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球星(歌曲)》

《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球星(歌曲)》》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球星(歌曲)》

1、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球星(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在间奏中加入呐喊语,增添歌曲的气氛。

  3、唱出对足球的热爱,表达孩子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之情。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中国对其他国家足球比赛的录象。

  2、足球一个、录音带、快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健身操》

  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健身动作进活动室。

  (二)发声练习师:我们一起去看足球比赛,为他们加油,我们先练练嗓子。

  (三)学唱歌曲

  1、看球赛,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2、老师第一次有节奏地打快板念歌词,

  3、第二次小朋友小声地跟老师一起念(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4、师:"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首好听的歌呢!你听!(欣赏录音机演唱)。紧接着老师配钢琴演唱歌曲。

  5、幼儿学唱歌曲师:"歌曲的名字叫小球星,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演唱1-2次)难句抽出来重点指导。

  6、幼儿听着音乐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边唱歌曲边表演。

  7、引导幼儿尝试在间奏中加入呐喊语与相应的动作。

  8、完整的表演一次

  (四)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也要加油啊!GO!一起去踢球吧!"

2、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球星(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在间奏中加入呐喊语,增添歌曲的气氛。

  3、唱出对足球的热爱,表达孩子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之情。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中国对其他国家足球比赛的录象。

  2、足球一个、录音带、快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健身操》

  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健身动作进活动室。

  (二)发声练习师:我们一起去看足球比赛,为他们加油,我们先练练嗓子。

  (三)学唱歌曲

  1、看球赛,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2、老师第一次有节奏地打快板念歌词,

  3、第二次小朋友小声地跟老师一起念(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4、师:"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首好听的歌呢!你听!(欣赏录音机演唱)。紧接着老师配钢琴演唱歌曲。

  5、幼儿学唱歌曲师:"歌曲的名字叫小球星,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演唱1-2次)难句抽出来重点指导。

  6、幼儿听着音乐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边唱歌曲边表演。

  7、引导幼儿尝试在间奏中加入呐喊语与相应的动作。

  8、完整的表演一次

  (四)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也要加油啊!GO!一起去踢球吧!"

3、大班音乐课教案《郊游(打击乐)》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4、大班音乐课教案《小牧民(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习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习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反思:

  在 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习。

5、教案大班音乐活动《落雨大》(粤语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

  2.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歌词、落雨大音乐

  活动过程:

  1.粤语问好导入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美妙的音乐课堂,我们先来问声好吧!

  师:HELLO

  师:你好!

  师:你好(粤语)

  师:你们真棒,你们知道刚才我说的“你好”是什么语言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粤语歌曲《落雨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理解歌曲内容。

  (1)播放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后教师讲述歌曲故事。

  (2)师:这首歌讲的是一天傍晚,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有一位勤劳的大哥,挑着一担柴去街上卖!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街道把浸湿了,卖柴大哥心想,这会可麻烦了,我的柴肯定会被打湿。下在这个时候一位穿着漂亮的大嫂,撑着伞走了过来,对卖柴大哥说:大哥我来帮您遮雨吧!正因为有了大嫂的帮忙,大哥的柴最终没有被淋湿。她们俩都高兴极了。

  3.歌词学习,了解数白榄。

  (1)带领幼儿读歌词。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帮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

  (2)幼儿听音乐小声跟唱。

  (3)幼儿分组演唱

  5.结束活动

  听了这么好听有趣的广东童谣,生活在广东的你们是不是感到很自豪?广东童谣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你们以后多唱一些广东童谣,把我们的广东童谣发扬光大。

  活动延伸

  将“落雨大”改成律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体会粤语歌曲的韵律美。

6、新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含优质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整个绘本故事

  2、让幼儿练习运用完整的语句来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3、能够将各种信息集合起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4、让幼儿学会全面的看待事情,多角度的去认识事物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6、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绘本ppt,ppt操作板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这个故事里有位很特殊的动物朋友, 它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你猜猜看它可能会是谁?

  2、看样子我们光看一条尾巴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有点像蛇,有点像老鼠,有点像蜥蜴,它除了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它还有小小的身子,四条腿,眼睛小小的像豆子,嘴巴尖尖的长着胡须。

  3、就是这个小家伙,这个故事还不止一位,瞧一共有几位,在这个故事里有七只老鼠,这七只老鼠很特别,不光他们的颜色不同,还有这是七只瞎老鼠,虽然它们身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但是在瞎老鼠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黑色的,你看这就是瞎老鼠的世界,到处都是漆黑一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二、讲述故事

  1、你觉得七只瞎老鼠在生活中肯遇到什么麻烦?

