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黄豆和豆制品》

《大班教案《黄豆和豆制品》》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黄豆和豆制品》

1、大班教案《黄豆和豆制品》

活动目标:

  1、知道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营养好,能制成许多豆制品。

  2、发现黄豆加工后的变化,增加幼儿对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长在地上结有黄豆荚的图片一张。

  2、豆制品若干,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等。

  3、参观黄豆制品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忆讲述黄豆的生长过程。

  “黄豆种下去后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结出黄豆来的?”教师出示图片或有关资料,让幼儿讲述。

  2、引导幼儿讨论黄豆与人们的关系。

  “黄豆对人有用吗?人们喜欢用黄豆做些什么?”(做菜,炸油,做豆芽及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根据幼儿讲述出示部分豆制品)“人们为什么喜欢吃黄豆和豆制品呢?”“你吃过那些豆制品?是怎样吃的,感觉怎么样?”

  3、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参观黄豆制品店看见了什么,“刚才小朋友们都看见、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现在请小朋友来讲一讲“黄豆经过磨碎可以做成很多豆制品,黄豆的营养和高,多吃黄豆和豆制品对小朋友身体的长高和长大都有帮助,所以小朋友要多吃黄豆和豆制品。以后你们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在仔细看看,还有那些豆制品。

活动建议

  1、可以带幼儿去田里观察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帮厨房剥毛豆,观察嫩豆子长在豆荚里的情景。

  2、带领幼儿做黄豆发芽实验,观察黄豆的发芽和发芽所需的条件。

2、大班教案《炒黄豆》含反思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方法: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游戏规则: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

建议:

  1.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2.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3.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活动反思:

  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以炒豆子的游戏形式组织起来,幼儿比较感兴趣,使 活动更加生动,幼儿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让幼儿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更愿意 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幼儿能更专注的进行动作的练习。

3、大班教案《黄豆和豆制品》

活动目标:

  1、知道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营养好,能制成许多豆制品。

  2、发现黄豆加工后的变化,增加幼儿对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长在地上结有黄豆荚的图片一张。

  2、豆制品若干,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等。

  3、参观黄豆制品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忆讲述黄豆的生长过程。

  “黄豆种下去后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结出黄豆来的?”教师出示图片或有关资料,让幼儿讲述。

  2、引导幼儿讨论黄豆与人们的关系。

  “黄豆对人有用吗?人们喜欢用黄豆做些什么?”(做菜,炸油,做豆芽及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根据幼儿讲述出示部分豆制品)“人们为什么喜欢吃黄豆和豆制品呢?”“你吃过那些豆制品?是怎样吃的,感觉怎么样?”

  3、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参观黄豆制品店看见了什么,“刚才小朋友们都看见、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现在请小朋友来讲一讲“黄豆经过磨碎可以做成很多豆制品,黄豆的营养和高,多吃黄豆和豆制品对小朋友身体的长高和长大都有帮助,所以小朋友要多吃黄豆和豆制品。以后你们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在仔细看看,还有那些豆制品。

活动建议

  1、可以带幼儿去田里观察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帮厨房剥毛豆,观察嫩豆子长在豆荚里的情景。

  2、带领幼儿做黄豆发芽实验,观察黄豆的发芽和发芽所需的条件。

4、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激发幼儿爱吃豆浆的兴趣。

  2、乐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豆浆店。

  2、石磨、纱布袋、操作衣、盛浆容器、小调羹、杯子、水盆,干黄豆、浸泡过的黄豆若干。

  3、电饭锅、豆浆调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榨菜末等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干黄豆和湿黄豆)

  1、 这是干黄豆和昨天浸在水里的黄豆,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亲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自由讲一讲)

  2、这两种黄豆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东西?

  3、小朋友说湿黄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一次也到豆浆店去看了黄豆是怎样变成豆浆的,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黄豆磨成豆浆好吗?

  二、操作

  (带幼儿来到操作台)

  1、看一看操作台上有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使用这些工具?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讨论)

  2、 初步讲解操作方法。

  (1)传统的豆浆都是用这种石磨磨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的操作孔中放入浸泡过的黄豆和适量的水,转动石磨,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刚磨出的豆浆还有豆渣在里面,小朋友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想办法过滤,把豆渣分开来。

  3、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参与活动,给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注意点:

  (1)幼儿不能磨出豆浆的原因有:①石磨是否倒转。②黄豆太多水太少。

  (2)石磨嘴要对准盛豆浆的容器。

  (3)提醒幼儿可以用沙布袋来沥豆渣。

  三、分享

  1、 用电饭锅煮豆浆,同时幼儿讨论:

  (1)豆浆有什么营养?我们吃了会怎样?

