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故事《和甘伯伯游河》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故事《和甘伯伯游河》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丰富词汇"蹦蹦跳跳"、"摇摇晃晃"、"噗噗噗噗",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3.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表演故事的快乐。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图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发兴趣教师:瞧,画面上有什么?你乘过船吗?你喜欢乘船吗?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引出故事前半部分
1.出示小兔、小猪、小鸡。
教师:仔细看,谁来了?你们同意带它们去游河吗?为什么?
2.出示小朋友。
教师:看看又来谁?(小朋友)猜猜她们上船了吗?咦,两个小朋友怎么能上船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3.学习小朋友和甘伯伯之间的对话。
教师:小朋友说了一句好听又礼貌的话,是什么?(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那甘伯伯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4.幼儿自主学习对话,教师小结。
(三)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讨论船进水的原因,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1.幼儿自由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好朋友们都上了船,大家都很安静的呆着,发生了什么事情?船怎么会进水呢?
2.教师小结
(四)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吧。
(五)游戏活动,迁移提升 教师:甘伯伯又要准备去游河了,你还想带谁去游河?你会对它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表演区继续提供相关的道具,让幼儿自由进行表演。在语言区投放图谱,让幼儿看图谱学讲故事。
2.家园共育: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公园游河,给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
附故事:
甘伯伯有一条船,有一天,甘伯伯正要撑船去游河。有一只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过来:"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乱蹦乱跳。"一只小猪哼哼得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摇摇晃晃。"一只小公鸡扇着翅膀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乱扇翅膀。"两个小朋友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们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们不能大吵大闹。"大家上了船,起初,大家都很安静,但是没过多久,小兔子乱蹦乱跳,小猪摇摇晃晃,小朋友大吵大闹,结果船就进水了了,甘伯伯只能把船撑回岸边。
甘伯伯说:"今天不能游河了,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吧。"大家都难为情地点了点头。
活动反思: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本不错的绘本,它透露出一种自由的气息,真正地爱孩子,就要给他自由,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充分表达出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整个故事透露出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的感觉。这是一个树立规则的绘本,从很侧面的角度告诉孩子们做任何事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惹出大麻烦。
2、大班故事语言教案《龟兔赛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2、 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3、 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 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仔细观察图片,能创编出合理的故事内容。
难点:对自己创编的内容能连贯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兔子,乌龟的头饰。2、场景。3、故事情节泛画。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
幼:参加过。
2、师:那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你们想看吗?
二、激发兴趣
1、出示范画,让幼儿仔细看范画。
师:问幼儿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哪里?
幼:兔子、乌龟、猴子等。它们在森林里。
师:乌龟和兔子在争论什么?
幼:乌龟说它跑的快,兔子说它跑的快。于是它们决定进行比赛。
2、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高兴的大喊:“快来看呀!兔子和乌龟开始赛跑啦”。
师:你们猜一猜龟兔赛跑的结果会是怎样?为什么?
幼1:我觉的这次比赛肯定是小兔子赢。因为小兔子的腿长,跑的快,而乌龟的腿短,还有壳,跑的慢,会输的。
师:那么你对小兔子充满必胜的信心。
幼2:我猜这次一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想自己跑的快,就可能骄傲,所以小兔会输。
师:你们的预测都很有道理,别急,想去观看这场激烈的比赛吗?
三、想象表达
1、“运动员入场”再一次出示范画,让幼儿看一看这些运动员精神饱满的在场地上。
师:瞧、运动员真神气,你们有什么想对它们说吗?
幼1:我想对乌龟说:“乌龟你一定要有自信,一定会拿金牌的”,加油!
乌龟:我一定努力,一定会拿金牌的,你放心。
幼2:我想对小兔说:你不要自以为跑的快,看不起乌龟,不要骄傲,一定要赢乌龟噢!
小兔:你们放心,我会跑过乌龟的,一定会拿金牌的。
师小结:看来,它俩对今天的比赛特别有信心,祝它们成功吧!
幼儿集体高呼“加油——加油”!
