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听辩音的高低》》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音乐教案《听辩音的高低》
目标:
学习听辩音的高低。
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小手爬》录音带
过程:
一、 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幼儿感知听觉形象,听辩一个八度以上的音。
1、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矮人的形象。
2、 听高人、矮人唱歌(琴声),问:你能听出那句是高人在唱?;.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二、 练习听辩音高相差较小的音。
1、 听歌曲《青蛙唱歌》,问:大青蛙和小青蛙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 用身体动作表现。
三、 练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 引导幼儿倾听碰铃和大鼓的声音,问:应该用哪种乐器为大青蛙伴奏,用哪种乐器为小青蛙伴奏?为什么?
2、 表演唱《碰铃和大鼓的歌》,并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四、 音乐游戏《小手爬》,辨别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
1、 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2、 用“啦”音演唱,并随音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设计思路:
1、 本活动指向对象为小班上学期的孩子,考虑到“听辩音的高低”是孩子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所以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
2、 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听辩一个八度以上音的高低,到听辩五度、三度等音高相差较小的音,再加进音色的干扰因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最后,通过游戏,辨别音高的变化,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音高的探索。
3、 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形象和游戏的形式。比如,音的高低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孩子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得形象了,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也有助于延长孩子的注意时间,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听音数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听音数数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
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小班音乐教案评价《听声音》含反思
活动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的四处分别布置成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听声音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请配班老师启动“会发声的玩具狗”。
师:哎呀,活动室里真安静。听,谁在叫?
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玩具狗叫了,你们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吧!
幼:太好了!
师:那么我们做客时要怎么样呢?
幼: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评析:在安静的环境中,以玩具狗的叫声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又以奖励的方式带小朋友去做客。更加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此时的情绪非常高涨,都有了迫不及待想去做客的愿望。)
2、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饮料瓶里发出的声音。
(1)听辨硬币在红茶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这是谁的家?
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
师:小兔家有什么?
幼:红茶。
师:那里面装得是不是红茶呢?请小朋友不要去打开盖子,自己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我,看谁最能干。
B、幼儿操作:
摇红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幼:老师,我好象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是石头吗?
幼:不对,是硬币。
幼:对,是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来感知瓶中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
(2)听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A、教师带幼儿到“小猫家”。
幼:小猫家到了。
幼:小猫你好……
师:小猫家里有什么?
幼:旺仔牛奶。
师:现在也请小朋友去摇一摇、听一听是什么东西,然后告诉大家。
B、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幼:……
幼:是玻璃球。
师:小耳朵真灵,老师喜欢你们!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3)听辨沙子在可乐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B、幼儿操作。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
幼:是盐吧。
幼:是糖。
幼:是沙子吧,声音很响的。
师:真不错,里面是沙子,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是沙子发出的声音。”
(4)听辨雪花片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小狗的家。
师:小狗的礼物中是什么东西?
幼儿操作,探索后。
幼:老师,是什么,我猜不出来。
幼:我也不知道。
师:这些小朋友们都听不出来,那么我们拿出来看看,看完后,再放进去听一听。
幼:哦,原来是雪花片。
师: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雪花片?
幼:是的,是雪花片,我一下就听出来了……
3、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教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那么现在一起来玩一玩吧!
(评析:在良好情绪的激励下,幼儿猜出了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而后让他们玩打击乐器,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4、尝试用各种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师:刚才的打击乐器我们都认识了,那么这些饮料瓶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现在老师就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一次。
教师伴奏完后。
师:好听吗?
幼:好听。
师:那么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拿起饮料瓶一起来为曲子伴奏吧!
伴奏后,幼儿边玩瓶子边出活动室。
(评析: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曲子伴奏后,又用各种饮料瓶来伴奏,增加了幼儿的新奇感。)
活动评价: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让幼儿以客人的身份到小动物家去做客,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倾听各种东西在饮料瓶中的声音,到第二环节,辨别打击乐器的声音,到第三环节用各种饮料瓶为曲子伴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4、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
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5、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听辩音的高低》
目标:
学习听辩音的高低。
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小手爬》录音带
过程:
一、 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幼儿感知听觉形象,听辩一个八度以上的音。
1、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矮人的形象。
2、 听高人、矮人唱歌(琴声),问:你能听出那句是高人在唱?;.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二、 练习听辩音高相差较小的音。
1、 听歌曲《青蛙唱歌》,问:大青蛙和小青蛙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 用身体动作表现。
三、 练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 引导幼儿倾听碰铃和大鼓的声音,问:应该用哪种乐器为大青蛙伴奏,用哪种乐器为小青蛙伴奏?为什么?
