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切蛋糕》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数学教案《切蛋糕》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布娃娃4个。
2.学具:按小组准备,油泥制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蛋糕若干(可在前一天和幼儿共同准备好)。人手一把泥工刀,画有蛋糕图案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回形针若干,人手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小丑要为布娃娃分蛋糕了,请仔细看好。
(二)为生日的布娃娃分蛋糕。
1.教师出示一个蛋糕和4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有几个娃娃过生日。
教师:4个娃娃过生日,分一个蛋糕,小丑是怎么样分的呢?
教师:小丑分出的4份蛋糕是不是一样多?怎样证明4份是一样多的?
2.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证明方法。
(三)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蛋糕请幼儿帮助小丑二等分、四等分。
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蛋糕2.教师向幼儿提出活动要求。
教师:请帮助小丑把不同形状的蛋糕分给4个娃娃,每份一样大。“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分好后,想个办法证明自己分出的4份一样大。
3.幼儿分组切分蛋糕。
4.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形状的蛋糕的等分。
比较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四)交流分享,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展示等分蛋糕的方法,介绍操作方法。
2.共同验证是否等分成4份, 4份是否一样大。
教师:怎样知道4份一样大?分开的1份和整个蛋糕比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各种形状的蛋糕投放在数学活动区,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的方法将相同形状的蛋糕等分成4份。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提供等分的机会让幼儿练习。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切蛋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布娃娃4个。
2.学具:按小组准备,油泥制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蛋糕若干(可在前一天和幼儿共同准备好)。人手一把泥工刀,画有蛋糕图案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回形针若干,人手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小丑要为布娃娃分蛋糕了,请仔细看好。
(二)为生日的布娃娃分蛋糕。
1.教师出示一个蛋糕和4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有几个娃娃过生日。
教师:4个娃娃过生日,分一个蛋糕,小丑是怎么样分的呢?
教师:小丑分出的4份蛋糕是不是一样多?怎样证明4份是一样多的?
2.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证明方法。
(三)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蛋糕请幼儿帮助小丑二等分、四等分。
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蛋糕2.教师向幼儿提出活动要求。
教师:请帮助小丑把不同形状的蛋糕分给4个娃娃,每份一样大。“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分好后,想个办法证明自己分出的4份一样大。
3.幼儿分组切分蛋糕。
4.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形状的蛋糕的等分。
比较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四)交流分享,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展示等分蛋糕的方法,介绍操作方法。
2.共同验证是否等分成4份, 4份是否一样大。
教师:怎样知道4份一样大?分开的1份和整个蛋糕比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各种形状的蛋糕投放在数学活动区,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的方法将相同形状的蛋糕等分成4份。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提供等分的机会让幼儿练习。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蛋糕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自己的加减法运算,结果有自信。
2、学习6的加减法,并理解加减法实际意义。(重点)
3、能列出6的加减法算式。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小鱼无数条;6以内的加减符号数字卡,幼儿活动册,数学《蛋糕店》,幼儿操作材料,蛋糕卡片每人一份,铅笔。
【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
小朋友向家长打招呼,“小朋友,今天你们的家长都来幼儿园看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你们高兴吗?(幼儿回答高兴!)那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蛋糕?我这有家蛋糕店,这家蛋糕店是小鱼们最喜欢的蛋糕店,小鱼们现在在做什么呢?它们啊在水里游玩。”
二、游戏:小鱼游水。
1、这个时候有1条小鱼在水里游啊游啊游!游过来了,(教师做鱼儿游水的动作)出示数字“1”,贴在黑板上,又有5条小鱼游啊游啊游,从水里游过来了(教师做鱼儿游水的动作)出示数字“5”,现在一共游来几条小鱼,请幼儿数一数(6条鱼),小朋友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幼儿思考并回答,上台算出算式1+5=6。
2、认读:1+5=6(请幼儿齐声认读)1+5=6是什么意思吗?“1”是从水里游过来的一条鱼,“5”是从水里游过来的“5”条鱼,一共是“6”条鱼。
3、幼儿看图列出算式:
1>根据图中一组的鱼儿图,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请幼儿上台将其它四组算式在黑板上算出来,看幼儿做对了没有,错的马上改正过来。
2>认读黑板上的加法算式,(让幼儿齐声认读)。
1+5=6 2+4=6 3+3=6
5+1=6 4+2=6 6+0=6
三、游戏:小鱼儿不见了。
1、“小朋友这6条小鱼游水游饿了,它们要去蛋糕店吃蛋糕”,教师出示数字“6”,现在有1条小鱼游啊游啊,游走了,不见了,(教师做鱼儿游走的动作),出示数字“1”,请小朋友数一数,算一算还剩几条鱼?(5条鱼),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幼儿列出算式6-1=5。
2、出示6条鱼图,有2条鱼游啊游啊游走了,不见了,教师出示数字“2”,还剩几条鱼?请幼儿列出算式:6-2=4。
3、出示6条鱼图;小鱼儿游啊游啊!(快思 www.banzhuren.cn)游走了3条鱼,教师出示数字“3”,还剩几条鱼?请幼儿列出算式:6-3=3。
4、出示6条鱼图;小鱼儿游啊游啊游,游走了4条鱼,出示数字“4”还剩几条,请幼儿列出算式:6-4=2。
5、出示6条鱼图;小鱼儿游啊游啊游,又游走了5条鱼,出示数字“5”还剩几条鱼,请幼儿列出算式:6-5=1。
6、出示6条鱼图;小鱼儿们都游走了,还剩几条鱼啊,出示数字“0”,列出算式:6-6=0。
四、结束部分。
