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我是中国人》反思

《大班教案《我是中国人》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我是中国人》反思

1、大班教案《我是中国人》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地球仪、《中国工夫》、《中国人》歌碟、展板;(1)丝绸制品;(2)瓷器、四大发明图片实物;(3)历史遗址—故宫、长城、兵马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放音乐《中国人》幼儿挥舞五星红旗进活动室,将五星红旗插在活动室周围的泡沫块上。

  二、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国的什么?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老师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吗?”

  (2)课件展示——一个外国幼儿讲述一段英文

  “原来这个小朋友叫玛莉,来自遥远的美国,听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他很想通过小朋友们了解它,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引导幼儿参观展板,了解中国的唐装,旗袍、丝绸制品、瓷器、四大发明、伟大的历史建筑——长城、故宫、兵马俑。

  三、教师总结: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古时候我们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制品,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物,现在的中国人更了不起,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杨利伟蹬月、刘翔号称亚洲飞人、2008申办奥运会)

  四、“我们中国名扬四海的还有中国工夫,玛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中国工夫,小朋友们会吗?”请幼儿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戏:请幼儿到桌子旁边,夹珠子比赛。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国人吃饭用刀",我们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们的筷子用的棒吗?那我们就来比比,看谁夹珠子又快又准。”

  六、课件展示,幼儿操作。

  “外国小朋友有许多的图片想请我们看看,帮她找找哪些是中国的。”课件类容——拿刀*的外国人、穿旗袍的中国人、中国孩子吃冰糖葫芦、埃及金字塔、长城、穿和服的日本人、故宫、悉尼歌剧院、兵马俑、京剧脸谱。

  七、“今天我们教玛莉这么多与我们中国的知识,还教她学会了中国功夫,她非常高兴,她说我的家在这里(出示地球仪)欢迎大家来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她中国在地球仪的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2、大班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升旗仪式,感知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萌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观察记录、交流发现的过程中有了解我们祖国的欲望,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进行的关于"国旗"的调查表。

  2、升旗仪式的录象片段、刘翔手举国旗奔跑的照片。

  3、"找国旗"的操作材料: A组:中国国旗+外国国旗 B组:彩旗+中国国旗 C组:都是红旗但星不同

活动过程:

  一、找国旗。

  幼儿自由选组,寻找五星红旗(外国中国,都是彩旗,都是红旗星不同)。

  交流对国旗的了解,师归纳小结国旗的特征。

  幼儿将找到的国旗插在环境创设里(天安门、街道、小汽车等)。

  二、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体验。

  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在幼儿园我们什么时候升旗的?升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除了在幼儿园升国旗,你们还在哪里看到升国旗?为什么都要升国旗呢?

  三、交流分享调查表。

  前两天我们作了调查表,你还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看到过国旗?(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出示刘翔的照片,结合获胜的情景激发情感:我们中国人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播放"大中国"的歌曲,引发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兴趣。

  四、关于中国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看看我们中国了不起在哪里。(如幼儿问不出,可以让幼儿回去后自己将问题写下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大班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78字。

3、大班国庆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了解中国的名胜、特产及民间活动,使幼儿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网络图:

  注:“”为师生共同生成的内容“”为幼儿生成的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内容

活动内容与目的:

  (一)、快乐旅行:

  目的:

  1、了解我国主要的名胜和特产。

  2、交流到各地去旅游的经验和感受。

  内容:

  1、旅游名胜:

  (1)、谈话:旅游真开心(集体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外出旅游去过的地方及心理的感受。

  (2)、收集旅游地的风景介绍图及门票。

  (3)、做像架(个别活动)请幼儿将外出旅游的照片带来,并制作成像架。

  (4)、说照片(个别活动)将外出旅游的照片带来,共同说说。

  (5)、找找我去过的地方(集体活动)在地图上共同找出幼儿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国地大物博。

  2、56个民族:

  (1)、谈话:56个民族(集体活动)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了解比较熟悉的民族并叫出名称。

  (2)、常识:藏族和蒙族(集体活动)能说出他们的主要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3)、歌曲:《泥娃娃》(集体活动)

  (4)、舞蹈:《金瓶似的小山》(集体活动)

  3、爬长城:

  (1)、谈话:长城美景(集体活动)

  (2)、歌曲游戏:《爬长城》(集体活动)

  (3)、绘画:《爬长城》(集体活动)

  (4)、体育:快乐旅行(集体活动)

