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社会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反思

1、大班社会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通过故事表演,形象地再现熊先生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3、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故事自制动画课件、水污染的各种图片、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各种演出道具。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水的各种用处和重要性。

【活动过程】

  1、自由谈话:水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水可以喝、可以洗衣服、可以灌溉,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水。

  3、幼儿欣赏教师自制的电脑课件《熊先生的造纸厂》。

  4、讨论:小河的水是如何变脏的?熊先生看见小河的水变脏,是怎样做的?

  5、幼儿讨论故事情节,通过对比污浊的水和清亮的水,体验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愉悦心情。指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的水污染现象。

【活动渗透】

  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故事。

  科学领域的活动:关于水的实验。

  渗透在活动室墙壁上粘贴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各种图片,让幼儿一起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家庭中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幼儿一起做过滤水的小实验。

  故事:熊先生的造纸厂

  熊先生在村后的小河边建了一座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雪白雪白的,上面还印着各种颜色的花纹,可好看了!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熊先生生产的这种纸。

  熊先生每天都能收到许多订购信,生产的纸也越来越多。熊先生非常高兴。

  一天清晨,熊先生打开窗户,他想闻一闻那种混合着草和泥土香味的空气,谁知却闻到一股腥臭味。“什么味,真难闻。”熊先生一边叨咕着,一边关上了窗户。

  “熊先生,你的信。”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信封真漂亮。“这可是用我们厂生产的纸做的。”

  熊先生自豪地说。他打开信,只见信上写着:

  熊先生:

  你好!

  我是村后小河里的大青虾。你们厂排出来的污水又脏又臭,我的许多亲人和朋友都因此生病了。请你们注意保护环境,立即采取改进办法,否则我们将拒绝使用你们生产的纸。小河公民

  熊先生想起来了,那股腥臭味一定是从小河里散发出来的。他赶紧穿上衣服来到小河边。小河的水已不像原来那样清亮亮的、能看见河底的石头和小鱼了。现在的小河,河水乌黑,泛着白沫,像一个妖怪张牙舞爪的,岸边的小草也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都怪我,建工厂的时候,忘了这些事,这可怎么办?”熊先生边想边往回走,不小心和迎面走来的鸭先生一家撞在一起。熊先生看见鸭先生一家背着行李,感到很奇怪,问:“鸭先生,你要去旅行吗?”

  “不,我要搬家了。这条小河受了污染,我连一个螺蛳都捉不到,幼儿每天都挨饿,唉,没有办法呀!”鸭先生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

  “都怪我,鸭先生,我一定会让你们回来的。

  熊先生回到工厂里,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工厂里的马总工程师尽快想出一个好办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马总工程师带领他的徒弟们每天起早贪黑,抓紧时间研究,终于生产出来一种神奇的过滤器。只要把过滤器挂在排污口那里,排出来的污水立刻就会变成无色无味的清水。

  以后的事情你一定知道了。小河里的大青虾邮来了感谢信,那信封和信纸还是熊先生的造纸厂生产的;鸭先生一家呢,也回来了,他们非常感谢熊先生和马总工程师为他们做的好事。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让幼儿从小具有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本活动选取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幼儿深人浅出地进行了环保教育,同时通过自由谈话、讨论、表演等环节,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去说、去讲,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了解水资源被污染的危害并能够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

  活动难点: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讲述水污染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各种痛苦,并能通过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促进小组之间的有效合作。

【活动拓展】

  1、可以利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引出谈话的主题。

  2、可以开展“节水展览会”,请幼儿收集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3、在美工活动中,可以请幼儿设计制作“过滤器”,从而使幼儿自觉地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意识。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2、大班科学教案《中国的造纸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纸。

  3、通过设计、布置教室,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加深对纸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造纸术的复杂过程及演变。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纸张(白纸,报纸等)2、纸制品(纸杯,装饰画等)3、蔡伦画像4、视频(造纸术过程) 5、剪刀,水,胶水等。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1、 观察纸制品,让幼儿边看边议。

  2、 提问:

  ①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些玩具、书本、画、纸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小结:纸很轻,易吸水,易损坏,易燃烧;纸可以折叠、揉皱、簛碎,因此使用纸制品时要仔细)

  ②纸有什么用?你用过哪些纸?

