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青春舞曲》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青春舞曲》反思
教学目标:
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㈡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㈣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㈤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难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
①发声练习:[课件]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④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㈢训练与表现
节奏练习:[课件]
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运用不同的伴奏并改变速度、力度等来表现歌曲]
㈣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课件]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㈤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㈥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先给同学们进行声部分析。歌曲一开始,演唱要热情而富于光彩,吐字要清晰,具有弹性,表现出轻盈欢快的气氛。女声声部是主旋律声部,始终要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演唱,男声声部担任的是和声性的低音,注意和声进行的稳定性。练习时,处理好主旋律和其他声部的主次关系。中段的衬词鲜明地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爽朗、风趣潇洒的性格。演唱时,要突出节拍重音,唱出韵味和情趣。女高音领唱“啊”要唱得抒情、甜美、一气呵成,保持对气息的支持,要连贯、积极。合唱声部的衬词“啦”要唱得短促有力,造成连、跳对比的生动艺术效果。
2、大班教案《四小天鹅舞曲》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舞曲的艺术美及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
2、能用动作表现音乐轻快、活泼的性格。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天鹅图片一副、天鹅头饰每名幼儿一个;
2、《四小天鹅舞曲》音乐、影像资料。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入,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
教师:宝宝们,春天来了,田野里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听!什么声音?(放音乐)
教师:听完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感受)
教师:其实这段音乐来自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讲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堡里,住着一个英俊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到森林打猎,他看到一群漂亮的白天鹅从头顶飞过,就追随天鹅来到一个湖边,这时天黑了,白天鹅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姑娘,王子惊呆了!原来是奥杰塔公主被魔王施了魔法,她和她的伙伴们白天变成天鹅,夜晚才能恢复人形,只有遇上真心喜欢他的王子,才能破解魔咒,王子听了奥杰塔公主的讲述,王子真心喜欢上了公主,发誓要解救她,这时天鹅伙伴们听了个个眉开眼笑,有四只小天鹅快乐的跳起舞来,后来王子奋不顾身的杀死了魔王,公主变回了人形,他们终于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2、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特点,了解乐曲的形象。
(1)师:听音乐后,你觉得这段音乐是故事中的谁在跳舞?(四只小天鹅)师:你们见过天鹅吗?
(2)出示天鹅图片,了解天鹅特征
先请幼儿说一说天鹅的特征,教师总结:天鹅是一种高贵优雅的动物,人们都很喜欢它。
教师:天鹅高兴地时候会跳舞,谁愿意学一学?(鼓励幼儿做动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四只小天鹅跳舞吧!(放舞剧影像)
3、分段欣赏音乐,了解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宝宝们如果你们仔细听,就会发现音乐的节奏是有变化的,我们先来听第一部分。(放A部分音乐)
第一段音乐节奏均匀,好像看到小天鹅跳起了整齐的舞步(鼓励幼儿学)
听第二段音乐后,教师:第二段的节奏更加丰富,好像看到小天鹅展开翅膀飞到水面上,拍水、玩水、想同伴洒水的场面。
听第三段音乐后,问幼儿:谁听出了这段音乐和哪一段是一样的?(鼓励幼儿回答)
师:第三段又回到了生动质朴的格调,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第二段不一样的音乐就是A-B-A的结构。(板书A-B-A)
教师:整个音乐通俗亲切,是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一小部分,这段音乐和舞蹈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心驰神往。宝宝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天鹅玩游戏呀?
4、幼儿戴头饰随音乐玩“四只小天鹅”游戏
(1)要求幼儿出场时四个人结伴
(2)引导幼儿随音乐ABA不同节奏变化,用动作表现天鹅的形象
5、鼓励幼儿邀请客人一起跳起“天鹅舞”结束活动。
3、大班音乐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瑶族舞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 欣赏《瑶族舞曲》
2.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是和谁一起对话的,用什么节奏。
(3)完整演奏
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4、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油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走走……
2、完整倾听音乐,联想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音乐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觉得音乐的中间部分是刮风呢?
