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森林城市》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森林城市》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美术教案《森林城市》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森林城市》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表现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立交桥等形象。

  2、发挥想象,大胆画出不同形状的汽车。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范画。

  2、大铅画纸三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小纸若干张、剪刀,固体胶。

  3、已听过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

  活动过程:

  (一)知作画方式,产生作画兴趣。

  1、你们还记得〈野猫的城市〉这个童话故事吗?一群小朋友坐着旅游车从城市来到森林旅游,小朋友们怎样向小动物们“比划”,来介绍城市呢?

  2、在充分讨论后,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根据有动物可以看到的东西进行“比划”,介绍城市。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联想,如花藤想象成马路、立交桥,将白云想象成屋顶、电脑、汽车等,将蘑菇想象成游乐场的设施。

  3、教师提出绘画要求: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的一部分幼儿画铅画纸上大的城市建筑,如:立交桥,高楼大厦等,大家安排好各自要画的内容,在树,花、草、云等想象上添画,表象城市里的东西,还有一部分幼儿在小的白纸上画各种汽车、人、花草、红绿灯等。

  (二)分组进行集体创作〈森林城市〉。

  1、分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立交桥、大厦,可请能力强点的幼儿勾画好轮廓,其他幼儿涂色。

  2、画好汽车、花草等装饰物的幼儿,将作品剪下来帖在自己组的大铅画纸上。

  (三)欣赏评比。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览区,每组幼儿选一名为代表介绍自己组幼儿的作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边欣赏边评比出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主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知树木的'远近关系,用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表现出来,在活动进行时我还强调了这一点,并示范了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目的是要让幼儿在作画时将近大远小的形象表现得清晰、透彻一点。可是当幼儿将画好的小树林作品交给我时,我犯难了,为什么远大近小的形象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呢?

  我大致看了一下,幼儿交上的画画出的树木位置不管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是一样大的,有的甚至是前面小,后面反而画得很大,一点距离感和空间感也表现不出来,画面比例分配得很不协调和均匀。画面虽然体现了小树林的主题,但是却没有达到整体树林远大近小的状态。我困惑,难道是我示范得不够明确吗?还是我的示范没有作用呢?

  有一次,站在阳台上往远处眺望,忽然联想到了那次的美工活动,我恍然大悟。如果当时让幼儿站在三楼走廊上往远处眺望,用视力角度亲眼感受树木或建筑物远小近大的概念时和比例的话,或许幼儿在作画时手法和体现性就会显然一点了。因为当时自已只是纯粹地在黑板和范画上让幼儿了解这种空间的概念,似乎有点太牵强了。看来,教学活动在设计和角度位置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教师有时候在活动设计的展开之前应该考虑得更加地细致一点,那样完成的作品才有可能是到位的。

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森林城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表现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立交桥等形象。

  2、发挥想象,大胆画出不同形状的汽车。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范画。

  2、大铅画纸三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小纸若干张、剪刀,固体胶。

  3、已听过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

  活动过程:

  (一)知作画方式,产生作画兴趣。

  1、 你们还记得〈野猫的城市〉这个童话故事吗?一群小朋友坐着旅游车从城市来到森林旅游,小朋友们怎样向小动物们“比划”,来介绍城市呢?

  2、 在充分讨论后,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根据有动物可以看到的东西进行“比划”,介绍城市。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联想,如花藤想象成马路、立交桥,将白云想象成屋顶、电脑、汽车等,将蘑菇想象成游乐场的设施。

  3、 教师提出绘画要求: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的一部分幼儿画铅画纸上大的城市建筑,如:立交桥,高楼大厦等,大家安排好各自要画的内容,在树,花、草、云等想象上添画,表象城市里的东西,还有一部分幼儿在小的白纸上画各种汽车、人、花草、红绿灯等。

  (二)分组进行集体创作〈森林城市〉。

  1、分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立交桥、大厦,可请能力强点的幼儿勾画好轮廓,其他幼儿涂色。

  2、画好汽车、花草等装饰物的幼儿,将作品剪下来帖在自己组的大铅画纸上。

  (三)欣赏评比。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览区,每组幼儿选一名为代表介绍自己组幼儿的作品。幼儿边欣赏边评比出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主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知树木的远近关系,用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表现出来,在活动进行时我还强调了这一点,并示范了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目的是要让幼儿在作画时将近大远小的形象表现得清晰、透彻一点。可是当幼儿将画好的小树林作品交给我时,我犯难了,为什么远大近小的形象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呢?