  (小结: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蜡光纸、皱纹纸、图画纸、宣纸、书写纸等等。纸的用处很大,写字、画画、包装等需要纸,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 离不开经纸)

  基本环节:

  一、纸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有纸的呢?(让幼儿议论一会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

  二、比较谈话,了解纸的一些简单演变过程。

  师: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1、 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让幼儿用手摸摸龟壳,知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 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出示一本书,让幼儿用手 掂一掂竹简和书,让幼儿比一比)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3、 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 一个比一个好。

  三、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

  (出示蔡伦画像)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经过。重点介绍蔡伦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纸的艰辛地过程。

  向幼儿播放视频,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就有了纸。当时外国人还不知道怎样造纸,他们还只能在羊皮、树叶上写字。后来,我们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朝鲜、越南。日本等许多国家。所以,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过去,我们是用手工造纸,现在用机器造纸,科学 家又不断创造发明,造纸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纸。(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品种的纸,让幼儿说出其称)

  结束环节:小小设计师。

  1、 讨论:听了蔡伦造纸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准备发明什么样的纸?(启发幼从用途、特点上去思考)

  2、 自制纸制品

  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纸及其它辅助材料,请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画、剪结合,制作一件纸制品。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做得和别人一样。

  最后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互相观赏。

  3、请幼儿回家后搜集各种纸、纸盒、年历等,与父母一起设计制作纸制品,放在家里或送幼儿供人观赏。

  教学反思

  要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通过故事表演,形象地再现熊先生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3、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故事自制动画课件、水污染的各种图片、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各种演出道具。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水的各种用处和重要性。

【活动过程】

  1、自由谈话:水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水可以喝、可以洗衣服、可以灌溉,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水。

  3、幼儿欣赏教师自制的电脑课件《熊先生的造纸厂》。

  4、讨论:小河的水是如何变脏的?熊先生看见小河的水变脏,是怎样做的?

  5、幼儿讨论故事情节,通过对比污浊的水和清亮的水,体验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愉悦心情。指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的水污染现象。

【活动渗透】

  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故事。

  科学领域的活动:关于水的实验。

  渗透在活动室墙壁上粘贴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各种图片,让幼儿一起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家庭中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幼儿一起做过滤水的小实验。

  故事:熊先生的造纸厂

  熊先生在村后的小河边建了一座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雪白雪白的,上面还印着各种颜色的花纹,可好看了!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熊先生生产的这种纸。

  熊先生每天都能收到许多订购信,生产的纸也越来越多。熊先生非常高兴。

  一天清晨,熊先生打开窗户,他想闻一闻那种混合着草和泥土香味的空气,谁知却闻到一股腥臭味。“什么味,真难闻。”熊先生一边叨咕着,一边关上了窗户。

  “熊先生,你的信。”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信封真漂亮。“这可是用我们厂生产的纸做的。”

  熊先生自豪地说。他打开信,只见信上写着:

  熊先生:

  你好!

  我是村后小河里的大青虾。你们厂排出来的污水又脏又臭,我的许多亲人和朋友都因此生病了。请你们注意保护环境,立即采取改进办法,否则我们将拒绝使用你们生产的纸。小河公民

  熊先生想起来了,那股腥臭味一定是从小河里散发出来的。他赶紧穿上衣服来到小河边。小河的水已不像原来那样清亮亮的、能看见河底的石头和小鱼了。现在的小河,河水乌黑,泛着白沫,像一个妖怪张牙舞爪的,岸边的小草也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都怪我,建工厂的时候,忘了这些事,这可怎么办?”熊先生边想边往回走,不小心和迎面走来的鸭先生一家撞在一起。熊先生看见鸭先生一家背着行李,感到很奇怪,问:“鸭先生,你要去旅行吗?”

  “不,我要搬家了。这条小河受了污染,我连一个螺蛳都捉不到,幼儿每天都挨饿,唉,没有办法呀!”鸭先生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

  “都怪我,鸭先生,我一定会让你们回来的。

  熊先生回到工厂里,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工厂里的马总工程师尽快想出一个好办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马总工程师带领他的徒弟们每天起早贪黑,抓紧时间研究,终于生产出来一种神奇的过滤器。只要把过滤器挂在排污口那里,排出来的污水立刻就会变成无色无味的清水。

