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反思

《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反思

1、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娃娃上灶》,能够听辨并衔接好念白、间奏部分。

  2. 能用声音的缓慢、轻快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

  3. 通过唱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自豪。

  4.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用声音的不同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能够分辨并衔接好歌曲的念白、间奏部分。

活动准备:

  图谱,幼儿会唱歌曲《邮递员》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

  1.发声练习《邮递员》。

  2.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二、 理解记忆歌词。

  1.以游戏的情境进入,并引导幼儿理解两次做饭心情的变化。娃娃做饭要准备什么?做哪些菜?味道怎么样?心情如何?

  2.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歌词,同时请幼儿找出歌曲中的间奏。

  三、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娃娃把做饭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唱给大家听。

  2.通过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导幼儿解决念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衔接。

  3.幼儿完整演唱,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指导。

  4.提醒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5.分组演唱。

  6.与同伴结伴演唱。

  7.全体幼儿共同为客人老师表演。

  四、 结束部分。

  渗透健康常识,并引导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鱼和肉,咱么还可以做什么好吃的菜啊?对了我们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了身体才能更健康。这样吧,咱们一起到市场上再买一些菜,我们一边做菜,一边唱歌吧!骑上小车出发吧!

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2、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图案配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数字对应(具体过渡到抽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记录及语言表达(其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活动目的】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操作玩具每人一份,笑脸和哭脸娃娃图案各一个。

  2.1~10的图案记录卡每个幼儿一份,教师用1~10图案记录图一张。

  3.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及空格的图片4张。

  4.标有10以内数字的小汽车卡片若干。

  5.似“桥”的平衡木一个,“”“”图卡各两个,1~10的数字卡各一张。

  知识经验:

  1.幼儿知道如何按要求做记录。

  2.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环境布置:

  1.过桥的场景。

  2.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一):实物配对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秘密,并认识单、双数玩具。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两组玩具,让幼儿摆一摆放一放,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2.把两种玩具分别配对,你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一种玩具是可以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都能配成对的,另一种玩具是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都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双数玩具,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单数玩具。

  3.请幼儿把双数玩具放到笑脸娃娃图案下,把单数玩具放到哭脸娃娃图案下,看谁放得对。

  二、操作活动(二):图案配对

  1.幼儿为单、双数图案记录卡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写出各图案的数量。

  2.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10的数字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找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1.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2.在生活中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四、操作活动(三):连线

  以讨论单、双数的用途引出电话号码,启发幼儿找出电话号码中的单、双数。

  出示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的图片,在空格中填上自己家或父母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双数与笑脸娃娃相连、单数与哭脸娃娃相连。

  五、游戏:过桥(音乐配游戏)

  提问: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而长江上的桥数量有限,怎样让车辆不拥挤顺利过桥呢?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单、双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单数时只能让单牌号的车过桥,双数时只能让双牌号的车过桥。

  玩法1: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图卡或“”图卡时,单、双牌号车的司机分别过桥。玩2~3遍后单、双牌号的互换小汽车卡片,再玩1~2遍。

  玩法2: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1、3、5、7、9”的数字卡片时,单牌号的车过桥;当警察举“2、4、6、8、10”的数字卡片时,双牌号的车过桥。

结束游戏】

  单牌号车请到单号停车场休息,双牌号车请到双号停车场休息。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以单数或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知道笑与哭是人常见的情绪表现.懂得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不乱发脾气.活动开始环节,我出示了两个脸谱,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一个开心,一个难过.于是我让幼儿猜测他们为什么会开心地笑(伤心地哭),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有的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的玩具,他就很开心;爸爸带他到外面去玩;爸爸打他了他就哭了;他不想上学就哭了…….在幼儿了解了笑和哭的情绪后,我让幼儿对着小镜子,尝试做做这两个表情,幼儿的积极性较高,除了这两种表情还做了了其它表情.接着,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知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幼儿听故事时十分投入,并能根据故事回答相应的问题。

3、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娃娃上灶》,能够听辨并衔接好念白、间奏部分。

  2. 能用声音的缓慢、轻快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

  3. 通过唱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自豪。

  4.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用声音的不同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能够分辨并衔接好歌曲的念白、间奏部分。

活动准备:

  图谱,幼儿会唱歌曲《邮递员》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

  1.发声练习《邮递员》。

  2.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二、 理解记忆歌词。

  1.以游戏的情境进入,并引导幼儿理解两次做饭心情的变化。娃娃做饭要准备什么?做哪些菜?味道怎么样?心情如何?

  2.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歌词,同时请幼儿找出歌曲中的间奏。

  三、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娃娃把做饭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唱给大家听。

  2.通过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导幼儿解决念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衔接。

  3.幼儿完整演唱,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指导。

  4.提醒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5.分组演唱。

  6.与同伴结伴演唱。

  7.全体幼儿共同为客人老师表演。

  四、 结束部分。

  渗透健康常识,并引导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鱼和肉,咱么还可以做什么好吃的菜啊?对了我们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了身体才能更健康。这样吧,咱们一起到市场上再买一些菜,我们一边做菜,一边唱歌吧!骑上小车出发吧!

