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狮子的新发型》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教案《大狮子的新发型》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团圆的技能,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幼儿探索学习小棒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若干、小棒若干根。
2、画有大狮子的蛋糕盘三个(12寸的)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课件(画面出现伤心的狮子,没有毛发)
1、师:小朋友,这是谁呀?
大狮子最近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心里很难过,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了,都想帮助大狮子,聪明的小刺猬也来帮助大狮子。(画面出现小刺猬背着水果)
2、师:小刺猬会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呢?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幼儿互相讨论)
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刺猬到底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刺猬吧!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刺猬,你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的?
课件(画面出现小刺猬在说话,边说边出现一些水果在空中旋转)
课件(小刺猬:我用水果给大狮子变了一个新发型。)
4、师:啊,水果也可以变发型呀,你们看见过吗?这么奇怪,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课件(画面出现小刺猬在变魔术:一二三、变变变,随后出现画有大狮子的蛋糕盘的四周插着一串串冰糖葫芦)
师:大狮子的新发型漂亮吗?你们喜欢吗?
二、感知“头发”的特征。
1、大狮子的新发型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两方面表述)
2、小结:小刺猬真聪明,把红色的圆圆的水果串接了起来,象一串串的冰糖葫芦,这么帅气的头发,你们喜欢吗?想不想也学学小刺猬变发型呢?
三、幼儿学习做发型
1、师:我们怎么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呢?
请你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个别幼儿回答)
2、老师示范,幼儿空手练习。
边示范边交待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A、师:取出一团什么颜色的橡皮泥?搓呀搓,搓呀搓,变成一个什么?
(幼儿徒手练习,老师教学两次)
B、探索小棒的使用方法:
怎样拿小棒最安全?
怎么把我们搓好的糖葫芦串接起来呢?
3、提示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A、将小泥块尽量搓圆;
B、做好的每一颗糖葫芦要用小棒从中心穿透,最后一颗糖葫芦要将小棒藏起来;
C. 穿糖葫芦时,不要将小棒穿得太满,下面要留一段做把手。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吧!做的时候要对着圆的中心来穿糖葫芦,还要注意使用小棒的安全。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
五、作品展示,打扮大狮子。
请幼儿把幼儿做好的糖葫芦插在一样颜色的蛋糕盘周围
六、与大狮子游戏
《拉着手儿转个圈》
七、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与大狮子和小刺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活动中,我先教孩子怎样把纸撕下来,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及掌握,我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撕纸的正确方法:用手捏住纸的长的一边,左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纸头,撕,拉,再撕,再拉……,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边说边撕,也出现了个别幼儿不敢动手的现象,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幼儿逐渐掌握了撕纸的方法。在贴狮子的头发时,通过我的示范引导幼儿注意贴的要点,我形象地告诉孩子要贴在狮子的头上,不能贴到脸上,否则小狮子就被头发遮住走路都看不见了。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在贴头发的时候记得了要领,都能做到围绕脸贴在头上。最后评价环节,将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多高兴了,我看到了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撕纸使幼儿动脑动手,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用真情去塑造幼儿,使他们成为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宝宝。
2、小班教案《发型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练习画(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在已有的脸型上设计发型。
2. 了解美发师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
3. 鼓励幼儿大胆地描画出、创作出自己心中最好发型,从中体验创作的快乐,获得心情的愉悦。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发型图片,彩笔每个幼儿1盒。
2.《美术》上p.16-17。
3.小红花若干朵。
4.制作几种假发。
5.音乐素材(电视、DVD、光盘、数码相机)。
6.脸型图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笔画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
设计发型。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欣赏发型
1、出示发型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请幼儿说说:每张照片上是发型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说说妈妈、爸爸和其他家人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如:妈妈的头发烫成大波浪,弯弯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头发很短是平头,很精神;......
4、请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发型,说说朋友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5、你经常去哪里理发?理解美发师的工作.