  (5)、计算:娃娃爬长城(个别活动)

  (二)、我爱家乡——嘉定:目的:

  1、了解家乡的主要旅游景点及特色,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在讲讲、画画中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内容:1、参观洲桥老街:

  (1)、谈话:我们的家乡(集体活动)

  (2)、外出活动:参观老街(集体活动)

  2、家乡真美:

  (1)、绘画:画家乡(个别活动)

  (2)、讨论:我爱家乡(集体活动)

  (三)、快乐国庆节:目的:

  1、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

  2、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内容:1、国庆前夕:

  (1)、去附近街道看国庆节布置(集体活动)

  (2)、讨论:不一样的街道(集体活动)

  2、节日的教室:

  (1)、讨论:布置活动室(集体活动)

  (2)、幼儿动手制作灯笼彩球(个别活动)

  3、快乐的国庆节:

  (1)、谈话;国庆旅游(集体活动)

  (2)、绘画:看烟花(个别活动)

  (3)、计算:国庆大抽奖(个别、集体活动)

  4、观看幻灯:祖国风貌(集体活动)

  (四)、北京天安门:

  目的:1、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

  2、我们都爱国旗,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内容:1、五星红旗升起来:

  (1)、谈话;国旗(集体活动)

  (2)、升国旗唱国歌(集体活动)

  (3)、歌曲:《国旗红红的哩》(集体活动)

  2、首都北京:

  (1)、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集体活动)

  (2)、谈话:游北京(集体活动)

  (3)、绘画:《天安门前照个像》(集体活动)

  (4)、计算:天安门上挂彩灯(个别活动)

  (五)、了不起的中国人:

  目的:了解我国著名的人物及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内容:1、京剧:

  (1)、谈话:国剧(集体活动)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个别活动)

  (3)、观看录象:京剧脸谱(集体活动)

  (4)、陶艺:脸谱(个别活动)

  (5)、绘画:京剧脸谱(个别活动)

  (6)、学唱京歌《北京我们的首都》(集体活动)

  2、四大发明:

  (1)、观看有关的幻灯(集体活动)

  (2)、常识:四大发明(集体活动)

  3、了不起的运动员:

  (1)、资料收集:亚运会(个别活动)

  (2)、谈话:运动会知识(集体活动)

  (3)、歌曲:《祖国和我们》(集体活动)

  4、说新闻:

  说说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幼儿收集简报

  (六)、年级组活动:国庆问答赛:

  目的:

  1、通过智力竞赛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增强做中国人自豪感。

  2、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体验竞争的氛围和提高竞争的意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大班国庆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482字。

4、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地域辽阔,知道祖国标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2、感受祖国的雄伟和美丽,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一:快乐旅行

  1、感受祖国风景名胜古迹的美丽。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到各地去旅行的经验和感受。

  3、体验美工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的旅游景点图片、门票、照片等。

  2、在活动室创设"旅游景区"情景。

  3、提供幼儿动手操作的美工及辅助材料(如彩色卡纸、硬纸板、高梁梗、彩条彩带等)

  4、提供可让幼儿作品展示的空间。

活动指导:

  1、情景激趣。

  (1)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进入"旅游景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自由参观:感受祖国标志性的景点及建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各景点的特征。

  2、分享交流。

  (1)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自己外出旅游去过的地方。

  (2)引导幼儿借助旅游图片或照片与同伴交流旅行的经历和感受。

  (3)借助实物投影,让幼儿共享自己或同伴去旅游所到过的祖国的美丽山河,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3、布置"美丽的风景名胜"展区。

  (1)教师导语: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把它展示出来,让全园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都来瞧一瞧,好吗?

  (2)师出示已经过美工创作的风景图片、照片,以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利用美工和辅助材料进行创作美化照片、图片。

  (3)介绍提供的各种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先动脑想一想、议一议,自己要怎样让照片或图片变得更美丽。

  (4)幼儿动手操作。

  师重点观察、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美工创作,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创作。

  4、活动延伸:"我是小小导游"。

  请幼儿制作邀请卡邀请全园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参观,幼儿则以导游的身份给客人作景区介绍。

活动二:大中国

  1、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广大。

  2、尝试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欣赏、熟悉乐曲《大中国》。

物质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图若干。

  2、与歌词提及的景观相应的课件。

  3、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大鼓、锣、钹等)。

  4、乐曲《大中国》音乐磁带1盒、节奏卡6张。

活动指导:

  1、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地球仪,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你能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位置吗?