  我大致看了一下,幼儿交上的画画出的树木位置不管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是一样大的,有的甚至是前面小,后面反而画得很大,一点距离感和空间感也表现不出来,画面比例分配得很不协调和均匀。画面虽然体现了小树林的主题,但是却没有达到整体树林远大近小的状态。我困惑,难道是我示范得不够明确吗?还是我的示范没有作用呢?

  有一次,站在阳台上往远处眺望,忽然联想到了那次的美工活动,我恍然大悟。如果当时让幼儿站在三楼走廊上往远处眺望,用视力角度亲眼感受树木或建筑物远小近大的概念时和比例的话,或许幼儿在作画时手法和体现性就会显然一点了。因为当时自已只是纯粹地在黑板和范画上让幼儿了解这种空间的概念,似乎有点太牵强了。看来,教学活动在设计和角度位置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教师有时候在活动设计的展开之前应该考虑得更加地细致一点,那样完成的作品才有可能是到位的。

3、大班美术课教案《城市楼房》含反思

  【设计意图】

  楼房在幼儿的生活中并不陌生,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里,每天面对高楼大厦,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观察过,本活动让幼儿来当小小的设计师,为我们的城市“建造”大高楼。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表现楼房,并能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重点)

  2.能注意画面安排上的高低错落以及颜色搭配上的和谐统一。(难点)

  3.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建筑,PPT课件;

  2.油画棒、勾线笔、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1.欣赏楼房照片。

  我没见过的的城市楼房时什么样子?墙面时什么颜色?墙上有什么?

  让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区房。

  集体交流,感知楼房形状的多样、色彩的丰富。如:楼房有很多层,房顶各不相同,有的时尖顶的,有的时圆顶,楼房的墙上有窗户,墙面的颜色各种各样。

  2.欣赏PPT。

  一边欣赏一边让幼儿感知不同高度的房子,及被遮挡的房子的画法。

  3.教师示范讲解,师幼共同合作绘画。

  引导幼儿感知楼房的高低错落。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5.欣赏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城市楼房”组画。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大小不同的纸盒、塑料和积木,供幼儿搭建楼房。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4、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森林里的小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折纸步骤图示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巩固对边折、对角折、向外反折等折叠方法的掌握。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会看折纸步骤图示折叠简单的鱼、鸟等小动物。

  2、物资准备:森林背景图、事先把折纸步骤图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PPT课件、音乐、彩色手工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森林狂欢节”活动开幕引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以“寻找小动物”的方式观看折纸步骤图,引导幼儿正确看图折纸的方法。

  3、出示材料,提出要求。"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介绍活动材料,并提出要求。

  4、幼儿动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5、欣赏同伴作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美工纸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继续折小动物。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着折纸步骤图折叠自己喜欢的动物。

  活动反思:

  动物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所以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投入,一些孩子的作品有创意,表现出色。通过折纸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它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直接的情感体验和视觉享受,增强了孩子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思维能力,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极大的乐趣。

5、大班美术教案《夜晚的城市》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都见过夜晚的高楼,万家灯火,背景的天空被灯光与夕阳装扮的绚丽多彩,多么神秘的景象。夜晚的城市和白天的城市完全不一样,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那么明亮,灯火通明下的大楼把整个夜空染成了美丽的紫色。

  活动目标:

  1、学习刷画的技巧,了解刷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刷画的方法。

  2、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夜景的图片铅画纸画笔与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了解夜晚的城市

  (1)你见过夜晚的城市吗?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夜晚的城市吗?为什么?

