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教案《玩手指》反思

《小班游戏教案《玩手指》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游戏教案《玩手指》反思

1、小班游戏教案《玩手指》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去年刚到这所学校,那里幼儿园是和小学一起的,环境很差,没有教具,甚至一点都不像幼儿园,教幼儿园的老师也全是小学过来的快退休的老教师们,我来又刚接到一个小班。于是在一次课间时,我发现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于是我去看了一下,发现孩子们在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于是我就把他当成了一节《玩手指》的课来上。

  活动目标

  1: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玩手指游戏和创编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幼一起探究手指的很多玩法。

  3:通过讲手指故事和玩手指游戏让幼儿体验玩手指的乐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中的一些动词:爬过、跳过、绕过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玩手指游戏和讲手指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手指的玩法。

  难点:探研手指的玩法和理解故事中动词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手指套娃娃,设置一些适合幼儿小班年龄通过的障碍物环境。如本地的石头、小树、垫子、小板凳等。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通过出示手指套娃娃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师幼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去巡视幼儿们都变了些什么?并请幼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变的东西。

  二:基本环节

  1、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探究手指的玩法:

  (1)刚才手指娃娃和孩子们一起玩了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下面手指娃娃想请小朋友们教他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你们能帮帮他吗?那请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玩一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吧!我带着手指娃娃来参观参观,看看聪明的小朋友们还会玩其它哪些手指的游戏呢?

  (2)师巡查并指导幼儿玩《手指变动物》的游戏,《手心手背》的游戏、《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手指猜猜猜》的游戏等。

  (3)请幼儿戴上准备好的手指套,师幼儿一起玩一次以上游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师通过用手指娃娃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1)师生动形象地范讲一个简短的手指故事,激发幼儿讲故事的欲望。

  (2)师引导幼儿一起用自己手上的手指娃娃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从中体验手指故事中的乐趣和感知故事中一些动词的意义。

  (3)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内容。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幼儿先理解故事内容,后一起完整讲述本故事。并鼓励幼儿回家同家长和下课后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创编手指故事。

  三:结束环节

  放音乐,让幼儿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来爬过、跳过、绕过这些障碍物。从中体验由玩手指游戏而引伸出的手指游戏的乐趣和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动词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活动,幼儿体验到了玩手指的乐趣,也懂得了许多的玩法,但由于玩手指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探究时不是特别的积极与主动。

  2.通过本活动,幼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基本上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事先让幼儿回家和同伴和家长一起玩一玩有关手指的游戏,这样幼儿的经验丰富了,就能让同伴们在短时间内分享到更多的玩法,而上起课来也更轻松顺利一些。

2、小班游戏教案《手指游戏》含反思

  手指游戏

目标:

  认识自己的小手、锻炼手指肌肉灵活性。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教学过程:

  1、引入: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部运动:"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认识小手

  教师:"刚刚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帮助我们完成儿歌的啊?"(幼:"手。")

  教师:"我们的小手还很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小手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手的作用,如:吃饭、写字、干活等。)

  教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你们了解我们的小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手。"

  介绍各个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讲述游戏

  教师:"我们的手指每天都是一起帮助我们做事情的,它们像亲如一家的兄弟。在手指家庭里大拇指是它们的大哥哥我们叫他大哥哥,食指是老二我们叫他二哥,中指的个子最高的我们叫他高高的哥哥,无名指因为名字的关系兄弟们叫它无名哥哥,小指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其它兄弟叫它小弟弟。"

  教师:"手指兄弟非常有礼貌,它们天天互相打招呼。今天它们来和小朋友打招呼来了?"(幼:好)

  教师:"大哥大哥你在哪?(伸出大拇指左右晃动)我在这,我在这(伸出另一只手拇指晃动)

  大哥大哥你好吗?(一手拇指做点头状)我很好,谢谢!(另一只手拇指做点头状)

  再见!(拇指左右摆动,收回身后)再见!(另一只手拇指摆动,收回身后)"

  其它手指依次打招呼。

  4、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

  教师:"我们也像手指兄弟那也一起来打个招呼吧。"