二、探讨头发的画法
1、欣赏画册《OK发型师》画面。讨论如何为光头人添画头发,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
2、幼儿看发型图样,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几种线条: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说说哪种发型适合用哪种线条。短发适合用短直线来画,卷发可以用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来画。
3、示范线条的画法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儿设计发型
1、幼儿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绘画。从发际处开始向外画。
2、教师提醒幼儿画时线条要一根一根紧挨着,直到将整个头顶部画满,要画的多,画的紧密。
四、展示评价
师:孩子们,刚才看你们画的非常认真仔细,现在就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请你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涂鸦墙上吧。
生1:(幼儿走到老师身边,并把画贴在涂鸦墙上)我画的是姐姐,姐姐很爱我。姐姐很臭美。
师:为什么?
生1:姐姐穿漂亮衣服,有漂亮的头发。
师:那姐姐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生1:是黑色的,直直的,短短的,像一个娃娃。
师:咱们班的孩子就是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说的也好。
生2:我最喜欢妈妈,她是一个理发师,所以我画的是妈妈的发型。
师: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
生2:她是长头发,弯弯的,棕色的。她是长脸,配上我的长发一定更漂亮。
师:是呀,爱妈妈,疼妈妈。把妈妈的头发画的好漂亮啊。有这样的女儿,妈妈也幸福。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一是你画画得好,二是你爱自己的妈妈。
生3:我喜欢自己,我给自己画的。
师:呵呵,喜欢自己好啊!那你给自己设计的是什么样的发型呢?
生3:我自己是短头发,黑色的。因为我是男子汉!
师:呵呵,小男子汉哦!画的蛮好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画得很好,有的是亲人发型,有的是想象中人物的发型,总之不管怎样,敢画就是一种成功,我希望你们以后,认真观察,多多练习,也许你就是一个小画家,有没有信心?告诉老师?
生:有(齐喊)
师:有信心就会成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最棒的!回家以后,给自己最喜欢的人设计一个发型,明天带来。
评析:通过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幼儿感受到自我被认可,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请幼儿评出最佳“发型设计师”
教学反思:
幼儿在预热阶段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自己父母的发型。知道美发师为我们剪出了漂亮的发型,他们是为我们服务的。在练习各种线条画法是个难点,幼儿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幼儿初次接触这些线条的画法觉得很新奇,画着很有耐心。不时会问问:老师我画的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他们很高兴。继续很认真的画着,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特高兴。新奇的事物对幼儿永远有吸引力。他们在图画本上练习了一阵子之后就开始自己的发型设计了。有的说我画妈妈的头发,有的说我画爸爸的头发,有的说我画姐姐的……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有了练习的基础幼儿在美术书上画的很好,很快。幼儿画完了,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展示。幼儿下座位看其他人的画,幼儿评论作品找到最好的,评出“发型设计师”。我奖励给幼儿一个贴纸,看着幼儿高兴的样子,我以后不会再吝啬我的奖励和微笑。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只顾了展示版面的好看,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的这种做法是错的。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再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3、小班教案《大狮子的新发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团圆的技能,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幼儿探索学习小棒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若干、小棒若干根。
2、画有大狮子的蛋糕盘三个(12寸的)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课件(画面出现伤心的狮子,没有毛发)
1、师:小朋友,这是谁呀?
大狮子最近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心里很难过,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了,都想帮助大狮子,聪明的小刺猬也来帮助大狮子。(画面出现小刺猬背着水果)
2、师:小刺猬会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呢?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幼儿互相讨论)
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刺猬到底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刺猬吧!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刺猬,你用什么方法帮助大狮子的?
课件(画面出现小刺猬在说话,边说边出现一些水果在空中旋转)
课件(小刺猬:我用水果给大狮子变了一个新发型。)
4、师:啊,水果也可以变发型呀,你们看见过吗?这么奇怪,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课件(画面出现小刺猬在变魔术:一二三、变变变,随后出现画有大狮子的蛋糕盘的四周插着一串串冰糖葫芦)
师:大狮子的新发型漂亮吗?你们喜欢吗?
二、感知“头发”的特征。
1、大狮子的新发型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两方面表述)
2、小结:小刺猬真聪明,把红色的圆圆的水果串接了起来,象一串串的冰糖葫芦,这么帅气的头发,你们喜欢吗?想不想也学学小刺猬变发型呢?
