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反思

《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反思

1、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反思

活动名称:

  危险的东西不要动

设计意图:

  在《我找到的危险》活动中,孩子找到了许多危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很浓,于是我同孩子一起生成了这样一节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歌曲创编的形式加深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34|5—|5432|1—||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教师指导语:“作为安全小卫士的我们因该有的责任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别人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隔壁大班去,希望你们能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他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歌曲创编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欣慰,这个欣慰在于幼儿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安全教育没有徒劳,孩子在活动中逐渐的在成熟和成长。此类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如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2、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害物品的特点和不安全因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使幼儿明白不乱动成人物品的道理。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消毒液、玻璃容器、小块红布、口红。

活动过程

  (一)课前律动:

  教师:小朋友们好,下面请小朋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游戏!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放起来。)

  (二)激趣导入

  1、教师将一小块红布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容器里,让幼儿观察,并提问瓶中的红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这块布变成了白色。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它变成了白色?

  幼儿:想。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来揭开这里的奥秘。

  2、出示消毒液

  教师:刚才试验中的红布就是被这瓶液体改变了颜色,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幼儿:消毒液。

  教师:xx小朋友回答的真棒!那么你们知道消毒液的特点和作用吗?

  幼儿:用它可以消毒。

  教师小结:消毒液是一种无色的液体,但它有一种很刺鼻的气味。人们可以用它来消灭有害的细菌。而且它的腐蚀性也很强,所以小朋友们不能随便乱摸。

  3、出示口红

  教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幼儿:老师手中拿的是口红。

  教师:xx真聪明,你们看见过谁用过?

  幼儿:妈妈。

  教师:那她把口红涂在哪里啊?

  幼儿:嘴上。

  教师:那你们可以用大人的口红吗?

  幼儿:不可以。

  教师小结:口红是一种化妆品,它含有汞等有害物质。你们的皮肤还很娇嫩,如果涂抹口红的话,会引起中毒。

  4、出示农药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幼儿:农药

  教师:你们知道农药的作用吗?

  幼儿:不知道。

  教师:那么就由老师来告诉大家吧!农药也是一种液体,它可以用来杀死虫对庄稼有害的虫子。如果人类接触到它的话,有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三)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些有害物品,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这些有害物品,不去触摸。

  (四)活动延伸

  回家之后,问一问家长还有哪些物品对身体有害。我们下节课请小朋友再说一说。

活动反思:

  幼儿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总体来说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有关于这些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危险物品对人的伤害

3、大班安全教案《不要乱吃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三、游戏判断对错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小结: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3、夏天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结: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也尽量少吃雪糕,因为雪糕太凉容易让胃宝宝难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小结: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四、操作活动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做得不正确的图片挑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喝水,容易呛到。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能积极参加,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本活动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害物品的特点和不安全因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使幼儿明白不乱动成人物品的道理。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消毒液、玻璃容器、小块红布、口红、农药瓶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律动:

  教师:小朋友们好,下面请小朋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游戏!

  (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放起来。)

  二、激趣导入:

  1、教师将一小块红布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容器里,让幼儿观察,并提问瓶中的红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这块布变成了白色。

  2、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它变成了白色?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来揭开这里的奥秘。

  3、出示消毒液 教师:刚才试验中的红布就是被这瓶液体改变了颜色,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幼儿:消毒液。

  4、教师:xx小朋友回答的真棒!那么你们知道消毒液的特点和作用吗?幼儿:用它可以消毒。

  教师小结:消毒液是一种无色的液体,但它有一种很刺鼻的气味。人们可以用它来消灭有害的细菌。而且它的腐蚀性也很强,所以小朋友们不能随便乱摸。

  三、出示口红

  1、教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幼儿:老师手中拿的是口红。

  2、教师:xx真聪明,你们看见过谁用过?幼儿:妈妈。

  3、教师:那她把口红涂在哪里啊?幼儿:嘴上。

  4、教师:那你们可以用大人的口红吗?幼儿:不可以。

  教师小结:口红是一种化妆品,它含有汞等有害物质。你们的皮肤还很娇嫩,如果涂抹口红的话,会引起中毒。

  四、出示农药图片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幼儿:农药

  2、教师:你们知道农药的作用吗?幼儿:不知道教师:那么就由老师来告诉大家吧!农药也是一种液体,它可以用来杀死虫对庄稼有害的虫子。如果人类接触到它的话,有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五、活动结束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些有害物品,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这些有害物品,不去触摸。

  六、活动延伸回家之后,问一问家长还有哪些物品对身体有害。我们下节课请小朋友再说一说。

活动反思:

  幼儿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总体来说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有关于这些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危险物品对人的伤害

5、大班主题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含反思

活动名称:

  危险的东西不要动

设计意图:

  在《我找到的危险》活动中,孩子找到了许多危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很浓,于是我同孩子一起生成了这样一节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歌曲创编的形式加深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34|5—|5432|1—||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教师指导语:“作为安全小卫士的我们因该有的责任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别人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隔壁大班去,希望你们能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他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歌曲创编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欣慰,这个欣慰在于幼儿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安全教育没有徒劳,孩子在活动中逐渐的在成熟和成长。此类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如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6、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优秀教案《不要乱吃东西》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6、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7、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三、游戏判断对错

  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小结: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3、夏天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结: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也尽量少吃雪糕,因为雪糕太凉容易让胃宝宝难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小结: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做得不正确的图片挑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喝水,容易呛到。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7、大班安全公开课教案《高处危险我不跳》教案与反思

  小朋友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知道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性,所以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更多公开课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关注教案网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笔(每人一只)、小椅子若干,幼儿用书28-29页。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了解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 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

  (二)展开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题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不能跳。为什么?

