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课教案《敲锣传花》反思

《小班游戏课教案《敲锣传花》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游戏课教案《敲锣传花》反思

1、小班游戏课教案《敲锣传花》反思

活动准备

  1、一个小手锣

  2、彩绸花一朵

  3、拼音卡片若干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中复习拼音。

  2、通过传花练手的速度。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玩法:

  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大圆圈,教师拿小手锣站在中间。从教师说开始时,就快速不停地敲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朋友们把彩绸花向着一个方向传递,要求小朋友们要快速的把花传给另一个人,就这么依次的往下传,不要让花留在自己的手中。教师说:停!这时所有小朋友都不许动,手中的花也不要再传了,花停在谁手中,谁就要给大家读一边学过的五个拼音卡片。玩法循环进行。

  二、规则:

  1、不可以传错方向。

  2、老师喊停!就不再往下传。

  3、每个人都要传到,不能跳传。

  4、所有在场人互相监督。

  5、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也要读拼音卡片。

  三、注意:

  1、幼儿不会读或读错的拼音卡片,教师要纠正。

  2、表现好的幼儿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2、小班教案《击鼓传花》含反思

游戏目标

  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向孩子提议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是孩子们第一次玩,幼儿们都比较感兴趣,我讲了一下游戏规则幼儿都能理解。我在游戏使用的是音乐,让孩子们传的是娃娃。当音乐停的时候,娃娃在谁的手中,谁就要上来表演一个节目。游戏玩的还算胜利,但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幼儿虽然对游戏感兴趣,但是他们表演节目的时候却不积极,在活动中,我让一个幼儿上来表演,我问他想表演什么节目,他说不知道。我随便点了一个,他也说不会,当我叫他请一个小朋友帮他时,他显得有点快哭了样子。这个孩子是个很要强的孩子,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活动我们要多观察他,课外教师也要给予指导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也有的小朋友为了能表演节目,表现出传花的过程中有意的拖延时间,不往外传的现象。这说明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胆量增大了。虽然,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做为老师也应当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应当遵守游戏规则,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师生互动不够多,有些孩子表扬时不知所措。可见,我们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多。

3、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敲敲奏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jiefangjun走路。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4、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鼓敲了几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难点:能根据数量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大鼓(也可选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1副。

  2、5以内大数字卡片1套,小数字卡片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敲敲拍拍,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

  1、出示大鼓,教师分别敲1、2、3、4、5下,请幼儿仔细听,数一数每次大鼓敲了几下。

  2、幼儿根据大鼓每次发出的声音次数拍手。即教师敲几下大鼓,幼儿就拍几下手。

  二、认认敲敲,区别数字5。

  1、教师出示并介绍数字4和5。这是数字4,谁来帮忙敲4下大鼓?这是数字5,请大家把大腿当鼓敲5下。

  2、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5,幼儿轮流模仿敲鼓的声音和动作。

  三、敲敲跳跳,幼儿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

  1、我们听了大鼓的声音特别高兴,忍不住要站起来跳一跳。

  2、教师敲几下鼓,你们就跳几下。大鼓敲的重,你们就跳的高,大鼓敲的轻,你们就跳的低,一边跳一边数一数跳了几下,跳得对不对。

  3、教师随机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全体、小组、个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跳一跳、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引导幼儿收拾卡片和大鼓,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5、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敲一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敲击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2、探索发现用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自主敲击环境中的物体,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里有各种可以让幼儿敲击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种玩具等。

  2、幼儿人手一把金属勺子。

  3、放了不同数量水的玻璃瓶5个。

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亲一亲,引出敲一敲的主题。

  (1)谁想让老师亲一亲?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亲一亲好吗?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3)教师:小勺亲小勺能发出叮,小勺敲别的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用勺子敲一敲,幼儿感知声音。

  (1)教师用小勺敲击自己的手心。

  (2)师:你听到的什么声音?啪啪啪

  (3)教师用小勺敲击桌子。

  (4)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笃笃笃勺子和勺子敲一敲能发出声音吗?能发出什么声音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3、幼儿玩敲一敲游戏,感知勺子接触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

  (1)让幼儿用勺子在自己身上任意部位敲一敲,然后,讲一讲,你的勺子在哪里?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教室里有许多东西,请你找一找,用勺子敲一敲,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好听吗?