  2、自由探索,寻找中国。

  (1)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启发幼儿说说它的样子像什么,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版图,感受中国的大。

  (2)分享交流。

  结合世界地图,与幼儿一起小结:我们中国的地形图看起来象一只美丽的雄鸡,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国家。

  结合课件,欣赏中国的几大名景,感受中国辽阔的地域。

  3、欣赏歌曲《大中国》。

  (1)教师导语:有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让全世界的人一听就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大、多美,你们想听听看吗?

  (2)幼儿欣赏歌曲1-2遍。

  引导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时的感觉,感受歌曲气势雄壮的特点。

  4、为歌曲选择乐器,并进行伴奏。

  (1)出示各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乐曲(歌词、旋律)选择适合的乐器。(提示:师逐句播放乐曲,逐句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最适合的乐器)

  (2)幼儿分组,尝试完整地为乐曲伴奏。

  (3)请较有代表性的两组或三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组织全体幼儿听一听、议一议:你认为哪一组选择的乐器最恰当,伴奏得最好听。

  (4)结合节奏卡,进行集体演奏。

  5、活动延伸:

  (1)将《大中国》、《我爱你,中国》、《祖国是座大花园》等音乐磁带、乐器或相关的服饰、道具,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欣赏、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国地图样版,让幼儿玩拼图的游戏。

  (3)提供中国各大风光景物、气候、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图书、图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语言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的大。

活动反思:

  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音乐打节奏

  本环节通过两次的听赏,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感受乐曲的节拍特点,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2.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法,所以教师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我是中国人》这首戏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剧中花脸的唱腔,对于女老师来范唱 这首歌曲是有难度的,效果不如录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强调京剧的韵味,把嗓音刻意压低一些,尽量接近于花脸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声情并茂,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演唱热情。

  3.识谱阶段

  在识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对于装饰音、休止符等地方单独进行练习,以便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体会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词演唱

  通过反复演唱是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一步感受的韵味。特别是对“人”字的学唱,在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进行练习。

  5、通过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中的板式有一个更深地了解,能够举一反,为进一步学习京剧打下基础。

5、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一面镜子。

  挂图“我是中国人”。

  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找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何会骄傲,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有的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的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说中国还有不少的伟人,有的说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的说神州六号升入太空……

  最后当我引导学生饱含深情,我发现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起来,脸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对祖国的赞叹。

6、大班主题教案详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 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 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4. 了解祖国地域辽阔,知道祖国标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5. 尝试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祖国的美。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 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 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 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7、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含反思

中国着名的旅游景点

  10/17上午

  1.知道各地特产、名胜、风土人情。

  2.喜欢自己的国家.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集体

  个别

  幼儿收集的资料

  1.观看中国地图,你知道哪些地方?

  ——引导幼儿观看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并能说出在哪个省或在地图上的位置。

  ——让带资料的幼儿的想大家介绍他去过的地方

  2、观察桌上放置的物品

  ——这是哪里的特产?让孩子自由发言,然后让带特产的幼儿说出答案,并让幼儿品尝特产。

  3、幼儿3、4人合作商量旅游路线,并把它记录下来

  4、为什么外国人喜欢到中国来旅游?

  说起中国着名景点,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特别是对各地的特产

旅游棋

  10/17下午

  1、知道遵守游戏规则、熟悉游戏方法。

  分组

  游戏棋盘、色子等

  1、出示游戏棋盘,向幼儿说明游戏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

  ——两个色子出现的面是同色的,则数字相加,按得数行棋,若两个色子出现的面是异色的,则数字相减,按得数行棋。

  3、分组游戏:

  ——两人结伴、轮流掷色子,按色子显示的数字行棋。

  4、引导幼儿在行棋过程中,正逢停在一旅游景点,要说出“我到-----来旅游”。,并取一枚花片表示赢一次。

  由于教师设计的旅游棋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幅旅游棋的功用。活动后,我将把这幅旅游棋进行改善。

自制中国地图

  10/18上午

  1、知道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土地,用不同的颜色图出各省界。

  2、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分组

  塑料区域拼图、印好的中国区域图、油画棒、事先丰富有关知识

  1、教师出示塑料区域图及印好的区域图,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拼图。

  2、幼儿用印好的中国区域图拼图,教师指导个别幼儿选色。

  3、幼儿讨论塑料拼图的特点。每一块涂一种颜色,相领的两个区域颜色均匀、鲜艳,有明显的区别。

  4、简单讲评。

  在自制中国地图的活动中,有个别孩子把台湾岛和海南岛给忽略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机,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自己回家去解决。

