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寻找花果山》

《大班教案《寻找花果山》》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寻找花果山》

1、大班教案《寻找花果山》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活动《寻找花果山》,让幼儿亲自去探索道路,能有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寻路过程和战胜困难的经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布置三条通行花果山的路,路上设置各种障碍。

  2、各条路的标记地图人手一张,孙悟空面具、玩具手机

  3、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几何图形若干。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困难并动脑筋战胜。

  难点:寻找去花果山的路、识别标记。

活动过程

  (一)看录象,引起兴趣

  幼儿观看孙悟空住在花果山的录象

  师:刚才是谁?他住在哪里?花果山里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去呀?(想)

  过渡语:可是,花果山在什么地方呀?

  (二)寻找花果山

  1、想去花果山又不知道在那里,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思考,最后确定由老师打电话给孙悟空)

  放录音

  孙:这好办,我用我的毫毛来变地图给你们,它会指引你们来花果山的,只要你们能按地图上的标记寻找道路就能找到花果山。

  师:真的?太好啦。孙悟空爷爷怎么说?(启发幼儿回忆孙爷爷的话)

  孙:不过在通往花果山的路上,你们还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你们怕不怕?不过只要你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到达花果山,那时,我一定在花果山门口迎接你们,现在,我已把标记地图变到你们的椅子底下了,小朋友一会儿见。

  师:孙爷爷又说了什么?遇到困难怎么办?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地图,教师出示找到的大地图告诉幼儿,去花果山有三条路,(1)几何图形标记路(2)动物标记路(3)数学提迷宫路小朋友手里的小地图的道路只有一条,(4--5人相同)

  3、教师先让幼儿看清地图上是什么标记的道路,然后找和自己相同路线的同伴结为一组,共三组,要求看懂在地图上该走哪条路,一起去找(让幼儿互相帮助结伴而行)

  4、每条路上至少设有3个障碍物,如:跳过小沟,爬山,钻山洞,走独木桥,穿越大森林、遇到老虎、走过迷宫等等。让幼儿在错综的三条路中边看标记边走、边战胜困难、边寻找花果山。

  (三)到达花果山(孙悟空由老师扮演在山门口迎接)

  孙: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累了吧?快到桃树下歇歇,你们本领真大,能不能告诉孙爷爷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呀?你们是怎么克服和解决的?(幼儿自由讲述)你们真勇敢,为了奖励你们,你们边吃桃子边看孙爷爷表演变魔术,好吗?

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再去走其它二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线。

2、大班教案《寻找反义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认真观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体验游戏快乐,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乒乓球(1个)、玻璃球(1个) 、 小口袋、盛满水的鱼缸、书(2本) 、 糖 、 药 、 海绵 、 木块、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口袋,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口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摸:提问,摸到了什么?“乒乓球”。再摸,摸到了什么?“小玻璃球”。

  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乒乓球大,玻璃球小,像大小这样一组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 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反义词。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乒乓球和玻璃球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对“鱼缸”,鱼缸里盛满了水。现在,老师把玻璃球放到水中,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玻璃球沉了下去。

  教师:小朋友想,乒乓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猜测,接着教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

  教师:沉和浮也是一对反义词。

  2、在活动室找反义词

  如:门关着----窗户开着的桌子高-----椅子低

  黑板黑----墙子白女孩子头发长-----男孩子头发短

  三、出示实物学习反义词

  1、教师出示两本厚薄不同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再观察比较,厚的新,薄的旧,新——旧是一对反义词。

  2、出示海绵和木块,请幼儿捏一捏,说出软---硬是一对反义词。

  3、出示糖和药,请幼儿尝一尝,说出甜---苦是一对反义词。

  4、出示同样的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是空的,另一个瓶子盛满水,请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说出反义词,满—空。再让幼儿掂一掂,说出轻---重也是一对反义词。

  四、出示课件学说反义词

  1、一哭一笑的两个小娃娃,哭---笑是一对反义词,并引导幼儿做动作。

  2、出示夏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热,则热的反义词是什么?“冷”,并让幼儿做冷的动作。

  3、图片一小朋友穿衣服,则它的反义词是“脱”。

  4、火车和汽车图片,引出反义词,长---短,快---慢,并引导幼儿用反义词说出短句,如:火车长---汽车短等。

  五、通过游戏巩固复习反义词。

  1、拍手游戏

  教师:我说大。

  幼儿:我说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

  2、做相反的动作

  如:教师做一个冷的动作,幼儿做热的动作。

  长---短 高---矮 哭---笑

  胖---瘦 厚---薄 大---小

  3、给反义词说短句

  如:什么快?什么慢?

