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看不见的世界》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社会教案《看不见的世界》反思
设计思路:
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看,那边有个瞎子,哈哈……”,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了过来,有的嘻嘻笑;有的无所谓,表情各异。通过这件事,我不断的反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照顾太多,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意识却非常淡漠,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视残疾人。目前,在我国拥有九千万的残疾人,因此,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便迫在眉睫。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国法定的“助残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开展了关爱残疾人的教育,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和帮助残疾人的情感,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萌芽、开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盲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难。
2、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2、《盲人的日常生活》课件、《关爱残疾人》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3、眼罩(与幼儿人数相同),盲杖(幼儿人数的一半)。
4、红、绿灯、台阶等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黑暗的5分钟:
请幼儿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初步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眼前的世界真是美丽而多彩,赤橙黄绿蓝青紫。可是有另外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是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盲人)
师:对,但有的人叫他们瞎子,这样是不礼貌的。
师:盲人的世界为什么是黑暗的?
师: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生活的吗?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上眼罩,现在我们是一群“盲人”,请你们和老师做个游戏。
(“盲人”根据老师的口令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请到老师这边来,或请坐到左边的位置上等。)
师:你眼睛看不见时是怎么找到老师的?(听声音找到的。)
2、准备若干日常生活用品:请 “盲人”完成一些简单生活动作:如洗脸,梳头、穿衣等。
师:脸盆、毛巾等不会发出声音,你是怎么找到他们的?(用摸的,差点摔倒……)
师:蒙着眼睛走路和做事情有什么感受,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很不方便……用了很长时间……很困难,看不见真难受,……平时做这些事情很简单很容易。)
小结: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用手指触摸来做事情,所以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幼儿观看VCD—“盲人的生活世界”,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盲人的生活。
观看后提问:
师:
1、盲人是怎样生活的?(走路拄着拐杖)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谁的帮助?
3、盲人上街走哪里?(盲道)盲道起到什么作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盲人走在盲道上不会摔倒)
4、他们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他们学习盲文……)
师:失去光明的人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却很困难。除了盲人还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聋哑人,还有的失去双手或失去双脚的人……)
小结:对,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这些人都叫残疾人。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设计了很多方便他们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幼儿观看“残疾人”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为残疾人所做的贡献,激发幼儿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情感。
师:你看到了哪些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师:你看到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马路上有为盲人设置的盲道,公共汽车上的“爱心”座位、奥运会场上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厕所里有扶手……。)
师:哪些残疾人值得我们学习?(奥运会上残疾运动员们在拼搏,还拿到了金牌……)
小结: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很多残疾人非常坚强,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生活中有很多人主动关心、爱护残疾人,热心帮助需要关心和有困难的人,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尊重和爱护残疾人。
四、争做“爱心”小天使,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中感受被别人帮助和关爱时的情感,并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快乐。
1、游戏“我来帮你”(音乐:“感恩的心” )
游戏玩法:一半的幼儿带上眼罩当“迷路的盲人”,另一半幼儿帮助把“盲人”送“回家”——走过不同路线:经过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帮 “盲人”送回“家”。
2、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当你扮演 “盲人”时感觉如何?(黑乎乎、暗摸摸,什么都看不见,走路时有点害怕,想要拉住别人……)
师:当你帮忙把“盲人”送回到家时有什么感受?(很开心、很快乐)
小结:盲人和其他残疾人一样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都是健康的人,要好好保护自己,多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小朋友,你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不能对盲人不礼貌,要尊重他们,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开心、快乐和自豪。从体验中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延伸活动:
1、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为盲人设计“盲人生活用具”。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更多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的坚强不息和拼搏的事例。
活动反思: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等。本次活动老师通过让幼儿“了解、体验、感受、传递”几个环节把“认识、意识、品质、行为”等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残疾人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残疾人大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本次活动,老师选取幼儿相对比较了解的残疾人之一——“盲人”作为引子展开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盲人行动的不方便,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接着老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及工作,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幼儿带进残疾人的世界,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对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尊重和关心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残疾人,因此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帮助他们……”,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在最初的“游戏体验”中,从幼儿慢慢走,互相碰撞,找不到方向等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初步体验到盲人的不便,接着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感受”(课件欣赏)把幼儿一步步引入情感体验中,孩子们的笑脸没了,此时的表情和刚开始游戏时有点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最后又回到“盲人”的世界,通过“我来帮你”的 “游戏体验”让幼儿体会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后自己所得到的开心和自豪,同时感受到当自己有困难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在“看不见的世界” 里有了互相的“帮扶”,世界便充满了爱……
在社会活动教育过程中,爱心情感和关爱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日一时的事,该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能把关爱教育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更有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在最后环节,该老师让关爱特殊群体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达到最佳的成效,让“爱”继续延伸……
2、大班安全教案《看不见的气魔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燃气灶有危险不能玩,要远离。
2.知道煤气泄漏时,要先打开窗户、关闭阀门,并及时远离。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教育短片《煤气安全》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 短片导入活动。
1.故事讲述:一天兔妈妈不在家,小兔独自在家可无聊了,于是就找来了小猫和狐狸。(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他们玩着玩着觉得饿了,小兔打开冰箱一看,里面有小白菜、茄子,可小兔不会做饭,狐狸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来做。”狐狸打开燃气,可小花猫说:“不行不行,兔妈妈说了不能乱动燃气,等下不小心就会发生为灾的,而且燃气灶里面关着一个是用眼睛看不见的气魔鬼,很危险的!”可狐狸不相信呀,觉得燃气有什么危险呀,小猫一定是吓唬我的。小猫走后狐狸就打开了燃气灶的开关。炉具上“噗”地一声,蹿出一大团火苗,狐狸吓了一跳赶紧关了燃气灶,可他忍不住又打开了一次,这次没有火苗,狐狸以为这样就能做饭了,就把锅放了上去,不一会儿狐狸就觉得自己晕晕的,眼睛也睁不开了,“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2.通过讨论、猜测,初步了解煤气的危害。
——请大家说一说狐狸怎么了?为什么会躺在地上?
——狐狸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医院里,医生告诉他是煤气中毒,多亏兔妈妈中午回家,要不然就会被燃气毒死的。狐狸想起了小猫的话,以后再也不敢乱动燃气灶了。
二、观看教育视频,了解煤气对身体的伤害。
1.观看《煤气安全》教育视频,让幼儿知道日常不能打开燃气灶。
——煤气会让人晕倒,还会引导其他的安全事故,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煤气泄漏会怎么样。
2.通过话题讨论,强调要远离燃气灶,不随意打开、玩弄。
——煤气泄漏会怎么样?小朋友能不能打开、玩弄燃气灶
三、学习儿歌,
开窗通风用燃气,防火防爆要牢记
燃气软管勤检查,开火以后要关闭。
小朋友们别大意,不玩不弄不靠近。
哪天感到味怪异,煤气泄漏要警惕。
四、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气魔鬼”?(汽车尾气等)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气魔鬼”,玩耍时要远离汽车,汽车的尾气是有害的;吸烟及被动吸烟容易引发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在家里要监督爸爸不能吸烟,更要远离成人吸烟的场所。
活动反思: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越,在家吃饭有燃气,出门有车开,跟孩子 在一起时有的家长 可能会毫无顾忌的吸着高档烟,殊不知燃气、汽车尾气还有香烟这些有毒的气体对孩子 的危害,尤其是汽车尾气含铅,同等数量的尾气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过成人。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这方面的安全 知识。
3、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看不见的洞洞》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我班有几位幼儿的小牙齿掉了,我想到大班幼儿正处于换牙期,为了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因此设计了健康活动《看不见的洞洞》。
活动目标:
1、知道蛀牙产生的原因。
2、懂得怎样爱护自己的牙齿。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牙刷、牙杯、镜子、封口袋子若干。
2、牙医博士的图片一张。
3、《牙医之歌》见附。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请牙医博士出场:今天我为小朋友请来了很厉害的专家,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请他出来,看看他是谁,好不好?
(出示牙医博士的图片)他是谁呀?想不想知道他是什么医生呢?听一听他怎么说吧!
教师唱《牙医歌》,向幼儿介绍牙医博士。
二、通过观察、讨论,使幼儿了解蛀牙产生的原因。
你的牙齿疼过吗?什么时候?为什么疼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认为我们的牙齿里会有洞洞吗?