  以后的事情你一定知道了。小河里的大青虾邮来了感谢信,那信封和信纸还是熊先生的造纸厂生产的;鸭先生一家呢,也回来了,他们非常感谢熊先生和马总工程师为他们做的好事。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让幼儿从小具有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本活动选取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幼儿深人浅出地进行了环保教育,同时通过自由谈话、讨论、表演等环节,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去说、去讲,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了解水资源被污染的危害并能够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

  活动难点: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讲述水污染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各种痛苦,并能通过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促进小组之间的有效合作。

【活动拓展】

  1、可以利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引出谈话的主题。

  2、可以开展“节水展览会”,请幼儿收集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3、在美工活动中,可以请幼儿设计制作“过滤器”,从而使幼儿自觉地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意识。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4、大班社会教案《学造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明确自己的职责,体验与同伴合作造纸的乐趣。

  2. 了解造纸的历史,感知造纸的过程。

  活动准备

  造出的纸片若干张,视频《古代造纸》,废纸一叠,小方盒四个,小桶四个,漏勺四个,大盆四个,中盆四个,小圆盆四个,纱网六个,擀面杖四个,方块板若干,干毛巾一叠,搅拌棍四个。

  活动过程

  1. 播放视频,了解纸的历史。

  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用眼睛看一看。

  知道我们今天要干什么吗?

  那你知道最早的纸是谁发明的吗?古代人是怎么造纸的?

  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视频,我们来看一看最早的纸是谁发明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人是怎么造纸的?

  那时候的人是用什么材料造纸的?

  竹子可以用来造纸,首先要把竹子切碎,放到水里煮,或者放入水中长时间浸泡,;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第二部,将它们砸碎,捣烂,然后把浆状物倒入清水槽中搅拌均匀,纸浆必须均匀的覆在纱网上面,用工具挤压掉里面的水,最后将成型的纸贴在光滑的板上烘干,纸就做成了。

  2. 明确分工,动手造纸

  造纸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你想不想动手学学古代人造纸?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造纸工作间,我们造纸使用的材料是什么?请小朋友造出带有颜色的纸,有没有信心造出又平又薄又整齐的纸呢?

  我需要招聘四个队长,分别来管理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请各队队长拿着工作证去招聘你的工人,看哪个队长先完成任务,把你的工人带过来。

  我们的上班铃声是叮铃铃,在上班之前我开一个短会,各对长请注意,队长的工作就是管理好你的工人,让你的工人各尽其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队长要检查好你们队的卫生,咱们的上班时间为二十分钟,准备好了吗?叮铃铃,上班时间到了,请各队工人开始工作。

  3. 讨论评比

  你觉得哪一组造出的纸质量最好,咱们再去看一看各组的卫生情况,看哪一组卫生第一名。

  4. 活动延伸

  等我们造的纸干了以后,我们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还可以折叠出各种小动物呢。

  活动反思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5、大班主题教案《中国的造纸术》含反思

  设计背景

  让幼儿对纸张的产生和发展感兴趣,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的用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节约用纸。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纸。

  3、通过设计、布置教室,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加深对纸的认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造纸术的复杂过程及演变。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纸张(白纸,报纸等)

  2、纸制品(纸杯,装饰画等)

  3、蔡伦画像

  4、视频(造纸术过程)

  5、剪刀,水,胶水等。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1、 观察纸制品,让幼儿边看边议。

  2、 提问:

  ①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些玩具、书本、画、纸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小结:纸很轻,易吸水,易损坏,易燃烧;纸可以折叠、揉皱、簛碎,因此使用纸制品时要仔细)

  ②纸有什么用?你用过哪些纸?

  (小结: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蜡光纸、皱纹纸、图画纸、宣纸、书写纸等等。纸的用处很大,写字、画画、包装等需要纸,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经纸)

  基本环节:

  一、纸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有纸的呢?(让幼儿议论一会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

  二、比较谈话,了解纸的一些简单演变过程。

  师: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1、 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让幼儿用手摸摸龟壳,知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 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出示一本书,让幼儿用手掂一掂竹简和书,让幼儿比一比)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3、 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一个比一个好。

  三、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

  (出示蔡伦画像)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经过。重点介绍蔡伦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纸的艰辛地过程。

  向幼儿播放视频,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就有了纸。当时外国人还不知道怎样造纸,他们还只能在羊皮、树叶上写字。后来,我们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朝鲜、越南。日本等许多国家。所以,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过去,我们是用手工造纸,现在用机器造纸,科学家又不断创造发明,造纸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纸。(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品种的纸,让幼儿说出其称)

