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反思
教学目的:
1.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2.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难点:
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节奏图、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听着音乐愉快地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
听后提问:
A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愉快、欢快、高兴)
B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乐拍出2/4拍节奏)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D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发幼儿做各种简单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便哼唱歌曲便随老师学习动作表演。
4. 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
(3)学习用小手演奏
(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
5、 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1)认识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2)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乐器,活动结束。
2、大班音乐游戏教案《传帽游戏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音乐帽子若干
2、大鼓
活动过程:
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向老师问好。
导语: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都想看到你最棒的一面,那现在请你们想一个最有创意的造型向在座的老师问个好。(老师好)真实无声胜有声。
2、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导语:今天我想和你们玩帽子的游戏,现在帽子在我手里,一会你们就听音乐的节奏运用学过的动作跳舞,我就看看谁跳的最好最有创意就送他一顶帽子。
3、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导语:都拿到帽子了吗?过来戴给我看看,戴上帽子的样子真漂亮。你们知道刚才跳舞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喜欢这段音乐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我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在速度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有些什么变化呀?看谁长着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前面是越来越慢,后面是越来越快)对拉,越来越慢我们叫渐慢,越来越快叫什么啊?(渐快)真聪明。
4、听儿歌玩游戏,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导语:来来来我要考考你们,我闭上眼睛数五声请你们围一个大圆圈,围好了吗?现在我又想请小朋友围一个小圆圈,对啦,不用太拥挤,很舒服的,这就叫亲密的小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5、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导语:现在我们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一个亲密的小圆圈,会不会啊?
6、学习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拿三顶帽子,送你一顶,你一顶还有你一顶。我又要考考小朋友啦,请你们举起右手,摸一摸右边小朋友的帽子,摸到了吗?没有摸到帽子的小朋友也要做假装摸的动作,然后把他的帽子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没有的又要怎样啊?(假装拿假装戴)对啦,再来拿帽子,戴帽子,拿帽子,戴帽子``````````。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那一起听我读儿歌玩传帽子的游戏吧。(传帽子,戴帽子````````越读越快)
7、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吧,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
(玩两次,增加几顶帽子)
8、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导语:想不想完整的做游戏啊?那小朋友就听音乐找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亲密的小圆圈,最后听渐快的音乐玩传帽游戏,会不会玩。我又增加几顶帽子。
9、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导语:这么好玩的游戏邀请老师一起玩好吗?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节奏传帽子啊。
(邀请老师玩两次,不断增加帽子)
10、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游戏啊?回去可以教你的爸妈,弟弟妹妹们玩。我们出去玩游戏吧,和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幼儿都非常喜欢传帽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了大家一起努力,大家一起做游戏的氛围,并且都在为本小组的胜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集体合作,理解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获取了游戏的快乐,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
3、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森林音乐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在仿编歌词的过程中,感受歌曲快乐、活泼的旋律和意境。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小提琴,及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及美妙声音。
2.课件、节奏卡及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出话题:森林里要开音乐会。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小松鼠)它的表情怎样?它这么开心去干嘛的呢?(幼儿猜想)今天呀小松鼠要去参加森林里举行的音乐会。小朋友们猜一猜,它将要在音乐会上表演什么节目呢?
二、捕捉歌词的结构,学唱歌曲。
1.倾听小提琴演奏片段,初步了解小提琴的演奏方式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提琴音效)
师:到底是什么乐器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呀?(幼儿讨论后出示图片)
师:你知道小提琴是怎么演奏的吗?(拉)谁来学一学?
师:一起跟着音乐来拉一拉小提琴!
2.图谱演示,完整说唱第一段歌词师:原来小松鼠在拉小提琴,它是怎么拉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边展示图谱边念第一段)
3.完整的理解歌词,并感受歌曲附点的节奏段落
师:小松鼠是在什么地方拉小提琴的?它说什么?它说自己是谁?这个笑脸是什么意思呢?)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说起来有困难吗?(里面、提琴)这样的节奏就叫附点节奏。(在图谱上出示附点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小松鼠说一说!(变换各种形式:指名幼儿;请指名幼儿点2名幼儿;接龙)
4.完整感受第一段音乐,尝试演唱。
听伴奏,幼儿跟着老师说唱。
师:这首歌除了说,还可以唱呢,小朋友们听听看。(跟着琴声、带领幼儿看图谱演唱歌曲。)
5.挖掘情感,表现快乐的情绪。
三、引导幼儿尝试仿编第二段歌词。
1.师:音乐会真热闹呀,除了音乐家小松鼠,还会有谁也在演奏呢?(ppt)
2.师:小白兔在演奏什么乐器?(音效)小喇叭是怎样演奏的?(吹)
3.师:小白兔要来表演了,这张图谱什么地方要换一换呢?把小白兔说的话变成好听的歌唱出来!(谁来试试看)
4.介绍歌曲名称《森林音乐家》。
师:这么好听的歌,谁想帮它取取名字的?(师幼讨论,揭示歌名)
5.幼儿分组表演(不看图谱)。(分男女,分角色,集体演唱两段)
四、幼儿创编图谱,表演唱。
1.师: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参加这场音乐会,我们小朋友想邀请谁来呢?它会演奏什么乐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图谱,(ppt出示介绍)还有一些小动物和乐器,如果你想邀请谁就把它贴在图谱上,再唱给你的小伙伴听,也可以唱给老师听。(提示每个桌子4名小朋友;当老师让小朋友们回来的时候要迅速的回到位置上哦)
2.幼儿互相将自己填充内容唱给同伴听。
3.谁来说说你邀请了什么小动物,它要演奏什么乐器?有没有谁碰到了困难,需要大家帮帮忙?(乐器不认识、节奏改变等)
4.大家一起来唱一唱。(2-3遍)
五、结束
今天的音乐会真热闹,回去后,我们再把更多小动物唱进我们的歌曲吧!