  2、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有一天,这七只瞎老鼠出门了,它们在池塘边发现了一个怪东西,它们吓了一跳,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啊 然后他们急急忙忙跑回了家

  星期一的时候,红老鼠第一个出门,他说:我还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它告诉大家:“哎,我知道了,那是一根大柱子”可是谁不相信

  等到星期二,率老鼠说今天我去,回来后说:我知道了,那是一条蛇,红老鼠摇摇头:才不是呢

  星期三的时候,黄老鼠说:我去我去,它回来后:那不是蛇,我发现有尖尖的,那也许是一支矛

  星期四的时候,哪个老鼠去了,紫老鼠说我也去看个究竟,这回,它会说是什么呢,我发现那是一座峭壁,什么是峭壁,就是像悬崖一样,紫老鼠说是峭壁,晕了晕了剩下的老鼠也晕了,怎么你们说的都不一样,我也要去瞧一瞧

  所以到星期五的时候,橙老鼠说,我去,橙老鼠出门也去摸摸那个怪东西,之后回来,它说:那是一把扇子,我还感觉它在扇风呢

  星期六蓝老鼠出门 回来后它说:不是扇子那是一根绳子,奇了怪了,六天六只老鼠都去见了见这个怪东西,为什么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呢,瞎老鼠看不见,它们是用什么认识这个怪东西

  三、详解绘本,通过提完来引导幼儿理解绘本

  1、你们还记得吗蓝老鼠摸到的是什么,橙老鼠摸到的是什么,紫老鼠摸到了什么,黄老鼠摸到了,绿老鼠摸到了什么,红老鼠回来说摸到的是柱子,你觉得你愿意相信谁的话?

  2、为什么它们摸出来的东西会不一样?

  虽然它们摸的是同一样东西,但是它们摸的这个东西不同的地方

  3、把它们所有人搜集的信息加到一起

  有什么东西有长长的地方像蛇,软软的东西像鼻子,有东西像柱子

  把它们所有的信息加到一起,越来越像大象

  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来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其他幼儿将信息组合来猜测

  1、你们想不想做一做瞎老鼠的这个有趣的游戏,给你们一个挑战,我这里也有一个动物,你们每个人只能看它的一部分,用你的嘴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什么,其他朋友根据它们说的来猜一猜,看我们猜的准不准?看完以后说一句话,一句话里不能含有动物的名字,我们把四个人的话加在一起猜一猜

  2、请大家一起来猜动物

  9块中只能翻5块

  3、通过语言来猜动物

  五、

  这七只瞎老鼠正是因为它们看不到所以平时它们认识东西时候有困难,不过白老鼠,白老鼠说我有一个办法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这一天白老鼠出门了,从这边跑到那边,从上边跑到下边,这摸摸,那摸摸,白老鼠大笑起来,我知道,这个怪东西硬的地方像柱子,软的地方像蛇,宽的地方像峭壁,尖的地方像矛,薄的地方像扇子,粗的地方像绳子,不过合在一起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大象

  红老鼠,绿老鼠,黄老鼠,紫老鼠,蓝老鼠也从这边跑到那边,上边摸到下边,它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认识一样东西要全面一点

7、教案大班音乐详案《落雨大 (粤语歌曲)》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让幼儿感受方言的独特之处,荣升自己的幸福感,并理解歌曲内容,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

  2.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活动准备:

  歌词、落雨大音乐

活动过程:

  1.粤语问好导入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美妙的音乐课堂,我们先来问声好吧!

  师:HELLO

  师:你好!

  师:你好(粤语)

  师:你们真棒,你们知道刚才我说的“你好”是什么语言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粤语歌曲《落雨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理解歌曲内容。

  (1)播放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后教师讲述歌曲故事。

  (2)师:这首歌讲的是一天傍晚,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有一位勤劳的大哥,挑着一担柴去街上卖!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街道把浸湿了,卖柴大哥心想,这会可麻烦了,我的柴肯定会被打湿。下在这个时候一位穿着漂亮的大嫂,撑着伞走了过来,对卖柴大哥说:大哥我来帮您遮雨吧!正因为有了大嫂的帮忙,大哥的柴最终没有被淋湿。她们俩都高兴极了。

  3.歌词学习,了解数白榄。

  (1)带领幼儿读歌词。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帮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

  (2)幼儿听音乐小声跟唱。

  (3)幼儿分组演唱

  5.结束活动

  听了这么好听有趣的广东童谣,生活在广东的你们是不是感到很自豪?广东童谣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你们以后多唱一些广东童谣,把我们的广东童谣发扬光大。

活动延伸

  将“落雨大”改成律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体会粤语歌曲的韵律美。

8、大班歌曲游戏优质课教案《提灯笼》(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提灯笼游戏,提高幼儿的平衡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熟悉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教学准备:

  琴槌、手摇铃、手套、铃鼓、铜碰钟。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与发表

  回顾挂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练习说故事,并讲述元宵节的习俗活动。

  (二)律动暖身

  引导语:故事就说到这,我们现在来玩个步伐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走、蹲、飞”。走我们可以怎么走?蹲着又怎么走?飞可以怎样飞?

  老师:弹琴或敲奏乐器

  学生:各式步伐走

  (三)提灯笼游戏

  引导语:我现在你们休息一下,来听一听一首歌曲。(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听歌词里唱到什么。歌词里唱到了什么?有谁知道?(引出灯笼)

  玩提灯笼游戏(两遍音乐)

  每人一只琴槌穿过一个铃鼓,练习各种步伐动作来提灯笼。

  第一二句:往前走,以各种步伐提灯笼

  第三句:往左跳,往右跳。

  第四句:原地自转一圈(单人或双人对舞)

  (四)各式道具灯笼

  1、道具灯笼

  2、特技表演

  小朋友提灯笼表演

  空间感:举高放低,在空中画圈。

  平衡感:不定时停下来,单脚站立。

  肢体意识:用脚尖或脚跟走

  路线:直走、横走、前走、后走

  接触配对:找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灯笼,一起牵手或碰触肢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