  教师起身与幼儿共同做手指游戏,强调"无名哥哥最懒了,它不愿意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无名哥哥最乖,老师一叫就出来了。"

  "小弟弟最听话,一叫他就跑出来了。"

  5、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的小手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

  做捏拢放开游戏:"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放开捏拢,放开捏拢。爬呀爬呀爬呀,爬到脸上(腿上、肚子上)了。"

  最后我们的小手爬回家了。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手指变小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让幼儿用手指出示" 剪刀、石头、布"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与小朋友打招呼,利用和女儿的照片向宝贝们介绍自己。

  2)播放一段美拍视频,导入"剪刀、石头、布"游戏。

  3)热身,小朋友们动手一起做"剪刀、石头、布"。

  剪刀、石头、布!

  剪刀、石头、布!

  剪刀,咔嚓咔嚓!

  石头,叮叮咚咚!

  布,噼里啪啦!

  2、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1)老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兔子、蜗牛和花猫,告诉小朋友手指可以变出这些可爱的动物来。

  2)老师说歌谣,展示动作。

  剪刀、石头、布!

  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一块石头,变成小白兔!

  3)幼儿模仿,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4)幼儿表演儿歌,先集体后个别。

  5)拓展。用同样的方式教幼儿怎样用手指变蜗牛和花猫。

  3、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手指变出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回到家里,你们可以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们怎样变动物哦。

活动反思:

  根据对小班幼儿分析,幼儿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能理解具体的,接近实际生活的事物。而手指作为幼儿身体的一部分,他对手指的名称较新奇,能理解所讲内容。认识手指的游戏活动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手指。

4、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手指手指歌》含反思

【教材分析】

  手指谣它是能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内容,可以锻炼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同时也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处于手部各技能发展的初期阶段,《手指歌》这一个歌谣操作难度较浅,让孩子们五个手指点点、敲敲,让孩子们这样的游戏中发展手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让幼儿学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

  小朋友我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指头!

  师:对,我们的小手有五个手指,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二、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一)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我们的手指可以跟我们做游戏,今天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手指的儿歌,听听看儿歌中的手指宝宝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点点点、敲敲敲、捏捏捏、挠挠挠、拍拍拍”)

  2、请小朋友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几个手指点点点?几个手指敲敲敲?几个手指捏捏捏?几个手指挠挠挠?几个手指拍拍拍?

  (二)学习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1、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刚刚我们已经听过了儿歌,也看了手指游戏,我们再来听一遍,会念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来做这个手指游戏。

  2、幼儿表演儿歌。

  先集体后个别(教师做适当的帮助)

  3、完整的朗诵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三、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手指游戏《手指歌》,可以一边念一边拍,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戏呢,下次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再来玩!

附儿歌《手指歌》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5、小班游戏教案《玩手指》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去年刚到这所学校,那里幼儿园是和小学一起的,环境很差,没有教具,甚至一点都不像幼儿园,教幼儿园的老师也全是小学过来的快退休的老教师们,我来又刚接到一个小班。于是在一次课间时,我发现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于是我去看了一下,发现孩子们在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于是我就把他当成了一节《玩手指》的课来上。

  活动目标

  1: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玩手指游戏和创编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幼一起探究手指的很多玩法。

  3:通过讲手指故事和玩手指游戏让幼儿体验玩手指的乐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中的一些动词:爬过、跳过、绕过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玩手指游戏和讲手指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手指的玩法。

  难点:探研手指的玩法和理解故事中动词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手指套娃娃,设置一些适合幼儿小班年龄通过的障碍物环境。如本地的石头、小树、垫子、小板凳等。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通过出示手指套娃娃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师幼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去巡视幼儿们都变了些什么?并请幼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变的东西。

  二:基本环节

  1、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探究手指的玩法:

  (1)刚才手指娃娃和孩子们一起玩了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下面手指娃娃想请小朋友们教他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你们能帮帮他吗?那请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玩一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吧!我带着手指娃娃来参观参观,看看聪明的小朋友们还会玩其它哪些手指的游戏呢?

