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艺术打击乐教案《大狼喝粥》》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艺术打击乐教案《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2、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3、探索铃鼓的三种演奏方法。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入场轻音乐;记号笔;幼儿园、大狼和姥姥三种标志;鼓;每位幼儿一只铃鼓;《小铃鼓》音乐;两个小铃鼓的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随音乐一起转转手、拍拍手入座。(播放轻音乐)
1、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初步感受三种节奏类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狼喝粥》的故事,好吗?
幼:好!
师:故事开始啦……
(1)有一只非常健康的大狼,它从来不挑食,而且最喜欢喝甜粥。幼儿园的甜粥非常香,大狼是这样喝的:一口一口慢慢喝。(老师边说“一口一口慢慢喝”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咱们继续听……
(2)自己家的甜粥有点烫,聪明的大狼就先尝一口,再快快地喝三下。(老师边说边做尝一口、端碗快喝三下的动作)嗯!真好喝,我们一起来试试。(师幼共同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师:真棒!动作很快!
(3)姥姥家的甜粥不但好喝而且不烫,大狼端起碗啊呜啊呜全给喝光了。(老师边说边做端着碗一口气喝完粥的动作)来吧!孩子们,你们的大碗在哪里呢?端起来,啊呜啊呜全喝光。(师幼共同做动作)
师:喝完了,摸摸小肚子是不是鼓鼓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动物故事比较感兴趣,运用大狼喝粥故事内容把三种节奏类型自然贯穿其中。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端碗喝粥的动作来初始三种节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难点前置,而且当幼儿随老师一起学习喝粥时,运用三种不同表扬语及提示语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画图谱,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了解三种节奏。
(1)师:大狼喝粥有意思吧!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幼儿园。(出示幼儿园标志)
师:刚刚大狼在幼儿园它是怎样喝甜粥的?恩,一口一口慢慢喝的。(画出大狼在幼儿园喝粥的图谱)
师:怎么样喝的?准备……(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师:自己家的甜粥是这样喝的先尝一口,再快快地喝三下。(出示自己家标志并画出图谱)
师:我们一起来……(幼儿看图谱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3)师:姥姥家的甜粥是啊呜啊呜一下全喝光了。(出示姥姥标志画出图谱)
(4)师:大家来表演一下吧。(看图谱完整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根据故事内容采用幼儿园、大狼自己家、姥姥家的标志,帮助幼儿读懂图谱,而图谱是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已知经验形象地用简单的符号来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三种节奏的不同。“尝一口,喝三下”这个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难,所以在此处多练习表演两次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基本部分。
1、根据鼓点运用身体感官来体验三种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像哦!调皮的大狼现在它想用全身的力气来喝甜粥,会是怎样的呢?
准备:
第一遍:
(1)点点头。(一口一口慢慢喝)
(2)拍拍腿。(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
继续喝:
(1)踏踏脚。(一口一口慢慢喝)
(2)扭扭屁股。(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
坐下喝:
(1)拍拍手。(一口一口慢慢喝)
(2)慢拍一下手,再快拍三下。(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不停晃手。(啊呜啊呜全喝光)。
(本环节设计意图:“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扭扭屁股、跺跺小脚、转转小手等感官运动正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活动,因此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并在其中依据许卓娅教授“音乐与数学”的教育理念,把“尝一口、喝三下”与“1、2、停”相融合,使幼儿在巩固节奏时能有一定的自控力,同时为下一环节使用小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请出铃鼓,讲解铃鼓的使用。(认识铃鼓,学会使用铃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精彩!大狼终于吃饱了,现在它已经出去玩了。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谁呢?