  (3)幼儿探索敲击活动。

  (4)教师:你敲击了哪些东西?你发现哪些声音?

  4、欣赏敲击乐器出示准备的玻璃瓶乐器,请个别幼儿上来敲击或老师敲击,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声音,体验敲击的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6、小班游戏课教案《敲锣传花》含反思

活动准备

  1、一个小手锣

  2、彩绸花一朵

  3、拼音卡片若干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中复习拼音。

  2、通过传花练手的速度。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玩法:

  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大圆圈,教师拿小手锣站在中间。从教师说开始时,就快速不停地敲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朋友们把彩绸花向着一个方向传递,要求小朋友们要快速的把花传给另一个人,就这么依次的往下传,不要让花留在自己的手中。教师说:停!这时所有小朋友都不许动,手中的花也不要再传了,花停在谁手中,谁就要给大家读一边学过的五个拼音卡片。玩法循环进行。

  二、规则:

  1、不可以传错方向。

  2、老师喊停!就不再往下传。

  3、每个人都要传到,不能跳传。

  4、所有在场人互相监督。

  5、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也要读拼音卡片。

  三、注意:

  1、幼儿不会读或读错的拼音卡片,教师要纠正。

  2、表现好的幼儿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7、小班游戏教案《击鼓传花》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2、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教学反思:

  今日授课的情况下,我向小孩建议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这一游戏是孩子们第一次玩,儿童们都较为很感兴趣,我讲了一下游戏规则儿童都能了解。我还在游戏应用的是歌曲,让孩子们传的是小孩。当歌曲停的情况下,小孩在谁的手上,谁就需要上去演出一个综艺节目。游戏玩的算是获胜,但我发现好多个难题。 儿童尽管对游戏很感兴趣,可是她们才艺表演的情况下却不积极主动,在主题活动中,我让一个儿童上去演出,我询问他想演出哪些综艺节目,他说道不清楚。我随意点了一个,他也说不容易,当我的名字叫他请一个小孩子帮他时,他看起来有点儿快痛哭模样。这一小孩是个很要好的小孩,这造成了我的留意,在主题活动我们要多观查他,课余老师还要给与具体指导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能够看得出儿童对游戏主题活动的兴趣爱好,也是有的小孩子为了更好地能才艺表演,主要表现出传花的全过程中有心的拖时间,不往外传的状况。这表明孩子们的演出冲动提高了,勇气扩大了。尽管,它是好状况,可是,大家作为教师也理应造成留意,在毫无疑问小孩的另外,要留意正确引导儿童理应遵循游戏规则,让每一个小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在其中的欢乐。 在主题活动中因为我发觉合作学习不足多,一些小孩夸奖时手足无措。由此可见,大家老师平常对小孩的关心还不够多。

8、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米皮皮的敲敲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故事,练习“长”的正确发音,学习词语“长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FLASH故事动画片、小棍、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敲敲长”,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小棍,它的名字叫“敲敲长”,它有个奇妙的本领是什么呢?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放动画片,熟悉故事内容;

  2、提问:⒈米皮皮的宝贝叫什么?

  ⒉为什么叫它敲敲长?

  小结:米皮皮的宝贝叫“敲敲长”,它敲一敲就能够让东西长大。

  过渡语:“敲敲长”是让哪些东西长大的?是怎样长大的?米皮皮一边敲一边说了什么?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动画片。

  (三)再次欣赏动画片,学习故事中对话

  1、看动画片

  2、提问:

  ⒈米皮皮的“敲敲长”让哪些东西长大?