(照镜子寻找自己的蛀牙)今天呀,牙医博士就是专门来帮助小朋友们的牙齿的。牙医博士说了,要想帮助自己的牙齿,就要先找到牙齿哪里生病了。牙医博士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小镜子,请你们现在就去照照小镜子,找一找自己有没有有洞洞的牙齿,如果有洞洞,那洞洞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赶快去看看吧!
师幼讨论自己的蛀牙?
教师小结:牙医博士说了,有洞洞的牙齿,叫做蛀牙。还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蛀牙是怎么造成的吗?
师幼讨论蛀牙产生的原因?
教师小结:蛀牙的产生是因为糖或巧克力之类的吃多了,或者小的时候喝了太多的酸奶,再或者含有糖份的零食、点心吃的太多了,所以才会导致蛀牙的产生。
三、通过讨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那我们已经蛀掉的牙齿或者还是健康的牙齿是不是都要应该保护呀?那应该怎样让蛀牙的洞洞消失呢?健康的牙齿又应该怎样来保护好它们呢?
师幼讨论。
教师小结:蛀掉的牙齿,我们可以找牙医博士来补完整。而且我们要注意饭后漱漱口、少吃零食、少吃糖,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刷牙。只有做到这些了,我们的牙齿才会越来越健康。
四、了解牙齿的基本结构及作用,学习正确使用牙刷和牙膏。
(出示牙齿模型)向幼儿介绍牙齿结构(牙龈:保护牙齿的根部,还对牙齿的稳固起着重要的作用;牙齿:咀嚼食物)幼儿讨论正确使用牙刷、牙膏和刷牙的正确方法,让个别幼儿上前利用牙齿模型演示。
教师小结,并正确演示牙刷和牙膏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刷牙的正确方法:每天要刷两次牙才是健康的。因为一天吃三顿饭,再吃点水果、点心之类的,虽然每次都漱漱口,但是还是会有残留的东西,如果晚上睡觉之前不刷牙就会导致蛀牙。为什么早上要刷牙呢?因为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口腔一直都是闭合的状态,口腔内会滋生很多的细菌,对身体的健康和牙齿的健康都没有好处,所以早上起床也是一定要刷牙的。而且牙医博士还建议我们每次刷牙要刷够2分钟,才能真正的对牙齿有好处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儿歌动画,时间刚好是健康的2分钟刷牙时间。当歌曲和动画结束的时候就是我们刷好牙齿的时候哦!下面我们请翁老师为我们拿出牙刷和牙杯,一起来清洁一下我们的小牙齿吧!(幼儿分组拿自己的小杯子用牙刷刷牙!)
五、活动结束。
收拾牙刷(用封口袋子装起来)和小杯子,用小镜子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刷干净。
附:
牙医之歌我是一名小牙医,我的本领大!
你的牙齿生病了,就来找我吧!
我来帮它看看病,然后修修它!
保证你的小牙齿,白亮又健康!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身体的危害,幼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和其他领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的目的。
4、大班社会详案教案《看不见的世界》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看,那边有个瞎子,哈哈……”,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了过来,有的嘻嘻笑;有的无所谓,表情各异。通过这件事,我不断的反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照顾太多,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意识却非常淡漠,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视残疾人。目前,在我国拥有九千万的残疾人,因此,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便迫在眉睫。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国法定的“助残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开展了关爱残疾人的教育,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和帮助残疾人的情感,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萌芽、开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盲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难。
2、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2、《盲人的日常生活》课件、《关爱残疾人》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3、眼罩(与幼儿人数相同),盲杖(幼儿人数的一半)。
4、红、绿灯、台阶等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黑暗的5分钟:
请幼儿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初步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眼前的世界真是美丽而多彩,赤橙黄绿蓝青紫。可是有另外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是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盲人)
师:对,但有的人叫他们瞎子,这样是不礼貌的。
师:盲人的世界为什么是黑暗的?