  (2)豆浆有哪此吃法?

  2、 品尝豆浆,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调料加入豆浆,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源于生活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本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地观察、操作,去发现、感知和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

  本活动设计新颖,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教态自然,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过程幼儿自始自终都能轻松愉快的参与探索,活动效果较好。

5、大班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黄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黄豆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黄豆、绿豆、赤豆 、豆浆机

  2、课件

活动过程:

  ⒈导入:《猜黄豆》游戏。

  小朋友,今天我呀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来猜猜!

  谜语:“小小一颗豆,颜色黄又黄,营养真真好,吃了能长高!” 黄豆

  2、你们你知道黄豆长什么样子吗?

  我们的桌子上有很多的豆豆,请小朋友把黄豆找出来哦!

  有个小小的要求,要求每个小朋友把找来的黄豆放在自己面前的小盒子里,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

  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找到了黄豆,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自己盒子里的“黄豆”新朋友吧。你们可以用眼睛、用手去看看,摸摸

  3、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看、摸,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我们班小朋友那么快就和黄豆成了好朋友,可是呀还有个难题等着我们解决哦!

  4、播放课件:

  教师:今天黄豆爷爷过生日,要他的宝宝都请来。黄豆爷爷很为难,请小朋友帮助它。

  A、认识各种豆制品。

  黄豆宝宝是用黄豆加工成的食品

  “你知道哪些是用黄豆加工成的呢”

  幼儿说一说,论一论

  B、继续播放课件:知道豆腐、豆浆、豆腐干、腐乳、油面筋、豆腐脑、油果 也是黄豆做成的。

  C;帮忙找一找,小朋友说一说

  真聪明,

  D请谁先进去呢?

  依次点击

  5、请幼儿品尝豆制品,

  小朋友豆浆

  豆浆是黄豆宝宝们变的,那小朋友们平时还吃过什么也是黄豆宝宝们变来的呢?

  教师:原来小朋友知道那么多的黄豆制品,黄豆爷爷说:“我们黄豆是‘豆中之王’它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小朋友正在长身体,多吃黄豆制品可以长得高高的,那小朋友想不想长高呀?

6、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黄豆发芽》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都知道,黄豆是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他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黄豆会发芽,但是结果到底会怎样他们却不一定十分清楚,同时在日常孩子的一些问题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研究黄豆发芽生长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因此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加深一些了解。结合了春天的季节特点,以及我们所进行的生态环境教育的课题研究,我认为选择这一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同时为丰富幼儿而的学习生活,利用自然区角种植刺激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能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奥秘。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黄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于观察黄豆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速度有何不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活动的难点是如何用较清晰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重点是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万物就不能生长。

  2、实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观察过在一般情况下黄豆的发芽情况;准备好在不同环境(水、沙、土)中已经发芽的黄豆以供幼儿观察。

  活动流程及环节:

  提出问题--进一步延伸问题--观察讨论--引出新问题、新实验

  一、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小朋友,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黄豆发芽的实验,谁来告诉我,怎样才能使黄豆发芽?

  你看到的黄豆是怎样发芽的?先长什么?再长什么?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师请幼儿出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边介绍边讲述。

  二、进一步延伸问题

  1、师提问:

  还有什么方法可使黄豆发芽上次有小朋友说用沙、"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用土,你觉得行吗?

  请你猜一猜,黄豆到底是在水里、土里还是沙里长得更快一些?

  为什么?

  2、幼儿讨论并讲述。

  三、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在不同环境(水、沙、土)中已经发芽的黄豆,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何不同?

  2、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为什么黄豆在土里会烂掉呢?

  为什么在沙里的黄豆反而长得最快?

  (是因为土里的水太多,黄豆不能喝太多水吗?

  是因为土太密实了,黄豆在土里没有空气,而沙比较松散,风一吹,空气就会进入沙里,所以沙里的黄豆会长得快吗?)