  胖胖的什么?瘦瘦的什么?

  六、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活动。

  小朋友表现特别棒,现在来表扬一下自己,说儿歌《我真的很不错》。

  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头脑也不错,我脸蛋也不错,我身材也不错,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不错。

反思:

  一、材料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物到图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感官、实践,思维认识反义词,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两种物品中找一对反义词,到找出多对反义词,不仅达到掌握反义词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一开始,就利用摸“神秘小口袋”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神秘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秘密,引出了本节活动的课题“反义词”。通过小实验和找自己身边的反义词,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就在他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尝试兴趣,接着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尝试材料,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捏一捏、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反义词。接着循序渐进,为使幼儿掌握更多的反义词,利用课件,出现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节活动共设计了三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拍手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个是游戏是:“做相反动作”,如:教师做笑的动作,幼儿就做哭的动作,不仅复习了反义词,还给反义词配上形象的动作。第三个游戏:“给反义词说短句”如:爸爸个子高,我个子矮,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最后通过小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了本节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能积极思维,认真观察,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反义词,并能和教师互动,整节课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幼儿处于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反义词,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大班教案《花果山的改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培养大胆尝试、勇于表现的精神。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孙悟空的头饰、图片。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孙悟空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能根据情节的需要,合理的、创造性的续编故事,并准确、流畅、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过程:

  1.出示孙悟空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花果山的改变>。

  3.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续编故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4.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续编的故事。

  5.教师小结,表扬大胆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渗透:

  各领域渗透 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幼儿把自己续编的故事情节画下来。

  健康领域的体育游戏:“孙悟空七十二变”。

  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区设置相关主题的内容,比如图书区放置有关孙悟空的书籍等。

  生活中渗透 教育幼儿注意保护环境。

  家庭中渗透 让家长在家给幼儿讲《西游记》中的小故事。

花果山的改变

  孙悟空从西天取经回来,天天无所事事,四处游玩。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好久没回家了,就想回去看看他的花果山变得怎样了。他一个筋斗就到了花果山。一看,花果山上的花没了,树也快死了,地上都是垃圾。他气得大喝一声:“是谁把我的花果山变成这样的?孩儿们,快告诉我!”花果山的小猴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原来是有人把花果山开发成了旅游胜地。可是,游人们在游览花果山时却随地乱丢垃圾,看到漂亮的花就摘,并折断小树的枝条……所以花果山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孙悟空一听,马上叫小猴子把花果山的门关了,不让别人进来。孙悟空把小猴子都集中起来,一起商量怎样把花果山变回来……

活动拓展:

  (1)制作电脑课件。教师制作电脑课件分别表现花果山环境被破坏前后的情景,用对比鲜明的图片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深入开展环保活动。

  (2)举办“故事大王擂台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3)阅读活动。鼓励幼儿阅读《西游记》的连环画,并在班级中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幼儿阅读名著的兴趣。

注意事项:

  1.在幼儿讲述续编故事的环节,能照顾到能力较差和发言不积极的幼儿,请他们担任l临时评委,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对主讲幼儿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在内容创新方面,幼儿有趋同倾向,教师可以加以提示,防止续编的故事千篇一律。

活动反思 :

  此活动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孙悟空作为故事的中心人物,把环境保护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在不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这种将学习与参与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激情,又锻炼了幼儿动脑筋的好习惯。在语言运用方面,启发幼儿结合情节的发展趋势大胆续编故事,并用清晰、合理的语言表达出来,既符合大班幼儿的以知水平,又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

4、大班体育教案《花果山之战》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战胜活动中的各种“困阻”,提高平衡、从高处向下跳等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

  2、设各种难度场景,引导幼儿大胆地面对困难、主动挑战困难、创造性地战胜困难,尽情体验胜利的喜悦。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⒈活动材料:桌子18张、桃子(纸球)若干个、录音机等。

  ⒉活动环境布置:

  ⑴三列由桌子并成的石洞。

  ⑵三列由桌子并成、相隔的石桥。

  ⑶将桌子搭成高(130厘米)的“花果山”。

  ⑷教师扮演—孙悟空、妖怪。

活动过程:

  ⒈开始部分

  ⑴以孙悟空形象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扮演孙悟空登场:“本大王来也!孩儿们,今天大王带你们出去见识见识,看看外面的世界怎样?猴孙们先把变身的本领比给我瞧瞧。”