  结束环节:小小设计师。

  1、 讨论:听了蔡伦造纸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准备发明什么样的纸?(启发幼从用途、特点上去思考)

  2、 自制纸制品

  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纸及其它辅助材料,请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画、剪结合,制作一件纸制品。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做得和别人一样。

  最后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互相观赏。

  3、请幼儿回家后搜集各种纸、纸盒、年历等,与父母一起设计制作纸制品,放在家里或送幼儿供人观赏。

  教学反思

  要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6、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熊先生生病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情境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2.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并懂得关心问候病人的情感。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熊先生头饰、小兔子头饰、护士帽、白大褂、针筒、药瓶、药、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角色导入,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扮演感冒的熊先生出场)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我们看看他怎么了?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二: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呢?(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讨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找谁来帮忙。

  2.教师完整的情境讲述表演。

  (一个教师扮演熊先生、一个教师扮演医生、一个教师扮演护士。)

  (二)围绕讲述内容自由交谈,教师逐个进行指导。

  引导幼儿回忆并且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熊先生先去挂号。)

  提问二:熊先生看到兔医生,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

  提问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医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

  提问四:医生是怎么给熊先生看病的?(首先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提问五:医生给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对他说了什么?

  (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提问六: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对医生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医生。)

  提问七:熊先生拿到了药,对护士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护士。)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学习情景中的对话。

  邀请幼儿讲述故事,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指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小结:我们生病了,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身边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附:《熊先生生病了》

  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他感冒了,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他来到了在家附近的医院,并挂了号。接着,他来到了兔医生的办公室。

  兔医生:"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熊先生:"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兔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兔医生:"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熊先生:"谢谢医生!"兔医生:"不用谢!"熊先生在药房拿到了药,并对护士说:"谢谢护士!"护士:"不用谢!再见!"熊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7、小班语言课教案《熊先生生病了》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情境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2、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并懂得关心问候病人的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二、活动准备

  熊先生头饰、小兔子头饰、护士帽、白大褂、针筒、药瓶、药、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熊先生生病了》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角色导入,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扮演感冒的熊先生出场)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我们看看他怎么了?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二: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呢?(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讨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找谁来帮忙。

  2、教师完整的情境讲述表演。

  (一个教师扮演熊先生、一个教师扮演医生、一个教师扮演护士。)

  (二)围绕讲述内容自由交谈,教师逐个进行指导。

  引导幼儿回忆并且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熊先生先去挂号。)

  提问二:熊先生看到兔医生,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

  提问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医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

  提问四:医生是怎么给熊先生看病的?(首先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提问五:医生给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对他说了什么?(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提问六: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对医生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医生。)

  提问七:熊先生拿到了药,对护士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护士。)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学习情景中的对话。

  邀请幼儿讲述故事,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指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四、教师小结我们生病了,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身边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附:《熊先生生病了》

  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他感冒了,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他来到了在家附近的医院,并挂了号。接着,他来到了兔医生的办公室。

  兔医生:"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熊先生:"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兔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兔医生:"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熊先生:"谢谢医生!"兔医生:"不用谢!"熊先生在药房拿到了药,并对护士说:"谢谢护士!"护士:"不用谢!再见!"熊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8、幼儿园语言活动《熊先生生病了》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3.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懂得关心与问候病人。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二、活动重点: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活动难点: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三、活动准备

  小熊、小兔的头饰,医生的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护士帽子,号码牌。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小熊的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熊先生)熊先生今天没有去上班呢?我们来看看他怎么啦?

  2、(教师扮演熊先生表演感冒的症状)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啦?(感冒了)

  提问二:熊先生感冒了,他应该找谁帮忙?

  (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谈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

  教学反思:出示熊先生时,是让幼儿说说熊先生今天为什么没有去上班?幼儿已经领会了熊先生的表情,知道它已经感冒了。在熊先生感冒了,应该找谁来帮忙?这的问题中,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找谁来帮忙。

  (二)教师完整情境讲述表演。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先感什么事情?(熊先生先去挂号)

  提问二:熊先生今天挂号在第几位?医院一共有多少人在看病?(熊先生排在第3位,一共有3个人在排队看病。)

  提问三:看病的人多,熊先生该怎么办?( 熊先生看病的人多,要学会耐心等待。)

  提问四:熊先生看病的时候,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你哪里不舒服?)

