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稻草拼画》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美术教案《稻草拼画》反思
设计意图:
稻草在农村虽随处可见,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稻草的了解并不是很透彻。我们吴山分园正在进行稻草资源的园本课程研究,也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教学,旨在帮助孩子了解稻草的多种用处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根据自己的意愿用稻草粘贴画。
活动难点:
学习用画、粘、剪的方法拼粘制作稻草画。
活动准备:
1、修整过的干稻草若干、浆糊、剪刀、水彩笔、事先粘好双面胶的白纸和黑色卡纸人手一份。
2、稻草拼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稻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稻草)你在哪里看到过?
稻草上原先有什么?那么剩下的稻草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1、欣赏课件中的稻草黏贴画。
2、请幼儿讨论:是怎样做成这幅美丽的图画的?
3、教师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作画的步骤。
先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把反面的双面胶撕掉,粘贴上稻草,可以横着粘,也可以竖着、斜着粘,粘满为止,要求粘好后用手用力按一下,使稻草能够牢固的黏在纸上。[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用剪刀按轮廓把画剪下来,并粘贴在黑色卡纸上,多余的边角料可以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剪出形状进行装饰。
4、你想画一副怎样的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稻草粘法。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设计出有趣的、和别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作品。
1、相互交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用稻草制作成的一些手工制品,如:草鞋、草帽、稻草人、草绳等,使幼儿对稻草的用途加深了解。
活动反思:
稻草贴画是我们吴山分园的园本课程,本次活动我在我们吴山分园教研组的第一次研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第二个活动。所以,活动的很多环节及幼儿的操作方法都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活动中,我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把孩子粘稻草的操作环节框的相对较死,孩子们只能根据我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横着粘或竖着粘,很大程度上不能让孩子放开手脚,但是如果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画再一根一根的黏上去,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且稻草相对较硬,孩子们操作起来不方便。这个矛盾在本次活动中尤为突出。
经过安吉路幼儿园吴亚芳老师的指导,提醒我可以按步骤来实施稻草黏贴画的教程,本次活动可以作为最初阶段的活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黏贴画技能的基础上,再去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创作,这样会好很多。孩子对于接受一个事物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有了认知和体验,才会有一定经验积累,我觉得很对。对我们吴山分园今后的稻草画园本课程有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2、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稻草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农民收稻的视频、自制Photoshop、剪刀、白胶、稻草若干、作画纸和铅笔、彩笔、稻草画欣赏范例、稻草制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观看录象。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段录象放的是在什么地方?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收稻)
2.师:收下来的稻子有什么作用?
师:稻谷进行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
3.师: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应该怎么处理呢?它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4.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观看Photoshop,进一步加深对稻草的用处的了解
1)抗洪救灾时,jiefangjun叔叔用草包装泥土、黄沙去堵洪水。
2)洒点菌种可以种植菌类蔬菜。
3)养鸡场、养鸭场为小鸡、小鸭搭草房子。
4)冬天用稻草盖青菜、萝卜,青菜、萝卜就不会被冻坏。
5)稻草可以做成工艺品。(草绳、稻草人、稻草树、稻草鸟窝等)
6)可以造纸、跳绳、草盖、草窝等等。
(三)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师:稻草还可以用来画画,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稻草画。
1.欣赏稻草画,激发幼儿制作稻草画的兴趣。
2.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稻草画,引导幼儿观察先画边框线、稻草的排列方向、长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师边示范边讲解作画要求,可请一名幼儿上来示范。
4.幼儿制作稻草画,在活动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用彩笔添加一些简单的事物等,使画面更丰富。
(四)展示交流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用稻草做了什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
2.我们把画拿来布置教室吧!