  (2)师巡查并指导幼儿玩《手指变动物》的游戏,《手心手背》的游戏、《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手指猜猜猜》的游戏等。

  (3)请幼儿戴上准备好的手指套,师幼儿一起玩一次以上游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师通过用手指娃娃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1)师生动形象地范讲一个简短的手指故事,激发幼儿讲故事的欲望。

  (2)师引导幼儿一起用自己手上的手指娃娃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从中体验手指故事中的乐趣和感知故事中一些动词的意义。

  (3)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内容。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幼儿先理解故事内容,后一起完整讲述本故事。并鼓励幼儿回家同家长和下课后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创编手指故事。

  三:结束环节

  放音乐,让幼儿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来爬过、跳过、绕过这些障碍物。从中体验由玩手指游戏而引伸出的手指游戏的乐趣和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动词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活动,幼儿体验到了玩手指的乐趣,也懂得了许多的玩法,但由于玩手指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探究时不是特别的积极与主动。

  2.通过本活动,幼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基本上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事先让幼儿回家和同伴和家长一起玩一玩有关手指的游戏,这样幼儿的经验丰富了,就能让同伴们在短时间内分享到更多的玩法,而上起课来也更轻松顺利一些。

6、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手指转转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知道手指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并能从中感受到变化的快乐。

  2、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牙刷、叉子(实物);兔子、小花猫、老虎(玩具)、小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垫子上,妈妈坐在宝宝的对面,妈妈的身后藏着实物。

  二、活动开展:

  1、妈妈伸出手指,念着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妈妈从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动作;爸爸轻轻地抓着宝宝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妈妈做同样的动作)

  2、妈妈伸出两根手指念着儿歌: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妈妈从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着宝宝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上,做小兔子跳的动作)

  3、依次内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化出小叉子、小花猫和大老虎。

  4、妈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妈妈念着儿歌让宝宝选出相对应的物品(爸爸帮忙)

  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圆圈,爸爸和妈妈念儿歌,爸爸妈妈宝宝做儿歌里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

  1、妈妈说着儿歌,宝宝独立完成儿歌里面的动作。

  2、宝宝做对动作,爸爸给宝宝一个小红苹果做为奖励。爸爸和妈妈都把大拇指送给宝宝。 (.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指游戏儿歌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7、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手指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手、锻炼手指肌肉灵活性。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引入: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部运动:"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认识小手

  教师:"刚刚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帮助我们完成儿歌的啊?"(幼:"手。")

  教师:"我们的小手还很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小手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手的作用,如:吃饭、写字、干活等。)

  教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你们了解我们的小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手。"

  介绍各个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讲述游戏

  教师:"我们的手指每天都是一起帮助我们做事情的,它们像亲如一家的兄弟。(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手指家庭里大拇指是它们的大哥哥我们叫他大哥哥,食指是老二我们叫他二哥,中指的个子最高的我们叫他高高的哥哥,无名指因为名字的关系兄弟们叫它无名哥哥,小指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其它兄弟叫它小弟弟。"

  教师:"手指兄弟非常有礼貌,它们天天互相打招呼。今天它们来和小朋友打招呼来了?"(幼:好)

  教师:"大哥大哥你在哪?(伸出大拇指左右晃动)我在这,我在这(伸出另一只手拇指晃动)

  大哥大哥你好吗?(一手拇指做点头状) 我很好,谢谢!(另一只手拇指做点头状)

  再见!(拇指左右摆动,收回身后) 再见!(另一只手拇指摆动,收回身后)"

  其它手指依次打招呼。

  4、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

  教师:"我们也像手指兄弟那也一起来打个招呼吧。"

  教师起身与幼儿共同做手指游戏,强调"无名哥哥最懒了,它不愿意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无名哥哥最乖,老师一叫就出来了。"

  "小弟弟最听话,一叫他就跑出来了。"

  5、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的小手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

  做捏拢放开游戏:"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放开捏拢,放开捏拢。爬呀爬呀爬呀,爬到脸上(腿上、肚子上)了。"

  最后我们的小手爬回家了。

  活动反思:

  根据对小班幼儿分析,幼儿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能理解具体的,接近实际生活的事物。而手指作为幼儿身体的一部分,他对手指的名称较新奇,能理解所讲内容。认识手指的游戏活动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