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4、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景,喜欢在表演烧菜做饭的情境中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活泼和有趣。

  2.幼儿能在学会原歌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或动作进行演唱。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生猪肉、鱼、小朋友、灶台)ppt幻灯片【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娃娃上灶》音乐、ppt

  3.实物:勺子、灶台情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见过爸爸、妈妈在厨房炒菜吗?他们在用什么炒菜?你们会炒菜吗?有一位小朋友她也炒过菜,她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活动过程

  1、学习新歌。

  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一起来做操学习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学习独白部分。

  师:有谁听出小娃娃做菜时肉、鱼(出示幻灯片)怎么做的?教师小结独白部分,边打节奏边朗诵。小娃娃刚开始做菜时认真吗?示范唱或学说歌词第一段。后来她又是怎样做的?教师唱,教幼儿学说第二段。

  师:现在请小朋友模仿小娃娃炒菜的动作,听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唱一遍。

  3、提醒幼儿注意间奏部分和老师边唱边做动作。请小朋友表演,手拿大勺在创设好的"灶台"前炒菜,其余幼儿和老师拍节奏随光碟(或钢琴)跟唱。

  4、创编歌词。

  师:宝宝们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歌学会了,现在想想来创编一下歌词吧,把原来的歌词替换一下。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而且我们学会了做很多菜,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菜好不好。

【活动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5、大班音乐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总是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想通过各种方式去体验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气说话,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爱穿妈妈的高跟鞋,男孩爱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儿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做饭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儿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境,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的趣味,根据部分歌词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二、活动准备:

  PPT、音乐、布娃娃玩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跟随音乐《扮家家》进行律动,音乐结束后,提问问题,引出主题。刚才有这样一个动作(炒小菜),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啊?(炒菜、炒小菜、做饭)你们记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玩一个炒菜做饭的游戏。

  2.展开

  (1)欣赏儿歌《娃娃上灶》,引导幼儿做事认真专心。

  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一个小娃娃她也很喜欢做饭,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饭,老师把她做的饭带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娃娃做的饭好不好吃。出示ppt。

  (2)听音乐《娃娃上灶》,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做出与部分歌词对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4)以“菜谱”形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演唱歌曲并掌握间奏。

  (5)跟随音乐以全体合唱、分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据部分歌词引导幼儿做出动作,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

  四、活动延伸

  幼儿仔细观察家长做饭时动作,为整首歌曲添加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6、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加强旁白练习和听间奏的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地进行表演活动。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录音带、肉和小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要求幼儿要脸上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

  二、听间奏和加强旁白练习。

  1、让幼儿多听间奏,讨论间奏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鼓励幼儿可以用手来打节奏)

  2、旁白的练习。教师边打节奏边念旁白,鼓励幼儿轻声的跟读。

  3、个别幼儿念旁白。

  4、全体听节奏地来念,熟练旁白。

  三、表演活动。

  全体师生一起听音乐表演,体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7、幼儿园大班音乐娃娃上灶教案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娃娃上灶》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形象化的歌词表现了小朋友炒菜、烧鱼的有趣情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娃娃上灶》共两段歌词,第 1-10 小节歌词内容不变,展现了娃娃上灶的自豪和切肉做鱼的自信;第 11-25 小节分别展现了贪玩烧焦饭菜和用心做出美味的不同情景,体现娃娃懊悔和喜悦的不同心情。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情景中感受、想象烹任食物的过程,体验烧饭时的不同心情,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歌曲中的弱起和念白幼儿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反复倾听、重点练习、动作表现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掌握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能有节奏地完整演唱。

  2.能用不同的情绪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感受烹任的乐趣,知道做事要专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具小锅、炉灶,卡片,鱼、肉及其他食物,木偶娃娃。

  【活动建议】

  1.出示木偶娃娃和玩具锅、灶,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谁来了?她要做什么?

  2.请幼儿看木偶娃娃表演,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操纵木偶娃娃表演唱(《娃娃上灶》第 1 段,引导幼儿分句理解歌词。

  提问:姓娃在用什么做饭?谁来上灶?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肉可以怎样吃?鱼可以怎样吃?菜焦饭焦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做?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第 2 段歌词。

  提问:这一次娃娃上灶会怎样做?做出的饭菜是怎样的?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围着炉子瞧瞧,再来尝尝味道,菜香饭香,味道真好。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分别用沮丧、轻快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提问:第 1 次做饭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沮丧的声音演唱。

  第 2 次做饭成功了吗?闻着香香的饭菜心情怎样?

  (2)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可灵活变换方式,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改变菜名演唱或“给爷爷、奶奶烧菜”、

  “给爸爸、妈妈烧菜”、“给好朋友烧菜”等。

  【活动延伸】

  活动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利用食物卡片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