  ⒉米皮皮想让小豆苗长大是怎么做的?小豆苗就怎么样了?(长大)

  ⒊米皮皮想让胡萝卜长大,他是怎么做的?胡萝卜怎么样?(长大)

  ⒋米皮皮想让小蘑菇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小蘑菇怎么样?(长大)

  小结: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萝卜、小蘑菇长大,他就用“敲敲长”轻轻敲一下,一边敲一边说:“长长长~”,它们就长大了。

  (四)玩游戏

  1、教师:下面老师扮演“米皮皮”,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豆苗、胡萝卜和小蘑菇。我敲到哪个,哪个就边说我长大了,边做动作。

  2、玩游戏(再次)。

  (五)迁移个人经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1、今天我们知道了“敲敲长”有个奇妙的本领,能让东西长大。如果我有“敲敲长”,那么我想让生日蛋糕长大,这样天底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吃到它。

  2、提问:如果你有“敲敲长”,你想让哪些东西长大?为什么?

  (六)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米皮皮的敲敲长》,下节课请小朋友来扮演“米皮皮”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9、小班游戏教案《敲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敲击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2、探索发现用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自主敲击环境中的物体,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里有各种可以让幼儿敲击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种玩具等。

  2、幼儿人手一把金属勺子。

  3、放了不同数量水的玻璃瓶5个。

  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亲一亲,引出敲一敲的主题。

  (1) 谁想让老师亲一亲?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亲一亲好吗?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3) 教师:小勺亲小勺能发出叮,小勺敲别的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用勺子敲一敲,幼儿感知声音。

  (1)教师用小勺敲击自己的手心。

  (2)教师:你听到的什么声音?啪啪啪

  (3)教师用小勺敲击桌子。

  (4)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笃笃笃 勺子和勺子敲一敲能发出声音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能发出什么声音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3、幼儿玩敲一敲游戏,感知勺子接触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

  (1)让幼儿用勺子在自己身上任意部位敲一敲,然后,讲一讲,你的勺子在哪里?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教室里有许多东西,请你找一找,用勺子敲一敲,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好听吗?

  (3)幼儿探索敲击活动。

  (4)教师:你敲击了哪些东西?你发现哪些声音?

  4、欣赏敲击乐器

  出示准备的玻璃瓶乐器,请个别幼儿上来敲击或老师敲击,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声音,体验敲击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0、小班主题优质课教案《米皮皮的敲敲长》含反思

  目标:

  1、熟悉理解故事,练习“长”的正确发音,学习词语“长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准备:

  FLASH故事动画片、小棍、头饰

  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敲敲长”,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小棍,它的名字叫“敲敲长”,它有个奇妙的本领是什么呢?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放动画片,熟悉故事内容;

  2、 提问:

  ⒈米皮皮的宝贝叫什么?

  ⒉为什么叫它敲敲长?

  小结:米皮皮的宝贝叫“敲敲长”,它敲一敲就能够让东西长大。

  过渡语:“敲敲长”是让哪些东西长大的?是怎样长大的?米皮皮一边敲一边说了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动画片。

  (三)、再次欣赏动画片,学习故事中对话

  1、 看动画片

  2、 提问:

  ⒈米皮皮的“敲敲长”让哪些东西长大?

  ⒉米皮皮想让小豆苗长大是怎么做的?小豆苗就怎么样了?(长大)

  ⒊米皮皮想让胡萝卜长大,他是怎么做的?胡萝卜怎么样?(长大)

  ⒋米皮皮想让小蘑菇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小蘑菇怎么样?(长大)

  小结: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萝卜、小蘑菇长大,他就用“敲敲长”轻轻敲一下,一边敲一边说:“长长长~”,它们就长大了。

  (四)、玩游戏

  1、 教师:下面老师扮演“米皮皮”,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豆苗、胡萝卜和小蘑菇。我敲到哪个,哪个就边说我长大了,边做动作。

  2、 玩游戏(再次)。

  (五)、迁移个人经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1、 今天我们知道了“敲敲长”有个奇妙的本领,能让东西长大。如果我有“敲敲长”,那么我想让生日蛋糕长大,这样天底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吃到它。

  2、 提问:如果你有“敲敲长”,你想让哪些东西长大?为什么?

  (六)、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米皮皮的敲敲长》,下节课请小朋友来扮演“米皮皮”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以及动画课件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11、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