幼:小铃鼓。
师:小铃鼓也想来和咱们玩游戏。鼓掌欢迎!看看它圆圆的鼓面咚咚响,旁边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鼓可真调皮,小朋友们把藏在小椅子下面的小铃鼓也请出来吧。(从椅子下面拿出来)
师:请仔细观察一下,哪个地方有个小手呢?(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加以指导)
师小结:这是小铃鼓的手柄,我们和它握握手好朋友,贴贴脸,拍一拍,摇一摇停。(老师和幼儿根据《小铃鼓》音乐节奏练习,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铃鼓)
(本环节设计意图:“先闻其声,后睹其物”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小铃鼓的突然出现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一个高 潮,让幼儿真切感受到又有一个朋友和我们玩游戏啦。
认识小铃鼓主要分为:集体认识、自我观察和做朋友三种方式环环相扣来帮助幼儿尽快认识并学会演奏小铃鼓。尤其在自我观察中,根据幼儿的观察特点小铃鼓贴上黄色的小手,能够帮助幼儿自己找到铃鼓的手柄,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3、随音乐巩固练习。
师:小铃鼓的声音可真好听呀!跟着音乐会更动听。(播放第一遍音乐:师幼坐在小椅子上表演。)
师:恩,真是太好玩了,这回小铃鼓长高啦,长高的小铃鼓想笑着来表演哦。(播放第二遍音乐:师幼共同站在小椅子前面表演。)
师:看!我们两个人的造型是不是很帅呀!恩,注意在停的时候摆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好吗?孩子们我们到大场地来表演吧。(播放第三遍音乐:离开座位到旁边空间大的活动场地表演。)
师:每个小铃鼓的造型很特别呀,好有创意!继续努力呀(播放第四遍音乐:继续在大场地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更能使活动产生趣味性。《小铃鼓》的音乐节奏恰好与大狼喝粥的三种节奏型相吻合,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小铃鼓快乐地演奏,在每一遍的游戏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体验着合作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师:孩子们,今天和小铃鼓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那我们要谢谢它,和它抱一抱吧。
师:小铃鼓要回家了,快看!那边就是他们的家,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去吧。(播放第五遍音乐: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把小铃鼓送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家)
师:孩子们,和我们的伙伴小铃鼓再见吧。(随音乐结束活动)
(本环节设计意图:情感的渗透、常规习惯的养成自然地与整个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活动设计:
不同的材料在幼儿手中变成了器乐,各种节奏在小天才的手中被创造出来。《大狼喝粥》是以铃鼓为主的打击乐活动,采用幼儿最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为切入点,在故事中蕴含了不同强弱、不同速度的节奏型;活动环节中运用故事、动作、节奏为基本要求,通过全身感官动作来不断刺激、巩固幼儿对三种不同节奏型的感受与表现,最后音乐与节奏相融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小铃鼓美妙音色的同时与伙伴们进行快乐演奏。让幼儿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状态,为幼儿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表现艺术中的美。
2、小班教案《大狼喝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感受玩乐器的快乐,并用铃鼓敲击不同节奏,表现故事情节。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铃鼓每人一只,教学挂图,故事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走跑游戏进入活动室。
【设计意图:体会节奏的变化,为活动奠定基础。】
二、展开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发现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运用声音表情表演。
(1)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喝甜甜的粥吗?动物幼儿园的大狼也喜欢喝甜粥,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喝粥的吗?猜猜看他是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是一勺一勺地喝还是大口大口喝?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2)欣赏挂图,听老师讲故事,学习大狼喝粥的动作。
提问:
①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②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烫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大口大口快快喝,哗啦啦)
③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舀一勺,喝三口)
④在幼儿园老师告诉大狼是怎样喝粥的?渗透日常饮食习惯,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饭。
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表情和语言表达或用声音和手部动作三种不同的喝粥。
教师讲故事,在喝粥部分用鼓打出鼓点节奏,幼儿用动作表现。
小朋友们都知道大狼是怎样喝粥的了,那我们一起跟着故事学一遍好吗?
