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散文教案《落叶》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语言散文教案《落叶》反思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附:
散文诗欣赏: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2、大班语言散文教案《落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附:
散文诗欣赏: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3、大班语言教案《落叶》含反思
教学经验: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4、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落叶》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后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附:
散文诗欣赏: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5、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
设计思路:
散文诗《落叶》是大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课,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同时也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仿编。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6、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幼儿感受秋季气候的变化;了解相关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2、物质准备:
(1)拍摄幼儿秋游时观赏秋景和收集落叶的相关活动录像资料。
(2)动画课件、电视机、摄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
(3)准备各类落叶、玩偶、插入式仿编操作卡、落叶做成的表演道具(皇冠、面具、扇子、服饰等)、落叶图书一本、供幼儿拓印及拼贴活动的材料(如图纸、胶纸、剪刀、彩笔、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经验讲述。(播放幼儿秋游的录像资料片段,让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经验谈谈观赏秋景、捡落叶时的发现。)
1、谈话引题:小朋友,上次老师带你们去秋游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发现?
2、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教师相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本领:散文诗《落叶》
二、播放动画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并通过看、听、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一)欣赏散文。(利用动画课件资料,引导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引入:小朋友,现在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动画课件,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你听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有什么感受?
3、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4、再次提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5、幼儿手舞足蹈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激发兴趣,并根据回答作进一步的引导。
(二)分段演示课件同时配以肢体动作引导幼儿领会并理解诗歌内容。(利用课件动画画面以及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分段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1、播放动画,分段学习,运用问答式的方法以及肢体动作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a、播放课件1,师提问: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丰富词汇:飘落)
b、播放课件2,师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播放课件3,师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播放课件4,师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播放课件5,师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
2、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1)幼儿分组讨论;(2)集体交流与分享;(3)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的,叶子变黄落下来就是秋天告诉燕子,天气变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因为南方可暖和了。
3、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好,通过这首散文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同时也知道了季节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就像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落下来离开妈妈的怀抱;以及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小燕子就要飞到暖和的地方去。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小朋友,刚刚我们一起分段学习了散文诗,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动画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吧。
三、仿编散文诗。
1、师引导: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儿?还有谁看见了?又把它当什么?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2、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3、分享与交流: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来。
4、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
5、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四、分组活动(延伸活动)
1、利用叶子制作成的皇冠、面具、服饰等表演道具,播放配乐散文诗、乐曲《小树叶》等,让幼儿表演散文内容或进行歌表演。
2、提供玩偶,让幼儿操作手中的玩偶进行角色表演或进行讲述活动。
活动反思:
《落叶》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图片教学的方法,让幼儿更易于理解诗歌。而且每一环节都为幼儿创设一个说话、表达的机会,达到语言的落脚点。仿编环节,幼儿大胆想象,敢于表达。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表现更为主动了,并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6、大班语言散文教案详案《落叶》含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组织的语言活动“落叶”,正是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较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学习词汇:“飘落”。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册《儿童用书》。
2,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录音。
3,头饰:小虫、蚂蚁、鱼、燕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题
采用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礼物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内容:
(1)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由阅读。
(3)提问: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朗诵散文(录音)。
提问:散文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
3,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朗诵散文一遍。
(2)分别出示课件理解内容:
a、课件1,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课件3,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课件4,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课件5,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是怎么说的?
(3)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可以给谁当什么?"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谁能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4,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要求幼儿第一遍跟着老师读,第二遍鼓励幼儿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要求用喜悦的心情朗诵,并正确发出“风、落、凉、当”的音。
(2)分角色朗诵。
5,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朗诵“落叶”。
(三)、结束部分
舞蹈“落叶”,感受秋天优美的环境。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班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俩观察树叶和落叶的区别,也可以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3,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本班孩子的时期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知道落叶是秋天典型的季节特征。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了秋天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像落叶与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很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青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山坡上,小鸟飞过来,带回鸟窝,把它当成帽子。在仿编前,我请幼儿回忆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落叶还可以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学念。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
8、幼儿园大班散文诗《落叶》语言活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秋风起,落叶飘,在幼儿的眼中落叶不仅色彩丰富且好玩有趣。散文诗《落叶》以反复的句式,通过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看到落叶后的创意做法及快乐心情。语言生动简洁,朗朗上口,很适合幼儿欣赏和朗诵。活动中,直观地向幼儿出示落叶,鼓励幼儿想象表征落叶的形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感知小动物利用落叶的巧妙,感受小动物发现落叶的欣喜,并在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表现;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迁移已有生活经验,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落叶带来的快乐,对秋天植物的变化产生更多探究的意愿。
【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落叶的优美意境,理解树叶飘落下来后和小动物们发生的有趣情节。
2.尝试仿编并能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散文诗。
3.萌发幼儿对落叶的喜爱之情。
4.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5.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散文无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到户外拣拾落叶,体验树叶飘落下来的有趣情景。
2.落叶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秋天的落叶,引发幼儿交流落叶的兴趣。
(1)幼儿交流讨论对秋天的初步感受。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出示落叶,让幼儿观察落叶的颜色,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提问: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这些美丽的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2.欣赏配乐朗诵,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1)教师完整朗诵散文诗。
提问:散文诗中的落叶都落到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师幼结合散文诗中的话进行小结。
(3)结合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提问:小树叶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小动物们看见了,把它当作了什么?
3.利用课件创设树叶飘落的情境,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1)讨论:树叶怎样落下来?小动物看到树叶是什么心情?
(2)幼儿结合课件,与同伴合作朗诵。
4.仿编散文,感受落叶带来的快乐。
(1)提问:落叶还会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呢?
(2)幼儿进行自主仿编,并进行个别朗诵展示。
附散文诗:
《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