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震时不慌张》反思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震时不慌张》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震时不慌张》反思

1、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震时不慌张》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2.通过这次四川的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3.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知识的电教设备

【活动过程】

  一、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新闻及地震是的录像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

  提问:刚才新闻里说了什么?(地震)哪儿发生了地震?(四川省的汶川县)四川省是哪个国家的领土?(我国的领土)地震时,地面怎么样呀?(剧烈震动)

  二、放地震的片断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断裂,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三、放地震形成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师:现在,看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师领读:地震的形成观看后提问:地震是什么发生变化形成的?(地壳)师小结录像内容

  四、地震避难小常识

  1.出示幻灯片并提问,要求幼儿判断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幼儿讨论。看幻灯,老师帮助幼儿理解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

  2.出示幻灯片,幼儿看图师逐一讲解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为了自己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五、爱心教育

  师:这次地震给我国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这是一次很强烈的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还有许多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教室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你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当时有哪些人帮助了他们?

  出示幻灯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通过新,老汶川的对比,使幼儿明白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大班安全教案《地震安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结合图片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教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图片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略教师: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幼儿:略教师小结:地震时,使建筑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所以给我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

  2.小朋友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二、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怎么样保护自己。

  (一)与幼儿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呢?怎么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儿:略现在,咱们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二)师幼小结1 .当你在室内的时候,可以躲在墙角、厕所等容易构成三角支撑的地方以及结识坚固的家具底下或旁边。用身边的坐垫、枕头等柔软物保护头部。选好躲藏处后,正确的避震自姿势为;蹲下,低头,闭眼或用手保护头部。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尘和毒气。千万不要跑到阳台或窗户旁边,要远离玻璃门窗,或是悬挂物物下。

  2 . 如果是在室外,应该尽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要远离楼房、围墙、树木、广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桥下面。不要坐在汽车里,要到空旷的广场避难。

  3.千万不能跳楼或者进电梯。

  4.如果被埋,不要惊慌,要想办法保护自己。可以设法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三、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四、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避,运用逃生技巧。

  师:"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还是有一小段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受到伤害。"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演练,让全班幼儿知道了,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学会冷静对待天灾,小朋友之间要从小培养互帮互助的情感友谊,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巢屋。

3、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震时不慌张》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2.通过这次四川的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3.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知识的电教设备

【活动过程】

  一、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新闻及地震是的录像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

  提问:刚才新闻里说了什么?(地震)哪儿发生了地震?(四川省的汶川县)四川省是哪个国家的领土?(我国的领土)地震时,地面怎么样呀?(剧烈震动)

  二、放地震的片断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断裂,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三、放地震形成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师:现在,看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师领读:地震的形成观看后提问:地震是什么发生变化形成的?(地壳)师小结录像内容

  四、地震避难小常识

  1.出示幻灯片并提问,要求幼儿判断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幼儿讨论。看幻灯,老师帮助幼儿理解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

  2.出示幻灯片,幼儿看图师逐一讲解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为了自己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五、爱心教育

  师:这次地震给我国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这是一次很强烈的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还有许多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教室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你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当时有哪些人帮助了他们?

  出示幻灯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通过新,老汶川的对比,使幼儿明白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时我不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张;

  2、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防空报警音乐、用纸壳制作的大石头

活动过程:

  1、介绍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楼房:墙角、卫生间、厨房等较小的地方,平房:桌下、床下,农村:最好跑到空旷的田野等地方。

  2、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要及时躲藏。地震虽然很厉害,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小朋友们不要慌张,要及时躲藏。

  3、游戏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1)带领幼儿进入布置好的场地。

  (2)游戏方法:听防空警笛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手中拿一块地震时要掉下来的“大石头”,“大石头”落到谁的身上,就被砸伤了,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3)播放快乐的音乐,小朋友自由活动。

  (4)教师发口令:“地震了”(播放防空报警笛声)幼儿自己躲避。

  (5)警笛声停,教师检查幼儿躲避的情况,看“大石头”能否“砸”到小朋友。

  (6)评价游戏情况,对躲得快、躲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延伸活动:

  1、了解不同场所的避震自救方法;

  2、游戏:火警119。

区域活动:

  提供各种报警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孩子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他们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5、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预防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地震的由来

  我们的地球是个大大的圆球,(师实物演示)我们生活在这个球的表面,为什么人不掉下来呢?因为地球中心有很强的地心引力.那么在这个球的中心有些什么呢?有岩石和岩浆有厚厚的地层.这些东西一直都在运动一刻不停.为了让他们正常运动不爆发出来引起地平面的一些才难,人类就想了个好办法,到处种树.我们都知道树有很长很密的根须,这些根须就像许许多多的手一样把泥土岩石牢牢抓住.这样就安全多了.

