  2、提问: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刚刚都看到了哪些图案?有哪些颜色?(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其实这些美丽的作品都是扎染出来的(出示扎染PPT),扎染是我们云南白族地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因为它独特的扎染方法和它颜色的艳丽在近几年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了解扎染,学习扎染。

  1、播放课件,学习捆扎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董老师身上这件扎染衣服的图案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其实这个图案叫螺旋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螺旋状是怎么扎染出来的。(观看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是怎么扎染出来的?(幼儿回答)观看PPT捆扎法操作流程图,教师做示范讲解。

  2、幼儿自主学习包扎法

  师:刚刚我们学习的捆扎法是扎染中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第二种方法包扎法,董老师已经把这种方法的视频放在了桌子上的平板电脑里,我要请小朋友自学,在学的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再把材料拿出来跟着视频边学边做,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做轻声的交流,待会儿我要请小朋友和我们做一个分享。

  3、幼儿分享包扎法过程,教师讲解操作流程图,加深学习。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说的对不对?依次讲解操作流程图,教师边说边操作。

  (三)幼儿尝试扎染(配乐)

  师:小朋友真棒,接下来就到你们操作的时间了,但是在操作前董老师有四点要求:1、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操作流程图,你们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忘记了步骤它可以提示你哟。2、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包包、衣服、手帕小朋友待会儿可以到这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操作。3、小朋友选择的材料可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带作品包扎或者捆扎好请你们戴上手套把作品放在盘子上进行染色。4、染色完成后请小朋友举手示意,董老师会帮助你把作品上的水拧干和晾晒。现在请小朋友有序的到材料区领取物品。

  (四)晾晒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学习中,我注意安排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幼儿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6、教案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牙刷喷画》反思

  牙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制作美的事物,是我们艺术领域的关键,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能够创造美,欣赏美,同时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提高参加美劳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牙刷喷洒成画的方法。

  2.通过组合不同的树叶,制作出图案不同的牙刷喷画。

  3.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提高参加美劳的兴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白纸、颜料、树叶、牙刷、小棍子、重物(小石头)、吸水纸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牙刷。

  师:小牙刷除了牙刷还有什么用途?

  2.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

  师:你在画上看见了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画的吗?

  3.教师讲解牙刷喷画的步骤与要求。

  方法步骤:

  (1)将白纸对折,在上面摆放树叶。

  (2)用重物压住树叶,使它不容易移位。

  (4)牙刷蘸少许颜料。在小棍子上面刮一刮,让色料喷出。(颜料不能蘸太多,可以轻按在吸水纸上。不然色就不均匀了)

  (5)可以用几片树叶组合作画

  4.幼儿作画。

  5.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尝试用纸卡剪出各种模板做牙刷画。

  活动反思:

  因为初次尝试用牙刷刷色喷画的作画形式。小朋友都很有兴趣。这种喷画活动比较适合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此活动操作性强又极富乐趣,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对这种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忙的不亦乐乎!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作画形式,孩子们的作画技巧掌握的不太好,画面效果一般,相信孩子们多次尝试以后,一定会喷画出美丽的画面。

7、幼儿园大班美术《泡泡泥-小章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章鱼的结构,学会分泥、揉球、小刀切块、点小洞洞等制作方法。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操作台、工具小刀和小球棒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介绍小章鱼,激发幼儿兴趣。二、播放视频,幼儿根据微视频一起动手学习制作小章鱼。(章鱼有圆圆的脑袋,脑袋上面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脑袋下面还有许多触手)

  三、与幼儿一起回忆最简单的小章鱼的制作方法。

  1.分泥——先分成两块大小相同的泥,其中一块揉成球,另一块搓成条。

  2.切块——把搓成条的泡泡泥用塑料小刀切八块,并揉成一样大小的球做小章鱼的触手。

  3.小球拼在一起成圈,把大球放到上面。

  4.最后一个小球压扁,用小球棒工具点出小洞洞,做成小章鱼的嘴巴,用水彩笔把小章鱼的眼睛轻轻地画出来。

  5.装扮章鱼——大胆想象、创作。

  四、作品展示,启发幼儿。

  教学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微课教学,幼儿初步掌握泡泡泥制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小章鱼。但很多幼儿在创作上很是欠缺,不敢尝试新的造型或不会制作新的形状,一直停留在小帽子、小水果的造型上。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我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让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