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反思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
1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 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1 课件《四季的变化》。
2 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 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 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 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 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 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10年变成了2011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新年快乐!
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
(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
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2、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3、大班主题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
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变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季的变化吧。
(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播放幻灯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除了季节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你们都知道哪些变化?
幼: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幼儿观看。
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2、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
(粉笔用过后会变短、铁丝用力掰会变弯、固体胶放久了会变硬、大米煮好后会变软、书本用久了会变旧、苹果放久了会变坏、饮料喝完瓶子会变空、肥皂用久了会变小等等。)
3、师提问:出示袋装奶茶提问,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幼:奶茶。
师:我的杯子里有奶茶的粉末,它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里。)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师用准备好的水冲泡奶茶,幼儿观看。)
师:原来,奶茶粉会从粉末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变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用水冲泡这个条件。
师提问:出示“变质”的香蕉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香蕉变得怎么啦?
幼:变坏了,变得不能吃了。
师:是的,我们看到香蕉的身体上出现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这个香蕉摆放的时间太长了,它霉变了,这样的变的香蕉我们吃了会拉肚子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变了,有的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神奇变化的世界。
4、师提问:生活中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幼:自由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呢?(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纠正。如: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旧。小朋友会变高,会长大。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播放文字变化、通讯工具变化)
(1)播放文字的变化动画。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文字的变化过程漫长,从古至今,历史悠久。
(2)播放通讯工具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幻灯片,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幼儿操作。
1、老师这里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铁丝、纸、橡皮泥、气球、雪花片。)
请每组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进行操作,感受物品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看,你是怎样使你手里的物品变化了。
(铁丝用力掰会变弯、纸可以变成折纸的动物,还可以揉搓后变成纸球或变皱、橡皮泥捏一下会变形、气球吹气会变大、雪花片接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五、总结归纳变化的意义。
师:请幼儿展示操作后物品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变化,真棒。大自然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交替变化,人会长大变老,我们的生活化境会越变越美好···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比如天气的变化,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比如文字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前不久,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来了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我们从中班的小朋友变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长高了,大一岁了,变懂事了。老师祝愿你们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目标为让幼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刚开始多数幼儿认为很多东西都是不会变化的,有的地方我没能及时纠正,而是选择用实际来证明幼儿发的错误,让幼儿未能充分理解到什么是变化。
本堂课我准备了很多教具,自我总结不足之处有:
1、展示给幼儿观看的东西缺乏新意,幼儿观看后感觉不明显。
2、在播放有关变化的东华时,特别是《文字变化》的动画时,我的讲解不够白话,有些用词较深奥,幼儿难以理解,感觉比较困难。
3、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操作时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较少,应给幼儿准备更多集多种变化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也许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发现探索的能力。其次,应把操作材料放于桌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来操作。而不是让每个幼儿只拿一样,没能达到预想的实现幼儿自由探索这一目标。
4、和幼儿交流不够,没能应到幼儿进入探索发现的氛围中来。
经过课后的反思和其他老师的建议,我想以后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就不会显得这么生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4、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
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变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季的变化吧。
(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播放幻灯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除了季节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你们都知道哪些变化?
幼: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幼儿观看。
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2、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
(粉笔用过后会变短、铁丝用力掰会变弯、固体胶放久了会变硬、大米煮好后会变软、书本用久了会变旧、苹果放久了会变坏、饮料喝完瓶子会变空、肥皂用久了会变小等等。)
3、师提问:出示袋装奶茶提问,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幼:奶茶。
师:我的杯子里有奶茶的粉末,它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里。)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师用准备好的水冲泡奶茶,幼儿观看。)
师:原来,奶茶粉会从粉末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变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用水冲泡这个条件。
师提问:出示“变质”的香蕉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香蕉变得怎么啦?
幼:变坏了,变得不能吃了。
师:是的,我们看到香蕉的身体上出现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这个香蕉摆放的时间太长了,它霉变了,这样的变的香蕉我们吃了会拉肚子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变了,有的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神奇变化的世界。
4、师提问:生活中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幼:自由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呢?(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纠正。如: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旧。小朋友会变高,会长大。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播放文字变化、通讯工具变化)
(1)播放文字的变化动画。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文字的变化过程漫长,从古至今,历史悠久。
(2)播放通讯工具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幻灯片,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幼儿操作。
1、老师这里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铁丝、纸、橡皮泥、气球、雪花片。)
请每组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进行操作,感受物品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看,你是怎样使你手里的物品变化了。
(铁丝用力掰会变弯、纸可以变成折纸的动物,还可以揉搓后变成纸球或变皱、橡皮泥捏一下会变形、气球吹气会变大、雪花片接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五、总结归纳变化的意义。
师:请幼儿展示操作后物品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变化,真棒。大自然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交替变化,人会长大变老,我们的生活化境会越变越美好···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比如天气的变化,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比如文字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前不久,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来了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我们从中班的小朋友变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长高了,大一岁了,变懂事了。老师祝愿你们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目标为让幼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刚开始多数幼儿认为很多东西都是不会变化的,有的地方我没能及时纠正,而是选择用实际来证明幼儿发的错误,让幼儿未能充分理解到什么是变化。
本堂课我准备了很多教具,自我总结不足之处有:
1、展示给幼儿观看的东西缺乏新意,幼儿观看后感觉不明显。
2、在播放有关变化的东华时,特别是《文字变化》的动画时,我的讲解不够白话,有些用词较深奥,幼儿难以理解,感觉比较困难。
3、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操作时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较少,应给幼儿准备更多集多种变化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也许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发现探索的能力。其次,应把操作材料放于桌上,让幼儿自!出自:快思老.师!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来操作。而不是让每个幼儿只拿一样,没能达到预想的实现幼儿自由探索这一目标。
4、和幼儿交流不够,没能应到幼儿进入探索发现的氛围中来。
经过课后的反思和其他老师的建议,我想以后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就不会显得这么生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饮料瓶(内装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橡皮泥、毛巾、肥皂、纸质小盒子。
2、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变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调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让幼儿区别“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并区分四季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要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
活动反思:
1、我觉得设计和组织的这个活动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和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和探索的对象。我通过帮助和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敢于发现知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和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和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2、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原因是这名幼儿很聪明,从来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对别人的表现不屑一顾,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就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的表现,说:“是的,XX宝贝你也有变化,今天的变化就是你比以前学会了倾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
本次活动我主要想培养幼儿辨证科学的态度,虽然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我仍然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6、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
1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 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1 课件《四季的变化》。
2 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 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 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 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 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 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10年变成了2011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新年快乐!
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
(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
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7、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月亮》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2.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月亮”组图;“变化的月亮”图片。
纸面教具:《月亮的变化》记录单。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变化的月亮”;颜料、水粉刷、颜料盘、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月亮的形状
——天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你看到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发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月亮变化的规律
——慢慢地拉动细绳,看看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有什么规律呢?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左边的小月牙和右边的小月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1.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