这些小鱼儿都去了蛋糕店吃蛋糕去了,可是蛋糕了都放在你们的爸爸妈妈那里,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请小朋有把6的加减法算出来,算对了,才能让你们的家长们把蛋糕给小鱼们吃,好!那就请小朋友翻开书第23页蛋糕店,把算式算出来吧。请家长检查一下,看小朋友们算对了没有,算对了,家长们就帮忙把蛋糕贴在蛋糕店里好让小鱼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蜂蜜蛋糕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大图(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工具(棉签、回形针、小棍);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感知测量(8—9分钟)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阅读绘本前几页,引出问题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没有挖到?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师:小熊猫从家门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们也走路5步,它们是用什么测量的?
【说出脚步,一种自然测量工具】
师:这是它们走一步的距离,你们觉得哪个是小老鼠一步的距离?哪个是阿力走一步的距离?
【幼儿进行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
【老师示范测量,运用儿歌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测量】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测量了5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3、再次阅读,发现秘密
师: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小结: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们来发现一下。
二:操作体验,探索关系(15分钟左右)
1、幼儿测量
师: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结果
师:用回形针测量时测量了几次?用棉签测量用了几次?用小棒测量了几次?
【师幼共同记录】
3、发现关系
师: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三:经验迁移,应用生活(6分钟)
师:你们喜欢测量次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小结:测量次数少一些会更准确. 你们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长高了,马上要上小学了,会学习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还有学习用品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常见的尺子,你们猜猜测量不同的物品时会选用哪种尺子呢?
【引导幼儿选择量具,激发测量兴趣。】
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要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活动测量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脚步进行自然测量,最后回归到生活,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室等,对测量感兴趣,对进入小学学习根深的内容埋下伏笔。
选择绘本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故事中。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进孩子的基础数学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松鼠分蛋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
(1)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手动演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2)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其它图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幼儿没说出来的那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各种图形分成相同的两份,而且方法很多,请你们说说看,分出来的图形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素实践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其他的东西,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把纸包里的东西分成两份。(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可以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工具来分,动手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讨论,应该怎样?
(1)幼儿尝试,老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遇到困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把东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结。
(2)提问:刚才你分了哪些东西?怎样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活动延伸: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不过老师要让小朋友下课的时候想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大袋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你怎样分?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6、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切蛋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大胆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3、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激发幼儿对二等分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初步接触二等分。
1、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2、师:“如果狗熊哥俩请小朋友帮忙,你们会怎么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形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二等分正方形。
1、尝试分正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正方形蛋糕,又该怎样分成相等的两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正方形试一试,剪一剪。”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三、二等分长方形。
1、尝试分长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长方形蛋糕,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快思 www.www.banzhuren.cn)请你们试一试?”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共同验证。
(1)师:“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看看他是怎样分的?”
(2)师:“怎样才能分成相等的两份,只要把它沿着折痕剪下来,把两部分比一下,看看一不一样大?”(教师边讲边操作)
(3)师:“谁来讲讲你是怎么分的?那怎样知道这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呢?”(剪一剪,比一比)
(4)师:“原来正方形有两种分法,对边分和对角分。”(边讲边出示图示)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7、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