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反思《蓝精灵》

《小班音乐教案反思《蓝精灵》》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音乐教案反思《蓝精灵》

1、小班音乐教案反思《蓝精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

  2、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勇敢、可爱的形象。

  3、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4、认识并了解不同击拍图式的含义,结合歌曲画出正确的节拍图式。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弱起小节

  教学难点:变音记号 “#”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碟、自制PPT.、自制蓝精灵头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蓝精灵是什么?

  2、蓝精灵英文名字的来历

  3、为什么来自于外国的动画片《蓝精灵》它的主题曲却是由中国的词、曲作家所写呢?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介绍词曲作家)

  4、分别介绍和展示动画片《蓝精灵》中正、反派人物

  二、新课:学唱歌曲

  1、请听歌曲,想一想:歌曲《蓝精灵》可以分为几个乐段?请用A、B、C等字母表示。

  A-B-A’

  2、复听歌曲,说一说:A、B、A’乐段分别由几个乐句组成?

  3、分别表达了蓝精灵什么样的情感?

  A: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跳跃紧凑,显得十分活泼。

  B:节奏舒缓,表达了对蓝精灵的抒情和赞美之情。

  A:只有2个乐句,是对A的重复,再现前面的音乐形象。

  三、知识点:

  1、调号:1= C(读作:do等于C)

  2、拍号:2/4(含义:以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2拍),画拍

  3、重点:节奏特点--弱起小节

  4、难点:变音记号(唱),即时纠正并适时地示范唱歌的姿势、气息等

  四、唱歌:

  1、分组合作唱歌:即时纠正唱歌的姿势、气息、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

  2、即兴表演:(流动座位)用道具,加表演,即时强调正确的人物形象表演。

  教学反思

  由于《蓝精灵》是动画片的主题歌,所以学生对此歌兴趣浓厚。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丰富,多样化,力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在设计问题的流程时力求以由浅入深为原则一步步把学习引入到各个知识点的消化和解决中。因为一直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着,所以学生的情绪能始终保持高涨,并且注意力集中。但是在学唱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大跳时的音准及有变音记号的音准问题。但由于时间问题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完全唱准。以后在学生的音准方面还要研究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2、小班教案《蓝精灵》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

  2、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勇敢、可爱的形象。

  3、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弱起小节

  教学难点:变音记号 “#”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碟、自制PPT.、自制蓝精灵头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蓝精灵是什么?

  2、蓝精灵英文名字的来历

  3、为什么来自于外国的动画片《蓝精灵》它的主题曲却是由中国的词、曲作家所写呢? (介绍词曲作家)

  4、分别介绍和展示动画片《蓝精灵》中正、反派人物

  二、新课:学唱歌曲

  1、请听歌曲,想一想:歌曲《蓝精灵》可以分为几个乐段?请用A、B、C等字母表示。

  A-B-A’

  2、复听歌曲,说一说:A、B、A’乐段分别由几个乐句组成?

  3、分别表达了蓝精灵什么样的情感?

  A: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跳跃紧凑,显得十分活泼。

  B:节奏舒缓,表达了对蓝精灵的抒情和赞美之情。

  A:只有2个乐句,是对A的重复,再现前面的音乐形象。

  三、知识点:

  1、调号:1= C(读作:do等于C)

  2、拍号:2/4(含义:以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2拍),画拍

  3、重点:节奏特点--弱起小节

  4、难点:变音记号(唱),即时纠正并适时地示范唱歌的姿势、气息等

  四、唱歌:

  1、分组合作唱歌:即时纠正唱歌的姿势、气息、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

  2、即兴表演:(流动座位)用道具,加表演,即时强调正确的人物形象表演。

教学反思

  由于《蓝精灵》是动画片的主题歌,所以学生对此歌兴趣浓厚。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丰富,多样化,力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在设计问题的流程时力求以由浅入深为原则一步步把学习引入到各个知识点的消化和解决中。因为一直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着,所以学生的情绪能始终保持高涨,并且注意力集中。但是在学唱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大跳时的音准及有变音记号的音准问题。但由于时间问题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完全唱准。以后在学生的音准方面还要研究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3、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4、小班美术优秀教案《树叶精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树叶装饰身体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学过用双面胶粘贴的技能。

  2.树叶项链、树叶手镯、许多树叶(背面粘双面胶)、夹子、小镜子、铃铛等。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树叶装饰物。

  ――欣赏教师制作的树叶项链,说说这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讨论怎样打扮教师,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树叶项链、树叶手镯打扮教师。

  ――我们可以怎样用树叶打扮自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脸部装饰、头发装饰、腰部装饰、手脚装饰等)

  2.尝试用树叶打扮自己。

  ――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子?树叶可以粘在哪里?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树叶粘在自己身上,自己够不到的部位(如背部等)可请同伴帮助。

  ――引导幼儿用夹子和铃铛作为辅助装饰,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打扮自己,与幼儿一起活动。

  3.集体欣赏和舞蹈。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说说戴上树叶装饰物后像什么人。

  ――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起舞蹈。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可由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采集树叶,并制作好一些道具,如树叶项链、树叶手镯等。

  2.教师的参与会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对能力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帮助。

  3.活动后可组织幼儿参加快乐舞会,教师拍下幼儿的活动情景留作纪念,展示在表演区里。

  活动反思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生活化的材料也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随着天气的变化,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对此发生了兴趣,有的说树叶在跳舞,有的说树叶在飞着唱歌,有的孩子索性捡起了树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小班音乐教案反思《蓝精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

  2、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勇敢、可爱的形象。

  3、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4、认识并了解不同击拍图式的含义,结合歌曲画出正确的节拍图式。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弱起小节

  教学难点:变音记号 “#”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碟、自制PPT.、自制蓝精灵头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蓝精灵是什么?