  可是现在许多人因为要盖高楼大厦,为了要开采石油和矿产都把树拔了,把山开了.这样地球表面就受伤了,所以就会产生了地震.所以会发生地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二、地震的躲避方法

  地震时地面会晃动,严重时墙面会倒塌,但是我们也不要害怕,只要安静地听从大人的话,记住躲避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家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地晃动的厉害时我们不能朝外面跑,因该要先把门打开,然后找坚固的家具底下,并且要保护好头部.怎么保护呢?用书包顶在头上,用被子坐垫盖上,实在没有软的东西保护时,可以用手护住脑后部.然后蹲下紧缩身体,这样你的膝盖就能保护好肚子了.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那就尽量跑到开阔的地方去,电线杆玻璃窗招牌等都是危险物品,一定要远离.

  地震时不能做电梯,不能搭乘任何工具.

  地震一般时间很短,震动时不能转移,要等地震过后才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学习地震自我保护姿势

  三、地震的预防

  我们要多留心广播电视,一旦有预报就要马上转移.平时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多种树,不乱砍乱伐.让我们人类和大自然和平共处.

  四、我们能为地震地区的朋友做什么

  讨论如何尽自己的力为灾区的朋友做什么。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6、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地震中的自救》含反思

  设计背景: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灾害来临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毫无防备。现在资讯发达,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媒介知道了“地震”,也对“地震”感到陌生和好奇。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地震中的自救方法:就近躲避。

  2、在情景演练中,幼儿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3、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布置日常生活场景。

  2、课件:地震来了、地震中自救方法的视频、沙画“为玉树祈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捐款图片,引出话题:因为玉树发生地震了。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灾害。地震会造成哪些灾害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二、播放视频:地震来了

  小结:房屋倒塌、森林着火、海啸、山体滑坡、人员伤亡。(定格画面:人员伤亡。)

  提问:“人被倒塌的房子压住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地震时,房子是怎么倒的么?

  三、演示房屋倒塌:

  提问:“房屋是哪一层先倒?想想看。”

  教师实验。(结果是一楼先倒塌)

  教师:“小朋友来亲自体验下。” 幼儿实验。

  小结:“经过我们的实验,地震时,一楼最先倒塌。如果发生地震时,我们在一楼,应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室外,向空旷的地方跑。如果在一楼跑不出去的人和住在楼上的人应怎么办?”

  四、播放室内自救视频;

  小结:地震发生时,楼上的人千万不能往楼下跑和乘电梯,还不能跳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儿回答

  五、情境演练:地震中的自救

  (一)室内自救:

  放置房屋、墙角、卫生间等。

  (二)室外自救:

  1、提问: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外,又怎么办?(幼儿讨论)

  2、请看视频,学习室外自救知识。

  小结:原离建筑物、躲在空旷的地方、保护好头部。

  六、为玉树祈福,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自救知识,当地震来时不用怕!我们只有多学习和演练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

  教师:请小朋友们系上黄丝带。 欣赏沙画作品:“玉树祁福”。

  教师:“每一条黄色的丝带里代表了我们对玉树同胞的哀悼、思念、希望。

  祁福表达了小朋友们对灾区人民的良好祝愿,让我们面向西北方向。(这是玉树发生地震的方向)默默地祈福吧!”

