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献爱心》

《大班社会教案《献爱心》》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社会教案《献爱心》

1、大班社会教案《献爱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助残日。

  2.了解残疾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3.学习关心弱者和有困难的人,具有同情心。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请幼儿向家长了解、收集有关残疾人顽强拼搏的事迹。

  准备学习包《献爱心》

指导要点:

  1.导入:

  向幼儿介绍助残日。提问:你们知道哪天是助残日?哪些人是残疾人?

  通过观看图片,请幼儿思考:这些人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失明、聋哑、肢残等)2.活动开始:

  体验身体残疾所带来的不便。

  (1)蒙住双眼。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极不方便。

  (2)堵住耳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非常痛苦。

  (3)尝试用一只手做事,一条腿踢球、跳远等,得出结论:无论身体哪个地方残废,都是很痛苦的事。

交流活动: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残疾人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事?

  2.你与家人曾经帮助过残疾人吗?是怎样帮助的?

  小组制定帮助计划,遇到残疾人,你想怎样帮助他?我们可以为他做什么?

  全班交流帮助计划。

2、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献爱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助残日。

  2.了解残疾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3.学习关心弱者和有困难的人,具有同情心。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请幼儿向家长了解、收集有关残疾人顽强拼搏的事迹。

  准备学习包《献爱心》

指导要点:

  1.导入:

  向幼儿介绍助残日。提问:你们知道哪天是助残日?哪些人是残疾人?

  通过观看图片,请幼儿思考:这些人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失明、聋哑、肢残等)2.活动开始:

  体验身体残疾所带来的不便。

  (1)蒙住双眼。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极不方便。

  (2)堵住耳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非常痛苦。

  (3)尝试用一只手做事,一条腿踢球、跳远等,得出结论:无论身体哪个地方残废,都是很痛苦的事。

交流活动: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残疾人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事?

  2.你与家人曾经帮助过残疾人吗?是怎样帮助的?

  小组制定帮助计划,遇到残疾人,你想怎样帮助他?我们可以为他做什么?

  全班交流帮助计划。

3、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献爱心》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能基本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2、使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与故事相符的环境图,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在故事的叙述中,可以边讲故事,边让孩子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情节。

  二.问一问:故事结束,可问幼儿是谁献爱心?向谁献爱心?怎样献爱心?结果又如何?

  三.演一演:分组讨论,让孩子扮演喜欢的角色,可以新添角色,一个旁白。

活动延伸:

  通过故事,可让幼儿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品行,可融入"七不规范"等教育。

故事梗概:

  小河水清清的,映出了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河岸边,草儿绿,花儿红,虫儿挖洞,鸟儿筑巢。叽叽叽,喳喳喳……天天都开音乐会。

  嘎嘎嘎!一群小灰鸭在小河里快活地叫着、游着。小猴捧起照相机,一按快门,拍下了这欢乐的场面。小狐狸和小花鹿来到河岸边,支起画架,一笔又一笔,描绘着小河美丽的景色。

  忽然有一天,小胖猪端来一盆西瓜皮,倒在河岸边。小熊提来一桶脏水,倒进河里…..没几天,瓜皮、果壳、烂菜叶、塑料袋全漂浮在水面上。

  渐渐地,小河边黑了,发臭了。小河两岸,草枯了,花谢了,虫儿不叫了,鸟儿飞走了,苍蝇蚊子到处飞,嗡嗡叫。唉,小河生病了!

  小花猫急急忙忙跑到环保所,找到熊猫站长,恳求道:"站长伯伯,快救救小河吧!"熊猫站长来到小河边,看了看,嗅了嗅,皱起眉头说:"小河病得可厉害呢!"小花猫说:"站长伯伯,快想想办法吧!"熊猫站长对着小花猫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小花猫点点头,走了。

  第二天,河岸边出现了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请向小河献爱心吧!"消息很快传开了。

  小熊力气大,用手推车装满垃圾,运了一趟又一趟。大白鹅划着船,和小灰鸭、大乌龟一起捞净了漂浮在水面上的脏东西。河马大伯和鳄鱼大叔潜到河底,挖出了乌黑的淤泥。小动物们又一起动手,运来砖头、水泥和石灰,砌了一个又一个花坛,种上花,植了草。

  一天天过去了,小河又变了模样。小河两岸,草绿了,花红了,虫儿叫了,鸟儿唱了。小动物们坐在石凳上说话、看书,在树丛里捉迷藏、逮蟋蟀,玩得可快活哩!

