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课教案《坐缆车》反思

《大班健康课教案《坐缆车》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健康课教案《坐缆车》反思

1、大班健康课教案《坐缆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圈,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两根悬挂好的lO米长绳(如图):两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手拿圈自由进入场地,听到哨音集合成4路纵队做圈操。

  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下肢运动

  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

  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玩圈。

  (1)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圈可以有很多玩法,看哪位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

  (3)集中演示,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4)师:下面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到的方法。

  (5)幼儿再次分散尝试练习。

  2.游戏“网小鱼”。

  教师做鱼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网住的鱼,站到池塘边,要求幼儿跑时用前脚掌着地。

  3.跳圈。

  每组小朋友互相合作,用圈排出与别的组不同的图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跳圈的方法,请个别幼儿来跳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每一组圈的跳法。

  师:请小朋友来跳圈,自己组的跳过之后,可以去试试其他组的跳法,注意落地时要前脚掌着地。

  4.坐缆车。

  (1)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出了圈的多种玩法,现在,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玩法。

  介绍游戏“坐缆车”:这里有两座山,要想从这座山去玩,必须坐缆车方能过去,谁来试一试坐这缆车?

  要求:两臂伸直,用前脚掌着地跑。

  (2)幼儿练习坐缆车。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要求缆车到站后,双手轻轻松开(然后排到队尾),下一站的缆车才能继续开。场地如图:幼儿需跳起才能拿到图。

  ○○○○○|←――10米――→|○○○○○

  ○○○○○|←――10米――→|○○○○○

  三、结束部分

  坐花轿放松,结束此课。

  活动反思

  圈是幼儿园常用的体育器械之一,幼儿对此器械较为熟悉,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主要以尝试精神及创造性思维为主,以一物多玩的形式来上此课。为了区别小学的活动方式,进场采用自由进场的方法。跟随音乐做操是准备活动。

  第一次尝试,只让幼儿去玩手中的圈,看看有多少玩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配上音乐是为了渲染气氛,让幼儿兴奋起来。

  集中演示,是为了让有创造性玩法的幼儿有一个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为缺乏创造性的幼儿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以便带动全体幼儿去尝试。

  第二次尝试,是为了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想到的玩法。

  接下来的游戏“网小鱼”,由教师担任鱼翁去网小鱼,是为了掀起一个高潮,同时也为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跳圈是为了达到目标的第二条,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利用圈的不同排列形式,尝试不同的跳的方法。

  游戏――“坐缆车”,也是一种尝试及合作能力的结合。幼儿必须跳起才能拿到圈,我们将圈悬挂在一定的高度,幼儿不是轻易便能拿到,必须付出努力。对于个别身材比较矮小的幼儿,教师可将绳稍往下拉一点,让他能够在付出努力后拿到圈,因为,尝试的目的是让孩子走向成功而不是走向失败。同时也是避免打击幼儿尝试的积极性。

  “坐缆车”的竞赛活动一是为了增加活动量,二是为了再次掀起高潮,因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应当高潮迭起。

  最后,利用圈玩坐花轿的游戏,是为了放松整理。

  整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原则,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

2、大班体育教案《坐缆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有秩序地上下楼梯以及大型运动器械。

  2、初步学习轮流,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材料准备:

  1、滑梯

  2、幼儿有关于缆车的知识经验。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体验遵守秩序的意义。导入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坐缆车”的竞赛活动一是为了增加活动量,二是为了再次掀起高潮,因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应当高潮迭起。

  整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原则,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

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滑动的缆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活动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活动反思】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

4、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吃饭前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了解吃饭前后适宜的和不适宜的活动。

  3、提高对人体的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

  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

  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体力,在吃饭前后进行剧烈运动,人会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劳,感觉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饭。

  2、在吃饭后剧烈运动,容易使肠胃中的饭粒掉到阑尾中,出现肚子疼、阑尾炎等症状。

  三、组织幼儿开展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

  1、饭前我们做哪些活动比较好呢?

  2、饭后我们有可以做哪些事呢?启发幼儿想象从事各种较安静的活动。

  四、记录幼儿的想法,师生分享新的经验。

  1、饭前:听音乐、看书、听故事。(总结:安静的、运动量小的活动都可以在饭前开展。)

  2、饭后:散步、和朋友说话、玩安静的小玩具等。

  五、教师总结:适当地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有利于消化。但不适宜看书等智力活动,因为血液要供应消化。

  在记录讨论结果时,幼儿都能认真记录,并且幼儿记录了很多都是安静的活动,但饭前和饭后的活动幼儿有点分不清。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大都家长无论在家,还是在园,都只关心孩子的进食量,而忽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特别是饭前,因此我觉得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活动中幼儿都很认真,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也比较高,这也许是我们平时比较重视餐前餐后活动,经常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幼儿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一些知识,对这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回答问题的时候幼儿会有这种表现。而且今天又经过这次的学习,幼儿的印象又更深一次,相信幼儿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最后我希望各位老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真正的用心来对待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做一点微薄的事情。

5、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坐缆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圈,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两根悬挂好的lO米长绳(如图):两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手拿圈自由进入场地,听到哨音集合成4路纵队做圈操。