爬长城

  10/18下午

  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

  个别

  有关长城的图片

  1.欣赏有关长城的图片、讲讲各自了解的长城。

  2.了解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建筑。它经过了好多高高的山头……

  1、学习长城的儿歌。

  4、多次朗诵。

  在认识长城后,孩子都想做长城,问我可不可以用盒子做,于是让孩子收集了许多盒子放在区角中完成。

我去台湾岛

  10/19上午

  1、能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和表演诗歌。

  2、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集体

  中国地图

  1、出示地图,帮助幼儿认识台湾岛。

  2、学习诗歌《我去台湾岛》。

  (1)以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梦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呢?

  (3)教师出示图片朗诵诗歌。幼儿跟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幼儿分组边朗诵边表演诗歌,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幼儿集体有表情地表演。

  台湾对孩子来说比较遥远,我通过让孩子在地图上寻找它的位置帮助孩子记住。这时,意外发生了,易建龙说:“台湾是日本的。”这立刻得到小朋友的围攻,孩子们纷纷叫到:“台湾是中国的》”有的孩子还骂易龙。孩子们的爱国热情高涨。

美丽的台湾岛(一)(二)

  10/19下午

  1、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感受,使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优美,欢快),知道名称和内容,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活动过程中,萌发幼儿爱台湾岛的情感。

  集体

  幼儿会朗诵儿歌《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认识过台湾岛、节奏乐、图片。

  第一教时:

  (1)感受音乐的性质。

  (2)理解歌曲的内容

  清唱:“歌里唱了什么?”告诉名称。

  *老师边唱边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幼儿随意跟跳。

  *老师边唱边跳,启发幼儿自选节奏乐为老师即兴伴奏。

  (3)幼儿再次朗诵儿歌《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请两个幼儿分别敲大鼓和,幼儿边朗诵,在每一句的间奏用舞板伴奏,进一步了解内容,并激发其爱台湾岛的情感。

  第二教时:

  (1)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边指图片,边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

  (2)幼儿轻声跟读,在跟读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咬准字音。

  幼儿轻声跟唱。

  放慢速度用la、la的声音唱二遍---坐着唱---站起来唱---在图片前边看图片边唱---老师表演幼儿伴唱。

  ①幼儿按原速跟着录音机唱一遍。

  ②在录音机的伴奏下,老师边唱边跳,幼儿跟跳。

  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即兴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番交谈,有孩子说:“台湾岛是我国的领土。”“台湾岛美丽富饶,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还有一个大湖叫日月潭。”这些资料的收集,为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

神秘的西藏

  10/20上午

  1、知道西藏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了解西藏风俗习惯和西藏舞蹈的特点。

  集体

  西藏的明信片或照片、白色长丝巾等

  1、观看图片:

  ——分辨西藏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让幼儿在地图找。

  2、引导幼儿了解西藏民族风俗习俗,

  ——如:西藏有美丽的大草原,住着藏族牧民,他们爱用青稞酒和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献上哈达。

  3、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感受有关藏族风俗习惯和藏族乐曲的特点。

  4、学跳藏族舞步

  ——踏点步、踢踏步

  在开展这个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各民族的资料,所以孩子们在交流时侃侃而谈,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西藏的海拔很高,呼吸会有困难。”“西藏有布达拉宫。”……说得多好呀!

五人新疆舞

  10/21上午

  1.在初步学会垫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了解音乐的性质和风格,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舞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感受力和节奏感。

  集体

  图片、中国地图等

  (1)感受音乐的性质

  边听音乐边出示图片(进一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2)感受舞蹈的内容

  示范五人新疆舞,老师配语言节奏。

  问:看看舞蹈跳了什么动作?有些什么变化?幼儿说出老师讲出

  (3)感受舞蹈动作

  (4)幼儿参与跳舞,进一步感受舞蹈内容

  幼儿带上新疆帽,老师边念语言节奏边带幼儿跳二遍

  (5)欣赏声势《五人新疆舞》二遍

  (6)多次练习舞蹈。

  新疆舞的步子是垫步,有些动作不协调的孩子较难掌握,于是我把这个动作编成了一首儿歌“右脚点一点,左脚翘一翘”,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孩子学会了垫步这个动作,这比枯燥地反复练习要管用的多。