4、大班社会教案《爱心手语》含反思

活动意图:

  我们周围存在很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大家的关爱。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爱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开展此次活动。了解帮助生活中实际存在但又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从而让幼儿的爱更加广博。引导幼儿理解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让残疾人与我们一起携手超越残缺,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语关爱聋哑人。

  2、感知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课件(做手语的人、聋哑小女孩、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3、音乐《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大字卡、聋哑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捂耳朵"体验当聋哑人

  “猜一猜”让一个幼儿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内容用动作来表示,嘴不能说,让大家来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师来说一句话,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听见。

  二、看手语图片

  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

  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三、认识手语

  教师示范:你、我、他、哭、帮助、叫、什么、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四、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

  配乐《天使的翅膀》讲述聋哑人故事。

  小结:

  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观看录像《千手观音》

  手语歌《感恩的心》。

  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爱心手语》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手语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一直服务于爱心这根主线,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在活动中以游戏《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导入,让幼儿去体验聋哑人的世界,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运用手语动作、讲故事、欣赏录像等形式作为教育手段,每一环节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在活动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让幼儿有了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并进一步引导幼儿对聋哑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要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5、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献爱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助残日。

  2.了解残疾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请幼儿向家长了解、收集有关残疾人顽强拼搏的事迹。

  准备学习包《献爱心》

  指导要点:

  1.导入:

  ?向幼儿介绍助残日。提问:你们知道哪天是助残日?哪些人是残疾人?

  ?通过观看图片,请幼儿思考:这些人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失明、聋哑、肢残等)2.活动开始:

  ?体验身体残疾所带来的不便。

  (1)蒙住双眼。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极不方便。

  (2)堵住耳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非常痛苦。

  (3)尝试用一只手做事,一条腿踢球、跳远等,得出结论:无论身体哪个地方残废,都是很痛苦的事。

  ?交流活动。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残疾人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事?

  2.你与家人曾经帮助过残疾人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是怎样帮助的?

  ?小组制定帮助计划,遇到残疾人,你想怎样帮助他?我们可以为他做什么?

  ?全班交流帮助计划。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纲要》为指导,借鉴做中学思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感知到体验到情感的升华,最后发出行动。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

6、大班社会教案《爱心菜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蔬菜的特殊功效为他人开菜单,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难点:

  根据常见蔬菜的特殊功能为他人开菜单

  活动准备:

  1、前期已经收集了关于蔬菜营养及特殊功能的资料,并进行过交流。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一)交流自己对蔬菜的了解

  1、这几天我们在研究蔬菜,你知道蔬菜有哪些营养呢?

  2、蔬菜除了有许多营养,你们还知道蔬菜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呢?

  3、教师小结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铁等我们人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东西。除了有多种营养以外,还有多种奇特的效果,萝卜能治咳嗽、青菜能使大便通常、西红柿、黄瓜能美容

  (二)讨论:谁更需要多吃蔬菜

  1、教师出示图片一:嘴唇开裂、嘴里长泡泡

  (1)师:这是我们班的钟颖,她因为一直不喜欢吃蔬菜,嘴唇开裂,嘴里长出泡泡,你们快点帮帮她,让她吃些什么蔬菜好呢?

  (2)个别幼儿为她配菜,教师用笔画出相应的菜。

  2、出示图片二:人瘦小,贫血过渡:你们的本领真大,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他们配制菜谱,你们真的很有爱心,现在,请两个人一组为我们这里的老师去配菜,要配一道适合每位老师食用的菜。

  二、实践操作

  1、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怎样配成适合老师食用的菜。

  2、引导幼儿用语言与老师去交流。

  3、代表小组介绍自己的配菜理由

  4、教师小结你们真会关心人,真是个有爱心的小厨师,我们一定去试试,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灵,谢谢你们!(幼儿回应)