教学反思:
《森林音乐家》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在听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特别是歌曲后半段“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愉快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包括后面两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4、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含反思
教学目的:
1.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2.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难点:
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节奏图、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听着音乐愉快地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
听后提问:
A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愉快、欢快、高兴)
B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乐拍出2/4拍节奏)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D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发幼儿做各种简单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便哼唱歌曲便随老师学习动作表演。
4. 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
(3)学习用小手演奏
(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
5、 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1)认识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2)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乐器,活动结束。
5、大班音乐教案《藏族小格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感受西藏人民的活泼、欢快情感。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
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
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活动反思:
备课时我把舞蹈活动《小格桑》改为二教时,第一教时就是这节活动学唱歌曲,前面环节我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有教师传授如格桑含义为幸福之花,有引导幼儿自己理解如边疆、亚拉索,后面我采用多种练唱方法,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师生对唱那个、小组对唱、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两拍上配上动作(既让幼儿多感官地感受歌曲活泼的性质又帮助幼儿唱准休止音符)、接着在更多乐句上配上动作如亚拉索。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下课后好几个幼儿边唱小格桑边跳出活动室,情绪快乐溢于言表。
6、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藏族弦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2.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教学难点:
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节奏图、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听着音乐愉快地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
听后提问:
A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愉快、欢快、高兴)
B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乐拍出2/4拍节奏)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D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启发幼儿做各种简单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便哼唱歌曲便随老师学习动作表演。
4. 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
(3)学习用小手演奏
(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
3、 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1)认识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2)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乐器,活动结束。
7、音乐律动活动《海草舞》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至关重要。《指南》、《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海草舞》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的一首歌,在这首歌曲中,孩子们会随之起舞,感受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律动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不同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2、能够按规则跟随乐曲节拍进行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
3、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音乐《海草舞》、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我请小朋友们到音乐王国去做客。
2.音乐王国里住着美丽的仙子,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看图谱,练习舞蹈。
1.走啊走,我们来到了钢琴城。
2.出示图谱,幼儿练习。
提问:(1)这个图谱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
(2)谁能用动作来试一试?
3. 随机出示图谱,幼儿迅速做出相应动作。
4. 组合图谱,学习舞蹈。
提问:(1)这些动作,组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2)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吧。
(3)你发现这些图谱会怎样?是什么意思?
5.幼儿尝试跟随图谱舞蹈。
三、观看视频,尝试编舞。
1.钢琴城可真有趣啊!我们继续往前走吧!(来到吉他城)
2.观看视频,集体创编。
吉他城里会有什么好玩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1)视频中的老师做了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几次?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自己编动作来跳一跳?
3. 交代要求:
(1)请小朋友分成3组,创编动作并记录。
(2)记录好后,小组尝试舞蹈。
4.幼儿分组,尝试创编舞蹈。
5.幼儿跟随音乐表演。
四、完整表演,结束活动。
1.音乐王国里还有一个最奇妙的竖琴城。让我们来看看竖琴城里有些什么吧!