【设计意图:熟悉故事,先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为铃鼓演奏打好基础】
2.学习使用并控制铃鼓。
(1)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老师今天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只铃鼓,不过在取铃鼓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要管好你的小铃鼓,不要让他随便发出声音,好,请小朋友们去选铃鼓吧!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2)训练幼儿对乐器的控制。
常规: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你就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学习使用铃鼓的基本方法和使用规则,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用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教师出示铃鼓,与幼儿讨论如何用铃鼓表现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提问: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
教师:大狼快快地喝粥,怎样让铃鼓发出“哗啦拉”的声音呢?
幼儿讲述一种方式教师就带幼儿一起空手练习一次。(练习快速演奏)。
教师:大狼舀一勺,喝三口,怎样让铃鼓发出这种声音呢?幼儿讲述一起练习。(表演大狼慢慢喝粥 练习慢速演奏)
教师:大狼舀一勺、喝一口,可以怎样让铃鼓发出这样的声音。(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 练习不快不慢演奏)
(2)结合完整的故事讲述,幼儿打击铃鼓表演故事。运用铃鼓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大口大口喝进去(慢拍一下,连续摇铃鼓)
在自己家粥太烫了,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摇三下),在幼儿园喝粥舀一勺喝一口(慢拍两下)。
(3)播放故事磁带,教师指挥,完整表演。
现在我来指挥,让我们一起边听故事边演奏大狼喝粥吧。听,故事开始啦
【设计意图:教师在不断的引导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反复练习铃鼓的演奏。】
4、让幼儿自由玩铃鼓,尽情感受玩乐器的乐趣。
(1)铃鼓真好玩,除了刚才的玩法还可以怎样拍?请起立,大家尽情地玩吧。
(2)从幼儿动作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做展示,大家学一学)
(3)在音乐的伴奏下,与铃鼓同舞。
让我们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跳个铃鼓舞吧!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自由演奏,使幼儿能够更好更灵活的掌握铃鼓演奏的技巧,从中体会到乐器给她们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三、活动结束。
教室的电话响了,“喂,你好,你是谁啊?”“哦,你是大狼啊,有什么事情吗?”“你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去你们家做客啊?”回头问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然后请小朋友们用手里的乐器和老师们再见,快快乐乐的去大狼家做客~~~
【设计意图:增加幼儿的兴趣,使课堂有个完整的结束,让整节课都在一个故事中呈现】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同时节奏活动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的目的,幼儿要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演奏前,乐器拿出之后,幼儿必须控制乐器不发出声音。整个演奏过程中,用老师夸张的体态语来提醒幼儿: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确保演奏效果。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放回大腿。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克服各种困难,这些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3、小班音乐教案《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能够控制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敲击不同的音乐节奏。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根据故事内容演奏三种节奏类型
【活动难点】
在玩铃鼓的过程中看手势表演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单排、半圆座位。
2、物质准备:课件、铃鼓每人一只、大碗一只、勺子一把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刚刚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只碗,不知道是哪个小动物的。……噢!这是大狼用来喝粥的。你平时是怎样喝粥的?那你知道大狼怎么喝粥吗?我们一起看看吧!(教师随机顺着孩子的喝粥方法加上语言节奏)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平时如何喝粥,继而对大狼如何喝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幼儿园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大狼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喝粥的?哦,它是舀一勺、喝一口。(出示图谱)我们一起做做看!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幼儿园里喝米粥——舀一勺,喝一口
2、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自己家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放学回家了,妈妈晚饭做了肉米粥!(放课件)
太烫啦,他在自己家里是怎样喝的?(出示图谱)
自己家里喝米粥——舀一勺,喝三口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我来舀,你来喝!(师幼分组,重点引导喝三口)
3、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姥姥家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星期天,姥姥也为大狼做好米粥了!这次加了鸡蛋火腿哟!(放课件)
在姥姥家,大狼是怎样喝粥的?