四、讲述故事
1、老师看图进行讲述故事,让幼儿注意听,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进行讲述。
2、老师和幼儿一起看图进行复述。
3、请个别幼儿看图进行复述,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进行表演。
2、把今天所学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根据大班语言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幼儿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设计的本节教学活动、大班幼儿对故事的接受能力比在中班时有所增加,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激发兴趣、观察及想象表达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开始通过 谈话导入、出示范画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幼儿,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
故事 《龟兔赛跑》
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聚在一起,在争论自己跑的快,小兔子说:“我跑得快”。乌龟说:“我跑得快”。于是小兔子说:那么我们俩个比一比谁跑得快好吗?乌龟说:比就比,谁怕谁。动物们大声喊:“小兔子和乌龟要进行赛跑比赛啦!快来看呀!”于是小兔子找了大象当裁判。
瞧,俩位运动员雄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了比赛场地,大象告诉它们比赛规则,小乌龟想:“我一定要努力,这次我一定要拿金牌”,而小兔子呢?他想:“你的腿短,爬的慢,而我一定会赢的,金牌吗?自然是我的啦”!只听见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小兔子跑得很快,把乌龟甩在后面,小兔子心里特别高兴,小兔子跑了一会不知怎么了,头不停的往后看,突然它停下来,大声喊:“乌龟快跑,你一定能行的,我等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说完它就跑到乌龟跟前,与乌龟一起跑,不一会儿,小兔子与乌龟一同到了终点。动物们被小兔子的这种珍惜友谊的精神感动了,裁判员给它们颁发了奖杯。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幼儿喜欢听故事、喜欢讨论新的问题,爱刨根究底,根据故事的提示和要求能进行较丰富的联想,让幼儿通过猜猜、听听、想想等形式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创编合符情理的故事情节,力求使每个幼儿能自由、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
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农民伯伯真能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要爱惜粮食,尊敬农民伯伯。
2.了解农民的劳动和劳动环境。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讲述。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幻灯片、体验过锄地种植。
活动过程:
一、回忆参观实验基地的过程。
提问:
1.有什么农作物?
2.是谁在收农作物?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幻灯片。
提问:
1.画面上有些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三、回忆体验过锄地种植。
1.谈谈自己的感受。
2.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情感。
3.说说任何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
1.游戏"插秧忙"。
2.参观农民劳动的场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和甘伯伯去游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感,感受同一请求的多种表达方式。
2、尝试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上船的请求,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利用绘本图片、故事录音等制作成课件;背景音乐《幽默曲》。
2、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的图片和头饰各一份。
3、硬纸板做成船形,报纸做成船桨,草帽一顶。
4、幼儿关于游河的经验,对常见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游河。
师:“啊!今天天气真热,好想去游河呀!你知道什么是游河吗?”
2、和幼儿聊聊以前游河的感受。
师:“你去过哪里游河?和谁一起游河?游河时感觉怎么样?”
3、引出绘本故事。
师:“有一位甘伯伯他很喜欢游河,而且他还是一个很热情的人。所以很多小动物听说甘伯伯要去游河,都说‘我要去,我要去’。可是甘伯伯对不同的动物都有一个规则,希望他们要遵守才要带他们去游河。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和甘伯伯去游河》”(出示绘本,同时课件播放绘本封面)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一)理解故事前半段,感受同一请求的不同表达方式。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到“猪说……甘伯伯说”。
2、通过提问再次倾听几个动物的请求,初步感受请求表达的不同方式。
提问:
①“现在都有谁上了甘伯伯的船?”(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②你有没有发现小孩、野兔、猫、狗、猪他们请求甘伯伯的时候说的话都是不一样的,你还记得他们是怎么说的吗?(请幼儿回忆并说说刚才听到的动物的请求。)
师:“他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教师播放小孩、野兔、猫、狗、猪的画面和录音)
3、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那些等待上船的小动物的请求。
师:“甘伯伯的船上还有空位,还会有哪些动物会想和甘伯伯去游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绵羊、鸡、牛、山羊图片)
师:“他们上船的时候也要说一句请求的话,还要和别人都不一样,请你来帮他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和甘伯伯说?”(幼儿尝试不同方式表达请求,教师适当引导)
4、播放故事中其他动物的请求以及甘伯伯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尝试跟着录音一起进行角色语气的模仿,体验乐趣。
(二)理解故事后半段,感受规则的重要。
1、提问:“甘伯伯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别提了什要求?”(引导幼儿回忆并结合不同动物的特点说说。)
2、请幼儿观察故事后半段的画面,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师:“船上的乘客有没有遵守甘伯伯的要求呢,我们一起来看接下来的故事。看完后请你说说发生了什么。”
(教师播放课件中后半段故事画面,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3、请幼儿先和同伴讨论发生了什么,再请个别幼儿讲述。
师:“大家上船有没有遵守甘伯伯的规则,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4、完整欣赏故事。
师:“究竟是不是像我们小朋友说的那样呢,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听一遍。”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完整讲述故事后提问:
1、你觉得甘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2、要是下次再去游河,小动物会怎样做呢?