  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下肢运动

  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

  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玩圈。

  (1)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圈可以有很多玩法,看哪位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

  (3)集中演示,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4)师:下面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到的方法。

  (5)幼儿再次分散尝试练习。

  2.游戏“网小鱼”。

  教师做鱼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网住的鱼,站到池塘边,要求幼儿跑时用前脚掌着地。

  3.跳圈。

  每组小朋友互相合作,用圈排出与别的组不同的图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跳圈的方法,请个别幼儿来跳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每一组圈的跳法。

  师:请小朋友来跳圈,自己组的跳过之后,可以去试试其他组的跳法,注意落地时要前脚掌着地。

  4.坐缆车。

  (1)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出了圈的多种玩法,现在,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玩法。

  介绍游戏“坐缆车”:这里有两座山,要想从这座山去玩,必须坐缆车方能过去,谁来试一试坐这缆车?

  要求:两臂伸直,用前脚掌着地跑。

  (2)幼儿练习坐缆车。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要求缆车到站后,双手轻轻松开(然后排到队尾),下一站的缆车才能继续开。场地如图:幼儿需跳起才能拿到图。

  ○○○○○|←――10米――→|○○○○○

  ○○○○○|←――10米――→|○○○○○

  三、结束部分

  坐花轿放松,结束此课。

  活动反思

  圈是幼儿园常用的体育器械之一,幼儿对此器械较为熟悉,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主要以尝试精神及创造性思维为主,以一物多玩的形式来上此课。为了区别小学的活动方式,进场采用自由进场的方法。跟随音乐做操是准备活动。

  第一次尝试,只让幼儿去玩手中的圈,看看有多少玩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配上音乐是为了渲染气氛,让幼儿兴奋起来。

  集中演示,是为了让有创造性玩法的幼儿有一个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为缺乏创造性的幼儿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以便带动全体幼儿去尝试。

  第二次尝试,是为了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想到的玩法。

  接下来的游戏“网小鱼”,由教师担任鱼翁去网小鱼,是为了掀起一个高潮,同时也为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跳圈是为了达到目标的第二条,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利用圈的不同排列形式,尝试不同的跳的方法。

  游戏――“坐缆车”,也是一种尝试及合作能力的结合。幼儿必须跳起才能拿到圈,我们将圈悬挂在一定的高度,幼儿不是轻易便能拿到,必须付出努力。对于个别身材比较矮小的幼儿,教师可将绳稍往下拉一点,让他能够在付出努力后拿到圈,因为,尝试的目的是让孩子走向成功而不是走向失败。同时也是避免打击幼儿尝试的积极性。

  “坐缆车”的竞赛活动一是为了增加活动量,二是为了再次掀起高潮,因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应当高潮迭起。

  最后,利用圈玩坐花轿的游戏,是为了放松整理。

  整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原则,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

6、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大班健康活动:蜈蚣竞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蜈蚣爬”的合作行走方式,锻炼腿部力量。

  2.体验按左右方向顺序游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一些合作的小游戏。

  2.团队做蜈蚣爬游戏的图片1张,小鼓1副,皮球人手1个,放皮球的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队列练习。

  大圆一开花走一六路纵队一向左、右、前、后四个方向高人、矮人走。教师可以用哨音提示幼儿。

  2.一起玩向左向右走的游戏,为学习新动作做铺垫。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1、2、3”游戏。1是向左走,2是向右走,3是原地不动。看谁能按信号做动作。

  请幼儿分别面向或背对教师玩“1、2、3”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提示幼儿注意找准左、右方向。快思教案网可以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3.学习新游戏“蜈蚣爬”。

  (1)教师交代游戏名称,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了解“蜈蚣爬”的玩法,并请幼儿找一名同伴,两人一组试一试。

  (3)请幼儿逐渐增加人数到三人、四人一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幼儿,共同讨论:很多人一组一起玩的话,如何才能协调地完成动作?

  总结动作要领:后面幼儿双手扶前面幼儿的腰两侧,身体半蹲;前面幼儿与后面幼儿商量好,走时先迈出身体一侧的脚,再迈出身体另一侧的脚,这样可以像蜈蚣一样的协调一致地向前走,注意两人方向的一致性(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

  (5)多人组合再次尝试玩“蜈蚣爬”游戏,教师敲鼓表示快、慢节奏,并进行指导与帮助。请合作得较好的一组幼儿示范。

  (6)变换条件,继续引导幼儿学习。

  引导幼儿变换排头、一起喊“一二、一二”的口令练习蜈蚣爬,并变换节奏练习。

  4.教师组织幼儿做放松活动。

  听音乐,幼儿两人一组跳集体舞放松身心,拍打腿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条理清晰,形式新颖。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尽管动作技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在比赛中,幼儿为了追求名次,往往忽略了动作的一致性,这点需要强调,同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7、大班科学《滑动的缆车》公开课教案反思

  《滑动的缆车》是一节科学领域的教案,也适合游戏活动,富有探索价值及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幼儿园教案怎么写,一起来看看整理的这节大班科学教案吧。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活动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活动反思】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