活动反思:
稻草贴画是我们吴山分园的园本课程,本次活动我在我们吴山分园教研组的第一次研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第二个活动。所以,活动的很多环节及幼儿的操作方法都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活动中,我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把孩子粘稻草的操作环节框的相对较死,孩子们只能根据我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横着粘或竖着粘,很大程度上不能让孩子放开手脚,但是如果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画再一根一根的黏上去,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且稻草相对较硬,孩子们操作起来不方便。这个矛盾在本次活动中尤为突出。
经过安吉路幼儿园吴亚芳老师的指导,提醒我可以按步骤来实施稻草黏贴画的教程,本次活动可以作为最初阶段的活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黏贴画技能的基础上,再去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创作,这样会好很多。孩子对于接受一个事物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有了认知和体验,才会有一定经验积累,我觉得很对。对我们吴山分园今后的稻草画园本课程有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3、大班教案《稻草拼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尝试根据自己的意愿用稻草粘贴画。
学习用画、粘、剪的方法拼粘制作稻草画。
活动准备:
1、修整过的干稻草若干、浆糊、剪刀、水彩笔、事先粘好双面胶的白纸和黑色卡纸人手一份。
2、稻草拼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稻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稻草)你在哪里看到过?
稻草上原先有什么?那么剩下的稻草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1、欣赏课件中的稻草黏贴画。
2、请幼儿讨论:是怎样做成这幅美丽的图画的?
3、教师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作画的步骤。
先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把反面的双面胶撕掉,粘贴上稻草,可以横着粘,也可以竖着、斜着粘,粘满为止,要求粘好后用手用力按一下,使稻草能够牢固的黏在纸上。用剪刀按轮廓把画剪下来,并粘贴在黑色卡纸上,多余的边角料可以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剪出形状进行装饰。
4、你想画一副怎样的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稻草粘法。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设计出有趣的、和别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作品。
1、相互交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用稻草制作成的一些手工制品,如:草鞋、草帽、稻草人、草绳等,使幼儿对稻草的用途加深了解。
活动反思:
稻草贴画是我们吴山分园的园本课程,本次活动我在我们吴山分园教研组的第一次研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第二个活动。所以,活动的很多环节及幼儿的操作方法都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活动中,我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把孩子粘稻草的操作环节框的相对较死,孩子们只能根据我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横着粘或竖着粘,很大程度上不能让孩子放开手脚,但是如果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画再一根一根的黏上去,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且稻草相对较硬,孩子们操作起来不方便。这个矛盾在本次活动中尤为突出。
经过安吉路幼儿园吴亚芳老师的指导,提醒我可以按步骤来实施稻草黏贴画的教程,本次活动可以作为最初阶段的活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黏贴画技能的基础上,再去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创作,这样会好很多。孩子对于接受一个事物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有了认知和体验,才会有一定经验积累,我觉得很对。对我们吴山分园今后的稻草画园本课程有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4、大班美术优质教案《稻草鱼》含反思
一、活动背景
稻草在我们农村是取之不尽的,在我们孩提时代就有许多玩具就是用稻草来做的,并且都有是自己动手做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玩价格昂贵的现成的玩具,很少有自己制作,这些玩具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孩子的动手能力。而稻草玩具即可以让孩子动手制作,还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给孩子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这些玩具还会有一不同的玩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玩的兴趣。因此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享受自己制作的快乐,其二就是为了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其三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喜欢我们农村的一草一木。
二、案例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带着“如何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手工发展”的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三、案例描述
㈠示稻草棒,引出课题。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根小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稻草)
2、那你能不能把这根稻草棒变成鱼呢?怎么变?
3、请个别幼儿示范。
点评:大班幼儿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我抛出这个问题让他们每个人都动脑筋,才能瞬间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示范如何稻草变鱼,也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且过渡自然。
㈡索制作过程,掌握固定方法。
1、尝试用弯、折、捏的方法,将稻草棒变成不同形状的小鱼。
2、通过尝试、交流掌握用金丝线固定鱼尾的方法。
点评: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简单介绍材料,并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难点弯折稻草棒变成不同形状的小鱼,又让幼儿更具体、更生动地感知本土资源对美术创作的价值,加深幼儿的印象。
㈢创设情境,设计、装饰鱼的花纹。
师:现在,我要给我们的稻草鱼举办选美大赛,每条鱼都要参加,你们愿意帮忙打扮吗?