姥姥家里喝米粥——端起碗,快快喝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姥姥家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4、小班艺术打击乐教案《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2、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3、探索铃鼓的三种演奏方法。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入场轻音乐;记号笔;幼儿园、大狼和姥姥三种标志;鼓;每位幼儿一只铃鼓;《小铃鼓》音乐;两个小铃鼓的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随音乐一起转转手、拍拍手入座。(播放轻音乐)
1、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初步感受三种节奏类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狼喝粥》的故事,好吗?
幼:好!
师:故事开始啦……
(1)有一只非常健康的大狼,它从来不挑食,而且最喜欢喝甜粥。幼儿园的甜粥非常香,大狼是这样喝的:一口一口慢慢喝。(老师边说“一口一口慢慢喝”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咱们继续听……
(2)自己家的甜粥有点烫,聪明的大狼就先尝一口,再快快地喝三下。(老师边说边做尝一口、端碗快喝三下的动作)嗯!真好喝,我们一起来试试。(师幼共同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师:真棒!动作很快!
(3)姥姥家的甜粥不但好喝而且不烫,大狼端起碗啊呜啊呜全给喝光了。(老师边说边做端着碗一口气喝完粥的动作)来吧!孩子们,你们的大碗在哪里呢?端起来,啊呜啊呜全喝光。(师幼共同做动作)
师:喝完了,摸摸小肚子是不是鼓鼓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动物故事比较感兴趣,运用大狼喝粥故事内容把三种节奏类型自然贯穿其中。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端碗喝粥的动作来初始三种节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难点前置,而且当幼儿随老师一起学习喝粥时,运用三种不同表扬语及提示语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画图谱,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了解三种节奏。
(1)师:大狼喝粥有意思吧!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幼儿园。(出示幼儿园标志)
师:刚刚大狼在幼儿园它是怎样喝甜粥的?恩,一口一口慢慢喝的。(画出大狼在幼儿园喝粥的图谱)
师:怎么样喝的?准备……(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师:自己家的甜粥是这样喝的先尝一口,再快快地喝三下。(出示自己家标志并画出图谱)
师:我们一起来……(幼儿看图谱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3)师:姥姥家的甜粥是啊呜啊呜一下全喝光了。(出示姥姥标志画出图谱)
(4)师:大家来表演一下吧。(看图谱完整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根据故事内容采用幼儿园、大狼自己家、姥姥家的标志,帮助幼儿读懂图谱,而图谱是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已知经验形象地用简单的符号来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三种节奏的不同。“尝一口,喝三下”这个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难,所以在此处多练习表演两次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基本部分。
1、根据鼓点运用身体感官来体验三种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像哦!调皮的大狼现在它想用全身的力气来喝甜粥,会是怎样的呢?
准备:
第一遍:
(1)点点头。(一口一口慢慢喝)
(2)拍拍腿。(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
继续喝:
(1)踏踏脚。(一口一口慢慢喝)
(2)扭扭屁股。(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
坐下喝:
(1)拍拍手。(一口一口慢慢喝)
(2)慢拍一下手,再快拍三下。(尝一口,1、2、停,反复练习两次)
(3)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不停晃手。(啊呜啊呜全喝光)。
(本环节设计意图:“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扭扭屁股、跺跺小脚、转转小手等感官运动正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活动,因此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并在其中依据许卓娅教授“音乐与数学”的教育理念,把“尝一口、喝三下”与“1、2、停”相融合,使幼儿在巩固节奏时能有一定的自控力,同时为下一环节使用小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请出铃鼓,讲解铃鼓的使用。(认识铃鼓,学会使用铃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精彩!大狼终于吃饱了,现在它已经出去玩了。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谁呢?