3、重复欣赏。鼓励幼儿边听边用双手在腿上表示小鸭子走和游水,听到刮风音乐时,控制不动。
4、创编鸭子走和游水动作。
5、随乐动作。A段做鸭子走,鸭子游水;B段控制不动。
6、游戏。
教后感:幼儿对于ABA结构还不能理解,在欣赏课中要让幼儿动起来。幼儿才会感兴趣。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5、大班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音乐,根据音乐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6、大班教案《青春舞曲》含反思
教学目标:
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㈡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㈣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㈤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难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
①发声练习:[课件]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④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㈢训练与表现
节奏练习:[课件]
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运用不同的伴奏并改变速度、力度等来表现歌曲]
㈣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课件]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㈤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㈥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先给同学们进行声部分析。歌曲一开始,演唱要热情而富于光彩,吐字要清晰,具有弹性,表现出轻盈欢快的气氛。女声声部是主旋律声部,始终要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演唱,男声声部担任的是和声性的低音,注意和声进行的稳定性。练习时,处理好主旋律和其他声部的主次关系。中段的衬词鲜明地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爽朗、风趣潇洒的性格。演唱时,要突出节拍重音,唱出韵味和情趣。女高音领唱“啊”要唱得抒情、甜美、一气呵成,保持对气息的支持,要连贯、积极。合唱声部的衬词“啦”要唱得短促有力,造成连、跳对比的生动艺术效果。
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2、会正确使用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3、体验参与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整体图一幅。动物图片、节奏图。
2、以录好的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森林要开联欢会,请你们一起去参加,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学小鸟飞进教室。
2、出示单幅的动物图片,在游戏中用语音和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1)观察节奏图,引导幼儿看懂图谱,了解不同的叉表示不同长短的音值。
师:小朋友看,谁来欢迎我们了?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小兔子又是怎么走的呢?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个问答游戏,它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节奏图。你们看,节奏图上有什么?这些叉都一样吗?表示什么意思呢?该怎样拍手?
(2)与幼儿玩问答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表现节奏型:|× × |×× ×|。
师:现在我来问,你们来回答。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图片上的节奏回答哦!我们拉来比一比,能按节奏玩游戏的小朋友等会才能参加联欢会呢!
教师与幼儿按节奏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教师用圆舞板提示幼儿按节奏回答,掌握节奏型。
3、播放歌曲《欢乐舞曲》,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及拍子特点,并随歌曲拍手。
师:联欢会马上要开始了,让我们准备一下听首音乐吧!请小朋友听听这首音乐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我们可以边听边拍手。
幼儿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的节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是怎样的?对了,小动物们的联欢会也在这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让我们的小手也跟着动物们一起拍起来吧!
4、出示图谱,幼儿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进一步表现节奏型|× × |×× ×|。
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语音表现节奏型。
师:老师把小动物跳舞的情景,画成了一张图。我们来看看谁先出来表演?接着呢?小鸭、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谁来学学看。
引导幼儿用各种动物的声音说出|×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巩固表现节奏型:|× × |×× ×|。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为动物们拍手加油,好吗?
师:除了用拍手为它们加油,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动作。!出自:快思老.师!(如拍腿、叉腰、跺脚等)完整练习两遍。
(3)请幼儿听音乐分别扮小鸭、小兔、小熊表演动作一遍。
5、幼儿用乐器演奏乐曲,学习看指挥演奏。
(1)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相应的乐器。
师: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想请你们用小乐器和它们一起表演。看,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乐器,看有什么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2)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看图谱分别徒手演奏一遍。
(3)幼儿分成三组,听音乐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师: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我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看指挥员的指挥哦。
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4)幼儿用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师:小朋友们刚才演奏的不错,如果每个小演奏家都看着指挥员,咱们的演奏一定更出色。
(5)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6、结束部分。今天的联欢会可真精彩啊,不仅有小动物的表演,还有我们小朋友出色的演奏,真高兴啊。让我们回去给其他小朋友巡回演出怎么样啊?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8、音乐律动《采茶舞曲》大班教案《采茶姑娘心向党》反思
通过学习采茶的音乐律动,让幼儿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