  教学反思: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如何培养孩子的防灾意识,必须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让孩子如临其境,感受到地震来临时的可怕!并且懂得一些自救的方法。活动中,以上目标已达到。 在组织演示房屋倒塌环节中,我借鉴了日本防灾教育专家的实验。让孩子通过实验,知道地震时,房屋是从一楼最先倒塌。如果发生地震时,我们在一楼,应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室外,向空旷的地方跑。如果在一楼跑不出去的人和住在楼上的人应怎么办?”自然导入下个环节。这个实验脱离了说教,是活动的亮点。 在结束环节,我通过欣赏沙画作品:“玉树祁福”,让孩子们为玉树祈福使大家情感得到升华! 活动各个环节,衔接紧凑。不足的是自救环节中场景不够真实,要是能有一个象日本的地震研究所的模拟地震场景中去体验效果更好!

7、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地震来时我不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张;

  2、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防空报警音乐、用纸壳制作的大石头

  活动过程:

  1、介绍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楼房:墙角、卫生间、厨房等较小的地方,平房:桌下、床下,农村:最好跑到空旷的田野等地方。

  2、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要及时躲藏。地震虽然很厉害,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小朋友们不要慌张,要及时躲藏。

  3、游戏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1)带领幼儿进入布置好的场地。

  (2)游戏方法:听防空警笛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手中拿一块地震时要掉下来的“大石头”,“大石头”落到谁的身上,就被砸伤了,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3)播放快乐的音乐,小朋友自由活动。

  (4)教师发口令:“地震了”(播放防空报警笛声)幼儿自己躲避。

  (5)警笛声停,教师检查幼儿躲避的情况,看“大石头”能否“砸”到小朋友。

  (6)评价游戏情况,对躲得快、躲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延伸活动:

  1、了解不同场所的避震自救方法;

  2、游戏:火警119。

  区域活动:

  提供各种报警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孩子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他们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8、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地震来了我不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让孩子掌握地震自护自救的一些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的ppt图片,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地震来了哪里藏》课件,防空警报声音一段,贴纸。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见哭声,引出PPT图片。

  听,是谁在器?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二)出示PPT图片,提问幼儿。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哥哥为什么受伤了?现在在哪里?这个哥哥为什么会被夹住?看完下面一段录像我们就清楚了。

  (三)观看发生地震的影片,引导幼儿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小结:哥哥是在地震的时候受伤的,地震来了好可怕的,房屋倒塌了,桥梁损坏了,公路也破坏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躲好就会被压伤甚至是死亡。地震可能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比如在家里、超市、外面、幼儿园里……要是发生了地震你该怎么办呢?

  二、自主探索,深化认知。

  出示PPT图片观看《地震来了哪里藏》

  (一)在家里。

  如果在家里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了,小朋友会躲在哪里呢?

  1.先请几个幼儿来说一说,不说他们说的对不对,看了图片再告诉幼儿怎样躲才是对的。

  2.出示在家里地震自救的PPT图片。

  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发生地震了我们可以躲到床底下、桌子底下、柜子下面、厕所里及墙角的地方。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拿身边的东西保护好自己的头。

  (二)在超市里。

  在一天叔叔阿姨在逛超市时,发生了地震,请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尽量引导幼儿回答,在超市发生地震里,他们躲到了大柱子旁边,想想还可以躲到哪些地方?

  老师小结:在超市里发生地震里可以躲到大柱子旁边、墙角边及厕所里,而站在货架旁边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货架倒下来就很容易砸伤自己。

  (四)在幼儿园里。

  1.小朋友如果在幼儿园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又要怎么办呢?(先让幼儿说一说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要用完整的句子说话。

  2.出示PPT图片,教师小结:如果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我可以抱头或拿书包保护好自己的头钻到桌子底下及刚才讲到的墙角下、厕所里,以免被天花板上的灯、风扇或其他东西砸伤自己。

  3.出示PPT图片,师:等到地震停后就要拿东西或手保护好头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去。(提醒幼儿在逃离的时候我们要靠右边走,而左边要留给救我们的人走。)

  三、组织幼儿地震演习。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的游戏,。

  2.提示幼儿在躲藏、奔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如不挤,不推别人,一个跟一个走,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也要爱护别人,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3.给幼儿讲解演习的流程。

  等一下当听到警报响起时说明地震来了,老师组织幼儿找好躲避的地方,当警报停时,说明地震已经停了,教师组织幼儿有序地向空旷的地方转移(可以和听课的老师一玩)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地震自救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怕,找好地方躲起来保护自己。小朋友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地震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组织幼儿撤离)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9、大班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地震来了怎么办?》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学习、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和在游戏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地震的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

  (1)、《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

  (2)、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地震后的图片;

  (3)、地震来临时刺耳声音和地震的大头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吴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会昌也是地震带,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播放《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课件,让幼儿学习避险自救。

  6、幼儿再次交流。

  7、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步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8、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9、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10、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游戏演练:地震大头怪来了。

  1、小朋友真爱学习,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吗?