三、幼儿学习做发型
1、师:我们怎么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呢?
请你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个别幼儿回答)
2、老师示范,幼儿空手练习。
边示范边交待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A、师:取出一团什么颜色的橡皮泥?搓呀搓,搓呀搓,变成一个什么?
(幼儿徒手练习,老师教学两次)
B、探索小棒的使用方法:
怎样拿小棒最安全?
怎么把我们搓好的糖葫芦串接起来呢?
3、提示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A、将小泥块尽量搓圆;
B、做好的每一颗糖葫芦要用小棒从中心穿透,最后一颗糖葫芦要将小棒藏起来;
C. 穿糖葫芦时,不要将小棒穿得太满,下面要留一段做把手。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吧!做的时候要对着圆的中心来穿糖葫芦,还要注意使用小棒的安全。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
五、作品展示,打扮大狮子。
请幼儿把幼儿做好的糖葫芦插在一样颜色的蛋糕盘周围
六、与大狮子游戏
《拉着手儿转个圈》
七、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与大狮子和小刺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活动中,我先教孩子怎样把纸撕下来,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及掌握,我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撕纸的正确方法:用手捏住纸的长的一边,左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纸头,撕,拉,再撕,再拉……,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边说边撕,也出现了个别幼儿不敢动手的现象,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幼儿逐渐掌握了撕纸的方法。在贴狮子的头发时,通过我的示范引导幼儿注意贴的要点,我形象地告诉孩子要贴在狮子的头上,不能贴到脸上,否则小狮子就被头发遮住走路都看不见了。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在贴头发的时候记得了要领,都能做到围绕脸贴在头上。最后评价环节,将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多高兴了,我看到了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撕纸使幼儿动脑动手,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用真情去塑造幼儿,使他们成为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宝宝。
4、小班教案《狮子》含反思
目标:
1、 能抓住狮子的明显特征(大鼻子,长鬣毛),用大小不同的圆画出狮子的基本形态,并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狮子威武的神态。
2、 培养幼儿根据情境创设背景能力。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准备:
油画棒。画纸。
过程:
(一)、导课。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看过一部好看的动画片《狮子王》。在动画片里,小狮子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终于成为森林之王。你们还记得它的叫声吗?(幼儿学一学狮子的叫声)森林之王的声音真的很大,今天,我们一起;就来画森林大王——狮子。
(二)、讲解示范。
1、用铅笔勾画出狮子的轮廓:圆圆的大脑袋,椭圆形的身体,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两只小眼睛,再画一胡子。别忘了头上的鬣毛,一根一根又长又密,好威风!狮子的身体上有四条腿,后面画上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上面还有一个小球。
2、幼儿用黄色笔再次色画狮子的轮廓,教师强调狮子的整体色彩以黄色为主。
3、狮子的皮毛虽然都是黄色,但是要注意有深浅变化。
4、画面要有力度,头部用红色做叠加,增加画面的体积感。
5、添加简单的背景。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采用了故事教学法、故事表演、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行为,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发挥想象,自信地布置画面,画 面内容丰富有趣。
故事教学法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教师将狮子的外形特点,动态变化、不同表情及画面情景等巧妙的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故事边画画,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既能掌握画画的步骤,又感受着不同动态和心情在表现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而变繁为简,增强了幼儿表现的信心。
5、小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爱吃糖的大狮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从绘本故事入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分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具设计方面,教师采取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PPT,发挥绘本中动物形象的优点,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教具,从集体操作到分组操作再到集体操作,给予幼儿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初步学习按照规则操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爱吃糖的大狮子”课件。
2、教具:红、蓝、黄、绿颜色标记,大盘子三个,大糖果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有形状标记盘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它肚子饿了,想要吃小动物。聪明的小狐狸想了个好主意,看一看,谁能看懂小狐狸的主意?
二、集体活动
1、第二天小猴子送来好多糖,大狮子说“我想要吃红色的糖!”,将红色糖果找出来。
2、大狮子又说“我还要吃蓝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谁来帮帮它?
3、还剩下一些糖果,谁能把它们分到一样颜色的盘子里?
