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红红不发脾气》

《小班教案《红红不发脾气》》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红红不发脾气》

1、小班教案《红红不发脾气》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2、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2、事先与家长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表现,是否经常发脾气等。

  3、创设情境表演。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应该不无故发脾气。

  活动难点: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审美元素: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大都刁蛮任性,经常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并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情境表演1、2、3。

  1.小红随妈妈上街,看到有漂亮的玩具,非缠着妈妈为她买,她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妈妈不买,小红大发脾气。

  2.小明说好随妈妈上街不随便买东西,可是随妈妈到商店后,看到商店里有好玩的玩具手枪,非闹着妈妈为他买,不买就坐在地上不起来。

  3.兰兰早上上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发现自己没带手帕,就向妈妈大发脾气,说是妈妈忘了给她带手帕了,又哭又闹,妈妈只好回家给她去拿。

  通过看情境表演引导幼儿懂得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都是不对的,应该争取做个好孩子。

  二、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师:红红在幼儿园里,别人坐她的椅子,她大发脾气;别人碰到她的漂亮衣服,她大发脾气;别人不小心动了她的积木,她又发脾气,久而久之,红红就再也没有朋友了。红红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一天夜里,红红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她就把这件事讲给老爷爷听了。老爷爷告诉她:“都是因为你爱无故发脾气才没有朋友的。”红红听后很是难过,决定再也不无故发脾气了。此后,红红又有了许多好朋友,红红高兴极了。

  三、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与帮助,让幼儿进一步懂得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2、小班教案《红红的小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3、小班教案《不无故发脾气》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2、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2、事先与家长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表现,是否经常发脾气等。

  3、创设情境表演。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应该不无故发脾气。

  活动难点: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审美元素: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大都刁蛮任性,经常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并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情境表演1、2、3。

  1.小红随妈妈上街,看到有漂亮的玩具,非缠着妈妈为她买,她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妈妈不买,小红大发脾气。

  2.小明说好随妈妈上街不随便买东西,可是随妈妈到商店后,看到商店里有好玩的玩具手枪,非闹着妈妈为他买,不买就坐在地上不起来。

  3.兰兰早上上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发现自己没带手帕,就向妈妈大发脾气,说是妈妈忘了给她带手帕了,又哭又闹,妈妈只好回家给她去拿。

  通过看情境表演引导幼儿懂得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都是不对的,应该争取做个好孩子。

  二、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师:红红在幼儿园里,别人坐她的椅子,她大发脾气;别人碰到她的漂亮衣服,她大发脾气;别人不小心动了她的积木,她又发脾气,久而久之,红红就再也没有朋友了。红红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一天夜里,红红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她就把这件事讲给老爷爷听了。老爷爷告诉她:“都是因为你爱无故发脾气才没有朋友的。”红红听后很是难过,决定再也不无故发脾气了。此后,红红又有了许多好朋友,红红高兴极了。

  三、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与帮助,让幼儿进一步懂得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4、小班教案《红红的番茄》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番茄的颜色、形状。

  2、给番茄涂上漂亮的颜色。

  3、喜欢番茄,感受番茄的色彩美。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食物图(大、小番茄),人手一份番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番茄。

  师:今天张老师给我们的宝贝带来了一个谜语,现在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脸圆像苹果,酸甜营养多。既可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二、感知番茄的特征。

  师:你们知道番茄长的什么样子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圆圆的,红红的。)

  三、比较大、小番茄的不同。

  师:出示小番茄,请幼儿说出它的特征,比较与大番茄的不同。

  四、绘画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番茄,看到了小番茄也看过了大番茄,也知道了番茄的味道。现在张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番茄,我请你来给我们的番茄宝贝们涂上漂亮的颜色,让他们更加的好看。

5、小班教案《红红的小东西》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重难点

  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挂图。

  2、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行为

  1、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出示红红的小片片: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东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2、欣赏故事。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教师: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它一路上都碰到了谁?它以为自己是谁?