美丽的蒙古

  10/24上午

  1、知道蒙古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了解有关蒙古的风俗习惯。

  集体

  图片、中国地图等

  1、欣赏蒙古音乐,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少数民族的乐曲。

  2、出示图片,你们从哪里看出这是美丽的蒙古,引导幼儿从房子、背景等看出来的。

  ——如: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3、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蒙古的位置。

  4、了解蒙古的风俗习惯:

  ——岁时与礼仪,十三世纪,蒙古征金进入中原,并走向世界,增进了南北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蒙古族的生活礼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说起美丽的蒙古,孩子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蒙古堡,因为孩子们毕竟未见过蒙古包,有的说:“蒙古包是草屋,很破的。”有的说:“蒙古包是很美丽的,像蘑菇一样。”……

挤奶舞

  10/24下午

  1、知道挤奶舞是蒙古族劳动舞的一种。

  2、初步学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

  分组

  磁带

  1、谈话:

  ——挤奶舞是蒙古族劳动舞的一种,在蒙古广为流传。主要由女性表演。

  2、欣赏乐曲及舞蹈。

  3、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引导幼儿要表现出妇女制作奶茶的全过程,从挤奶、搅奶……直至献奶茶。

  4、幼儿自由结伴跳挤奶舞。

  “挤奶舞是不是挤牛奶。”“挤牛奶怎么也跳舞”,通过亲自学习舞蹈,终于感悟到挤奶原来也是可以用舞蹈来表达劳动妇女的勤劳。

好客的傣族

  10/25上午

  1、初步了解傣族的风俗习惯。

  2、欣赏傣族音乐的性质。

  集体

  录音带、图片等

  1、欣赏傣族音乐,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少数民族的乐曲。

  2、出示图片,你们从哪里看出这是美丽的云南傣族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从房子、背景、服饰等看出来的。

  ——如:傣族的传统居室是竹楼。喜欢穿长裙、每年7月有一种节日叫“泼水节”等等

  3、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蒙古的位置。

  4、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本次活动采用欣赏的形式,借助于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等多种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傣族音乐的性质。

小孔雀

  10/25下午

  1、知道孔雀舞是傣族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反复感受了解音乐的性质和风格。

  分组

  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1、出示图片,了解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

  ——孔雀作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

  2、观看示范,分段学习舞蹈动作。

  ——幼儿练习债、放、找的手上动作。

  3、重点练习脚步动作

  ——师示范,幼儿看老师脚上动作拍出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练习脚步的节奏。

  4、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念语言节奏边完整示范,让幼儿进一步掌握舞蹈动作的顺序及动作代表的含义。

  5、幼儿逐段练习。

  6、从头到尾完整练习舞蹈,有表情的跳整个舞蹈。

  孔雀舞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孩子们在学习孔雀舞时比较容易掌握,手脚也比较协调。

快乐的汉族

  10/26上午

  1、让幼儿知道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

  2、了解自己是汉族。

  集体

  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彩色挂图,录音机。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提问:

  ——这些敲鼓、打锣、吹着唢呐的人是什么民族?

  ——知道我们都是汉族,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

  3、了解汉族人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如:四大发明等等。

  “我们是什么民族?”苗族、土族……等等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不知道。对于少数民族,孩子们都认识了不少,惟独忘了自己是汉族,有的还认为汉族也是少数民族。所以让孩子了解一点常识也是必要的,因此开展了此活动。

扭秧歌

  10/26下午

  1、学习基本步“秧歌十字”步。

  2、了解汉族的音乐。

  分组

  舞蹈动作图示、音乐

  1、欣赏音乐“金蛇狂舞”,了解其音乐特征。

  2、出示图片,了解基本步“秧歌十字”步。

  ——观看示范,学习舞蹈基本步“秧歌十字”步动作。

  ——幼儿练习。

  ——师示范,幼儿看老师脚上动作拍出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练习脚步的节奏。

  3、幼儿逐段练习。

  ——从头到尾完整练习舞蹈,有表情的跳整个舞蹈。

  “老师,跳这个舞蹈时候,是不是头上要缠着毛巾。“有孩子问。”对,手上还拿一块手巾会转。“有孩子补充。看来孩子们还是了解的。所以他们很快掌握了舞蹈基本步伐。

  10/27上午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集体

  挂图、实物小图:蟋蟀、螳螂、学前、仙女、小兔

  1、出示挂图。

  2.倾听故事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帮助她找到了家?