三、小组操作
1、这次换小乌龟来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圆形的糖!”小乌龟太害怕了,谁来帮助它把糖果按照形状分一分呢?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糖果,每人都有三个盘子,盘子上有标记,请你们帮助小乌龟把糖果放到一样形状标记的盘子里,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讲评:看看有没有都分对呢?逐一检查。
四、故事收尾
大狮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齿真的疼起来了,小狐狸的主意成功啦,我们一起去庆祝下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6、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含反思
设计意图:
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中的两个角色具有童话色彩,是深受幼儿,由于二个动物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一大一小)及富有艺术性的故事结尾(小老鼠帮了大狮子的忙),因此这样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活动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大图片;同时运用了双向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问问中有浅入深地理解故事内容及蕴含的意义,提高幼儿思维的深刻性,调动幼儿语言、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理解内容,学习有表情地进行角色对话。
2.通过故事知道小也有小的用处,懂得伙伴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在活动中乐于想象,积极思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软盘;角色图片:小老鼠、大狮子。
2、故事录音、录音机。
活动流程
交代故事、推测故事内容——倾听故事、初步感知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幼儿提出疑问——故事表演、想象迁移
活动过程
1、出示两个角色,引起兴趣,想象推测故事内容。
今天我还带来了两位朋友,是谁呢?(大狮子和小老鼠)请小朋友想象看看,如果大狮子和小老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它们会不会成为好朋友?
(自评:出示两个角色,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也为下面环节作铺垫,并知道这两个是故事的主要角色。猜测故事内容,是让他们自由发挥,使思维活跃起来,提高积极性。)
活动记录:孩子们一看到这两只动物就被吸引了。猜测时,大部分幼儿都说到大狮子会吃掉小老鼠,只有1/3的幼儿猜测小老鼠会帮助大狮子,而且理由也很充足。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了解故事内容。(边看图边听故事)
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放录音)
在讲故事中可以插问并请幼儿讨论:小老鼠会用什么办法救大狮子?故事讲完后设问:大狮子和小老鼠有没有成为好朋友?它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的?
(自评: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边看图边听故事,逐步提高他们的双向思维。此时的间断提问,也是扩散幼儿的思维。)
活动记录: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在回答问题时,想的办法也是与众不同的。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大狮子和小老鼠会成为好朋友的。
3、看看听听议议,通过讨论、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在讲故事中设问引导幼儿讨论:一开始,大狮子为什么说要吃掉小老鼠?后来怎么又放了小老鼠?(幼儿学讲角色对话)
大狮子怎么会掉进陷阱?小老鼠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最后,大狮子为什么和小老鼠做好朋友了?
(自评: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采用了讨论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并与孩子一起学说对话,而且是有表情的,促使明白小有小得用处,大有大的用处,骄傲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活动记录:这一环节孩子们讨论的非常激烈。如大狮子为什么一开始要吃掉小老鼠?回答是:大狮子看不起小老鼠;小老鼠影响他睡觉……在学说对话时,孩子的表情很到位,做出了不同的姿态,特别是陈志浩小朋友。他们还做出了小老鼠帮助狮子时的一些动作。由于语言、动作表现的出色,孩子们也就悟出了道理。
4、再完整的听一遍,让幼儿自己提出疑问。
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质疑,解答)若没有,教师提出疑问:故事开始时,大狮子说:“你这么小,我这么大,怎么会要你的帮助呢?”它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小结:大动物有大动物的本领,小动物有小动物的本领,有时候,大狮子也需要小老鼠这样的小不点帮忙,只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才是一件快乐事,你们说对吗?
(自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一基本明白其道理。为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理念,我采用了让幼儿自己提出疑问,然后有老师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从中更明白道理。这就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辅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活动记录:孩子们的问题可多啦!正巧有一问题我没提,即“大狮子怎么会掉进陷阱里的”,孩子们给提出来了。如还有“小老鼠为什么要请求不要吃掉它”等许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有一个问题是我提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
5、想象迁移,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尤其是主要对话)。
设问:你喜欢谁?(分别站在两边)让我们来学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角色的特征、心理活动的特点有表情地进行角色对话。 大狮子和小老鼠做了好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干什么?