  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陡坡、攀爬架等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 指导语: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可以怎样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引导幼儿知道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来表示禁止。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指导语: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时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三)结束

  活动延伸: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时安排练习向下跳的活动,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幼儿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们学习了这节安全活动《高处危险我不跳》。

  在学习中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高处危险不能跳,出示图片让幼儿找一找那些地方不能跳,在学习中有幼儿知道不能在石头、楼梯、阳台等危险的地方跳跃,95%的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幼儿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93%的幼儿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禁止跳跃的标志并引导幼儿“找危险”,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幼儿初步知道危险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够辨别什么地方危险,听从成人的建议,懂得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8、大班主题教案——社会安全教案《我家里的危险》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增强安全意识,远离不安全因素。

  2、在讲讲、议议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6、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用PPT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危险吗?我们的家里有没有危险?都有哪些危险呢?

  2、 出示PPT图片,一起来看看家里的危险。(教师和幼儿边讨论边说)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图片,这是什么?(热水壶)

  在家里,我们用它来干什么?爸爸妈妈通常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会去碰他吗?热水壶有什么危险?你知道使用热水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小朋友好奇心都很强,他们会对热水壶里冒出来的热气感兴趣,有的小朋友甚至把手伸到装有热水的壶口边玩,不小心就被烫伤;如果把壶放在茶几等高的地方,热水壶容易砸下来烫伤小朋友,热水壶的内胆破碎后容易划伤小朋友。)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二种危险物品(打火机)

  打火机有什么用途,我们通常会在哪里看到它?它能帮我们很多忙,那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什么危险呢?(小朋友对打火机里面的液体很感兴趣,一部分小朋友就会尝试着把打火机弄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在打不开的情况下有的人就会乱摔,却不知道打火机里面装了汽油,一摔就容易爆炸,爆炸后打火机的塑料外壳会飞溅到四面八方,不小心就飞到小朋友身上烫伤小朋友;如果使用打火机来照明,也容易发生火灾,因为家里布做的东西很多,容易着火。)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三种危险物品(液化气罐子)

  液化气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那你知道它的构造吗?液化气有什么危险呢?(液化气有一个开关,用一根红色的管子连着液化灶,我们把开关打开才能用,不用的时候要把它关掉。小朋友如果乱拧开关就会导致煤气泄漏,煤气是一种有毒气体,进入到人的身体里会发生头晕,呼吸困难,窒息,最后死亡等情况,所以他很危险。液化气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四种危险物品(微波炉)

  微波炉能帮我们什么忙?它有那么多的好处,里面没有热水、汽油和煤气,它有什么危险呢?(微波炉是电器,小朋友使用不当会发生触电事故)

  3、 游戏巩固“我说你答”,答对的小朋友给小贴画作奖励。

  热水壶应该放在高处还是地处?

  可以把手伸进热水壶吗?

  打火机可不可以摔?

  如果有一件小朋友很喜欢的玩具掉到床底下可不可以用打火机照明去捡?

  火警电话:119

  遇到火灾时什么办法离开火场又快又安全?A、乘电梯B、走楼梯

  火灾烟雾很浓时可以用干毛巾还是湿毛巾捂住口鼻?

  液化气的开关能当玩具吗?

  煤气泄漏怎么办?A、开窗B、关窗

  手上沾有水能插电吗?

  有人触电怎么办?切断电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留意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活动反思:

  《危险在哪里》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的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的第三个主题。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的危险,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求助方法,从而保护自己,让自己远离危险。

  在课堂导入时,我播放了一段本校学生在课间爬围墙的录像,同学看到熟悉的校服,熟悉的校园,情绪都很激动,当看到同学在攀爬围墙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大叫到:危险!看到学生们这样的反应,我知道自己的导入设计成功了。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我紧扣教材,利用教材优势,从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培养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了解与“危险”有关的一切。再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校园为载体,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制作录像,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到哪些行为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对于书本上45页所例举来自陌生人的危险,我采取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体会。最后用一首《安全歌》结束活动,进一步认识安全的重要。

  危险时刻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作为小学生,仅通过一堂课,对危险的认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那就需要我们时刻提醒学生,关注学生,让危险远离我们。

  生命是万事之源,我们要让学生在成长的历程里,感知安全情系生命,情系我们千家万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