  2、蓝精灵英文名字的来历

  3、为什么来自于外国的动画片《蓝精灵》它的主题曲却是由中国的词、曲作家所写呢?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介绍词曲作家)

  4、分别介绍和展示动画片《蓝精灵》中正、反派人物

  二、新课:学唱歌曲

  1、请听歌曲,想一想:歌曲《蓝精灵》可以分为几个乐段?请用A、B、C等字母表示。

  A-B-A’

  2、复听歌曲,说一说:A、B、A’乐段分别由几个乐句组成?

  3、分别表达了蓝精灵什么样的情感?

  A: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跳跃紧凑,显得十分活泼。

  B:节奏舒缓,表达了对蓝精灵的抒情和赞美之情。

  A:只有2个乐句,是对A的重复,再现前面的音乐形象。

  三、知识点:

  1、调号:1= C(读作:do等于C)

  2、拍号:2/4(含义:以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2拍),画拍

  3、重点:节奏特点--弱起小节

  4、难点:变音记号(唱),即时纠正并适时地示范唱歌的姿势、气息等

  四、唱歌:

  1、分组合作唱歌:即时纠正唱歌的姿势、气息、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

  2、即兴表演:(流动座位)用道具,加表演,即时强调正确的人物形象表演。

  教学反思

  由于《蓝精灵》是动画片的主题歌,所以学生对此歌兴趣浓厚。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丰富,多样化,力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在设计问题的流程时力求以由浅入深为原则一步步把学习引入到各个知识点的消化和解决中。因为一直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着,所以学生的情绪能始终保持高涨,并且注意力集中。但是在学唱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大跳时的音准及有变音记号的音准问题。但由于时间问题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完全唱准。以后在学生的音准方面还要研究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6、小班主题教案《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含反思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幼儿园里真好玩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晨会:点名。

  活动之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活动目标:

  1、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 师生问好!

  2、 组织幼儿参观。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

  (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不插嘴,勇敢地举手发言)

  3、 谈话活动:

  师:“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提醒幼儿发言先举手,学习讲普通话。)

  4、 卫生教育:

  教育幼儿注意穿干净的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教师总结:

  师:“大家要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会自己入厕》

  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礼貌教育。

  2. 继续学习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和站的姿势。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铃鼓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

  2、使用礼貌用语,师生互相问好。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提醒幼儿站的时候手放在裤子的旁边,要抬头挺胸。

  4、 教育幼儿玩玩具时不与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要有好相处。

  活动之二:组织幼儿到图书室学看图书,重点教会翻阅图书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7、小班音乐含反思教案《哈巴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2.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模仿哈巴狗动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毛绒小哈巴狗一只;小狗头饰若干;音乐光碟一张;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发声练习和歌词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的特点,学会演唱

  活动难点:能够试着边唱边做动作,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大门口有一只哈巴狗,他长得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一对大大的耳朵,他饿得一只摸自己的肚皮。小男孩一想,小狗肯定想吃肉骨头了。小男孩跑回家拿了好多的肉骨头给哈巴狗,哈巴狗吃完后,高兴的又向小男孩点头,又向他摇尾巴,小男孩就和哈巴狗成为了好朋友。

  2、教师提问:(1) 小男孩在大门口看到了什么?(幼儿说出“哈巴狗”后,教师出示毛绒哈巴狗))

  (2) 哈巴狗长什么样子啊?

  (3) 哈巴狗饿了,它想吃什么呀?

  (4) 哈巴狗吃饱后,对小男孩做了什么?

  二、教师放音乐

  1、放音乐时,让幼儿做律动,用手打节拍

  2、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给幼儿示范一遍歌曲,然后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幼儿,教师唱一句,(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幼儿唱一句。并要引导幼儿:(1)哈巴狗除了像老师这样蹲在大门口,还可以怎么蹲?(2)哈巴狗怎么吃肉骨头?(3)哈巴狗吃完骨头,怎么向小男孩摇尾巴和点头的?要让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请表演有不同的幼儿上台示范做给大家看。

  三、放音乐

  1.让幼儿带上小狗的头饰,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试着边做动作边唱歌曲数遍

  2.请表演好的幼儿站上台表演,台下的小朋友可模仿的做,也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哈巴狗,想吃肉骨头吗?到外面找找去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当他们听到听到音乐会,就会手舞足蹈。哈巴狗这个小动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点。在授课中,我激发幼儿大胆表演,自由表达、想象和创造。在模仿小哈狗时,幼儿感到了乐趣。

  2.在授课中,幼儿有表现出不一样、突出的模仿动作,没有注意观察到。

  3.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计一个互动的游戏,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感受歌曲特点,在模仿动作更加感到快乐。

8、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