(自评:这一环节是想象,迁移经验。开始时,是让幼儿表演有趣的故事情节,练说对话。由于活动快要结束,也许有的幼儿坚持性不强,让孩子表演活动促使下面一个问题思维更活跃,乐于想象,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记录:孩子们一听到表演了,心理很兴奋。说对话时,语言、动作都表现得很出色,特别是那句“求求您,放了我吧。……”当时我听了都感动。想象迁移经验,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
附: 大狮子和小老鼠
有一天,森林里要开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都想来参加,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小老鼠也不利外,它正好路过草地,看见一只大狮子正在睡大觉:“嘻嘻,大狮子睡着了,这下我可以好好玩玩了。”小老鼠一下子跳到大狮子背上。它刚想站起来,看看大狮子的脸,大狮子醒了,看见了小老鼠:“好啊,你这个小东西我要吃掉你!”小老鼠连忙请求道:“好狮子,求求你,放了我吧,说不定哪一天我会帮助你的。”“哈哈哈,你这么小,我这么大,我怎么会要你的帮助?”大狮子骄傲地说。小老鼠不停地请求大狮子放了它。最后,大狮子就放走了小老鼠。
没过几天,大狮子在草地上散步,一不小心掉进了猎人设的陷阱里。大狮子急得连声大叫:“谁来帮帮我?谁来帮帮我?”小老鼠听见了,赶紧跑过来:“别怕,亲爱的大狮子,我有办法救你。”小老鼠跳到大网上,咬断了一根线,又咬断了一根线。网上慢慢出现了一个大洞洞,大狮子得救了。“谢谢你,小老鼠。”大狮子说:“虽然我这么大,你这么小,但是我能帮你的忙,你也能帮我的忙。让我们做好朋友吧。”
从此以后,大狮子和小老鼠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故事教学一般的模式就是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回答提问、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复述或续编故事。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局限,只框架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无声的动画,这比单纯的图片更为生动、形象,又能更好的吸引幼儿。随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再通过一个个画面连贯起来,编成故事。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活动结束后,给我的感觉就是预想的总比实践的好。
7、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大狮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撕的技能给大狮子做头发,打扮大狮子。
2.在打扮大狮子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印有狮子头像的操作纸、皱纹纸、浆糊、盆、范例
活动过程:
一.生病的大狮子。
1、师出示一张没有头发的狮子,引导幼儿观察:这只狮子漂亮吗?为什么?(没有头发)
2、师:这只狮子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大狮子很难过,我们想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好吗?
3、讨论怎样来帮助大狮子?(帮大狮子装上头发)
二.我帮大狮子做头发。
1、教师出示范例,问:现在大狮子有头发了吗?"出自:屈;老.师"我们用什么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彩色的皱纹纸)
2、教师示范讲解撕贴大狮子的头发:先把皱纹纸顺着纹路撕成一细条一细条,然后在大狮子的头上沿着轮廓把撕好的皱纹纸贴上去,注意要把握头发的长短,把长的撕短些。
3、请个别幼儿试着来给大狮子贴一贴。
4、幼儿动手打扮大狮子,师巡视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打扮大狮子的任务。
三.漂亮的大狮子。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变漂亮的大狮子。
2、请幼儿来选一选哪只大狮子头发长得最漂亮。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活动中,我先教孩子怎样把纸撕下来,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及掌握,我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撕纸的正确方法:用手捏住纸的长的一边,左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纸头,撕,拉,再撕,再拉……,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边说边撕,也出现了个别幼儿不敢动手的现象,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幼儿逐渐掌握了撕纸的方法。在贴狮子的头发时,通过我的示范引导幼儿注意贴的要点,我形象地告诉孩子要贴在狮子的头上,不能贴到脸上,否则小狮子就被头发遮住走路都看不见了。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在贴头发的时候记得了要领,都能做到围绕脸贴在头上。最后评价环节,将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多高兴了,我看到了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撕纸使幼儿动脑动手,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用真情去塑造幼儿,使他们成为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