  2、请另一位老师戴上地震大头怪出场,并放地震时刺耳的声音。

  老师大声喊:“地震来了,地震大头怪来了!小朋友快躲啊!快躲好,不要被地震大头怪吃了。”幼儿躲避练习。

  3、教师提醒没躲好的孩子躲好。地震大头怪没找着小朋友,走了。

  4、教师指挥幼儿有秩序的下楼到空坪上玩。

  大班安全教育:《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完成后,我认为幼儿是愉悦的,增长知识、能力和智慧的,活动是成功的。这节课达到了教学预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选题、活动准备、设计到组织活动方面,我都受益匪浅,若有所思。我把它们梳理如下:

  一、活动的成功得益——选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会昌地处河—邵断裂中段地震带,是我省最主要的地震带,也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我们幼儿园一直在保证幼儿各方面安全上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方面也从未松懈。每学期都有两次疏散演练。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幼儿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更加注重实效。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安全活动《地震来了怎么办?》目地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自救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通过激发幼儿交流、表达,既发展他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孩子欢迎,老师放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活动的成功得益——活动前准备充分

  老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不打无准备之仗等。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我们在活动的环节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物件的准备方面是充分的,淘尽了我们所有的智慧。甚至于一段伴奏音乐都选了又选,极尽心思。磨刀不误砍柴功。这让教学活动顺利、成功的进行有了很好的物质和思想准备,师幼在活动中游忍有余,轻松愉快,很好地达到了教学预期。

  三、活动的成功得益——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实施

  这节活动的设计做到了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动静结合,调动了幼儿手、眼、耳、口所有的感官,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游戏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调动了幼儿来自生活的经验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练习作为活动的关键,启发幼儿通过猜猜、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积极参与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轻松的互动中,幼儿能自由交流,大胆讲述,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获取有益的生活经验,并借助表演游戏进一步巩固了自我保护的技能。幼儿也一直是意犹未尽,兴趣盎然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活动的成功得益——有效的师生互动

  组织这个活动,可谓是收放自如。进程有条不紊,教态自然、温和。引导、提问简洁明了,幼儿一听就懂,积极回应,产生了互动的火花:像吴睿松说:“不能跳楼的会摔死。”教师示范准确、直观、到位,幼儿不由自主的跟着学习,模仿,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自然掌握。

  五、活动的成功得益——多媒体的创造性运用

  这个活动如果没有多媒体等课件的加入其实是很枯燥、很平淡的。为了让孩子对其提起兴趣,能更直观、逼真、有系统地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等。我们采用了吸引幼儿眼球的幻灯片,活泼生动的动画视频,和轻松愉快的音乐。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大胆地表现,使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得到强化、提升。

  六、活动的再设计——要更突出主题

  如果再次开展这个活动,我想我们会在第一个导入环节放上音画效果更好的材料,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表达、小结,资料上还可以再丰富些,画面可爱些,卡通的好。教师还可以更放手让幼儿说和做。突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七、活动的不足之处——细节的处理还不够完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倾听、观察、捕捉幼儿的信息,并使之成为丰富和调节活动的资源,让活动中的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突出重点,有待加强培养、训练。此外,在活动中应给与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维,还可以利用现场的资源,让幼儿与更多的同伴或老师交流。可以让幼儿做的,或师幼一起做的,都不必老师一人完成,如每一环节的小结,要把活动还给幼儿。还有就是播放课件的音量没有把握好。

  总之,对这个活动,我们付出了努力,幼儿也增长了知识和智慧。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也就满足、欣慰!我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