  ⑵“变身”游戏(准备动作)。

  “变身”动作:乌龟—鸭子—小熊—小狗—青蛙—老虎—鱼—孔雀—猴子嬉戏

  ⒉基本部分

  ⑴猴王带猴子外出,遇到石洞,越石洞创造多种钻、爬的动作。

  指导:引导幼儿利用桌洞从不同角度创造各种正面爬、侧面爬、倒退钻、绕桌脚钻等动作。

  ⑵半途发现“花果山”被妖怪占领,猴王带猴子们历经苦难,重返“花果山”。

  ①“巧”过石桥,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A将桌子两两相连,鼓励幼儿创编多种不同过桥的方法。(正面、反面、爬石桥、蹦跳过桥等)

  B将桌子两两相隔,再次利用以上动作大胆跨越“障碍”。

  (猴王带猴子们潜回花果山,偷回桃子。)

  ②“勇”攀花果山,引导幼儿战胜困难。

  将桌子搭成两层成“花果山”,引导幼儿敢于翻越“花果山”,提高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机动)

  ⒊结束部分:妖怪发现了,猴王带猴子们用手中的桃子当武器与妖怪大战,最后大胜,回到自己的家园,一起欢庆。

5、大班主题教案《寻找花果山》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活动《寻找花果山》,让幼儿亲自去探索道路,能有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寻路过程和战胜困难的经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布置三条通行花果山的路,路上设置各种障碍。

  2、各条路的标记地图人手一张,孙悟空面具、玩具手机

  3、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几何图形若干。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困难并动脑筋战胜。

  难点:寻找去花果山的路、识别标记。

活动过程

  (一)看录象,引起兴趣

  幼儿观看孙悟空住在花果山的录象

  师:刚才是谁?他住在哪里?花果山里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去呀?(想)

  过渡语:可是,花果山在什么地方呀?

  (二)寻找花果山

  1、想去花果山又不知道在那里,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思考,最后确定由老师打电话给孙悟空)

  放录音

  孙:这好办,我用我的毫毛来变地图给你们,它会指引你们来花果山的,只要你们能按地图上的标记寻找道路就能找到花果山。

  师:真的?太好啦。孙悟空爷爷怎么说?(启发幼儿回忆孙爷爷的话)

  孙:不过在通往花果山的路上,你们还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你们怕不怕?不过只要你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到达花果山,那时,我一定在花果山门口迎接你们,现在,我已把标记地图变到你们的椅子底下了,小朋友一会儿见。

  师:孙爷爷又说了什么?遇到困难怎么办?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地图,教师出示找到的大地图告诉幼儿,去花果山有三条路,(1)几何图形标记路(2)动物标记路(3)数学提迷宫路小朋友手里的小地图的道路只有一条,(4--5人相同)

  3、教师先让幼儿看清地图上是什么标记的道路,然后找和自己相同路线的同伴结为一组,共三组,要求看懂在地图上该走哪条路,一起去找(让幼儿互相帮助结伴而行)

  4、每条路上至少设有3个障碍物,如:跳过小沟,爬山,钻山洞,走独木桥,穿越大森林、遇到老虎、走过迷宫等等。让幼儿在错综的三条路中边看标记边走、边战胜困难、边寻找花果山。

  (三)到达花果山(孙悟空由老师扮演在山门口迎接)

  孙: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累了吧?快到桃树下歇歇,你们本领真大,能不能告诉孙爷爷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呀?你们是怎么克服和解决的?(幼儿自由讲述)你们真勇敢,为了奖励你们,你们边吃桃子边看孙爷爷表演变魔术,好吗?

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再去走其它二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线。

6、大班主题教案《寻找花果山》含反思

  一、设计意图

  《孙悟空大闹天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又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尤其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更是让幼儿非常喜爱,孩子们在平时的交谈中话题总是不离孙悟空,有几个顽皮的男孩还经常学孙悟空的样子,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单靠空洞的说教要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题材,于是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孙悟空来创设活动情景,以寻找花果山为目的,一路设置各种障碍,让幼儿亲自体验困难,并且去想办法战胜它。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活动,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幼儿通过情景活动体验感受很深,非常有兴趣、积极性非常高涨。在情景活动中既整合了多种学科,如认知中的动物归类,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归类和十以内的加减法,学看标记识路,运动中的跳、爬、钻。又培养了孩子们勇敢探索精神和活泼、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这一主题活动以幼儿的探索、感受和能力发展为主,教师的指导活动转为隐性,考虑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寻找花果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活动《寻找花果山》,让幼儿亲自去探索道路,能有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寻路过程和战胜困难的经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三、活动准备

  1、布置三条通行花果山的路,路上设置各种障碍。

  2、各条路的标记地图人手一张,孙悟空面具、玩具手机

  3、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几何图形若干。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困难并动脑筋战胜。

  难点:寻找去花果山的路、识别标记。

  五、活动过程

  (一)看录象,引起兴趣

  幼儿观看孙悟空住在花果山的录象

  师:刚才是谁?他住在哪里?花果山里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去呀?(想)

  过渡语:可是,花果山在什么地方呀?