师: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生活的吗?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上眼罩,现在我们是一群“盲人”,请你们和老师做个游戏。
(“盲人”根据老师的口令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请到老师这边来,或请坐到左边的位置上等。)
师:你眼睛看不见时是怎么找到老师的?(听声音找到的。)
2、准备若干日常生活用品:请 “盲人”完成一些简单生活动作:如洗脸,梳头、穿衣等。
师:脸盆、毛巾等不会发出声音,你是怎么找到他们的?(用摸的,差点摔倒……)
师:蒙着眼睛走路和做事情有什么感受,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很不方便……用了很长时间……很困难,看不见真难受,……平时做这些事情很简单很容易。)
小结: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用手指触摸来做事情,所以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幼儿观看VCD—“盲人的生活世界”,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盲人的生活。
观看后提问:
师:
1、盲人是怎样生活的?(走路拄着拐杖)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谁的帮助?
3、盲人上街走哪里?(盲道)盲道起到什么作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盲人走在盲道上不会摔倒)
4、他们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他们学习盲文……)
师:失去光明的人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却很困难。除了盲人还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聋哑人,还有的失去双手或失去双脚的人……)
小结:对,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这些人都叫残疾人。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设计了很多方便他们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幼儿观看“残疾人”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为残疾人所做的贡献,激发幼儿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情感。
师:你看到了哪些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师:你看到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马路上有为盲人设置的盲道,公共汽车上的“爱心”座位、奥运会场上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厕所里有扶手……。)
师:哪些残疾人值得我们学习?(奥运会上残疾运动员们在拼搏,还拿到了金牌……)
小结: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很多残疾人非常坚强,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生活中有很多人主动关心、爱护残疾人,热心帮助需要关心和有困难的人,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尊重和爱护残疾人。
四、争做“爱心”小天使,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中感受被别人帮助和关爱时的情感,并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快乐。
1、游戏“我来帮你”(音乐:“感恩的心” )
游戏玩法:一半的幼儿带上眼罩当“迷路的盲人”,另一半幼儿帮助把“盲人”送“回家”——走过不同路线:经过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帮 “盲人”送回“家”。
2、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当你扮演 “盲人”时感觉如何?(黑乎乎、暗摸摸,什么都看不见,走路时有点害怕,想要拉住别人……)
师:当你帮忙把“盲人”送回到家时有什么感受?(很开心、很快乐)
小结:盲人和其他残疾人一样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都是健康的人,要好好保护自己,多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小朋友,你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不能对盲人不礼貌,要尊重他们,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开心、快乐和自豪。从体验中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延伸活动:
1、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为盲人设计“盲人生活用具”。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更多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的坚强不息和拼搏的事例。
活动反思: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等。本次活动老师通过让幼儿“了解、体验、感受、传递”几个环节把“认识、意识、品质、行为”等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残疾人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残疾人大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本次活动,老师选取幼儿相对比较了解的残疾人之一——“盲人”作为引子展开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盲人行动的不方便,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接着老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及工作,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幼儿带进残疾人的世界,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对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尊重和关心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残疾人,因此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帮助他们……”,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在最初的“游戏体验”中,从幼儿慢慢走,互相碰撞,找不到方向等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初步体验到盲人的不便,接着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感受”(课件欣赏)把幼儿一步步引入情感体验中,孩子们的笑脸没了,此时的表情和刚开始游戏时有点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最后又回到“盲人”的世界,通过“我来帮你”的 “游戏体验”让幼儿体会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后自己所得到的开心和自豪,同时感受到当自己有困难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在“看不见的世界” 里有了互相的“帮扶”,世界便充满了爱……
在社会活动教育过程中,爱心情感和关爱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日一时的事,该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能把关爱教育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更有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在最后环节,该老师让关爱特殊群体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达到最佳的成效,让“爱”继续延伸……
5、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看不见的气魔鬼》教案反思
现在的生活非常便利,每个人家里都有燃气,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些有危险不能玩耍,所以小编设计的本次活动,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知道家里的燃气灶不能玩,知道煤气泄漏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燃气灶有危险不能玩,要远离。
2.知道煤气泄漏时,要先打开窗户、关闭阀门,并及时远离。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教育短片《煤气安全》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 短片导入活动。
1.故事讲述:一天兔妈妈不在家,小兔独自在家可无聊了,于是就找来了小猫和狐狸。他们玩着玩着觉得饿了,小兔打开冰箱一看,里面有小白菜、茄子,可小兔不会做饭,狐狸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来做。”狐狸打开燃气,可小花猫说:“不行不行,兔妈妈说了不能乱动燃气,等下不小心就会发生为灾的,而且燃气灶里面关着一个是用眼睛看不见的气魔鬼,很危险的!”可狐狸不相信呀,觉得燃气有什么危险呀,小猫一定是吓唬我的。小猫走后狐狸就打开了燃气灶的开关。炉具上“噗”地一声,蹿出一大团火苗,狐狸吓了一跳赶紧关了燃气灶,可他忍不住又打开了一次,这次没有火苗,狐狸以为这样就能做饭了,就把锅放了上去,不一会儿狐狸就觉得自己晕晕的,眼睛也睁不开了,“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2.通过讨论、猜测,初步了解煤气的危害。
——请大家说一说狐狸怎么了?为什么会躺在地上?
