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课教案《拨弦》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拨弦》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课教案《拨弦》反思

1、大班音乐课教案《拨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是ABA结构,本次活动节选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拨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故事、游戏、图谱提示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感知音乐的重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掌握乐曲中重音的出现。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游戏中的乐趣。让规则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大灰狼的教具简便、轻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现音乐的形象,又便于教师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师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风,带上可怕的头饰,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袜子制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2、图谱比较贴切:图谱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效结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看图谱找重音、听音乐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级提出加深难度,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3、结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后和我们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结局从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们的生活要充满爱!大家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

  活动不足:

  1、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觉得活动的量还不够,也就是说活动从深度广度来讲略显不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桃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让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处拍手跺脚这个游戏环节中,由于我事先的游戏规则只说了“在大牙齿的地方拍手跺脚”,而没有反过来强调“在小牙齿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脚”,以至于第一遍游戏时有几名幼儿在小牙齿处拍手,在重复了游戏规则后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齿处拍手,我告诉他下课后我俩再单独交流。下课后我才理解他对音乐重音的诠释方式:小牙齿处轻拍手,大牙齿处重拍。

3、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

  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4、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拨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是ABA结构,本次活动节选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5、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6、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反思《梦之船》《圣桑》《水族馆》

  活动目标:

  1、能用正确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较流畅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光碟《圣桑》《梦之船》《水族馆》

  活动重难点:

  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气息发声练习

  1、伴随优美的旋律进入故事情景(幼儿在活动室门口等候,音乐响起)

  (教师旁白)在一个幽静的湖边,有一只美丽的天鹅带着她的宝宝们,正在轻轻的拍着她们的翅膀,慢慢的跳着舞,因为这个夜晚实在是太美了。

  2、根据提示进行气息练习

  “啊,这的空气太清新了,让我们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范讲解进行发声练习

  重点示范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YO (13531) 这么美丽的景象,我特别想唱歌,你们跟我一起唱,连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跳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

  二、学唱歌曲,借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梦之船》,整体范唱歌曲。

  “你们看那是什么?”

  “我是梦之船,你们愿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馆去吗?”(教师旁白)

  “愿意”!

  “小天鹅们,梦之船在航行时会遇到水流平稳和颠簸的时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觉到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我们出发吧!”

  @唱歌曲《梦之船》边唱边表现水流平稳和颠簸(第一遍)

  教师配以身体动作进行范唱。重点学习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现平稳和颠簸(第二遍)

  提示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连唱和跳唱的音乐表现形式

  @幼儿集体演唱,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现连唱和跳唱的方法

  “梦之船,还要行驶一段就到了,让我们继续行驶吧!”(第三遍)

  “梦之船,要你们唱出好听的歌声才会开门,你们试试吧!”(第四遍)

  “门开了”!

  三、律动:《水族馆》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水族馆”(老师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们一起来跳舞吧!”(放音乐—水族馆)

  四、结束活动

  “当-叮当,”“呀,不好了,时间已经到了,梦之船要关门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回去了。来一个跟着一个上船,唱着《梦之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7、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音乐火车》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8、大班音乐课歌唱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山谷回音的美。

  2.感受音乐强弱力度的对比,唱出音乐的强弱力度的变化。

  3.体验参与唱歌活动的乐趣。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二、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山谷回音真好听》、课前了解山谷有回音的自然现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尝试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山谷回音的美。

  2.活动难点:唱出音乐的强弱力度的变化。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旋律,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唱歌词边做各种律动。

  2.教师与幼儿进行练声活动

  3.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旋律。

  (1)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完整听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力度的变化,并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

  (3)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教师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

  (2)播放音乐,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清唱,幼儿跟唱。

  (4)幼儿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来演唱歌曲。

  (5)分组唱

  (6)请个别幼儿上台来演唱

  5.结束部分:

  教师进行小结,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我努力让幼儿感受音乐,引导幼儿注意听清楚歌曲中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并让他们把它唱准来。但还是有个别幼儿不会听范唱,不理解回音的演唱方式,不能更好地区分音乐强弱力度的对比,还有少数幼儿会把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唱错。经过多次教师纠正才得以解决,还有在最后幼儿上台演唱时,幼儿不够大方,我应该更加的鼓励幼儿,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