三、故事表演,迁移提升。
1、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教师戴上甘伯伯的头饰,拿着船桨作划船状,说“甘伯伯又要去游河了,你们想扮演小动物和他一起去吗?”(播放背景音乐)
2、分配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表演故事。
3、在音乐声中幼儿一起游船自然地延伸到外面,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大班美术教案《大象伯伯找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知大象的形态特征,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诗画结合画大象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象玩具、幻灯片;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活动,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幼儿各抒己见)。
师:老师今天就请来了一位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想…)可是这个小动物说了,要先让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出来呢。(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听)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通过猜谜语“鼻子长长像管子,耳朵大大像扇子,四只粗腿像柱子,喜欢用水喷身子”引出主题“大象”。
2、教师演示幻灯片“大象”引导幼儿了解大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以大象自述的形式让幼儿听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象的认识。
师:大象还有话要对小朋友说呢,你们想不想听啊?(想…)那咱们一起来听一下吧。(听录音)
师:小朋友,大象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啊?(……)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象的认识。
4、教师示范画大象。
5、帮大象找朋友,以此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师:今天啊,大象伯伯很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朋友来猜一猜。(幼儿自由猜想)咱们一起来问问大象好不好啊?(好)教师与幼儿一起问大象。
师:大象对老师说了,没有朋友来做伴,一个人玩好孤单。那咱们一起来给大象找一个好朋友好不好?(好)
教师边说儿歌边画,以便加深幼儿印象。
高大的身体像房子,长长的鼻子像钩子;
尖尖的牙齿像刀子,小小的眼睛像扣子;
宽大的耳朵像扇子,细小的尾巴像小辫子;
粗壮的腿像柱子,运起货来像车子。
两个好朋友手拉手,快快乐乐做朋友,太阳见了咪咪笑,小草小花笑弯了腰,小朋友,仔细瞧,这幅图画好不好?(好)这幅图画真奇妙,小朋友想不想来拍照?(想)用什么呢?就用手中的纸和笔,画个大象好不好?(好)
6、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给大象“照相”。
师:请小朋友像小花猫一样轻轻走到座位上画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展评幼儿作品,并请个别幼儿来讲一下自己画了什么。
教师讲评:大象竖起大拇指,直夸小朋友棒棒棒!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到外面跟大象做游戏去吧!(放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圆舞曲《风妖之舞》的片段,作者将其改为低音提琴与钢琴来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歌曲中“××××|×××0|”的典型节奏型贯穿全曲。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绘了一对小象像好朋友一般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
由于上节课已经聆听了《小象》,因此聆听《大象》时,首先让孩子先回忆乐曲《小象》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再结合大象的体态,在对比聆听《大象》时,孩子们对乐曲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认知,只是在判断三拍还是二拍节奏时,很多孩子听不准,教学中,主要听过我的对比敲击,多数孩子都能判断出来。对于《两只小象》的学唱,初次聆听,主要强调孩子不要跟着范唱哼唱的同时,认真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第二遍聆听,张口默唱的方式,第三遍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解决歌词节奏问题,之后孩子们在跟琴视唱,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唱准,之后又启发孩子唱出好朋友见面时的开心的情绪,看来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真的会让音乐学习事半功倍。
6、大班语言游戏活动故事教案《傻小熊种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傻小熊热情、讲信用的形象。
2.通过看图讲述和讨论活动,丰富相关词汇,增长种植萝卜的经验。
3.积极参与讲述和讨论活动。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傻小熊种萝卜》。
2.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萝卜图片(只出示上面的叶子,下面的萝卜遮住)。
1.师: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长得什么样子的?(请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现)我们一起用动作来把它表现出来。请你猜猜里面种的是什么?谁种的?
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片中中去寻找答案。
(二)逐页看图讲述,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逐个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3,师:小熊拾到一包种子,它做了什么?(……讲述到在风中摇摆着绿色的小脑袋)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撒”的动作。
师:种子撒在地里之后,这些小苗又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着小苗钻出来的样子钻一钻。(丰富词汇:嫩嫩的)教师:小熊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种子吗?(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挠头、头上有问号……)
(2)出示图片三(讲到原来我种了这么一大片萝卜啊)。
师:现在小熊知道那是什么种子吗?什么种子呀?谁告诉他的呢?多久能吃到萝卜了呢?
