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反思

1、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反思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活动难点: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2、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活动难点: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3、小班音乐教案《爱唱歌的小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

  5.幼儿整首跟唱

  (1)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6.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4、小班音乐教案《和小动物一起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动物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谁来了

  价值取向: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尝试学小动物的叫声。

  1、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公鸡)我们和公鸡打招呼吧。(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话来打招呼)

  公鸡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喔--喔)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来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羊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来学一学。

  3、走路静悄悄,爱吃鱼,是谁?(小猫)我们也有礼貌地和小猫打招呼吧。小猫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二、学唱歌曲

  价值分析: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三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班级了,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来唱歌。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

  1、(播放音乐)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鼓励幼儿随便唱)

  2、教师示范唱一遍,引导幼儿一起念歌词。

  3、小朋友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唱歌。

  4、小动物,一边唱,一边还做动作呢!师生边唱边表演

  5、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来唱歌(戴胸饰表演)

  三、延伸活动

  1、还有许多小动物唱歌声音很好听的,启发小鸭子怎么唱的?……

  2、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小动物唱歌,看,它们都走来了……(表演:走路,自然结束)

  讲课后的反思

  每次讲课后总会有很多的感悟,这次讲课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比以前有所进步,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感觉自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仔细回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选材上,我根据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动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音乐游戏《小动物走路》,并精心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以“去树林游玩”为主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四种小动物并学会了它们走路的样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高兴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3、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在课件制作上,我精心制作了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学习,模仿小动物走路。

  虽然自己在活动中总体表现良好,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托班孩子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接触的少,因此,导致了我在活动中所提的问题不太恰当,以至于有的孩子回答不正确。比如:在出现小花猫这幅动画的时候,我问:“小花猫是怎么走来的?有的孩子不是回答,而是模仿爬在地上学小花猫走路。见此情景,我随即另提出一个问题:“小花猫是静悄悄地走来还是重重地走来?孩子们一听,便说是静悄悄地走来,这样一问,便掌握了小花猫走路的样子。

  其次,在课件制作上,虽然自己精心制作得比较好,但是为了让小动物跟随音乐按顺序表演,由于电脑知识欠缺,没有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因此,自己以后要在课间制作上多下功夫。

  最后,这次讲完课后,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语速还比较快,性子还比较急,想急于完成活动目标,自己以后要尽量克服,使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有了以上的一些感受,我想自己以后会多加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5、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朋友爱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能大胆的在集体前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歌曲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

  1、《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进行演唱。

  2、《小朋友爱唱歌》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唱准音阶

  (二)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幼儿随老师伴奏进行演唱

  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进行进行引导,。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提醒幼儿发音清楚的演唱。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教师放录音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模仿

  (3)幼儿集体随老师一同边唱边表演

  3、鼓励幼儿为大家表演

  (三)结束

  鼓励幼儿为家人表演自己学会的新本领,引导幼儿在音乐曲中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

6、小班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

  2、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

  3、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

  4、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

  5、出现的问题是: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