  (二)寻找花果山

  1、想去花果山又不知道在那里,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思考,最后确定由老师打电话给孙悟空)

  放录音

  孙:这好办,我用我的毫毛来变地图给你们,它会指引你们来花果山的,只要你们能按地图上的标记寻找道路就能找到花果山。

  师:真的?太好啦。孙悟空爷爷怎么说?(启发幼儿回忆孙爷爷的话)

  孙:不过在通往花果山的路上,你们还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你们怕不怕?不过只要你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到达花果山,那时,我一定在花果山门口迎接你们,现在,我已把标记地图变到你们的椅子底下了,小朋友一会儿见。

  师:孙爷爷又说了什么?遇到困难怎么办?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地图,教师出示找到的大地图告诉幼儿,去花果山有三条路,(1)几何图形标记路(2)动物标记路(3)数学提迷宫路小朋友手里的小地图的道路只有一条,(4--5人相同)

  3、教师先让幼儿看清地图上是什么标记的道路,然后找和自己相同路线的同伴结为一组,共三组,要求看懂在地图上该走哪条路,一起去找(让幼儿互相帮助结伴而行)

  4、每条路上至少设有3个障碍物,如:跳过小沟,爬山,钻山洞,走独木桥,穿越大森林、遇到老虎、走过迷宫等等。让幼儿在错综的三条路中边看标记边走、边战胜困难、边寻找花果山。

  (三)到达花果山(孙悟空由老师扮演在山门口迎接)

  孙: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累了吧?快到桃树下歇歇,你们本领真大,能不能告诉孙爷爷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呀?你们是怎么克服和解决的?(幼儿自由讲述)你们真勇敢,为了奖励你们,你们边吃桃子边看孙爷爷表演变魔术,好吗?

  六、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再去走其它二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线。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7、大班教案《寻找春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踏青,并看照片,观察、发现知道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2、通过讲述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

  3、通过看画面,听歌曲,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孩子对春天无比热爱的感情。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美丽,知道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垫板和夹子、记号笔、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导入

  1、谈话激趣。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组织孩子在歌曲中找春天。

  二、参观乡间的春色

  1、预设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和老师一起到户外找一找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景色。

  2、带幼儿到户外去参观乡间的春景。(柳树、桃花、山川、小草、田野、桑苗、燕子等)

  三、讲述春天动植物天气、人们活动的变化。

  1、我们在外面发现哪些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礼物?

  2、你们想不想,把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记录下来?

  3、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春色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卡上

  四、欣赏春天的变化

  1、请幼儿利用投影仪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的美景(幼儿用记号笔记录在记录卡上)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教师拍摄的春天美景,和幼儿一起讨论观赏

  3、教师总结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哪些礼物?(春天的变化—花开、草长、树叶变绿、小动物(冬眠苏醒、南迁、换毛)、天气变暖)

  五、画春天

  1、组织孩子们用画笔,把春天画一画

  六、唱春天

  组织孩子合唱:春天在哪里

教学反思

  春天到来,就带孩子们来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并且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方便观察,我还是决定让他们在户外里面进行探索、观察、寻找。当告知孩子们要到户外去观察,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兴奋,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总是喜欢自己可以参与其中,动手做一做的事情,我也很乐意给孩子们安排这样的活动。

  另外活动前的准备我也思考过,总觉得,单纯的让孩子们拿着一张纸去画画太缺乏趣味感了,而且拿着薄薄的纸张在外面作画也很不方便,所以我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垫板和夹子,让铅画纸可以夹在垫板上,果然,在户外的时候看到孩子们行动方便,纸也没有弄碎、弄皱。

  让孩子们探索就要给孩子们绝对的自由,所以探索前,我就告诉孩子们下去以后可以自己早幼儿园里面到处寻找春天,前前后后都能够找。在我这样的语言引导下,我们的孩子们并没有出现挤在一起的现象,而是自由自在的到出看看、走走、画画,唱唱而我就想是他们的影子,拍摄他们发现的东西,回到教室后给孩子们重新温故而知新。在幼儿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活动结束后我还有另外一个体会,我们的孩子在自己的亲身探索之下,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在讨论时反而很安静,没有出现坐不住椅子的现象,我想: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很想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