师:小熊知道自己种了一大片萝卜之后,它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它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图片四(讲到请朋友两个月后来吃萝卜)。
师:小熊在做什么?你觉得它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感知小熊热情的性格)
(4)出示图片五(讲到说话得算数啊)。
师:两个月过去了,小熊现在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为什么很着急?(教师讲述故事)它是怎么想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熊是一只怎么样子的小熊呀?(守信用)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熊兑现对朋友的承诺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5)出示图片六(讲到系在了萝卜的叶子上)。
(讲述故事)师:小熊把这些萝卜干什么了呢?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是它自己中出来的)师:我们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来看看小熊的朋友们看到这些萝卜会有些什么反应?
(6)出示图片七(讲到……都笑了)。
师:它的朋友们看到这些萝卜怎么样呀?为什么笑了?小熊的萝卜地里一个萝卜真都没有长出来吗?
师:那小熊种的萝卜在哪里?(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小结:大家知道萝卜应该长在泥土里的,觉得小熊很傻,都笑了。
(7)出示图片八(讲到萝卜原来是长在地下的啊),教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师:这时小熊才知道原来萝卜的果实是长在泥土里的。
师:小熊看到大萝卜说了句什么话?
教师:想一想,小熊看到这么多的萝卜,它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启发幼儿运用“开心、高兴、喜欢、惊奇、快乐、兴奋、惊讶”等词汇,表达小熊的心情。
(三)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按故事情节完整地讲述故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讨论对故事中小熊的看法。
1.师: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熊勤劳、热情、讲信用是好的,我们要向它学习,但是,小熊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向别人请教,还做出了可笑的事情,这一点可不能向它学习。傻小熊只要勤学习、多请教,就一定能变成一只聪明的小熊。
(五)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师:看图说说,傻小熊种了什么?哪些蔬菜是长在地下的?(出示图片土豆、番薯、洋葱、花生……)
师:小朋友,你还认识哪些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提供生长在不同地方的植物,让幼儿进行分类,匹配活动,如水里有藕、菱角、地下有萝卜、红薯、土豆、花生、地上有青菜、包菜、大蒜,藤架上有丝瓜、黄瓜、西红柿等。
2.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种植物发那个面的图片或图书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一起分享。
资料附录:
童话:傻小熊种萝卜
小傻熊拾到一包种子,他把种子撒在门前的空地上,一场春雨过后,嫩嫩的小苗钻出来,在风中摇摆着绿色的小脑袋。
有一天,小狐狸从小傻熊门前经过,他羡慕地说:“小傻熊,你有一个好大的萝卜园呀,两个月以后,你就有吃不完的萝卜啦!”小傻熊真开心:原来,我种了这么一大片萝卜呀,小傻熊给每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有一个萝卜园,请他们两个月后来吃萝卜。
两个月过去了,小傻熊的萝卜园里连一个萝卜也没长出来。小傻熊急坏了,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呀?小傻熊跑到蔬菜店,买回一大堆萝卜,有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然后一个一个地用细线系在萝卜的叶子上。
朋友们来了,看着那花花绿绿的萝卜园,都笑了。朋友们一起拔萝卜,从地下拔出那么多白白胖胖的萝卜,就像一群胖娃娃。
小傻熊又惊讶又欢喜:啊,萝卜原来是长在地下呀!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7、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故事《和甘伯伯游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丰富词汇"蹦蹦跳跳"、"摇摇晃晃"、"噗噗噗噗",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3.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表演故事的快乐。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图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发兴趣教师:瞧,画面上有什么?你乘过船吗?你喜欢乘船吗?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引出故事前半部分
1.出示小兔、小猪、小鸡。
教师:仔细看,谁来了?你们同意带它们去游河吗?为什么?
2.出示小朋友。
教师:看看又来谁?(小朋友)猜猜她们上船了吗?咦,两个小朋友怎么能上船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3.学习小朋友和甘伯伯之间的对话。
教师:小朋友说了一句好听又礼貌的话,是什么?(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那甘伯伯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4.幼儿自主学习对话,教师小结。
(三)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讨论船进水的原因,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1.幼儿自由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好朋友们都上了船,大家都很安静的呆着,发生了什么事情?船怎么会进水呢?