  3.说一说、演一演

  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4.幼儿学习讲述故事。

  一说到,孩子们马上反应出“神州六号”,看来近期神州六号发射成功的事对孩子们的影响非常之大。

多彩的民族服饰

  10/28上午

  1、区别颜色深浅,尝试同种色深浅相配。

  2、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分组——个别

  各民族服饰图片

  1、引起兴趣,欣赏,提问:

  ——小朋友,这些照片上的小朋友你能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今天我们要为他们来打扮一下,做新衣。

  2、讨论制作方法。

  ——小结:可以用塑料袋、绒线、花布、彩色笔等等。

  ——底色和花纹哪个深哪个浅?(底色深也可以花纹深)

  3、幼儿分组选择材料制作

  ——选色-->画图案-->涂色

  ——幼儿作画,教师加强观察,及时介绍不同于别人的图案。提示个别幼儿。

  4、展现交流

  ——小组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作品。

  在制作藏族服饰时,孩子们在铅画纸上贴上了一条一条的五彩的即时贴,还真像模象样;在制作傣族服饰时,孩子们在头箍上扎上了孔雀的羽毛,形象逼真,真是群聪明灵巧的孩子。

各民族娃娃大联欢

  10/31上午

  1、根据民族的不同学习8的加法。

  2、学习编题目。

  集体——分组

  民族图片

  1、看图片寻找有哪些民族

  2、编题

  ——根据民族的不同,或者男女的数量,位置的高低等编

  8的加法题

  3、小结。请个别孩子上来编题,进行分析。

  这是我们第二次编题活动,由于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的活动就比较顺利。

智力大冲浪

  10/31下午

  1、通过擂台赛、民族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特产、名人等,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给予幼儿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表现和表达。

  3、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同伴发言的好习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年级组活动

  抢答题与必答题的题卡、民族服装

  主持人:

  1、宣布今天活动内容

  2、介绍评委和嘉宾

  3、与幼儿讨论后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一、红色题:必答题(每组任选两道)

  服装表演:要说出几号选手穿的是中国的传统服装?(马褂、旗袍、唐装)

  二、绿色题:抢答题(红队讲1个,绿队讲1个,哪队讲不出来哪队输,哪队重复别人的答案也输)

  三、橙色题:共答题(每一道题目,两组的小朋友都要回答1个答题时)

  四、评选最佳表现奖。

  今天的智力大冲浪气氛特别热烈,大一班和大二班采用比赛的形式,大班孩子们的竞争意识非常强,都想得第一。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8、大班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地球仪、《中国工夫》、《中国人》歌碟、展板;(1)丝绸制品;(2)瓷器、四大发明图片实物;(3)历史遗址—故宫、长城、兵马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放音乐《中国人》幼儿挥舞五星红旗进活动室,将五星红旗插在活动室周围的泡沫块上。

  二、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国的什么?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老师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吗?”

  (2)课件展示——一个外国幼儿讲述一段英文

  “原来这个小朋友叫玛莉,来自遥远的美国,听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他很想通过小朋友们了解它,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引导幼儿参观展板,了解中国的唐装,旗袍、丝绸制品、瓷器、四大发明、伟大的历史建筑——长城、故宫、兵马俑。

  三、教师总结: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古时候我们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制品,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物,现在的中国人更了不起,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杨利伟蹬月、刘翔号称亚洲飞人、2008申办奥运会)

  四、“我们中国名扬四海的还有中国工夫,玛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中国工夫,小朋友们会吗?”请幼儿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戏:请幼儿到桌子旁边,夹珠子比赛。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国人吃饭用刀",我们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们的筷子用的棒吗?那我们就来比比,看谁夹珠子又快又准。”

  六、课件展示,幼儿操作。

  “外国小朋友有许多的图片想请我们看看,帮她找找哪些是中国的。”课件类容——拿刀*的外国人、穿旗袍的中国人、中国孩子吃冰糖葫芦、埃及金字塔、长城、穿和服的日本人、故宫、悉尼歌剧院、兵马俑、京剧脸谱。

  七、“今天我们教玛莉这么多与我们中国的知识,还教她学会了中国功夫,她非常高兴,她说我的家在这里(出示地球仪)欢迎大家来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她中国在地球仪的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