  2、幼儿相互交流,然后个别回答

  二、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1)这是什么时候的城市?

  (2)夜晚的城市有什么?

  三、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1、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深色和浅色

  (1)你知道哪些是深颜色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哪些是浅颜色的?

  2、感知色彩明暗对比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画出心中的城市

  你想画出什么样的夜晚城市?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远近关系

  五、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在网上搜索到许多美丽的夜晚的图片,通过观察孩子发现了房子晚上的时候窗户和霓虹灯都是发光的,就是它们给房子染色了五颜六色的光彩。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那些美景已是赞口不绝,当我出示范画时他们更是连声叫好。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将自己看到的夜景画出来有的画的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有的画的是夜晚的霓虹灯,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消防部队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新街口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小区的夜晚,还有的画的是世博的夜景,真是各不相同,自由创作,也可以通过互相谈话激发自己能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6、大班美术教案《我们的城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 通过欣赏和观察现代建筑的图片,萌生创造自己心中的城市的理想。

  3. 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遮挡方法装饰自己心中的城市。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各种建筑图片,PPT,记号笔,长卷黄色卡纸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过一篇《这个家庭叫中华》,了解到我们的祖国真广阔,真大呀!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呀?

  幼:我去过青岛,北京,上海······

  师:小朋友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呀!

  师:今天我带来一些城市建筑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观看PPT,各种建筑图片。

  师:我们看过这么多城市,房子都不一样,有的房子尖尖的,圆圆的,有胖的,有瘦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谁发现了?

  师:这些房子都有房顶,房子的身体,窗户。

  师:这些城市都是建筑大师的杰作。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小小建筑师,绘画出我们心中的城市。你们心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幼:我心中的城市是有好多房子;房子大大的,高高的······

  3. 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来画一画我心中的城市,你们看一看。

  教师范画:教师绘画尖尖的房子,圆圆的房子,花型的房子,宫殿式的房子。引导孩子每一座房子都连在一起,重点强调后面躲起来的房子,遮挡的关系。线条要流畅,不要重描。

  师:你们喜欢这个城市吗?你们看看这个城市还缺少点什么?谁想上来把这个城市变的更漂亮?

  4. 幼儿添画

  师:XX小朋友画的很棒,你能说说你画了什么吗?

  XX小朋友想象力太丰富啦!他画了很多漂亮的花纹,让城市和我们一样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这个城市就变的很漂亮啦!

  5. 出示课件

  师:我还带了一些城市建筑的图片,我们来看一下。

  师:这些房子都有漂亮的花纹,有长城线,梯子线,波浪线···花纹。

  师:小建筑师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共同绘画出我们心中的城市吧!

  6. 幼儿绘画 (放音乐)

  师:你们看一看这个纸和我们平常的纸有什么不一样?[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师:(教师指导)这个纸很长很大,我们要大胆的画,把房子画的大大的,满满的。

  先画出你所有的房子,再添加局部花纹。不要忘了躲在后面高高的房子。线条要一笔完成不能重复,线画出了头接着画,添加想象。不要忘了给房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呀!

  7. 展示长卷画 (放音乐)

  师:现在让我么把长卷画拉起来,让客人老师看看我们心中的城市。小朋友们也可以去别的小朋友的城市逛一逛。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课《我们的城市》,针对活动中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对应性的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找到不足:

  1. 在引导部分,我只找了几个孩子回答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

  2.在幼儿添画的环节,孩子等待时间太长,老师没有及时作出调整。

  3.在第二次出示课件时,图片中的花纹太小,孩子看不清楚。我没有将花纹仔细放大,好让孩子仔细看清楚都有什么花纹以及花纹的结构。从而在绘画房子时可以借鉴。

  4.教师示范环节,我没有重点强调出遮挡关系,只是教孩子说躲起来的房子。

  5.幼儿作画环节,给孩子作画的时间有点少,有几个孩子的作品效果不是很好。

  6.作品欣赏时,只让生生欣赏,没有做到师生互赏。缺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7、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梦幻森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图形的刺激用形容词流利、完整地讲述梦境的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讲述创作不同的梦境。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梦境的美妙与绘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