1、范例观察,让幼儿发现颜色、形状、装饰的地方等都是不同的。
2、介绍材料,让幼儿说说长长的纸、大大的纸、黑色的纸等可以装饰鱼的哪里、怎么装饰。
3、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动作要快,音乐时间结束就开始进行选美大赛。
点评: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不能将所有的制作过程都示范,而是应该让幼儿自己发现小鱼有什么漂亮的花纹,怎么装饰更漂亮,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大班幼儿,更加有效。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边放音乐边制作既能让教室安静,也能提醒幼儿加紧制作速度。
㈣、集中欣赏,点评作品
好,现在我们来选一选,哪条鱼最漂亮?给最美的三条鱼贴上皇冠。
点评:在美术评价环节,教师采用互相欣赏作品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发现、反思、总结自己的创作过程,学习他人的制作方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幼儿技能提升的环节。同时,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活动评价的主体”的精神。
四、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活动我紧紧围绕研究课题《地方特色资源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进行选材,且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提高和发展小手的灵活性。
围绕研究课题《地方特色资源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大胆开展活动。然而,丰富的美术材料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一般幼儿好奇心强,对新奇多样、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很感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为幼儿的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实践中能贯彻《纲要》精神,同时,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如:稻草,剪刀、彩纸;勾线笔,金丝线等等,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避免因美术材料的单调、枯燥,缺乏变化而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活动目标的制定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看出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从富有创意,童真童趣的作品中,让你读懂了孩子的心灵,看到了孩子的希望,表现了孩子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看到了本土资源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价值。但是,个别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有所欠缺。
从上面的表可以证明,在农村幼儿园的活动材料缺少已不再是问题,教师们可以充分挖掘我们身边的一些现有材料,让它们再现利用价值,成为我们孩子手中宝。并且它还能体现一物多玩,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从中在收集稻草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也是共同参与的,其过程是非常可贵的。
5、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把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椭圆形、扇形、三角形,并拼贴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作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复习对圆形的认识。
2、学习剪圆形。
3、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纸片若干。
4、剪刀、胶棒、钩线笔、油画棒、作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小朋友,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圆形)“怎样把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
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
“对了,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半圆形。 ”
(2)教师将半圆形对折成扇形,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讨论。
“对了,这是扇形。你们会折吗?”
幼儿尝试。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
“对了,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
幼儿再次尝试。
(3)“那么半圆形怎样折会变成三角形呢?”
幼儿尝试。
教师示范并讲解:
“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然后打开。看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竖线,把手抓住半圆形的下边角和竖线向中间折。左边折一次,右边折一次,就变成了三角形。也就是把有弧度的地方向中间折。”
幼儿再次尝试。
(4)“小朋友能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扇形和三角形吗?”
幼儿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花儿朵朵”,重点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拼贴出来的?”
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2)重点示范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儿的叶子是椭圆形,那你们知道椭圆形是怎么折剪出来的吗?”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并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先将圆形纸折成半圆形,再将半圆形的底边对折。
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打开半面就是椭圆形,注意不能全部打开。
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作品。
“今天小朋友用圆形纸片折成了半圆形、扇形、三角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它们来拼贴出美丽的画呢?”
“那小朋友们想用这些图形片片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幼儿大胆讲述。
“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品,如小猫、小狗、毛毛虫、树、草。动动你们的小脑袋吧!”
教师边说边出示范画。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再选用合适的圆形纸片。
2)折好后先在作画纸上摆一摆,然后再贴。
3)贴好后再添画上背景。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评选幼儿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6、大班美术详案教案《稻草拼画》含反思
设计意图:
稻草在农村虽随处可见,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稻草的了解并不是很透彻。我们吴山分园正在进行稻草资源的园本课程研究,也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教学,旨在帮助孩子了解稻草的多种用处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根据自己的意愿用稻草粘贴画。
活动难点:
学习用画、粘、剪的方法拼粘制作稻草画。
活动准备:
1、修整过的干稻草若干、浆糊、剪刀、水彩笔、事先粘好双面胶的白纸和黑色卡纸人手一份。
2、稻草拼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稻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稻草)你在哪里看到过?
稻草上原先有什么?那么剩下的稻草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1、欣赏课件中的稻草黏贴画。
2、请幼儿讨论:是怎样做成这幅美丽的图画的?