2.教师小结
(四)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吧。
(五)游戏活动,迁移提升 教师:甘伯伯又要准备去游河了,你还想带谁去游河?你会对它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表演区继续提供相关的道具,让幼儿自由进行表演。在语言区投放图谱,让幼儿看图谱学讲故事。
2.家园共育: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公园游河,给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
附故事:
甘伯伯有一条船,有一天,甘伯伯正要撑船去游河。有一只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过来:"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乱蹦乱跳。"一只小猪哼哼得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摇摇晃晃。"一只小公鸡扇着翅膀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不能乱扇翅膀。"两个小朋友过来了:"甘伯伯,请你带我们一起去游河,好不好?"甘伯伯说:"好是好,但是你们不能大吵大闹。"大家上了船,起初,大家都很安静,但是没过多久,小兔子乱蹦乱跳,小猪摇摇晃晃,小朋友大吵大闹,结果船就进水了了,甘伯伯只能把船撑回岸边。
甘伯伯说:"今天不能游河了,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吧。"大家都难为情地点了点头。
活动反思: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本不错的绘本,它透露出一种自由的气息,真正地爱孩子,就要给他自由,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充分表达出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整个故事透露出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的感觉。这是一个树立规则的绘本,从很侧面的角度告诉孩子们做任何事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惹出大麻烦。
8、大班语言故事教案《礼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伤心、高兴、感激的不同情感,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2、积极参与讲述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活动准备:
1、金色小树叶一片。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猜教师掌中物,激发学习兴趣。
师:“我手掌心里有件神奇的礼物,是什么?(猜)
看,这是什么?这片金色的小树叶是谁的?又想送给谁?让我们来听故事。
二、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集体听故事一遍(听到丫丫失去了知觉)
师:“最后丫丫怎么了?它是怎么倒下的?小动物看到了,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丫丫本来就瘦,枝儿细细的,叶儿黄黄的,就是这样一棵小树,小黑熊骑车撞到了它,白兔不理它,小狗还踩它,听了这事,你的心情怎样?
2、可怜的丫丫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心里很伤心,我们一起喊醒它!
3、帮助丫丫
师:你们想帮助它吗?怎么样帮助它呢?(商量)
谁来告诉丫丫,你想怎样帮它?
4、继续听故事。
听听故事里是谁帮助了丫丫,它是怎么做的?(跟好朋友说说)
小象怎样帮助丫丫的,连起来说,边说边做动作。
你们猜猜丫丫醒过来了吗?
以后,小象常来看……跳动
问:现在,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5、再次完整听第二段故事。
问:为什么刚刚很伤心,现在又高兴起来了呢?(我们为丫丫高兴,为小象的做法高兴)
6、继续听故事
“那么,丫丫会怎么感激小象呢?我们来听第三段故事。”
问:丫丫留下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哪些小动物想得到?(一起复述)为什么丫丫愿意把金叶子给小象呢?(跟朋友说说)现在你们知道金叶子是丫丫送给小象的礼物。
三、完整听故事
这个故事一段伤心,一段高兴,要是配上好听的音乐,一定很好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
四、情感教育
故事听完了,你想对故事里的小动物说点什么?
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做了什么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心里觉得怎么样?
还有帮助过朋友的小朋友吗?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
活动延伸:
出示故事中小动物的图片,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活动反思:
我在讲述故事以及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时,对于“最勇敢、最温柔、最美丽、最善良”,这四个词汇,边讲便用相应的手势提示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对故事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让幼儿理解故事种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理解它们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诗给自己的妈妈,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在此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绘画了具有童趣的挂图,非常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运用了多媒体设施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9、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狐假虎威》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
2、丰富词语:得意洋洋。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磁带、录音机。
2、狐狸、老虎、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建议:
1、采用谜语导入主题,并引导幼儿描述老虎和狐狸的特点。
(1)请幼儿猜“尖尖嘴,细细腰,狡猾又多疑,拖着大长尾巴”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狐狸?
(2)请幼儿猜“生来脾气暴,身穿黄皮袄,林中称大王,远看像只猫”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老虎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
(1)狐狸编出了什么谎言?
(2)狐狸和老虎想出了什么办法?
(3)百兽们看到狐狸和老虎是怎样做的?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1)教师提出质疑:百兽真正害怕的是谁?了解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叫“狐假虎威”。
(2)请个别幼儿戴上头饰给大家演一演“狐假虎威”的精彩过程,扮演“狐狸”的幼儿要着重表演出狐狸“得意洋洋”的样子。
(3)引发幼儿思考:狐狸还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过谁?
4、鼓励幼儿自由发表对狐狸的看法,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肯定幼儿的不同看法,只要理由合情合理。
附故事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
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