  范画、小熊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熊图片

  教师:这是小熊艾迪,它在干什么呢?(回家,背书包,旅行)

  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二、图形刺激

  1、讲述故事前半段(来到了一座森林里),边讲述边进行示范画大树。"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问: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猜一猜)

  2、继续讲述,边讲边听音乐(《拨弦波尔卡》)

  问:猜猜看,小熊艾迪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幼儿自由说)

  教师总结:原来它梦见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梦啊!

  3、观察范图,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

  教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4、继续讲故事听音乐(《梦幻曲》)

  教师:波波的朋友咪咪听了波波的经历,它也来到了梦幻森林,听,音乐又响起来了。

  问:小兔咪咪会做一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讲述)

  三、讨论:如果你来到了梦幻森林,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幼儿讨论后讲述。(奇怪、有趣、甜蜜、伤心、恐怖、快乐、难受、惊险)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快快进入梦幻森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吧!

  五、作品赏析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直观表达情感。让幼儿在玩乐中作画,调动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8、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森林城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表现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立交桥等形象。

  2、发挥想象,大胆画出不同形状的汽车。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范画。

  2、大铅画纸三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小纸若干张、剪刀,固体胶。

  3、已听过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

  活动过程:

  (一)知作画方式,产生作画兴趣。

  1、你们还记得〈野猫的城市〉这个童话故事吗?一群小朋友坐着旅游车从城市来到森林旅游,小朋友们怎样向小动物们“比划”,来介绍城市呢?

  2、在充分讨论后,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根据有动物可以看到的东西进行“比划”,介绍城市。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联想,如花藤想象成马路、立交桥,将白云想象成屋顶、电脑、汽车等,将蘑菇想象成游乐场的设施。

  3、教师提出绘画要求: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的一部分幼儿画铅画纸上大的城市建筑,如:立交桥,高楼大厦等,大家安排好各自要画的内容,在树,花、草、云等想象上添画,表象城市里的东西,还有一部分幼儿在小的白纸上画各种汽车、人、花草、红绿灯等。

  (二)分组进行集体创作〈森林城市〉。

  1、分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立交桥、大厦,可请能力强点的幼儿勾画好轮廓,其他幼儿涂色。

  2、画好汽车、花草等装饰物的幼儿,将作品剪下来帖在自己组的大铅画纸上。

  (三)欣赏评比。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览区,每组幼儿选一名为代表介绍自己组幼儿的作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边欣赏边评比出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主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知树木的'远近关系,用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表现出来,在活动进行时我还强调了这一点,并示范了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目的是要让幼儿在作画时将近大远小的形象表现得清晰、透彻一点。可是当幼儿将画好的小树林作品交给我时,我犯难了,为什么远大近小的形象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呢?

  我大致看了一下,幼儿交上的画画出的树木位置不管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是一样大的,有的甚至是前面小,后面反而画得很大,一点距离感和空间感也表现不出来,画面比例分配得很不协调和均匀。画面虽然体现了小树林的主题,但是却没有达到整体树林远大近小的状态。我困惑,难道是我示范得不够明确吗?还是我的示范没有作用呢?

  有一次,站在阳台上往远处眺望,忽然联想到了那次的美工活动,我恍然大悟。如果当时让幼儿站在三楼走廊上往远处眺望,用视力角度亲眼感受树木或建筑物远小近大的概念时和比例的话,或许幼儿在作画时手法和体现性就会显然一点了。因为当时自已只是纯粹地在黑板和范画上让幼儿了解这种空间的概念,似乎有点太牵强了。看来,教学活动在设计和角度位置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教师有时候在活动设计的展开之前应该考虑得更加地细致一点,那样完成的作品才有可能是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