幼:小铃鼓。
师:小铃鼓也想来和咱们玩游戏。鼓掌欢迎!看看它圆圆的鼓面咚咚响,旁边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鼓可真调皮,小朋友们把藏在小椅子下面的小铃鼓也请出来吧。(从椅子下面拿出来)
师:请仔细观察一下,哪个地方有个小手呢?(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加以指导)
师小结:这是小铃鼓的手柄,我们和它握握手好朋友,贴贴脸,拍一拍,摇一摇停。(老师和幼儿根据《小铃鼓》音乐节奏练习,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铃鼓)
(本环节设计意图:“先闻其声,后睹其物”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小铃鼓的突然出现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一个高 潮,让幼儿真切感受到又有一个朋友和我们玩游戏啦。
认识小铃鼓主要分为:集体认识、自我观察和做朋友三种方式环环相扣来帮助幼儿尽快认识并学会演奏小铃鼓。尤其在自我观察中,根据幼儿的观察特点小铃鼓贴上黄色的小手,能够帮助幼儿自己找到铃鼓的手柄,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3、随音乐巩固练习。
师:小铃鼓的声音可真好听呀!跟着音乐会更动听。(播放第一遍音乐:师幼坐在小椅子上表演。)
师:恩,真是太好玩了,这回小铃鼓长高啦,长高的小铃鼓想笑着来表演哦。(播放第二遍音乐:师幼共同站在小椅子前面表演。)
师:看!我们两个人的造型是不是很帅呀!恩,注意在停的时候摆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好吗?孩子们我们到大场地来表演吧。(播放第三遍音乐:离开座位到旁边空间大的活动场地表演。)
师:每个小铃鼓的造型很特别呀,好有创意!继续努力呀(播放第四遍音乐:继续在大场地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更能使活动产生趣味性。《小铃鼓》的音乐节奏恰好与大狼喝粥的三种节奏型相吻合,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小铃鼓快乐地演奏,在每一遍的游戏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体验着合作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师:孩子们,今天和小铃鼓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那我们要谢谢它,和它抱一抱吧。
师:小铃鼓要回家了,快看!那边就是他们的家,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去吧。(播放第五遍音乐: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把小铃鼓送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家)
师:孩子们,和我们的伙伴小铃鼓再见吧。(随音乐结束活动)
(本环节设计意图:情感的渗透、常规习惯的养成自然地与整个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活动设计:
不同的材料在幼儿手中变成了器乐,各种节奏在小天才的手中被创造出来。《大狼喝粥》是以铃鼓为主的打击乐活动,采用幼儿最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为切入点,在故事中蕴含了不同强弱、不同速度的节奏型;活动环节中运用故事、动作、节奏为基本要求,通过全身感官动作来不断刺激、巩固幼儿对三种不同节奏型的感受与表现,最后音乐与节奏相融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小铃鼓美妙音色的同时与伙伴们进行快乐演奏。让幼儿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状态,为幼儿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表现艺术中的美。
5、小班音乐教案《大狼喝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能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2. 学习使用铃鼓,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 出示教学挂图,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练习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 阅读教学挂图,请幼儿猜想大狼是怎样喝粥的。
“你们喜欢喝粥吗?你们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banzhuren.cn)是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是一小勺一小勺的喝,还是大口大口地喝?”
