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爱惜粮食》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爱惜粮食》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语言教案《爱惜粮食》反思

1、大班语言教案《爱惜粮食》反思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

  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材料配套:

  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

  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⑶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⑴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⑵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⑴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⑵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⑴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⑵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2、大班教案《粮食》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二.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三.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五.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准备

  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

  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3、大班教案《粮食丰收了》含反思

教学目的

  1、尝试表现田野的宽阔空间,秋天的田野上粮食丰收的景象。

  2、大胆表现自己看到过的,所想的景象,学习用重叠的方法画景物。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丰收的图片和照片 ,水彩笔,蜡笔,白纸。

重点与难点

  教幼儿能完整的完成一份作品。

  大胆表现自己看到过的,所想的景象。学习用重叠的方法画景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回忆讨论

  (1) 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

  (2) 你看到过田野上丰收的景象吗?

  (3) 你看到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二、讨论与分析

  (1)如果让你在纸上来表现秋天田野上的丰收景象,你认为丰收是的景物是怎样的?田野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象?

  (2)怎么来表示丰收?你认为可以画什么来表现粮食丰收的情景呢?(收割稻子,收割玉米… …)

  (3)远处的景物和近处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远的景物画小,近的景物画大,排列有疏密

  (2)注意颜色的合理选择搭配

  (3)大胆创作,体现个性化

  四、讲评,幼儿相互观看欣赏,自由讨论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表扬动手动脑、相互合作的小朋友。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墙面上,让幼儿相互欣赏,也可请家长来参观。

延伸活动

  可以将大米粒、小麦、玉米等混合,组织幼儿进行谷物分类,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持久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在于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制作秋天的果实。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并初步了解农民劳动辛苦,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养成懂得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中,我结合实际季节引导这是秋天,转而引入秋天不仅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导入主题,让幼儿看了很多收割图片。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激发幼儿兴趣中,幼儿都表现出强烈的想要制作的欲望。在制作中,幼儿把作品完成后却说不好完整的一句介绍自己作品的汉话,我想在以后的制作中要加强强调,必进他们是幼儿,又是才接受双语课程的。以后我一定会加以强调,细心指导。

  请幼儿们感受周围的艺术、文化气氛,参观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在生活中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一切,感受生活和劳动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炙热的感情。

4、大班健康教案《爱惜粮食》幼儿园

活动设计背景

  针对现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时不爱惜粮食,把米饭和菜故意掉在桌上,还相互打饭仗这种不良现象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3.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准备

  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

  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5、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

  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材料配套:

  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

  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⑶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⑴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⑵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⑴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⑵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⑴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⑵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6、大班教案《节约粮食》含反思

活动目标:

  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学习古诗《悯农》,并理解其含义。

  2. 物质准备: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2)课件:一粒米的来历

  (3)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4) 配乐诗:《悯农》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二、粮食来之不易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

  3.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

  4.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

  四、和面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内容及图片,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幼儿园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活动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那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通过让幼儿看《一粒米的来历》课件,体验和面,来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完成重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小结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样爱惜粮食呢,突破难点。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因为《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所以在活动中还有家园配合、区域活动的内容,为目标更好地达成服务。

  2.谈谈你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社会活动与幼儿的一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在我们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模式让幼儿来真正理解、运用的活动,我在社会活动中会运用以下几种模式来进行:

  生活感知

  这种模式适用于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目标,如:认识超市、邮局等。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情境陶冶

  此模式运适于对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如:关爱残疾人、拥抱、等。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不方便。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实际练习法

  此模式运用于一些习惯养成,如:排队、谦让等。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议一议”栏目 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

  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

  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8、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爱惜粮食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针对现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时不爱惜粮食,把米饭和菜故意掉在桌上,还相互打饭仗这种不良现象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3.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准备

  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

  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