——狐狸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医院里,医生告诉他是煤气中毒,多亏兔妈妈中午回家,要不然就会被燃气毒死的。狐狸想起了小猫的话,以后再也不敢乱动燃气灶了。
二、观看教育视频,了解煤气对身体的伤害。
1.观看《煤气安全》教育视频,让幼儿知道日常不能打开燃气灶。
——煤气会让人晕倒,还会引导其他的安全事故,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煤气泄漏会怎么样。
2.通过话题讨论,强调要远离燃气灶,不随意打开、玩弄。
——煤气泄漏会怎么样?小朋友能不能打开、玩弄燃气灶
三、学习儿歌,
开窗通风用燃气,防火防爆要牢记
燃气软管勤检查,开火以后要关闭。
小朋友们别大意,不玩不弄不靠近。
哪天感到味怪异,煤气泄漏要警惕。
四、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气魔鬼”?(汽车尾气等)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气魔鬼”,玩耍时要远离汽车,汽车的尾气是有害的;吸烟及被动吸烟容易引发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在家里要监督爸爸不能吸烟,更要远离成人吸烟的场所。
活动反思: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越,在家吃饭有燃气,出门有车开,跟孩子 在一起时有的家长 可能会毫无顾忌的吸着高档烟,殊不知燃气、汽车尾气还有香烟这些有毒的气体对孩子 的危害,尤其是汽车尾气含铅,同等数量的尾气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过成人。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这方面的安全 知识。
6、大班健康教案《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看不见的洞洞》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看不见的洞洞(大班、健康领域)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为幼儿发现蛀牙的过程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明白蛀牙的产生原因,如何预防蛀牙,怎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蛀牙的产生原因。
2、感受健康牙齿带来的有益之处。
3、掌握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来清洁牙齿。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分析活动难点:感受健康牙齿带来的有益之处。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蛀牙的产生原因。
利用了绘本故事为线索让幼儿清楚蛀牙是什么样子的?如何预防蛀牙?蛀牙的危害有哪些?把牙齿的作用告诉幼儿让幼儿清楚地明白牙齿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准备PPT课件,镜子,牙刷,牙杯,牙膏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一首谜语?猜猜看是什么?
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
——牙齿
(激发幼儿对于课程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牙齿。)
二、基本活动:
1、讲述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引导幼儿了解蛀牙以及如何治疗蛀牙。)
2、幼儿使用镜子找蛀牙,并且与图片对比了解这种坏的牙齿叫做蛀牙。
教师小结:原来这种自己看不到的有黑点点,有洞洞的牙齿叫做蛀牙。
3、蛀牙有哪些危害。
(牙疼,不美观,有细菌)
4、为什么会得蛀牙?
(让幼儿了解到是吃甜食以及不刷牙的后果。)
5、如何预防蛀牙?
(刷牙,漱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
6、牙齿有什么作用?
(咀嚼,发音,美观。)
三、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教师:那我们一起去盥洗室刷刷牙吧?