3、教师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作画的步骤。
先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把反面的双面胶撕掉,粘贴上稻草,可以横着粘,也可以竖着、斜着粘,粘满为止,要求粘好后用手用力按一下,使稻草能够牢固的黏在纸上。[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用剪刀按轮廓把画剪下来,并粘贴在黑色卡纸上,多余的边角料可以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剪出形状进行装饰。
4、你想画一副怎样的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稻草粘法。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设计出有趣的、和别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作品。
1、相互交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用稻草制作成的一些手工制品,如:草鞋、草帽、稻草人、草绳等,使幼儿对稻草的用途加深了解。
活动反思:
稻草贴画是我们吴山分园的园本课程,本次活动我在我们吴山分园教研组的第一次研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第二个活动。所以,活动的很多环节及幼儿的操作方法都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活动中,我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把孩子粘稻草的操作环节框的相对较死,孩子们只能根据我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横着粘或竖着粘,很大程度上不能让孩子放开手脚,但是如果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画再一根一根的黏上去,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且稻草相对较硬,孩子们操作起来不方便。这个矛盾在本次活动中尤为突出。
经过安吉路幼儿园吴亚芳老师的指导,提醒我可以按步骤来实施稻草黏贴画的教程,本次活动可以作为最初阶段的活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黏贴画技能的基础上,再去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创作,这样会好很多。孩子对于接受一个事物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有了认知和体验,才会有一定经验积累,我觉得很对。对我们吴山分园今后的稻草画园本课程有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7、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把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椭圆形、扇形、三角形,并拼贴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作画习惯。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复习对圆形的认识。
2、学习剪圆形。
3、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纸片若干。
4、剪刀、胶棒、钩线笔、油画棒、作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小朋友,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圆形)“怎样把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
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
“对了,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半圆形。”
(2)教师将半圆形对折成扇形,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讨论。
“对了,这是扇形。你们会折吗?”
幼儿尝试。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
“对了,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
幼儿再次尝试。
(3)“那么半圆形怎样折会变成三角形呢?”
幼儿尝试。
教师示范并讲解:
“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然后打开。看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竖线,把手抓住半圆形的下边角和竖线向中间折。左边折一次,右边折一次,就变成了三角形。也就是把有弧度的地方向中间折。”
幼儿再次尝试。
(4)“小朋友能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扇形和三角形吗?”
幼儿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花儿朵朵”,重点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们是什么图形拼贴出来的?”
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2)重点示范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儿的叶子是椭圆形,那你们知道椭圆形是怎么折剪出来的吗?”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并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先将圆形纸折成半圆形,再将半圆形的底边对折。
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打开半面就是椭圆形,注意不能全部打开。
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作品。
“今天小朋友用圆形纸片折成了半圆形、扇形、三角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它们来拼贴出美丽的画呢?”
“那小朋友们想用这些图形片片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幼儿大胆讲述。
“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品,如小猫、小狗、毛毛虫、树、草。动动你们的小脑袋吧!”
教师边说边出示范画。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再选用合适的圆形纸片。
2)折好后先在作画纸上摆一摆,然后再贴。
3)贴好后再添画上背景。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评选幼儿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自己熟悉的东西。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并能主动地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充分尊重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权利,使本次活动达到了目标。看到孩子们如此认真和投入制作,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8、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图形拼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组合的简单关系,发展观察辨别的能力。
2、能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画,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拼贴画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若干,蜡笔、纸、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图形机器人
1、小朋友们,今天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呢?
2、那么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后举手回答。(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
3、那你知道三角形是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呢?
那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呢?它们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各有几个呢?
4、小朋友说得真棒,机器人是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组成的。
二、新授
1、请个别幼儿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① 各种各样的图形可以组成机器人,那这些图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呢?请朋友先想一想,然后再来说一说。
②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想要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吗?(想)那么待会儿顾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制作一幅拼画。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在做之前顾老师有几点要求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
①请小朋友有秩序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形,先在白纸上拼搭,拼好后用胶水粘在纸上。
②图形拼好后,我们可以用蜡笔画一些装饰性的图案,让画面变得更美观。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今天呀,我们的小朋友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拼了什么,有的拼了什么,拼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课后你可以把它插到你自己的作品袋中,让自己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以此同时我能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由浅入深地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满足幼儿动手、动口的同时,更能注重让他们思维参与其中。如:我将树叶拼贴成小鸡的样子,问,你们看它象什么?接着又出示其他形状的叶子,“还可以做什么”这种给幼儿思维“搭手脚”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而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愉快地、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使他们的独创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活动中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如: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