2.竖琴城里的仙女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3.幼儿完整表演《海草舞》。
反思:
这是一节很有趣的音乐课,我利用抖音中的乐曲《海草舞》让幼儿学习,在活动中幼儿十分感兴趣,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学习舞蹈动作,小朋友们都很愿意小组合作创编新的动作。在活动中,我突出了重难点,图谱简单易懂,幼儿也可以跟着一起创编,整个过程设计的是循序渐进的,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自己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情况,1.降低难度,内容过多;2.可以把律动的动作再拎一下,创编和看视频2个环节可以互换一下,这样难易的体现更有层次性。3.孩子的前期经验不足,律动活动没有很好的挖掘舞蹈动作的元素,整个活动内容也多,孩子总体掌握情况不是特别好。
8、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藏族雕版印刷术》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更应该具有价值导向,人文教育,围绕《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幼儿园科学教育渗透幼儿人文科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中国的文明是靠着原始象形文到现代的文字的方式一代代传递着的,而记录文字的方式也是从最开始的沙土,到龟壳,再到竹简,纸来传承文明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四大发明中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更是有效的保存了中华的文明,随时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已经逐步被现代印刷术所替代,但是在甘孜藏区的藏族人民,依然还在用这样特殊的技艺,传递着藏族的文明信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以此为切入点,我开展了大班的人文科学活动《藏族雕版印刷》,根据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的年龄特点,我将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材料,让他们通过感知操作,体验到藏族雕版印刷的神奇之处,让他们在活动中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和传递方式的基础上,使幼儿了解藏族雕版印刷的技艺,以及藏族雕版印刷术对藏族文化的传承作用;
2、运用多种材料,尝试小组体验藏族雕版印刷的神奇之处;
3、通过动手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操作后的成就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1、幼儿对汉字的字体字形的认识基础
2、雕刻过程中刻刀的使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文字的演变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和认识。
物质准备:PPT、藏族雕版印刷视频,吹塑纸,硬纸板,肥皂,石膏板,竹签笔,小刻刀,颜料,刷子,滚筒
活动过程
藏族雕版印刷(活动一)
(一)出示 PPT,引导幼儿欣赏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教师出示“鸡”字的象形字,让幼儿观察。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字,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什么时候呢?久到人还只能居住在山洞的时候,那时候叫原始社会,这个字就是原始社会的人发明的文字,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猜猜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这个字代表一个动物。
2、教师告诉幼儿象形文字
教师:这个字认作“鸡”,这是原始社会人发明的文字就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人们最早产生的文字。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那么我们大家看,这个象形文字最上面的就代表鸡的头,有鸡冠,鸡头,鸡脖子,张开的地方,像鸡的什么呢?鸡的翅膀。
3、出示繁体字“鸡”
教师: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种象形文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聪明的中国人就将象形文字演变成了繁体字,繁体字在中国也有很久的历史,有两千多年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鸡”繁体字。
4、出示简体字“鸡”
教师出示简体字,幼儿观察
教师:繁体字的比划还是比较的多,现代的人们在运用中,就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就产生了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我们的简体汉字。这个就是我们的简体字“鸡”,那么现在我请朋友们来对比一下,繁体字和简体字哪个写起要简单一点,请朋友们用你的手来写一写。
(二)教师总结:这个就是我们不同时期的文字,有象形字,繁体字,简体字,但是它都表达了一个意思,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字都念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文化就是靠这些文字一代代传递下去的。藏族雕版印刷(活动二)
(一)活动引入
教师:今天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开始一堂有趣活动。
(二)出示 PPT,初步感知文字的记录方式。
1、教师出示 PPT,分别是“鸡”的象形文字,繁体字,简体字,复习文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我们上次活动已经了解了文字演变,小朋友还记得文字演变的过程都出现了什么文字吗?
2、教师出示 PPT,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解边提问,让幼儿了解文字的记录方式。
教师:有了我们的文字,人们就要想办法把它记录下来呀,便于子孙后代了解当时的状况,最开始人是把文字记录在沙土上(出示沙土 PPT),大家想想用沙土记录的方式好不好?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风吹雨淋,很快文字就没有了,就不知道写了什么了)然后人们又发现在乌龟的壳上刻字也可以记录,可是乌龟壳很坚硬,刻字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发现在竹片上记录文字比龟壳上更方便,于是就有了竹简,可是竹简记录的文字多了,一卷一卷的就很厚重,保存运输都不方便,人们就发明了纸,在纸上写字又方便,运输保存也比较容易,所以从古代一直到现在我们都用纸来记录文字,不过后来人们发现用人工抄写的速度很慢,聪明的中国人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成批成批的印刷出我们需要的文字。
(三)引入藏族雕版印刷探究藏族雕版印刷的技艺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藏族雕版印刷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它对藏族文化的传承作用。
教师: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人就发明了复印机,复印速度更快了,但是在甘孜藏区的藏族人民,依然还是保存了雕版印刷这个技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特殊的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1)藏族雕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用刀在木板上雕刻出字体。
(2)工人如何进行雕版印刷?
先将颜料在木板上刷一遍,然后拿张纸蒙在刷过颜料的木板上,使劲压过一边,然后就把木板上的字印了下来。
(四)幼儿尝试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自行选择,三个幼儿为一组,仿制藏族雕版印刷。
教师:请大家看看,老师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大家自己来选择,按照我们刚才看到的步骤,制作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雕版印刷。
(五)幼儿展示活动
请幼儿将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
教师:请朋友们说说你们那组选择的是什么材料?你觉得效果怎么样?
活动反思
孩子们的对雕刻的兴趣非常的高昂,也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设定,孩子们虽然对汉字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孩子们还不能对汉字进行翻转,所以孩子们发现有些印刷出来的字体是反的,不标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计划下一次进一步的雕版印刷会涉及到这个范围。
9、大班最新教案《勇敢的小兔子》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演音乐的能力。
3.听音乐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活动投影胶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
教学重难点: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同,听懂音乐。
2.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反馈:
纠正措施: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谈话: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小动物,那你们和老师说一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好吗?(幼儿自由讨论,汇报)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个非常好听的就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看投影,将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老师边操作活动投影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老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同.
(4)听音乐,师生共同游戏。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分配角色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4.请配合最好的一个小组表演给全班的孩子看。
三.放松活动,结束本课。.
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出室。
教学反思:
从孩子们来看,在这堂课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知道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在与老师共同的游戏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体验了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明白了遇到坏人要团结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和情境、和材料的互动中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