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红黄蓝分类》反思

《小班教案《红黄蓝分类》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红黄蓝分类》反思

1、小班教案《红黄蓝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绿三种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指导幼儿尝试按物体的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活动结束: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2、小班教案《认识红黄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3、让孩子感受色彩的美。

  4、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难点:能把认识的红色、黄色、蓝色迁移到生活的物品中。

活动准备

  米老鼠手偶、卡纸做的衣服、帽子和裙子、红黄蓝三色做的圆形卡片与幼儿人数一样多、红黄蓝颜料、有盖子的塑料瓶、音乐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用手偶“米老鼠妹妹”找衣服,引出主题。

  教师:米老鼠妹妹要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找找她的衣服。

  请幼儿分别帮米老鼠妹妹找到帽子、衣服和裙子。(红色的帽子、黄色的衣服、蓝色的裙子)

  提示:帽子要像太阳一样的颜色、衣服要像香蕉一样的颜色、裙子要像大海一样的颜色。

  基本部分:

  分别引出红色、黄色和蓝色,并让宝宝一起认识。

  (告诉孩子这是三原色,很多颜色就是由这三种颜色变化来的。)

  3、找找教室里、身上穿的哪些还有红色、黄色和蓝色。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找颜色宝宝。(准备好的小圆片)

  教师:我们一起来找颜色宝宝好吗?谁先找到我们一起表扬他。

  5、玩瓶子宝宝变颜色。

  (1)、教师:今天米老鼠妹妹很高兴,因为你们帮她找到了衣服。她觉得小朋友们很能干想再请小朋帮她做一瓶果汁水,我们一起给她变一瓶果汁水吧。(教师变魔术给孩子看,并表演颜色的变化,告诉孩子回家也可以变哟)

  (2)、把水分组送到篮子里。

  结束部分:

  请孩子跟着老师学米老鼠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1、本节课孩子的参与性很高,孩子们很感兴趣,ppt的内容让孩子们兴致很高,加上玩魔术瓶更有意思,孩子们都能轻松的认识红、黄、 蓝三原色了。多数幼儿能把学到的颜色迁移到物体的身上。

  2、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培养、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色彩有了初步的审美感。

  3、如果让我在上这节课,我会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活动,并选上更美的音乐,并让孩子完整地观看三原色的变化,刺激幼儿进一步的学习。

3、小班教案《红黄蓝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绿三种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指导幼儿尝试按物体的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活动结束: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4、小班美术绘画教案《红黄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继续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对版画活动产生兴趣。

  2、尝试制作粉印版画,初步掌握粉印版画的操作方法,体验创作的快乐。

  3、用正确的姿势握铅笔和水粉笔,学习在调色盘上调颜色的方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

  2、课件: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系列作品。

  3、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水粉笔,调色盘,作业纸,5B铅笔等。

  4、小组共用的材料:装有颜料的调色盘两个,抹布两块,桌布,水罐。

活动过程:

  1、出示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帮助幼儿回忆材料使用的规则。

  (1)教师:你还记得这些材料是怎么用的吗?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怎么用?水粉笔怎么拿?作业纸怎么用?先怎样?再怎样?

  (2)教师:共用的颜料怎么调到自己的调色盘里?(用水粉笔当小勺挖一点放在自己的调色盘里)换颜色的时候先要干什么?(洗笔)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构成》,引出"格子布"的创作话题。

  (1)教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猜猜,可能画了什么?像什么?

  (2)教师:画家在画格子布的时候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搭配在一起的?

  3、幼儿进行粉印版画创作活动。

  (1)重点:学习用5B铅笔在吹塑纸上画格子布;沿铅笔轮廓线在吹塑纸上涂上水粉颜料;换颜色的时候用抹布把笔上的颜料擦干净;学习用压一压、抹一抹的方法印制粉印版硎。

  (2)难点:掌握用笔的轻重(不能把吹翅纸画破,也不能太轻看不出印痕);颜料涂在轮廓线上的时候要用铅笔再勾画下。

  要点提示:

  (1)由于是抽象画欣赏和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并不一定非要像"格子布"。

  (2)帮助幼儿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感受吹塑纸柔软、厚实的质感和5B铅笔粗粗深深的划痕。

  4.相互欣赏粉印版画作品,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1)教师:看看谁的格子布印得比较清楚,相互介绍一下好的方法。

  (2)教师:你在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师幼共同欣赏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好方法。

  ☆区角活动美术区:展示幼儿第一次的粉印版画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家园共育请爸爸妈妈来园欣赏幼儿的第一次版画作品,增进家园交流。

教学反思: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5、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6、小班美术教案《红黄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继续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对版画活动产生兴趣。

  2、尝试制作粉印版画,初步掌握粉印版画的操作方法,体验创作的快乐。

  3、用正确的姿势握铅笔和水粉笔,学习在调色盘上调颜色的方法。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

  2、课件: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系列作品。

  3、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水粉笔,调色盘,作业纸,5B铅笔等。

  4、小组共用的材料:装有颜料的调色盘两个,抹布两块,桌布,水罐。

  活动过程:

  1、出示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帮助幼儿回忆材料使用的规则。

  (1)教师:你还记得这些材料是怎么用的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怎么用?水粉笔怎么拿?作业纸怎么用?先怎样?再怎样?

  (2)教师:共用的颜料怎么调到自己的调色盘里? (用水粉笔当小勺挖一点放在自己的调色盘里)换颜色的时候先要干什么? (洗笔)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构成》,引出"格子布"的创作话题。

  (1)教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猜猜,可能画了什么?像什么?

  (2)教师:画家在画格子布的时候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搭配在一起的?

  3、幼儿进行粉印版画创作活动。

  (1)重点:学习用5B铅笔在吹塑纸上画格子布;沿铅笔轮廓线在吹塑纸上涂上水粉颜料;换颜色的时候用抹布把笔上的颜料擦干净;学习用压一压、抹一抹的方法印制粉印版硎。

  (2)难点:掌握用笔的轻重(不能把吹翅纸画破,也不能太轻看不出印痕);颜料涂在轮廓线上的时候要用铅笔再勾画下。

  要点提示:

  (1)由于是抽象画欣赏和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并不一定非要像"格子布"。

  (2)帮助幼儿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感受吹塑纸柔软、厚实的质感和5B铅笔粗粗深深的划痕。

  4.相互欣赏粉印版画作品,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1)教师:看看谁的格子布印得比较清楚,相互介绍一下好的方法。

  (2)教师:你在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 师幼共同欣赏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好方法。

  ☆区角活动 美术区:展示幼儿第一次的粉印版画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家园共育 请爸爸妈妈来园欣赏幼儿的第一次版画作品,增进家园交流。

  教学反思: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