  提问五:熊先生是怎么回答的?(早上起来全身乏力,还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六:医生是怎么样跟熊先生看病的?(她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听了熊先生的心跳和呼吸,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着他们的喉咙。)

  提问七:医生对熊先生说了什么?(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提问八:熊先生看完病了,对医生说了什么?(谢谢医生)

  提问九:拿到药后,熊先生对护士说什么?(谢谢护士)

  教学反思:情境创设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室里悄无声息,孩子都在倾听,精神很集中。

  (三)结合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小结:我们生病了,就要去医院看病。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安慰他们呢?

  教学反思:幼儿思维非常活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后的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邀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9、小班语言情境讲述教案与反思《熊先生生病了》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并懂得关心问候病人的情感。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难点:学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三.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多媒体图片。

  熊先生头饰、小兔子头饰、护士帽、白大褂、针筒、药瓶、药、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熊先生图片,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它是谁?今天熊先生不能够帮助别人寻找失物了,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扮演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问二: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呢?(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讨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

  2. 教师完整的情境讲述表演。

  (一个教师扮演熊先生、一个教师扮演医生、一个教师扮演护士。)

  3. 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并且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第一件先干什么事情?(熊先生先去挂号)

  提问二:熊先生看到医生兔妈妈,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您哪里不舒服?)

  提问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医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

  提问四:医生给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对他说了什么?(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提问五: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对医生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医生。)

  提问六:熊先生拿到了药,对护士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护士。)

  4. 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5. 邀请幼儿角色表演。

  教师指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五.教师小结:我们生病了,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家里头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活动进行也比较流畅,孩子们都能够投入到活动中一起观看,一起思考。教师扮演熊先生的角色非常生动可人,所以激起孩子观看情境表演的兴趣与欲望。在情境表演讲述中,教师考虑到孩子细节方面比较周全。例如:教师通过语气语调的强和弱,神情神色的肢体表演突显整节活动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孩子观看多媒体图片,回忆讲述故事环节中,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回答问题是比较琳琳散散的,但是教师回应孩子和小结幼儿的语言也都非常地精练。教师在提升孩子语言元素也非常留意。例如:全身无力,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全身乏力。不足之处是教师没有加强幼儿学习进行对话环节的巩固,以致于幼儿角色表演部分孩子没能够很好地呈现。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还是很狂野的,孩子们各个都很兴奋、很愿意地参与游戏环节。整节活动,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并且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引导孩子的语言也都比较恰当。如果教师能够在最后环节部分来个情感的培养和提升,目的性和效果性会更加强烈。总的来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与老师的互动也都很融洽。教师言语自然、孩子兴趣盎然!

10、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造纸术》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演变过程,知道纸是如何做出来的。

  2.通过造纸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创造力。

  3.知道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材料:

  (一)教师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PPT

  (二)幼儿材料:纸巾、透明杯、木棒、纱网、纱网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导幼儿梳理、总结纸的演变过程。

  1.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件东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纸张,可以用来写字,印书)?

  2.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结合 PPT 进行讲述。

  ⑴ 介绍龟壳。

  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小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⑵ 介绍竹简。

  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

  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⑶ 介绍布。

  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 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小结: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一个比一个好。

  二、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引导幼儿萌发动手做纸的兴趣。

  1.出示蔡伦画像,提问:你们认识他吗?知道他是谁吗?

  师: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

  2.结合视频,讲述制作纸的过程。

  看,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纸实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小结:将废旧纸张撕碎,越小越好,然后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把做好的纸浆放在沙网上脱水,然后均匀的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最后晒干即可。

  三、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纸,体验动手做纸的乐趣。

  1. 师:看了视频里的小朋友做造纸小实验,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啊?

  2.请小朋友们到后面的桌子上进行操作,操作之前,听好规则。规则 1:6 个人一桌,相互合作进行。

  规则 2:纸浆不要弄到外面。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展示。

  四、讲述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制作纸的原材料是什么吗?幼儿回答。

  小结:因为制作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木,一颗大约 5-6 岁的大树,可以制作大概 750 张左右的纸,所以,大家要节约用纸,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森林哦!

  总结延伸:

  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交流,动手试一试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纸。

  教学反思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