  3、理解故事情节。

  (1)看动画片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一路上红红的小东西走呀,都遇到了谁?它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

故事:红红的小东西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蹦蹦跳跳地往前滚着。滚呀,滚呀,他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说:“你是谁呀?”小东西说:“我不知道。”小老鼠说:“你不是一颗红樱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到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做妖怪呢!”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经过了小熊的家,小熊要过四岁生日了,可是它的门前只有三盏红灯笼,小东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盏灯笼呢?”小熊说:“你是假的,你不会发光。”小东西又继续往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红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纽扣。“噢,我就是那颗红纽扣呀!”

6、小班教案《红红的苹果》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的方法装饰苹果,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画有苹果轮廓图片、大树2棵、固体胶水、皱纹纸条、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T: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师幼一起唱歌)

  哇!摘了这么多的苹果。

  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2.出示大树,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T:那苹果长什么样子的啊?

  (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

  苹果长在哪里的呀?

  对了,长在树上的。看,这里有两棵大苹果树,可是上面有没有苹果啊?

  (没有)

  没关系,老师来变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瞧!(出示苹果粘贴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啊?

  3.出示空白苹果图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T:这也是一个苹果,哪个苹果好看啊?

  那我们把这白白的苹果穿上一件好看的衣服吧!

  先请小朋友们拿一张纸片,把它放在手心里,压一下,团起来,就像做汤圆一样。

  一起和老师来做做看。(幼儿空手跟老师模仿)

  好了,一个纸球做完了。然后把胶水的帽子打开,放在筐筐里,拧出一点胶水,把团好的纸球粘上胶水,放在苹果身上白白的地方。

  粘在苹果的哪里?里面还是外面?记得小手要用力按一下哦!

  我们再多做一些纸球,把苹果白白的地方全部填满了。

  用完胶水,记得要把帽子盖好了哦!

  这样,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就做好了,我们把它送给果树妈妈吧。

  现在请你们轻轻抱起椅子,去变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T:请把变好的苹果都送给果树妈妈,然后快回去坐好。

  6.小结。

  教师以鼓励幼儿为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7、小班教案《红红不发脾气》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2、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2、事先与家长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表现,是否经常发脾气等。

  3、创设情境表演。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应该不无故发脾气。

  活动难点: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审美元素: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大都刁蛮任性,经常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讲道理的好品德、好习惯。并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情境表演1、2、3。

  1.小红随妈妈上街,看到有漂亮的玩具,非缠着妈妈为她买,她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妈妈不买,小红大发脾气。

  2.小明说好随妈妈上街不随便买东西,可是随妈妈到商店后,看到商店里有好玩的玩具手枪,非闹着妈妈为他买,不买就坐在地上不起来。

  3.兰兰早上上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发现自己没带手帕,就向妈妈大发脾气,说是妈妈忘了给她带手帕了,又哭又闹,妈妈只好回家给她去拿。

  通过看情境表演引导幼儿懂得提无理要求、无故发脾气都是不对的,应该争取做个好孩子。

  二、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爱发脾气的红红”。

  师:红红在幼儿园里,别人坐她的椅子,她大发脾气;别人碰到她的漂亮衣服,她大发脾气;别人不小心动了她的积木,她又发脾气,久而久之,红红就再也没有朋友了。红红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一天夜里,红红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她就把这件事讲给老爷爷听了。老爷爷告诉她:“都是因为你爱无故发脾气才没有朋友的。”红红听后很是难过,决定再也不无故发脾气了。此后,红红又有了许多好朋友,红红高兴极了。

  三、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与帮助,让幼儿进一步懂得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幼儿美好的行为。

8、小班安全教案《安全活动小班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9、小班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希望这篇教案可以给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2)小华是怎么说的?

  3、情境练习: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景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他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某某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我妈妈来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巧克力,我带你去玩吧。”

  教师提示:

  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3、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