  5、请幼儿为自己家里的人配制蔬菜,排菜单。

  (1)引导幼儿想想自己家里的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需要吃些什么蔬菜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

  6、请个别幼儿介绍,说明自己配菜的理由

  活动延伸:

  你们真是很有爱心,我们家里的人吃了你们配制的菜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健康的。我们都知道蔬菜有很多营养,多吃蔬菜身体好,可是中班的弟弟妹妹他么还不知道,有的还不愿意吃蔬菜,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成功之处:

  1、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内容的选择较有新意,而且有机巧妙地融合了责任心内容,体现了集体活动的价值。

  2、整个活动围绕着目标进行,重点难点把握地较好。

  3、过程中注重了对孩子提问的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于孩子思维和想像的空间。

  4、整个过程中我提供了自由自主的空间,孩子的自主性较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能运用责任心培养的方法进行贯穿活动。

  不足:

  1、教师在回应孩子及时生成的问题时还不够灵活。

  2、对孩子经验提升不够,不能使孩子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拓展。

  3、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太少,情感激发还不够。

7、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重阳义卖献爱心》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2、通过此次义卖活动,让幼儿知道钱使用的意义,丰富幼儿角色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师生、幼儿家长

  活动准备:

  1、大班、中班幼儿每人捐赠玩具 2-3 件学习用品或玩具或小摆件 。

  2、小、 中、大班幼儿每人自带 20 元钱币,自主参加义卖活动(家长从旁协助)。

  3、活动前召开家长短会,介绍活动思路和目的,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发动家长给孩子准备 2-3 件捐赠物品 。

  4、活动前两天中、大班收集准备义卖物品。

  5、班主任老师检验物品质量把好消毒关,统计物品名称, 规定合理价格,并贴好标签。

  活动规定:

  1、每班设立一个展台,并给自己的展台起个名称:如"爱心超市"等

  2、每班的展台部署 5-9 位服务员(可佩带自己统一的标记、帽子、头饰或 服装等)

  义卖物品规定:

  1、所有物品规定品质完好,必须保持七、八成新。

  2、可以是学习用品,用过的玩具及多余的小摆设等。

  3、义卖物品规定健康、卫生、安全,班主任对义卖物品开展验收后才能进入义卖市场。

  4、每位幼儿准备 2-3 件义卖物品,义卖物品需经家长同意。

  活动过程:

  1、2015年 10月23 日,周五下午 14:00,各班布置好义卖展台,玩具分类摆放, 按统一时间开始活动。

  2、购买的幼儿按价购买,以公道的价格将物品卖出。

  3、活动中所有服务人员规定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优质服务,让顾客买得称心。

  4、剩余商品整理回收。

  5、结帐,点钞,装袋,写明班级及所捐款额,向家长公布本次义卖活动的总金额。

  6、全部义卖活动捐款由园领导捐赠给南大港产业园区敬老院。

  7、各级组整理自己场地。

  活动提示:

  1、教师对售卖商品价格作适当指导。

  2、班主任要注意和处理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活动中还需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纸屑,各展台活动后搞好场地卫生。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次活动我们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热爱老人,关心老人的思想。

8、大班重阳节教案《重阳义卖献爱心》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2、通过此次义卖活动,让幼儿知道钱使用的意义,丰富幼儿角色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身边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师生、幼儿家长活动准备:

  1、大班、中班幼儿每人捐赠玩具 2-3 件学习用品或玩具或小摆件 。

  2、 小、 中、大班幼儿每人自带 20 元钱币,自主参加义卖活动(家长从旁协助)。

  3、 活动前召开家长短会,介绍活动思路和目的, 发动家长给孩子准备 2-3 件捐赠物品 。

  4、活动前两天中、大班收集准备义卖物品。

  5、班主任老师检验物品质量把好消毒关,统计物品名称, 规定合理价格,并贴好标签。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3日下午3:00活动地点:

  幼儿园正门活动场活动规定:

  1、每班设立一个展台,并给自己的展台起个名称:如"爱心超市"等2、每班的展台部署 5-9 位服务员(可佩带自己统一的标记、帽子、头饰或 服装等)义卖物品规定:

