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 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发现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动手操作认识整点,知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学会看整点。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教幼儿制作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整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辨认整点。

  2、能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表拨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物大钟6个,小闹钟人手一个,自制时钟人手一个;时钟课件。

  经验准备:事先把小闹钟投放到分区材料中,供幼儿自由观察;老师有目的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提醒幼儿看点钟进行各项活动。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钟表店老板的身份出示各种实物闹钟,引出活动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请幼儿说出点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点钟那会怎样?”(它会提醒我们几点了该干什么事了。)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的结构。

  1、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给各种点钟找相同。

  “第一个游戏就是“找相同”。“它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你们能找出来吗?”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发现。

  课件重点:

  ①认识分针和时针:看点钟只要看这两个针就知道是几点了。

  ②每个钟上的12个数字排得是不是都一样?

  三、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1、幼儿操作实物时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时针和分针和小朋友一样都很爱运动,它们每天都要进行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2、老师利用课件帮助幼儿梳理和验证。

  与幼儿一起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

  四、出示“整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整点。

  1、“现在是7点整(10点、11点),小朋友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这三个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

  3、与幼儿一起小结:★整点时,分针都指向数字12上;

  ★当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4、利用课件再次出示四个钟面,请幼儿辨认各是几点。

  五、学习拨时钟。

  依次演示三幅图片,请幼儿看图片说出画面的内容,(小朋友上幼儿园、午睡、放学离园)说出那应该是几点?你会拨出这个时间吗?(幼儿用自制小时钟拨)

  六、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今天太高兴了,因为我们小朋友学会自己看整点,还学会了拨整点,希望小朋友能够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活动延伸:

  1、继续投放实物点钟,供幼儿观察、探索。

  2、游戏《抽牌拨钟》

  两人6张图片牌,一人从中抽出一张牌,根据背面的时间在小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拨对了,牌就由他收起,换另一人继续抽牌。

  活动反思:

  《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我们关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

  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

  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大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帮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帮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

  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

  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 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发现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动手操作认识整点,知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学会看整点。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教幼儿制作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6、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半点》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认识整点、半点》

  年龄段:大班

  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能说出钟表表盘的结构,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正确认读。

  3.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拨钟表并正确认读。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情境、实物钟表若干、自制生活作息表、音乐。

  2.幼儿每人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钟表。

  3.自制课件 PPT。

  活动过程: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交流、感知钟表表盘的结构,探索钟表表针间的关系。

  播放“在钟表店”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走进“小熊钟表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⑴鼓励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表盘的结构。

  提问: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钟面上有 1—12 的数字,它们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钟面上两根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时针腿短跑得慢,分针腿长跑得快。

  ⑵播放课件,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提问:时针分针是怎样运动的?

  小结: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当分针就要走 12 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2.实物演示,在操作中理解整点,重点认识 12 点整。

  ⑴教师拨钟表,1—12 的整点,请幼儿说出时间。

  提问:想一想,1 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3 点呢?……

  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又会指向哪里?

  小结:整点时,分针指在 12 上,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当时针、分针都指在 12 上,就是 12 点。

  (2)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在表盘上练习拨出整点。

  3.实物演示,操作认识半点,重点理解 12 点半。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一点半的表盘,感知半点时时针的位置。

  提问:1 点半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2 点半呢?……

  小结: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总指在 6 上。比一比两边数的大小,较小的一个数是几就是几点半。

  提问:谁知道,12 点半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12 点半的时候,分针指向 6,时针指在 12 和 1 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读大数 12 点半。

  (2)鼓励幼儿练习拨出 1 点半至 12 点半。

  4.组织幼儿玩“看谁拨的准”游戏,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5.结合日常生活作息表,分组练习按图示拨出整点、半点。

  ⑴各小组选中一名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拨钟情况。

  ⑵小结:时钟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很珍贵,每一分钟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游戏“小羊,小羊几点了”,进一步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课后反思:

  平度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杜平平

  《认识整点、半点》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小熊钟表店引出钟表,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然后让幼儿认识 1-12 个数字,了解 12 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先让孩子猜测整点半点时指针的位置,出示了几个个整点及半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半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巩固环节是“看谁拨的准”和“生活作息表”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7、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