(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设计
小朋友们让我们把这种蛀牙小知识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他们也可以拥有健康的牙齿。与爸爸妈妈一起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吧。
活动反思:
1、绘本的选择很重要,《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是一本很优秀的绘本,语言精炼、画面有趣,能吸引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
2、事先准备的“亲子共读指导要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时,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提问能引领孩子理解图书内容。
3、亲子表演时,家长和孩子都很投入,表演鳄鱼和牙医害怕发抖、躲、治牙病、鞠躬等动作,笑声不断,孩子和家长共同体会到亲子阅读的乐趣,有利于亲子阅读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
4、不仅爸爸妈妈具备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爷爷奶奶也可以做得很好。这次的亲子阅读活动,有好几个是奶奶来的,在活动中,指导孩子、和孩子一起表演,都是很投入的,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她们的功劳。
7、幼儿园社会活动《看不见的世界》大班健康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结合主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相关爱的活动,爱家人、爱同伴,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我们的爱,那就是残疾人。目前,我国已有九千万的残疾人,5 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国法定的“助残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开展了关爱残疾人的教育,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和帮助残疾人的情感,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萌芽、开花„„
【活动目标】
1.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了解盲道、盲杖、盲文等辅助用品,知道盲人需要帮助。
2.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愿意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盲人。
3.感受盲人坚强的精神,萌发对盲人的关爱之情,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彩笔人手一盒;大筐子一个;眼罩;平衡木、拱形门等障碍物;视频、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风景图片,感受世界的美丽,引出主题。
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鲜艳的花园、辽阔的草原、无边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如诗如画的风景、五彩斑斓的世界。可是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他们的世界永远是一片黑暗,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2.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和辅助用品,知道盲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不同,需要帮助。
(1)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经验或观察图片,了解盲人的生活。提问:你在哪里见过盲人?他们是怎样的呢?
(2)体验盲人生活的不方便,知道盲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不同,需要帮助。提问:这是我们印象里的盲人,看不见到底是什么感受呢?组织幼儿戴眼
罩取放东西体验盲人的感觉。
小结:盲人虽然可以通过听声音、触摸等方式来生活,但是非常不方便, 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许多我们能轻易完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很难完成。
(3)出示盲杖、盲道、盲文等图片,了解盲人生活辅助用品,并愿意帮助他们。提问:为了让盲人的生活方便一些,人们想了很多的办法,设计了很多的工具来帮助他们,你知道哪些能给盲人带来方便的物品?
小结:人们不仅设计了盲杖、盲道、盲文等很多辅助工具方便盲人的生活, 还默默的关心、帮助她们。
3.争做“爱心”小天使,“帮助盲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提问:我们要和盲人小朋友一起春游逛公园,要经过小桥和弯弯的拱形门, 谁想先来当盲人体验一下?
请一组幼儿扮演盲人,另一组幼儿扮演扶着的人,共同完成体验。播放《爱的奉献》,请互助的幼儿相互拥抱,说说感谢的话,体验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后的幸福。
4.了解盲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感受盲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尊重、关爱、帮助、盲人的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出示课件,介绍盲人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 激发幼儿尊重盲人的情感。提问:看了这些图片、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盲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仍然顽强的拼搏,在和困难做斗争, 我们小朋友也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康,好好地保护自己,努力的学习,认真的做事,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活动反思: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等。本次活动老师通过让幼儿“了解、体验、感受、传递”几个环节把“认识、意识、品质、行为”等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残疾人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残疾人大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本次活动,老师选取幼儿相对比较了解的残疾人之一——“盲人”作为引子展开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盲人行动的不方便,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接着老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及工作,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幼儿带进残疾人的世界,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对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尊重和关心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残疾人,因此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帮助他们……”,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在最初的“游戏体验”中,从幼儿慢慢走,互相碰撞,找不到方向等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初步体验到盲人的不便,接着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感受”(课件欣赏)把幼儿一步步引入情感体验中,孩子们的笑脸没了,此时的表情和刚开始游戏时有点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最后又回到“盲人”的世界,通过“我来帮你”的 “游戏体验”让幼儿体会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后自己所得到的开心和自豪,同时感受到当自己有困难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在“看不见的世界” 里有了互相的“帮扶”,世界便充满了爱……
在社会活动教育过程中,爱心情感和关爱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日一时的事,该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能把关爱教育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更有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在最后环节,该老师让关爱特殊群体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达到最佳的成效,让“爱”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