2、 表演唱《碰铃和大鼓的歌》,并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四、 音乐游戏《小手爬》,辨别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
1、 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2、 用“啦”音演唱,并随音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设计思路:
1、 本活动指向对象为小班上学期的孩子,考虑到“听辩音的高低”是孩子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所以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
2、 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听辩一个八度以上音的高低,到听辩五度、三度等音高相差较小的音,再加进音色的干扰因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最后,通过游戏,辨别音高的变化,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音高的探索。
3、 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形象和游戏的形式。比如,音的高低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孩子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得形象了,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也有助于延长孩子的注意时间,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听音乐模仿走》
目标:
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模仿老爷爷慢走,小朋友轻快地走和解放军有力地走。
准备: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各种人物的走路姿势。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及他们的头饰。
过程:
1、出示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请幼儿学一学他们走路的样子。
2、欣赏《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和《解放军走路》三段乐曲,引导幼儿从节奏、速度、音的高低变化上区分和感受三种音乐形象,说一说哪段是表现老爷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
3、分段弹奏乐曲,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任意做相应的模仿动作。;.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并反映出人物动作的不同特点。
4、小组活动。幼儿自愿结成三人小组,分别戴上三种头饰。当音乐出现某一形象时,戴该形象头饰的幼儿做相应动作,另外两位小朋友为他拍手伴奏。互换角色进行。
建议:
3岁幼儿可以只学老爷爷和小朋友走步。
7、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听声音辩事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兴趣。
2.知道有声和无声,能区分声音的快与慢、强与弱等特性。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各种声音磁带一盘、音乐磁带一盘。
2.小手鼓一面。
3.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跟着指挥做
游戏目的: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
游戏做法:孩子和老师一起围坐成一个圆圈。根据老师指挥手势的不同,孩子们变换不同的动作。如老师双手放在地上,幼儿就拍地;老师双手放在膝盖上,幼儿就停止动作;老师在胸前屈臂平抬双手,幼儿就拍手等等,动作规则可以自编。
(二)声音在哪里
1.通过上面的游戏,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这时老师放录音,让幼儿仔细、安静地聆听。录音中放出的是各种声音,如不同动物的叫声、小河流水的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钟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等。
倾听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模仿。然后,出示与这些声音有关的图片,幼儿听录音时,能迅速指出录音对应的是哪张图片的内容。
2.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以上声音,生活中还有什么声音?
3.让幼儿试一试我们身上能发出什么声音?
4.有声和无声:老师拿一面手鼓,有时击鼓,有时不击,这就是有声和无声。“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孩子闭上眼睛,听到鼓发出声音时,就把手举起来,没有鼓声就把手放下。
5.跟着鼓声做动作。
(1)首先是非移动式的动作,用手模仿走路,这样能更清楚地听到鼓的节奏。
(2)然后起立,围成一圈,让幼儿跟着鼓声走路。快、慢、停结合起来,让孩子尽量配合鼓的节奏走。
(3)让孩子即兴发挥,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绕圈走、蹲着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节奏就可以。
注意这时要求孩子们要表现出鼓声的特点:走、停、快、慢、强、弱。让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声音的这些特性(最后可以请孩子当指挥击鼓)。
6.让幼儿倾听“音乐”。
听后告诉他们,音乐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演奏出来,也可以由人演唱出来,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师一起,慢慢地熟悉音乐,和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音乐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活动反思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8、小班音乐详案教案《认识Re音》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认识了Mi 、Sol、 La三个音宝宝之后,小朋友对听音及学习这方面的音乐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听辩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到听辩五个音宝宝的不同音高,这期间小朋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花,因为他们从这些音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许多价值。在认识Re宝宝之前,小朋友刚刚接触认识Do宝宝,所以过程中的有些形式与认识Do的时候有点相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让幼儿认识不同音的不同音高,所以在认识Re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类似“五线谱”的示意图,把它比作是音宝宝所居住的楼房,从而让他们感知每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让他们在今后的歌曲中更好的、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活动目标:
1) 在听听、唱唱、敲敲的过程中,认识音宝宝Re,让幼儿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2) 复习练声歌曲“小鸡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发声。
3)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
认识Re宝宝,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活动准备:
八块音块;黑板图示;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练声“小鸡在哪里”
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从C调----->F调练声。(故事情节:有一群小鸡不见了,鸡妈妈非常着急,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楼是鸡妈妈的家,幼儿来到鸡妈妈的家唱这首歌曲“小鸡在哪里”如果没有听到小鸡回答的声音就代表没有找到小鸡,。以此类推,二楼是鸭妈妈的家,三楼是羊伯伯的家,四楼是牛伯伯的家,五楼是大灰狼的家。到大灰狼的家中找到了小鸡,就说明小鸡被大灰狼抓住了,幼儿就要帮助小鸡逃跑。这时可以请出音宝宝来帮忙,即:幼儿唱歌谱从F调----->C调下行练声。)
(二) 认识Re音
1. 听Re的音高
教师出示Re的音块,敲奏它,一边敲一边唱Re的音高介绍自己:“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Re、Re、Re”
2.辨别音高
1) 教师边敲边唱“小朋友们好”,幼儿随着Re的音高唱“Re Re Re你好”。(练习3次后,与个别幼儿打招呼)
2) 出示音块Do Mi Sol La与Re比较音高
今天这几个音宝宝说要来比比谁的声音高,你们来当裁判,好吗?
A). Re和La比,幼儿听着音块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老师问:他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幼儿唱唱比较一下)
B). Re和Sol比(方法同上)
C).Re和Mi比(方法同上)
D). Re和Do比
老师:这两个音宝宝听上去好象有点一样,仔细听听他们俩谁的声音低谁的声音高?
(引导幼儿讲出"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E).老师敲由这四个音组成的乐句,幼儿跟唱(老师指导幼儿唱准音)
3.幼儿进一步感知音高
1)老师出示黑板上的音阶图示,问:Mi住在第几格?Sol住在第几格?La住在第几格?Do住在第几格呢?
他们谁住的最高,谁住的最低?
2)Re宝宝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讲出“Re 住在Mi的下面Do的上面)
3)幼儿随着老师在黑板上点的音高,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4)老师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鼓励幼儿多多在音块或八音琴上练习Re宝宝.
(三) 游戏《开汽车》
玩法:请2到3名幼儿扮演司机,用不同节奏作为不同的开车方法。。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音乐响起时,司机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载客,所载的客人上车后要跟在司机后面与司机做一样的动作(打出一样的节奏),到最后看谁的汽车载的乘客多就算是赢了。
规则:1)乘客上车后不能和别的车子上的乘客搞错,一定要和自己的司机所做的动作相同。
2)司机一定要等一段音乐结束时才能站在乘客面前请他们的上车。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9、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10、小班安全教案《安全活动小班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