  1、所有物品规定品质完好,必须保持七、八成新。

  2、可以是学习用品,用过的玩具及多余的小摆设等。

  3、义卖物品规定健康、卫生、安全,班主任对义卖物品开展验收后才能进入义卖市场。

  4、每位幼儿准备 2-3 件义卖物品,义卖物品需经家长同意。

  活动过程:

  1、2015年 10月23 日,周五下午 14:00,各班布置好义卖展台,玩具分类摆放, 按统一时间开始活动。

  2、购买的幼儿按价购买,以公道的价格将物品卖出。

  3、活动中所有服务人员规定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优质服务,让顾客买得称心。

  4、剩余商品整理回收。

  5、结帐,点钞,装袋,写明班级及所捐款额,向家长公布本次义卖活动的总金额。

  6、全部义卖活动捐款由园领导捐赠给南大港产业园区敬老院。

  7、各级组整理自己场地。

  活动提示:

  1、教师对售卖商品价格作适当指导2、班主任要注意和处理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活动中还需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纸屑,各展台活动后搞好场地卫生。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次活动我们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热爱老人,关心老人的思想。

9、大班综合《爱心女孩》社会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明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主动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关爱的语言和动作。树立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心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于是,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认知发展需求,以绘本《玩具女孩》为素材,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我试图通过故事中的爱心女孩、短片中的爱心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孩子那根柔弱而敏感的情弦,并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让他们在爱心的牵引下,通过自己的看看、听听、讲讲、做做,明白心中要有爱,并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明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主动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关爱的语言和动作。

  3、树立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画面猜测绘本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难点:帮助幼儿树立心中有爱,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活动准备

  1、PPT《爱心女孩》;

  2、自制短片《爱满人间》

  3、音乐CD《爱如小孩》。

  4、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什么玩具?假如,有一天你握起小手,再一打开,就会从手心里变出一样玩具来,告诉我你会有什么心情?

  二、共同阅读故事,感受“爱心”

  (1)认识神奇女孩埃米莉(阅读故事画面1-4)

  提问:埃米莉是个怎样的女孩?她哪里与众不同呢?你有这样的本领吗?

  你们觉得能变出很多玩具的埃米莉会开心吗?为什么?

  (2)埃米莉是个“玩具女孩”(阅读故事画面5-9)

  埃米莉的生日宴会上,爸爸妈妈把玩具送给了所有被邀请的人。从此,大家叫埃米莉“玩具女孩”。

  提问:这时候的埃米莉开心吗?为什么?

  生日的第二天,她决定去帮助更多的人。

  提问:她会帮助谁?又怎么帮呢?

  她去医院看望小朋友,她去了老人院和老人们一起游戏,,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人们燃烧艾米莉留下的玩具,客厅变得温暖!

  (3)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提问:埃米莉把她的玩具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玩得快乐吗?

  小结:是的,把玩具与别人分享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4)埃米莉是个“爱心女孩”(阅读故事画面10—14)

  可是,意外发生了!埃米莉爸爸出门打鱼却一直没有回来。大风大浪却让最勇敢的人也退回来了。

  提问:爸爸出海没回来,艾米莉的心情会怎么样?她该怎么做?你们有好办法吗?

  艾米莉用变出的成堆的玩具便组成了木筏,载着埃米莉向大海深处驶去。最后找到了爸爸。艾米莉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第二天,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大家又叫埃米莉“爱心女孩”。

  提问: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她难过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埃米莉的神奇本领没有了,她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仍然是那么有爱心,爱父母,爱朋友,爱生活,爱动物,她还是很快乐。因为奇迹消失了,但爱依然存在!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本领,只要有心中有爱,也可以帮助别人。你想帮助哪些人呢?

  三、观看短片《爱满人间》,理解“爱心”

  教师:你们都是爱心女孩,爱心小子。知道吗?也有群爱心孩子就是这样用爱心帮助了许多人,用爱心带给大家快乐,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体验活动,爱心传递

  教师:宝贝们,你们感动吗?他们把爱传递给你们。你们把爱再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活动总结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情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这个活动中,以音乐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琴弦,用音乐带动孩子的情绪,尤其在阅读重点的二三阶段,我利用不同旋律的音乐契合故事内容,以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乐声凝练出的情境中真心感受埃米莉的爱心。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