(2) 教师讲述《大狼喝粥》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大狼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呢?”(快快喝,哗啦啦。)
“大狼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三口。)
“大狼在幼儿园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请幼儿模仿大狼三次喝粥的不同动作。
2. 学习使用铃鼓表现故事内容,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1) 教师出示铃鼓,与幼儿讨论如何使用铃鼓表现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今天我们就用铃鼓做大狼喝粥的碗,学学大狼喝粥。”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哗啦啦,慢拍一下,连续摇铃鼓。)
大狼在自己家喝粥。(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连续拍三下。)
大狼在幼儿园是怎木昂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慢拍两下。)
(2)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空手练习上述三种喝粥的方式。
(3) 幼儿学习用铃鼓表现大狼三种不用的喝粥方式。
幼儿每人拿一个铃鼓,用铃鼓逐一练习三种不同的演奏方式。
(4) 幼儿和教师一起听语言CD(盒带),用铃鼓表现大狼喝粥的故事。
演奏前提出要求:不演奏时,要保管好铃鼓,不让它发出声音。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学习资源(5)第23—25页。
教学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6、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2.学习使用铃鼓,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铃鼓、《大狼喝粥》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结合课件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练习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观看课件,请幼儿猜想大狼是怎样喝粥的。
“你们喜欢喝粥吗?你们都是怎么喝粥的?你们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
2.教师讲述《大狼喝粥》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大狼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呢?”(快快喝,哗啦啦。)
“大狼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三口。)
“大狼在幼儿园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请幼儿模仿大狼三次喝粥的不同动作。
(二)出示图谱,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空手练习上述三种喝粥的方式
“现在咱们做个游戏,用拍手的方法来模仿大狼喝粥。”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哗啦啦。拍一下手,摇一下手。)
大狼在自己家喝粥。(舀一勺,喝三口。拍一下手,再连拍三下手。)
大狼在幼儿园喝粥。(舀一勺,喝一口。慢拍两下手。)
(三)学习使用铃鼓表现故事内容,(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1.幼儿每人一只铃鼓,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演奏前提出要求: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2.结合图谱,与幼儿谈论如何用铃鼓表现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师:“今天我们就用铃鼓来做大狼喝粥的碗,学学大狼喝粥。”
姥姥家的甜粥真好喝,舀一勺,哗啦啦。(慢拍一下,连续摇铃鼓。)
家里的甜粥太烫了,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连续拍三下。)
幼儿园的甜粥慢慢喝,舀一勺,喝一口。(慢拍两下。)
3.结合图谱,学习用铃鼓表现大狼三种不同的喝粥方式。
教师带领幼儿逐一练习三种不同的演奏方式。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中,投放铃鼓,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同时节奏活动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的目的,幼儿要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演奏前,乐器拿出之后,幼儿必须控制乐器不发出声音。整个演奏过程中,用老师夸张的体态语来提醒幼儿: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确保演奏效果。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放回大腿。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克服各种困难,这些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7、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狼喝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2.学习使用铃鼓,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铃鼓。(放在小椅子下面)
2. 将幼儿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 教学挂图:大狼喝粥、大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喝过粥吗?都怎么喝粥的?
请幼儿集体表演,请一位表演夸张的小朋友上前面表演,进行糖果奖励。引出甜粥。鼓励幼儿看看今天谁还能回家喝到甜粥。
2. 大狼也喜欢喝甜粥,咱们来看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挂图,教师有感情有动作的讲故事。
3.师问:
(1)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2)大狼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3)大狼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4.小结:教师讲故事,并和幼儿一起用动作进行模仿。
(二)节奏初步练习,为使用打击乐奠定基础
1.师: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做个小游戏,用拍手的方法来模仿大狼喝粥,好不好!
(1)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摇一下手。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手方向要一致,小班孩子小,提醒用左右手。
(2)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再连拍三下手。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注意速度。
(3)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手,再慢拍一下手。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拍手的方法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三)正确使用铃鼓进行打击乐的练习
1.师: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它要和你们一起来模仿大狼是怎么喝粥的。
出示铃鼓,让幼儿认识铃鼓,知道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让幼儿练习。
(1)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摇一下铃鼓。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铃鼓方向要一致。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2)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再连拍三下铃鼓。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拍铃鼓要和拍手时的速度一致。
(3)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铃鼓,在慢拍一下铃鼓。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铃鼓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四)创编
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能让铃鼓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把铃鼓举起来,另外一只手藏起来,你们想一想不用手拍怎么能让铃鼓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发挥,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练习。
(五)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梦想剧场中,放入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同时节奏活动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的目的,幼儿要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演奏前,乐器拿出之后,幼儿必须控制乐器不发出声音。整个演奏过程中,用老师夸张的体态语来提醒幼儿: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确保演奏效果。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放回大腿。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克服各种困难,这些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