  活动反思:

  科学课的本质是要让幼儿参照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来探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幼儿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后,我抽了两个小组汇报,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案组织全班集体研讨。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引导孩子们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7、科学实践《黄豆变变变》大班教案

  本课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磨豆浆、制作豆花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幼儿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饮食搭配中,我们常常为孩子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饮品,比如:豆浆、牛奶……经常我们会听见孩子们在一起讨论“豆浆是怎么来的”“豆浆里面有好多好多对身体有用的营养”。根据《指南》精神:“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为了让幼儿对豆浆的制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开展了有关“黄豆”的一系列主题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亲手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磨豆浆、制作豆花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3.乐意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幼儿的亲手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

  难点: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磨豆浆、制作豆花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准备:

  1.孩子和家长事先在网上查找有关黄豆的营养、石磨磨豆浆和制作豆花的资料;

  2.提供大量的黄豆、石膏;

  3.提供石磨;

  4.幼儿观察记录表。

  活动过程:

  活动一:“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幼儿调查表

  活动二:“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泡黄豆

  (一)品尝豆浆,了解豆浆与黄豆的关系。

  1.师:宝贝们,你们喝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豆浆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二)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今天我们就来和黄豆一起玩一玩吧。先来看看黄豆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等会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2.师:“黄豆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3.师小结:黄豆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带领幼儿选、泡黄豆。

  1.幼儿分组选豆子,每位幼儿挑选好黄豆放进自己的透明杯里。

  2.在杯子里倒上水,泡好豆子,并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3.猜想豆子泡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在记录单上画上自己的猜想。

  4.午睡起床后,孩子们拿着猜想图,观察实际已经泡了五个多小时的豆子,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实际观察到的豆子的变化。

  活动三:“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磨黄豆

  (一)师幼讨论磨豆浆的工具,并介绍工具名称及安全要求。

  1.引导幼儿思考:怎么样让黄豆变成豆浆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出示PPT,幼儿观看用石磨磨豆浆的方法与技巧。

  (二)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

  2.幼儿五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学会合作。

  提醒合作:磨豆浆的时候,又要放黄豆,又要倒水,还要转磨子,一个人能完成吗?对,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好才能磨出豆浆,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分工合作,遇到问题仔细观察动脑筋解决,也可以请老师们帮忙。

  3.请幼儿讲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三)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教师总结:我们用石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用纱布把黄豆渣过滤出来,生豆浆才能算是真正的磨好了。

  活动四:“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煮豆浆

  (一)引导幼儿知道刚磨出来的豆浆是生的不能喝,初步了解豆浆的营养价值。

  1.引导幼儿了解刚磨出来的豆浆是生的,并讨论生豆浆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2.师幼共同讨论煮熟后豆浆的营养价值。

  (1)可以增强幼儿身体抵抗力

  (2)有益于改善幼儿的体质

  (3)帮助肥胖幼儿减肥

  (4)有益于调节机体的平衡

  (二)教师介绍煮豆浆的工具(电磁炉),并提出安全要求。

  1.出示电磁炉,向幼儿介绍电磁炉的用法。

  2.特别强调如何安全使用电磁炉。

  (三)幼儿分组进行煮豆浆,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品尝豆浆,分享劳动成果。

  活动五:“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做豆花

  (一)教师出示豆花,请幼儿观察、探索豆花的特点。

  1.每组幼儿一碗豆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了解豆花的特点。

  2.教师小结豆花的特点:看起来白白的,闻起来有黄豆的香味,摸起来滑滑的。

  (二)教师设疑:豆浆是怎么样变成豆花的呢?

  1.师幼共同讨论豆花的制作过程。

  2.教师出示石膏,介绍石膏在制作豆花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师出示豆花制作图谱,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豆花的制作过程。

  用温水将石膏溶开备用→将豆浆晾至80℃—90℃→边加入石膏水边边快速地搅拌→盖上锅盖,闷15分钟左右→白白嫩嫩的,香香滑滑的豆腐花就做好了

  (四)幼儿制作豆花,教师巡视指导。

  (五)幼儿品尝豆花,了解豆花的营养价值。

  活动总结:

  组织本次科学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利用较“原始”的工具,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首先幼儿看到了那么多的材料,有水有盆有碗有石磨,好动的天性就暴漏出来了,兴趣高涨,幼儿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过程中感知了黄豆的特性,通过磨黄豆尝豆浆,幼儿亲身感受了黄豆变豆浆的过程,对豆浆的特征更加深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加水磨黄豆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水加多了,豆浆就变清了,水加少了,黄豆又变成了细豆渣。当豆浆形成以后,教师又利用适当的时间引出豆花和豆腐,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豆浆是怎么样变成豆花的、豆花又是怎么样变成豆腐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认识和发现黄豆的秘密,激发孩子吃豆制品的兴趣,这对孩子的健康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等待豆花的形成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学会耐心等待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通过亲自实践劳动,孩子们又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科学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来感知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我们的延伸活动同样精彩,在每天的区角活动时间,我们也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进行玩耍,还帮助幼儿梳理分散的零碎经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些都有助于幼儿沿着活动所涉及的主线,在活动结束后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实践,从而获得更加完整、强烈的认知和体验,甚至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也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